古典审美气韵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新阐释

2022-12-19 11:34李思庠景德镇陶瓷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2期
关键词:气韵水墨生动

李思庠(景德镇陶瓷大学)

在石器时代以来的五千年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具有深远意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并慢慢形成了可识别的文化和艺术审美。古典美学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体现,为艺术作品注入了社会的心理、关注、艺术表达和审美精神。古典美学“气韵”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美学的心理核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国艺术家曾经遵循的审美范式是通过“气韵之美”来表达艺术作品的品位、风格和意境,气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特征。越来越多的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将中国古典“气韵”的美学特征运用到他们的创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一方面,他们通过图形、色彩和文字确保正确、清晰和完整的沟通,另一方面,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处理为作品增添魅力。有必要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以便创造出反映中国独特特点的视觉传达设计。

一、“气韵”的概念界定及本质内涵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关于“气韵生动”的主张,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艺批评与美学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谢赫承继了前人顾恺之等人注重个人精神面貌的研究传统,在整理、提炼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艺术研究的“气韵生动”观点。

(一)“气”与“韵”的美学界定

“气韵”一词初现于梁武帝天监(502—519)后期,源于“气”“韵”之会通与融合。“气韵”是中国古典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语义结构极为复杂。而“气”和“韵”,本是具有不同含义和审美规范的两种审美范畴。

关于“气”,其原意为云气。《说文解字》说:“气,云气也,象形。”“云气”一词解释了“气”的本意是一种自然现象,世间万物皆有其气,皆为有形与无形之物。老子把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生命看作“气”。“气”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命元素,是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精神的存在,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共生。自然之气与人、物的生命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于它。它作用于人,使人有了生命,“气”对人的影响、对人的生活,以及对人的性格、性情、道德、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一种世界观,认为“气”不仅具有伦理学的价值,而且具有审美的价值。故一方面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主体要通过“气”的不同属性去表达对事物变化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来看,“气”能够作用于人的精神,可视为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及带有强烈个人主观情态的个性情趣,并且这种作用是根本性的。关于“韵”,《说文解字》云:“韵,和也,从音,匀声。”其产生与音乐、舞蹈、诗词歌赋等相关,例如楚辞、汉赋等,就有了明显的“韵”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韵”成为美学范畴,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期间,以韵来评价人物,并对其进行艺术评论。评人、评诗的“韵”已不再是单纯地指音乐、文学作品的节奏、韵律等构成形态,而是具有一种可以满足人的审美心理需要的审美理念。谢赫真正以“韵”为美学理念,并赋予其深厚的审美内涵,他的《古画品录》迎合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鉴赏风气,而他所提出的“六法”,既是艺术批评的基本准则,又是画论的基本原则。谢赫云:“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之首,是最重要的一种,在当代绘画中已被公认为是经典理念,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同。《古画品录》中的“韵”的含义,根据对象的不同和审美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神韵、体韵、韵律、情韵等,而“韵”则是能被感受到的画家的“韵”,即画家的个性、情感、神采、气质。“韵”就是大自然的一切美,它和艺术家对美的欲望相摩擦,引起了美学的创作,美的光辉就凝结在了它的意象里,这是一种无形的感觉。

(二)“气韵”的本质内涵

要领会“气韵”,就必须先从“气韵生动”这一词语入手,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诠释。宗白华说:“艺术家要进一步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这就是‘气韵生动’的要求。”因此,“气”和“韵”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结合,表现出一种主体性的能动和个性的高雅相结合的美感,即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富有生气,表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特质,“气韵”是艺术作品的生命,这就是其中之一的内涵。其二,它表现了一种力。力即气势,是气势之美。不管是风格还是境界,都蕴含着力。也正是因为有了力的参与,才会有风格、境界的美,比如风格的雄浑、飘逸、悲壮等,还有境界的荒凉、苍凉、苍茫等。张彦远评吴道子:“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所谓“气韵雄壮”,便是“力”。由此,笔者认为,气韵具有很强的力,它促使画家创作美,“势”在当时的文学和画坛上出现,要求绘画能体现“气力”,“气势”和“生气”。其三,中国艺术作品重视内在的精神感受,以体悟、神会为主。宗白华说:“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其实不单绘画如此。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美即韵,“韵”是美的一个重要尺度。顾凝远说:“气韵在境中,抑或在境外。”一幅画,不仅能让人产生一种感觉,还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气韵在画面之中,也在画面之外,让人体会到一种意韵。在“生动”这个词上,可以说是气韵的修饰,气韵在艺术作品中的存在使绘画变得生动,它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倾向,使它变得栩栩如生。因此,气韵是中华传统美学中的一种生命意识,它是由审美主体对事物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和感情的反映。“气韵生动”体现了一种整体创作和美学表达,反映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完整统一。

二、“气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现代阐释

古典审美“气韵”理论不断生发出新的生机,是“物”之本体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中国美学中最为重要的审美内容之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气韵生动”必须体现内在作品的生命和精神,生而动,动而生,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中国古典审美气韵就视觉传达设计而言,更多的是把中国传统水墨元素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从当代设计学的角度来看,它用水墨画的材料和语言重新诠释了水墨的形式,认识到设计艺术在当代公共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传统与现代、高雅与流行艺术的融合。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水墨元素的韵律美甚至比传统水墨的韵律美更重要,强调了“大水墨”和“大韵律”的内涵。

(一)“气”之势

中国的艺术作品强调一种内在的神韵,而西方的艺术作品则注重对人类感官的生理刺激。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方式在“气”这个词的使用中尤其明显,它体现了“势”这一关键概念。这种“势”韵在中国传统书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在结构上,也体现在笔触的势气上,让观者通过“笔断意连”的“势”感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设计师对“气”之势的追求在当今许多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都很明显。例如浙江省博物馆的标志设计(图1)中,整体形态由肆无忌惮挥洒的水墨书法艺术线条勾勒出意味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写意画轮廓,由远及近的亭台楼阁、门檐等。运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笔触中水墨“气”韵的流动,层层叠加的建筑又可看作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形态,大有“千帆过尽是浙江”的钱塘“气势”,下笔自然,书写流畅,给人以视觉上美的感受。设计既突出了浙江的地方特色,又表明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性质,符合民族性与时代性,可谓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优秀设计。这个标志设计让观者感受到了“气”的流动之美。这种美可以被理解,但不能被表达,在西方设计中是没有的。

(二)“韵”之意

“韵”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表现了画面的韵律美,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内在修养和性格。将水墨元素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气韵美,强调的是“韵”与“味”,是“自然的韵律”,形成了一套理念,表达了韵律之美。“韵”的使用使艺术设计作品具有生动的意味和动态的韵律。“韵”之美体现了刚与柔、静与动、空与实的传统内涵。靳埭强先生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意韵。比如中国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设计的《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图2)作品,将水墨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现代海报设计中。作品充满了“山”“水”“风”“云”的宏大情怀,再加之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元素的融入,充满了浓厚的东方意 韵。气贯长虹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山的雄伟、风的拂动、云的升腾和水的灵动,这四个字用水墨写意的手法来创作呈现,别有一番韵味,可以说是完美的水墨舞蹈。画面安静端庄,构图简洁,干净利落,宛若微风,既保持了优雅,又能与观众的目光相遇,表达出的这一韵外之意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就是作者和观众心中的共鸣,让观众们的心都跟着颤抖起来。

图1 浙江省博物馆标志设计(来源:百度图库)

(三)“生动”之虚实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气韵生动”效果也可以从虚实相生中看出。在中国画中“虚实相间”“似有似无”的美学观念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段,这种美学观念也影响着当代艺术和设计。虚实可以超越单纯的形式,达到意义的境界,即意境。画面中的“留白”是创造虚实效果的重要方法,在“虚”的大面积的空白背景下,能衬托出“实”的主体形象,让观者体会到“气韵”在画面中的流淌。值得注意的是,“虚”是一种由现实引申而出并超出现实的美学心理,是现实世界的无限延伸,而“白”则与表达的本质相联系,能够与观赏者的心灵创作相结合,从而表现出它的神韵。例如,当齐白石画虾时,他在画面上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空白处是水,虾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画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通过大面积的空白,反映了虾的“动”和流动的气韵之美。白色通常是靳埭强先生海报的主色调,这不仅具有诗意,而且强调了主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白色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使用可以被视为体现了“气韵”的生动性,扩大了人们在图之外的想象力,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意境。这确实是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笔墨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灵气。空白使艺术作品的视觉对象成为焦点,主题变得集中和明显,绘画变得更加生动。绘画中的“空”或“白”,无论是否作为底色或白色使用,都是一种独特的颜色,它能与其他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也能起到调和色彩的作用,使画面更加柔和而富有诗意。还有一个例子是中国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在1992 年以世界环境日为主题设计的海报《美的回响》(图3),作品中将蘸取朱砂的毛笔和水墨线条绘制的蜻蜓元素作为视觉中心的主体,毛笔寓意正在含苞待放的荷花,上方运用水墨写意法勾勒出的蜻蜓像等待荷花绽放的感觉。整体画面以白色为底色,暗喻大自然的广阔,水墨与“留白”相呼应,红与黑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色彩对比,实空间与虚空间相辅相成,虚实结合,“生动”等体现出中国人对悠然自在、生生不息的追求,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气韵美学思想。

三、结语

图2 《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来源:设计之家)

图3 《美的回响》(来源:设计之家)

古典审美气韵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任何的传统艺术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审美气韵的,探讨其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意义,对创建和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设计理论和实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设计传统艺术时要想能够体现出文化的底蕴,就必须结合民族特点和审美习惯去创作设计作品。要让人在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所带来的魅力,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等欣赏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古典美。我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在注重形式语言表达的同时,将“气韵”理念融入其中,它不仅向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传授了传统美学思想,使传统文化内涵多样化,而且为视觉传达设计师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促进当代美学的发展和为当代设计注入文化活力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等让文化内涵得到很好的传承并与当代生活相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气韵水墨生动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水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泼尽水墨是生平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