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OTO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价研究

2022-12-23 15:57姚常红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姚常红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深化,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提升其教育品质的关键。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就是要推动人才的供给侧与市场、企业需求侧相协调,有效实现职业教育人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如果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需要进行独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其人才培养标准就会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最终面临双重尴尬的局面:一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难就业;二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互联网+思政”课程技术,尤其是“OTO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先学后教”的授课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实施思政课“OTO教育教学”的意义

1.建设“OTO教学模式”,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将线上网络信息技术与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将移动教学环境与实体课堂教学环境相融合,将理论灌输、分组研讨式、辩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将卷面考核、过程考核和个性化考核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回溯历史、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彰显课程的思想内涵,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都是手段,落脚点是为了展示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为了能“以理服人”。[1]

2.善用“OTO教学模式”,就是善于运用历史资源以彰显思政课的深厚底蕴,把抽象的理论和精神植入历史情境,具象化为鲜活的故事和人物,以可视可听的生动方式走进学生心里;善用国际比较以彰显思政课的宽广视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善用社会资源以彰显思政课的实践品格,将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以及社会实践中的丰富案例和素材引入思政课堂,解答学生困惑、回应学生关切。[2]

高职院校教师要从教学细节中体悟思政课“OTO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作用;要全面了解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从“供给侧改革”中获得符合当下时代、社会的育人思路和观念;以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为参照设计思政课教学,对线上网络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讲授进行融会贯通,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知识传播的形式;应以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构建生态课堂。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及讲授思想理论的过程中,要将创新教学形式与优化教学内容同步进行;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需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学生的学习目标、思想动机、潜在问题等为核心,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导向有针对性的内容供给。

二、实施OTO教学模式的功能价值

1.实施“OTO教学模式”,真正践行“三全育人”“大思政”。OTO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时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时空转换,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时段。这种全新的教学时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大思政”观,不仅指导学生上好课学好教材,还鼓励学生多读思想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而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而且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自主解惑。

2.实施“OTO教学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其次,保证OTO的到课率及吸引力。再次,不局限于思政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看电视新闻、书刊报纸等,学会运用大量鲜活的现实材料去佐证书中的基本观点,运用书本中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3.实施“OTO教学模式”,助推课程融合课堂拓展。“OTO教学”从外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一方面,“线上”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或者锦上添花,而是教学的必备活动;另一方面,“线下”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线上”前期学习成果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OTO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对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OTO教学模式”赋能高职院校

1.“OTO教学模式”赋能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思政课OTO教学模式被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过程,是思政教师不断被强化教学胜任力的过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从当前的市场中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态势中,结合现实背景精准地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准确预判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实质价值。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切入点推进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中,应将OTO教学模式作为传统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和束缚。依托更加宽阔的教学空间,教师应将思政课与双创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科学的融合。教师应注重培育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利用思政课OTO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将思政理论知识、时政知识和政治、文化、经济融会贯通,促使大学生成为符合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OTO教学模式”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OTO教学模式”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其赋能思政课,既要将教育眼光放长远,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的教学设计,还要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育是动态的,需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进行密切连接。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任何新教学模式的应用都有一定的阶段性,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长期保持较高的实效性。高职院校思政课“OTO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应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的思想成长的状态等,进行动态的优化与调整,更好地体现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优化思政课“OTO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以及评价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OTO教学模式”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客观合理地回顾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改革,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OTO教学模式”,现已成为思政课教改实现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传播学理论切入,实现信息传递的关键点,即受众接受需求、动机诱因、交流互动水平与程度、个体能力差异、课堂学习时间与空间等内容对于思政课程“OTO教学模式”实效性的影响程度分别有不同影响。[3]

四、思政课OTO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完善建构高职院校思政课“OTO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激励体系是全面推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既要从精神上鼓励,还要从物质上倾斜激励机制,以保障学校思政课“OTO教育教学”改革。另外,还必须建设线上线下相统筹、理论实践相统一、过程和结果相兼顾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评价机制,在持续激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同时,为其学有所成提供有效保障。缺乏吸引力、说服力欠缺、实效性不强是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痼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正是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这一缺陷的有效“新配方”。“思政课不是关起门来的坐而论道,不是远离现实的泛泛而谈,而是直面现实问题、解开思想之惑的强大理论武器。”思政课“OTO教育教学”的评价指标多元化具体呈现在两个“O”,即思政课线上教学评价和思政课线下课堂活动教学评价两个维度上,线上评价指标涵盖学生平台访问浏览次数、参与思政教师所发布的话题探讨活动次数以及学生个体是否发布探讨话题、浏览教育视频、观看阅读材料、完成作业和考试等各项指标;思政课程线下教学评价指标则具体涵盖学生课程出勤率、学习表现力、疑问抢答等。[4]

通过完善且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评价体系构建,不仅可以确保教育质量有效提升,还可强化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实效性。高职院校思政课“OTO教学模式”的评价是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具体表现在课堂教育活动中,包括学生课前预习的最终成果展现、积极参加教师课堂问答活动或者探究活动、问题解决程度与课后巩固复习等;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学生提交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考试成绩的优劣程度。[5]

高职院校大学生相对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而言知识底子薄、文化储备少、理论解析及思辨能力不足,如果单纯的只讲理论推理很难使其接受,他们更喜欢通过画面和形象来感悟认知知识信息。因此,应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刻认识新的传播介质对教学内容的重塑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理论内容可视听化,建设涵盖教学课件、教案和讲义、教学视频库、课程习题库等为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在线学习使用。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全体思政人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应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信息技术发展规律、新时代受众成长规律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而真正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价值内涵、路径方法、功能技巧,讲有理、有用、有趣的思政课。[6]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