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美术教育活动中地方文化元素普及传播
——以自贡市盐文化科普教育为例

2022-12-23 15:57张晁宾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普美育美术

张晁宾

(四川轻化工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精深,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呈现出丰富而有特色的文化形态,而地方性科普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群体记忆,传承和传播地方性科普文化,不仅能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同样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当前我国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并且提出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行动,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为目标。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1]可见,科普文化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

自贡是一座因盐井而设市、因盐井而兴盛的城市,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华科学文明史》中曾称赞自贡盐井是20世纪中国完备的手工工场。历史上自贡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文明,盐井孕育出自贡的手工工场、盐工盐商、盐业运输、盐文化习俗、盐业历史遗迹、盐贸易盐政、盐帮菜、自贡川剧、南国灯城等文化景观,至今,自贡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些文化元素。但是,在当前自媒体时代,许多青少年对身边的生活习俗、文化景观、城市发展、文脉传承、名人古迹等内容不熟悉,不深入,有的知识点甚至错误,相关科普工作者人员较少、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非常突出。

因此,普及地方性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和意义。普及地方科普文化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来提升青少年对家乡和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信感,并促进青少年智慧、感受、美感、情感、创意的不断成长。

一、地方性文化元素普及的内涵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地方性文化元素普及,即传播者通过浅显、通俗易懂正确的内容设计,利用便捷的传播手段和形式,面向大众群体,讲述地方性具有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故事。该内容涉及到当地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语言文化等,是一种社会化的普及教育模式,不仅能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地方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创新,赋予新的文化生命力。

(一)传承了地方文化,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情感的熏染教育,更是一种柔性的人格教育。所以,我们在观念上必须提升青少年艺术教育的以德育人的目标。[2]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地方文化元素普及过程中,将地方物质和精神文化传播给广大群众、学生群体,使受众通过学习和理解,加深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了解,加强了本土文化认同感,并将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进行自主传承和传播开来。青少年通过了解和自己身边的有趣故事,加深了对家乡风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增强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二)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青少年普及地方性文化内容涉及很多科学的知识,这些科学知识是严谨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验性,青少年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其科学理性思维,从而理解、认识、改造社会。

二、美术教育活动在科普地方性文化中的作用

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其目的是发挥美育的社会功能。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美术之社会功能的挖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提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且更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4]当前,美术教育活动不是过去那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在美术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过程,可见,美术教育活动是科普地方性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地方性文化元素为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学。社会文化资源涉及面比较广,其中包含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产,自贡市至今留存许多文化遗产,包括:井盐的生产过程技术、盐运古道、盐商的故事、盐商会馆、文物古迹,等等。这些就为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方向,与这些内容相关的照片、影像材料也为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例如:天车是盐井钻井和采卤的地面重要设施,因其高耸的设计形式吸引青少年去了解它,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可以介绍天井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天井,制作天井认知学习任务卡,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天井和画出天井的基本形式。

(二)美术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科普地方文化的形式

美术教育活动是一个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自豪感。当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按照美术教材内容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单一,较少讲授和本土相关的知识、传播本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学设计,可以将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料利用起来,向中小学生讲授本土文化知识点,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例如:自贡歪脑壳船是专门为运输盐设计的船只,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普通船只和歪脑壳船作形状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何设计成歪脑壳形式,然后讲述这和自贡釜溪河水量上涨与雨水季节有关的知识点,船上的竹筒类似于今天的飞机黑匣子,竹筒经过特殊处理,经受火和水的侵蚀而不烂,竹筒里装有该船上盐的数量和重量、盐交易记录、交易时间和地址等重要信息,到达下一站,便于方便查阅和继续补充信息。

(三)美术教师是科普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

科普文化的普及离不开传播者和教育者。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博物馆和文化馆都有文化传播团队和科普服务志愿者,他们通过把科普讲座移到中小学课堂,走进社区,以授课、展览、讲述的形式进行科普文化传播。其实,科普文化普及不仅仅是相关科普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工作,教师进行科普文化传播具有先天优势,因为教师每天都能接触学生群体。所以,首先,应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科普教育工作者队伍,包括:教师、新闻媒体人、自媒体者、志愿者、文化管理者、民间传承人、民间口述历史者、历史文物管理者、历史遗迹保护者、科普文化形象大使、科普文化讲解员。其次,应该与小学合作建立地方性科普文化基地,与高校合作建立地方性科普文化研究所等。最后,应该对教师群体及科普文化讲解员定期开展科普文化培训,参观交流活动,然后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向学生讲授科普文化知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科普文化知识,不仅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而且在科普地方性文化元素上效率也高。

三、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科普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是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恽代英认为,如果对一个人进行美育,那应当在其儿童时期就打下良好基础。在对儿童进行美育的过程中使用艺术类物品进行协助,增加美育活动对儿童的吸引力,从而增加美育对儿童的教育效果。[5]

(一)研发本土文化系列科普教材

美术教材应转变成引导学生去了解科学、了解文化,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最终让学生自主思考。[6]随着社会的进步,美术教材应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美术教材内容方向可以增加科普文化内容,编写本土文化系列科普教材。近代美术教育家郑锦曾提出美术教育的大众化,要实现美术教育的普及性,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如何将美术平民化的过程,郑锦根据平民的习性和特点及美术的功用总结出普及美育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创作不同内容的插图作品,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教育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郑锦作为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的专业功力和教育能力。本土文化教材在知识上具有系统性、统一性、专业性,也为教师提供授课的方向。例如:盐文化乡土教材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教育政策下,应基本涵括盐井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知识点,按照青少年教材大纲方向进行纂写,不仅有盐文化知识介绍,还应设置思考题、对比题,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二)科普图画书是美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媒介

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不能仅仅是单独的科普知识教育,还需要和美育相结合,即王国维提出的美育即情育,[7]蔡元培也把美育理解为情感教育,[8]而美育的主要作用是“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9]他们都突出了情感体验和感性教育,科普图画书则为教师提供很好的美育课材料,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主的感受科普图画书中的构图美、颜色美、内容美、形式美。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10]著名美术教育家林凤眠曾强调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培养美的观念,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并通过艺术可以自由地表达出独特的思想情感。图画书具有艺术性和教育性,且符合青少年的视觉和心理需要,通常科普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而图画书可以第一时间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使其在享受视觉语言的同时,达到科普文化知识的目的。科普图画书能帮助儿童学习基础科学知识、训练儿童逻辑思考能力、对儿童进行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促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例如:井盐文化科普图画书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形式,画面内容、风格特点及主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符合正确的教育理念,必须发挥引导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复古风格绘本《提卤制盐》是自贡市燊海井旅游公司专为青少年开发的社科绘本读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图画书上的构图形式、颜色搭配法则、视觉要素、图片、主题和气氛营造等,从而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力。

(三)发挥科普短视频的教学辅助作用

动画是一种非常好的科普形式,具有内容趣味性、传播速度及时性、通俗易懂特点;它集声音、画面于一体,能较全面地表达科学知识,科普动画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不仅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趣味的解读,动画效果还能增加趣味的叙事情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科普短视频应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例如:盐井文化的动画视频,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教育政策下,通过设计有趣味的故事,在出租车、车载电视、地铁电视、公交广告屏、电梯宣传屏等动态平台上进行循环播放,自贡燊海井景区墙上有许多二维码,游客可以通过AR扫描,便可观察盐井图说系列动画,通过语言的讲解,让观众从有趣的情节中发现盐井的科学性,了解盐文化科学知识。此外,是短视频内容中还可通过制造悬念,启发式引导观众思考知识,激发观众的求知欲望,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

(四)墨彩地方文化元素,表达对乡土的热爱

审美教育包括艺术和自然景观的教育,艺术是最具教学可操作性的材料,艺术不仅可供学生观赏,还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艺术的技能并进行创作,这种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产生审美兴趣,获得审美经验。[11]同样,参与是科普教育开展的关键,参与包括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还包括亲自实验和模型制作。[12]可见,艺术的实践性为科普教育的参与要求提供一种方法,而美术实践活动是一种表达乡土情怀的途径,青少年通过家乡文化元素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产生对家乡的回忆,在回忆的情感中表达对家乡的某种情感。

1.青少年实施地方性科普题材墨彩画的可能性

潘天寿认为,“画格,即人格之投影。故传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品格高,落墨自超。品格不高,落墨无法”,[13]彩墨画是国画的一种形式,它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在色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它的自由性和颜色色调便于青少年理解和学习,他们可以进行自主的感悟。张大千说过:“把这池墨或这碗彩随意泼在纸上,我可以依形绘出云树、村舍、飞瀑、山川;这就是将泼墨之法,变为泼彩罢了。[14]可以看到,艺术即意象,其中张大千的泼彩过程就是对家乡的记忆元素的表达,模糊性和随机性是张大千山水画呈现的首要特色,随机性是所泼出的墨和彩,或因作者用力的轻重或墨色的浓淡、多少的不同,其在画幅上形成的具象的类属和边界有其不确定性,即“形”之随机性。[15]总之,张大千墨彩山水画中的元素是朦胧的,写实性不强,受众很少看到对山、树、云、瀑布的写实性技法塑造应用,然而,张大千墨彩山水画对元素要求的模糊性正符合青少年绘画的特征,青少年对写实对象造型能力不强,通常画出来的对象不像,在形体上具有一定模糊性和随意性,而且青少年在用颜色、用墨、用水也是随意的,可以说,张大千墨彩山水画的特征要求符合青少年创作的需要和能力范围,而且墨彩山水画没有限制造型、限制用色用墨,相反墨彩山水画对元素进行夸张变化,也符合儿童的审美体验需要。

2.青少年墨彩地方性文化元素的教学提升策略

墨彩画的意韵源于画面的点、线、面、团的组合,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重点讲述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让学生学会墨彩叠加,通过毛笔和宣纸的摩擦,线条转折,让学生感受墨的浑厚、光涩之美,感受墨彩的青柔苍秀之美。

例如:对于青少年群体,首先可以进行临摹,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盐场外景照片,学生根据照片元素,利用毛笔先勾出房子、天车、山脉、公路等轮廓,然后用淡墨和三青三绿颜色进行墨彩无意识的相撞上色,学生可以进行墨彩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表现创作,同样,也可先体验毛笔和颜色的使用规律,先是中锋用笔点墨,大胆在宣纸上点出墨点和面元素,一气呵成,然后根据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染形成的形象,引导学生去添加家乡山、树木、楼房、街道、恐龙、灯会、盐井、房子等造型,最后将画面元素串联起来,使其成为故事,并根据盐井、恐龙故事需要,添加和完善相关情节。

(五)户外探索体验式的科普写生活动

美育可以分为感美、立美、创美三个层次。[16]科普写生活动正是美育、德育、知识普及的过程,户外写生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应用器官感受大自然、感受历史遗迹的认知和图式,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对这些历史文化美的表达。林风眠认为,艺术不仅能起到娱乐与鉴赏的作用,还能满足中国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维系人们的情感平衡。美术课的形式可以走向户外,户外写生活动首先是让学生对户外元素形式进行感知,然后进行知识理解,最后进行意象的自主创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丰富美术的课程内容,还能提升学生对美术课兴趣,而且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素材,激发其创作灵感、创新意识。

例如:组织青少年成立盐井文化调查小分队,走进自贡盐文化博物馆,自贡盐井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观察天井、筒管、打井工具,翻车笕、渡河笕、过水高笕,过路笕等历史文物,参观东源井、燊海井、大公井,自贡盐税史陈列馆,自贡盐文化历史博物馆,旭水河道艾叶滩、平桥堰闸、平康堰闸、中桥的堰闸、五皇洞堰闸、南华宫、贵州庙、陈家祠堂、张家花园、天禄堂,等等,培养他们观察周围事物造型形式的能力,还可以对这些实物进行写生二次创作。在学生完成写生后,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可以互换作品欣赏和点评,使其对创作有更深了解。

四、结语

美术教育活动既是科普文化的过程,也是认识地方美、发现地方美、创造地方美的教育过程,美术教师既是美育工作者,也是科普文化工作者,在科普地方文化教育中,首要要以乡土文化教材为教学大纲和方向,利用好科普图画书和短视频的辅助作用,积极开展墨彩家乡文化元素的国画实践活动。同时,还应该把学生带到户外,进行地方文化实践探索,做好体验式的美术写生活动。在理论上扩展美术教育研究和科普文化研究的范畴,加深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助作用,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的借鉴意义,以促进青少年的智慧成长和美感及情感成长。

猜你喜欢
科普美育美术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术篇
科普漫画
美育教师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