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2022-12-21 13:35张雪纯舒柏钧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受众情感

张雪纯 舒柏钧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下,音乐通过审美认知、审美教育以及审美娱乐不断促进人们的发展。而在艺术功能的实现过程中,美育和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方式与途径,美育与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敏锐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促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心理结构。美育以艺术教育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目标与任务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地发展。美育与艺术教育均通过艺术为基础,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背景等,以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并不断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激发和培育人们的感性思维,充分发展人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促使人的内心情感得到和谐发展,以此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进而更好地运用艺术思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作为教育活动基地的学校是实现民族音乐传承的主要渠道,教育在具体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求学阶段往往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单一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而大众对于艺术的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样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为了满足大众的文化艺术需求,艺术的介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鉴赏与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增强文化认同与地域认知,并开阔视野、提升审美。

一、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当下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由于互联网、手机和电子游戏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也呈现出了早熟等问题。大众开始逐渐重视对艺术的学习与鉴赏,希望能够从艺术中获得精神、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自我满足,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音乐由于其自身的时间线性,通过音乐符号在时间的流动中以旋律和节奏进行编码,受众则通常根据自身的文化积淀、成长经历以及审美能力等对音乐进行解码,深度理解音乐符号所承载的内在情感以及背后的艺术特色。音乐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集中表现在以教育为手段,将音乐艺术巧妙、委婉地向学生传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或任务,从根本上并非是单一的歌曲学习、演唱,而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性,具体表现为通过音乐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创新创造能力以及艺术感知力。

一个人的自信心会对人的发展与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情感表达和思考方式等方面,甚至会对人的性格与人格等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音乐能够通过声音将信息与情感进行传播与传递,所以受众通过音乐就能够明确接收信息。因此,受众通过聆听或演唱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受众勇于在人群中演唱歌曲,善于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实际心情以及情感时,音乐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促进其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音乐同样能够启迪人的智力,通过不同的节奏与旋律塑造出多元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音乐色彩,能够促使受众进行无限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和培育受众的想象力和创新创造力。长期的音乐学习与鉴赏人的艺术直觉和艺术思维的逐渐发展,能够产生关于真善美的多元化和艺术化思考。因此,开展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其自身成长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受众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与价值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资源中,民族民间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覆盖面广,从传统到现代,从民间到经典,从汉族到少数民族,民族民间音乐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风格。民族民间音乐受到地域、民族、文化、艺术政策、艺术思潮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性。民族民间音乐同样能够反映各民族长久以来的生产劳动经验、地域性的文化内核、鲜明特色的人文精神等。学习与鉴赏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从教育出发促进受众的拓展,并实现艺术传播的目标。艺术鉴赏一般情况下是大众对艺术作品主动进行形象感受,积极进行内容理解与情感把握,甚至进行一定的审视与批判的行为。艺术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欣赏活动,鉴赏要以艺术的内容与形象出发,从感性到理性,在一定的转变或升华之中,主动进行审美的再创造。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还能够促进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进行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因此,受众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鉴赏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增强文化认同与地域认知

许多民族民间音乐除审美功能外,还承载着多种社会功能,如:教育、沟通、人生礼仪、宗教仪式等功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能够展现一定区域内的艺术特色、文化积淀、历史沿革以及民族风情等。然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同样受到了各种艺术形式、艺术传播方式的影响。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历史发展中的长期积淀,但在现今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很多人的理解停留在了表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以中小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中,他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种类、分布、基本内涵、形式等均不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或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部分,充分展现着地域民族风格与民族风骨,在艺术鉴赏或艺术传播的过程中,透过民族民间音乐,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的多元文化与民族特色,这需要鉴赏者和艺术教育者不断思考并付出实践。民族民间音乐要主动联系民族民间舞蹈的肢体动作或舞蹈服饰,通过音乐的听觉形象逐渐联想到民族民间艺术的视觉符号、视觉形象以及客观的习俗活动等,应该把它作为一种音乐文化,放置于该民族的人文环境中,结合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去进行认识和思考,通过鉴赏逐渐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以鉴赏民族民间音乐为契机,能够促进受众对于其所在生活区域的文化认知,逐渐让其形成文化认同,进而更好地传承、保护以及弘扬民族民间艺术。民族民间音乐以无形的力量,起到了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感等积极作用。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而文化的认同,也逐渐成为了深层次的认同,它能够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鼓舞人和发展人,能够通过艺术形象促使受众感受到艺术精神,进而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形成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拓宽艺术视野与艺术传播

艺术鉴赏是连接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受众之间的桥梁,是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由于鉴赏者常常具有强烈的情感活动以及复杂的心理机制,所以其总是能够促使受众通过艺术真正明确对作品本身、情感、现实生活等的真实表达,通过艺术形象逐渐开阔受众的视野,在艺术的独特作用下,随着受众鉴赏能力与鉴赏水平的提升,逐渐开阔人生的视野。通过艺术鉴赏而完成的艺术教育在拓展受众与促进艺术传播中同样具有 “以情感人”“寓教于乐”以及“潜移默化”的特点,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明显区别。正是因为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艺术鉴赏而完成的艺术传播才具有一定的长久性,可以对人产生深入而持久的艺术影响。受众积极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够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传播。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与气质的象征与代表,是生命力强大的民族灵魂。受众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换位思考意识,从受众逐渐转换视野到艺术创作者的角度,不断深刻反复地理解作品。受众通过视野的转换,依托情感共鸣逐渐转换到词作者、曲作者以及乐器的演奏者和演唱者等角度,主动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加速艺术的传播。教育作为艺术传播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能够较为快速且准确地将艺术信息向受众进行大面积的集中传递。

(三)促进艺术疗愈与生命表达

由于艺术能够承载人的情感表达以及道德价值、文化积淀等。因此,受众在鉴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创作者的情绪、心态、价值以及其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广泛思考。正是因为情绪的表达与理解,受众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才能够产生共鸣或顿悟,并以艺术为手段进行艺术疗愈。其对人的情绪管理、情绪发泄、心理治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艺术疗愈通常是指运用艺术作品发泄情绪、表达情感、解决心理问题。在艺术疗愈的实际应用中,音乐与美术应用相对较多。音乐能够使人放松、安静,美术绘画则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受众的所思所想不受拘束、自由地表达出来,以此达到放松心情、抚平心灵的目的。而在音乐疗愈中,受众聆听音乐所产生的反应均是心理上的变化,音乐色彩通常将根据特定受众来进行选择。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宽泛,乐曲丰富,加大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够拓宽艺术疗愈的内容,将音乐更好地与受众的生命结合,促进人的健康、艺术化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亲民性,能够较快地与受众建立联系,向受众进行传播,在引导受众主动了解特定民族与特定地域的文化艺术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运用艺术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与思考问题。一朵花、一棵树,生命本就是艺术,多种多样的事物在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美,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或其他艺术作品的鉴赏,受众同样能够发现艺术美之外的自然美,进而建立起更为完整、多元的美学认知。

三、受众审美能力的多维提升

艺术作为复杂而多元的词汇,其所呈现出的艺术想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特点。音乐通常作为听觉形象呈现在受众的面前,由于时间的流动性和音乐自身的属性,其往往能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能够细腻、直接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给予受众时间和空间进行审美的再创造,使受众可以通过音乐感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或音乐色彩。民族民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各民族、各地区间情感与理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鉴赏民族民间音乐是提升受众审美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大众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艺术鉴赏的持续化、碎片化积累和艺术交流的信息获得,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将艺术与生活紧密、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创造艺术,在艺术中感知生活,形成生活与艺术的良性互动。

(一)从个别到一般:音乐鉴赏的价值拓展

音乐鉴赏是美育或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环节,而在此环节中,音乐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项教育功能而已,音乐鉴赏的其他价值与功能还需要不断地拓展与完善。音乐鉴赏能够通过联想与想象联系到音乐背后的文化与情感,向受众多元立体地呈现出鲜活的艺术形象。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应当通过艺术的学习与鉴赏,将艺术的基本知识,艺术手法、艺术作品以及艺术风格等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反向促进音乐鉴赏在现实中的融合应用。同时,受众的音乐鉴赏不能仅停留在教育与认知上,还应该渗透到其他领域,例如: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激发艺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老年人能够通过音乐消磨时光、上班族可以通过音乐放松心情等。音乐在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中与其他的艺术门类进行了融合,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受众应当不断打破自身的视野与认知,以创新的视角,从不同门类中欣赏多元化的艺术。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受众在鉴赏民族民间音乐时要学会打破常规思维,以音乐为基础,向其他艺术门类与艺术形式进行延展,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舞蹈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艺术学习能力,多元化地提升自身的艺术获得感和艺术边界,形成从个别到一般的升华。从个别到一般是逻辑思维中的两种方法,一般指归纳法与演绎法,音乐鉴赏也应该借鉴这种方法,以达到循环往复地深化认识的目的,形成艺术鉴赏的规律性总结。

(二)从量变到质变:文化艺术的审美提升

艺术鉴赏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完整的,具有一定的动态审美特征。艺术鉴赏的能力并非是天生自带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自我发展逐渐形成的。因此,受众的审美提升需要其不断进行文化艺术的长久积淀,主动了解与感受他人的经历与故事,以此拓宽自身的视野与情感认知、学习艺术鉴赏或文化艺术的基本知识、增加艺术鉴赏的底蕴与能力。受众更应当在他人与自身的努力下主动积极地寻找优秀、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反复深入地进行了解,分析其成为经典的艺术特色、表现方法等,不断注重量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逐渐提高自身良好的审美素质,促使自身能够在艺术作品中产生审美期待、审美认知、审美共鸣、审美想象以及独特的情感体验。受众应当不断重视与他人的艺术交流,在艺术传播的完整路径中,通过艺术交流,获得更多的艺术信息,进一步拓展艺术鉴赏的视角,通过多种路径的多元构建,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从量变到质变是哲学中最为基本的观点,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应当遵循量变与质变的基本规律,不断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兴趣爱好入手,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逐渐锻炼自身的艺术鉴赏以及艺术创造能力,提升自身对于艺术的信仰。通过自身的学习与积淀,提升自我的鉴赏能力,并将自身的审美思维应用在生产实践的其他方面。注重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为了让受众能够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受众应当主动进行美的艺术创作,将自身的情感价值、人文思想、成长经历、困境遭遇以及文化认知等通过文艺作品或具有艺术思维的方式表现出来,进而构建或实现受众自身的艺术人生,促进大众美育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充分展现一定地域中特定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民族风骨。文章从音乐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受众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审美能力的多维提升等方面,论述了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智力、想象力、创新创造力以及对人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等问题。受众鉴赏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拓宽艺术视野、促进艺术传播、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地域认知、促进艺术疗愈以及促进受众创造艺术人生,其对受众产生了多元而丰富的意义。在生活中注重对于艺术的感知,不断积累艺术鉴赏的经验,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美育中,应当积极主动鉴赏民族民间音乐,从民族民间音乐的宝贵财富中感受独特的地域认知与地域文化,了解民族与历史、理想与感性、自然与社会的多元文化艺术,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大众全面而多元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受众情感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情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