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生·活课堂”实践探究

2022-12-20 02:18黄跃清李建美
英语教师 2022年18期
关键词:隐喻活性核心

黄跃清 李建美

引言

根据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要求,教师要自觉把其精神实质落实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通过课堂夯实命运共同体意识。初中英语“生·活课堂”与此精神实质相吻合。在“生·活课堂”中,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家人、朋友、同学、国家的故事,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事情是为以后解决国际命运共同体中的大事作准备,这是夯实命运共同体意识。简言之,“生·活课堂”是从问题出发,经过搭建“支架”,使学生最终圆满解决问题。从问题到“支架”,再到解决问题,三者形成完整闭环,同时,闭环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生·活课堂”的概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生·活课堂”即“两生两活”,指以生活为学习情境,以生长为提升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以学生作为生命有机体活性地学,以教师多维度活化地教作为达成目标的路径。“生·活课堂”示意图见图1:

图1

二、“生·活课堂”设计的原则

“生·活课堂”设计的原则如图2所示:

图2

(一)生·活闭环原则

“生·活课堂”的设计要始终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方针,课堂开头和结尾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开头以问题出现,结束以问题的解决终了。

(二)体验原则

始终把生活情境中问题解决者这一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体验、感受和顿悟,共情、评价、创造和重构。

(三)“用教材”原则

始终把“用教材”这一理念放心上,要将“生活问题”的解决与教材联系起来(王蔷 2007)。因此,生活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十分重要,要选择让教材派上用场的适切角度。

(四)凸显情感原则

始终把情感线和知识线完美融合,营造以情动人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课堂不是纯粹的知识课堂,而是拥有灵魂且震撼人心的课堂。

(五)思维梯度原则

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贯穿“生·活课堂”的始终。特别要设置有思维梯度的问题,把学生从教室引向生活,遵循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梯级路径,促进其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六)动态生成(猜测—比较—重构—创造)原则

推动“生·活课堂”不断走向深入须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认知为前提,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动力,在不断猜测、比较的思维活动中将思维推向纵深层次。

(七)简单直观原则

“生·活课堂”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的画面应简单、直观、明了、易懂。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采用一些非常规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来自认知领域的手段,如概念隐喻、多模态手段和各种“支架”手段等。

三、“生·活课堂”的 7P模式(见图 3)

图3

通过上述七个步骤让学生在“生·活课堂”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使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四、寻找“节”或“活性”的手段探究

“生·活课堂”由生物学中的“节”作为始源域向英语教学中的“活性”这一目标域映射,理解如下:树木茎上生叶和芽的位置叫节,树木的节起源于茎端分生组织,节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学生犹如有机体,身上也有“节”,即“活性”。教师要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必须找到他们身上的“节”或“活性”,以此为基础,施以活化教学,让其在“节”处生出核心素养的“叶”和“芽”。因此,探寻学生身上的“活性”是本课题的首要任务。另外,温度、光、水分、矿物质营养、植物激素这五个要素是促进“叶”“芽”蓬勃生长的外因。促进学生在有“活性”的地方达成核心素养发展同样需要外因(朱永新 2020),即活化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活性”和“活化”相互结合产生反应,从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上,“活性”即“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指学习者已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每堂课要达成的目标或核心素养的达成)之间的差距。要想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就必须在教学中教会他们缩小这两种能力之间的差距。这中间的空白地带必须通过搭建“支架”达成。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与支持可以使学生成功穿过“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水平。鉴于搭建“支架”的重要性,经过长期探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课堂”涉及新知呈现前阶段,必须搭建合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支架”。

五、寻找“活性”因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在有“活性”的地方达成核心素养需要外因,即活化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活性”和“活化”相互结合产生反应,得以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运用概念隐喻突破难点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兰盖克 2017)。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B 2b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概念隐喻呈现活性问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礼物,请猜测我的左、右手里分别是什么?

在学生猜不出来时,教师提供暗示:sweet。学生很快能够猜到礼物是candy。针对第二个礼物,教师展示给学生:pills。就在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运用概念隐喻破解他们的困惑:人生是由甜蜜和苦恼组成的,缺一不可。请大家思考:你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什么样的苦恼?你们是怎样对付它们的?这样自然导入文本。

又如,在讲授定语从句和主句的关系时,教师借助人脸花瓶图(见图4)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图的正中间是关注的核心,相当于主句,两边的部分虽然是次要的,但起修饰作用,相当于定语从句。从视觉上来看,中间的图形和两边的背景不可分割。同理,主句和从句相互制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通过这样的视觉隐喻把主从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的相互依存关系展示得淋漓尽致。

图4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要达到教学目标必须克服“套路”做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生成的教材;变以语言角度为主的视角为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主的多维视角。为此,教师探索出“生·活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搭建学生活动为平台,在此活动中有意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和文本的主要内容挂钩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Section B Reading介绍新加坡的相关信息,那么设计的活动必须与该信息挂钩。又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 B Reading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介绍中英两国在庆祝生日时所吃的食物。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将此重点内容嵌入其中。

2.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

教师将文本重点内容串联到活动中后,还要把精力放在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上。教师要以文本内容为圆心,不断向外辐射,捕捉到它与生活碰撞产生的火花,从而组织教学活动。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Section B Reading是关于新加坡的活动,教师这样设计:一个学生邀请教师去新加坡玩,但教师迟迟未动身,因为担心去了那里后不适应。教师提出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新加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扫视学生,教师发现知道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教师乘机把事先打印好的文本发给学生并告诉他们:“这里有篇介绍新加坡的文章,你们可以从中找到需要的答案!”学生如饥似渴地查找需要的信息。这样的活动真正做到了学生愿意做,乐于做,也能够做,短短几分钟时间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文本并给出答案。

(三)由生活中的问题出发

在“生·活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始终围绕设置的问题展开必要的活动。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10 Section B Reading时,教师先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体验式资源——每年都参加的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引导他们尝试创造出第四个节日。第一步,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激活思维,之后让其进行半开放性讨论。第二步,教师呈现面条的图片,引出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创设美食节中的面条节。第三步,教师通过希沃白板设置两组单词竞赛游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做事的能力,另外,句型呈现和操练都围绕制作美味的面条展开。第四步,生活场景由学校切换到湖南省非遗“望城靖港八大碗”门店:一对外国游客与店主交流。这种真实的场景和对话是拥有“人间烟火味”的“生·活课堂”。在确认学生明白句子含义后,教师设计一系列面条展台,此刻教室变成美食节大舞台,供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用英语推销各种特色面条,其他人根据规则投票选出本堂课“最佳面条得主”。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引导学生进入活动阶段后,让他们在教师设计的活动链中不断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其主体地位。活动链要体现梯度和逻辑性。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10 Section B Reading为例,探讨“生·活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案。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最能打动他们的活动。由于文本中有两段描述中英两国人民过生日吃的不同食物,教师设置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的两个不同国籍学生过生日的场景,并将此场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以挑选生日礼物为突破口,让学生热烈讨论,之后向他们提供两段涉及挑选生日礼物的文本。在此,教师营造了生活场景。“生·活课堂”其实是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搭建一个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巧妙地把教材中的文本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手段或“钥匙”提供给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接着,学生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评价和再创造,从而解决问题。在真实生活场景和解决问题中,学生获得了阅读能力。这样的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完全由学生主宰,是思维型课堂,也是“生·活课堂”。

结束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生·活课堂”是指以生活中的问题为抓手,以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为手段,以合作探究为前提,以问题的解决及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种课堂模式。它聚焦于“两生两活”,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隐喻活性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阳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PTEN通过下调自噬活性抑制登革病毒2型感染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