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022-12-30 05:46霍美丽段香转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宿州宿州市虞姬

霍美丽,段香转

1.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市体育与教育局电教馆,安徽宿州,234000

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产业形态。各地区都在积极谋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宿州作为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楚汉文化资源,这为宿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宿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在2020年发布的《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将我市打造为旅游强市、京沪杭3小时高铁旅游圈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内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1]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宿州楚汉文化的内涵,探讨宿州楚汉文化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于推动地方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1 宿州楚汉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所谓“楚汉文化”,是指“秦末汉初时期以楚汉相争为历史背景而发生、发展、成熟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精神实质的系列文化现象”[2]。据考证,宿州秦朝时期地处泗水郡,西汉时期萧县、埇桥、灵璧都是隶属于豫州沛国。作为秦汉时期兵家必争之地,宿州留下了丰富的楚汉文化资源。根据旅游经济常用昂谱(RMP)分析模式中“Resource(资源)—Market(市场)—Product (产品)”分析的流程路线[3],对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分析是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策划的基础。宿州楚汉文化资源按照表现形式和旅游开发现状来可划分为遗址类、古建筑类、汉画像石和文物等类型。

1.1 遗址类

遗址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4]。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人们所发现的遗址类资源通常表现为较为零散的、不完整的古迹。但因为遗址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等价值,故它仍是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去游览参观的旅游吸引物,能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具有开发利用的意义。宿州楚汉文化的遗址主要包括涉故台、皇藏峪、垓下古战场等。

涉故台遗址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是陈胜吴广的起义旧址。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此筑台盟誓,宣布诛伐暴秦,领导戍卒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因陈胜字涉,后人为表纪念,故将此台命名为涉故台。涉故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于1961年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涉故台景区除了呈覆斗形的土台外,还有篝火狐鸣处、龙眼井、鱼腹丹书湾、七十二连营、鸿鹄苑、陈胜吴广起义大型浮雕等景点,有古柏、碑刻、全国知名书画家馈赠书画等资源。但目前景区以保护为主,还没有进行系统开发。

皇藏峪位于宿州市萧县东南部,总面积31平方千米。其原名叫做黄桑峪,因刘邦在称帝前曾藏身于此得名为“皇藏峪”。皇藏峪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有皇藏洞、仙人床、拔剑泉、三仙洞、马扒泉、瑞云寺、六合塔、碑林艺术馆等七十多处景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使皇藏裕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也是目前宿州市开发较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垓下古战场遗址主要位于灵璧县韦集镇以老庄湖为中心的沱河北岸[5],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争霸决战的遗址。垓下战争规模大、分布广,灵璧霸王城是垓下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垓下城垣、城门、窑址、灰坑、水井、红烧土遗迹等重要遗存,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铜器等古器物,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古建筑类

古建筑是重要的古代历史文化载体,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和文化价值。楚汉时期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主要有古井、古桥等,其中数量最多、价值最为突出的是古墓建筑。宿州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的古墓建筑就有三山西麓墓群、龙山西麓墓群、九女墓和虞姬墓四座汉墓,目前开发最好的是虞姬墓。

虞姬墓位于宿州灵璧县城东,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埋葬之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西楚霸王被围垓下,听到四面都是楚歌之声,夜间悲歌“虞兮虞兮奈若何”,哀叹大势已去。陆贾《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听到项羽悲歌后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自刎而死。虞姬暮前的石碑所刻“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卿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道出了虞姬的身世处境,也使它成为当地文化缅怀这段楚汉历史的凭吊之地。安徽省人民政府在1986年批准虞姬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灵璧县委、县政府在虞姬墓的基础上打造了虞姬文化园。文化园包含虞姬庙、陈列室、虞姬故事长廊、霸王展示区等景点,目前成为该地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1.3 汉画像石、文物等其他类型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阙等建筑上雕刻有画像的建筑构石,是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实物材料。宿州出土了许多汉代画像石,其所刻图案比较形象生动地显现了汉代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它不仅是绘画和雕刻的完美结合,也是汉代民间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九女坟因规模大,保存较好,墓室画像图案丰富,在196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萧县博物馆内建有安徽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汉画像石二百多块,集中展示了萧县地区汉画像石的风貌。

除画像石外,宿州楚汉文化资源还包括像陶坊,陶谷仓、耳杯型铜油灯,单耳铜杯、石狮三足砚等文物资源,赵孝、陈氏三代书法家等历史名人资源,“楚汉争霸”“赵孝争死”“霸王别姬”等口头故事资源,以及从汉代就开始用于园林造景、厅台摆放的奇石资源等。这部分资源开发程度不一。如博物馆较好地保存了汉画像石及其他文物资源,但模式较为单一;奇石资源已形成较具特色的产业链,但濒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历史名人和口头故事资源则需进一步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与其他资源类型进行组合开发。整体来看,宿州市楚汉文化资源具有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内容独特、形式类型多样等特点,其巨大的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去挖掘和利用。

2 宿州楚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丰富的楚汉文化资源,四省交界的优越地理区位,使得宿州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基础。近年来,宿州楚汉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皇藏峪风景区和虞姬文化园均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同为宿州国家AAAA级景区的汴河景观带也在沿河建筑风格和雕塑内容中较多采用了楚汉文化元素。但从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若要实现发展“全域旅游”和“旅游强市”的目标,宿州对楚汉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资源保护、产品开发、布局规划、宣传措施等方面。

2.1 文化资源保护机制不完善,保护措施简单化

开发历史资源必须先做好对历史资源有效的保护。从宿州楚汉文化的保护开发现状来看,近年来政府虽然十分重视对楚汉文化资源保护,但是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保护措施相对简单化。主要表现在:楚汉文化资源保护涉及旅游、文物、宣传、财政、发改和住建等多个部门,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权责不分现象,相应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汉画像石、陶器等文物大多还是放进博物馆进行保护,这就使得文物脱离了原有的场所和语境,不利于形成城市文化记忆;侧重于对楚汉文化资源实物本身的保护,数字化保护工作相对缺失,不利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缺乏文物鉴定和保护的专业人才,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稳定发展;保护工作主要依赖政府,未唤醒民众保护意识,使得民众保护意识淡漠,破坏、损毁甚至倒卖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旅游开发深度不够,游客体验度欠佳

旅游者是旅游开发服务的主要对象。与自然观光旅游者不同的是,文化旅游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体验,这也是影响其对文化旅游目的地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根据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从文化旅游产品特点来看,受访者对能深入参与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60.5%)最感兴趣,然后是能休闲、放松、娱乐的文化旅游产品(54.8%)”[6]。宿州楚汉文化资源从整体上来看存在着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的问题。比如对汉画像石、陶器等文物的旅游开发主要还停留在博物馆展览阶段;虞姬墓、皇藏峪风景区虽然近几年得到较大层次的开发,配套设施较为完备,但是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内容还有待拓展;至于像垓下遗址和涉故台等景区,更是仅停留在初步开发的阶段,其潜在经济价值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创新度不高,特色不突出,这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导致游客游览的满意度不高。

2.3 资源开发过于零散,没能形成统一的旅游路线和开发风格

宿州楚汉文化资源虽然整体较为丰富,但是却分散于埇桥区、萧县和灵璧县等地。从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在对楚汉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时,政府缺乏整体规划,景区及景区周边建设未能形成统一的开发风格,导致楚汉文化特色不突出。除了灵璧县虞姬墓、楚汉文化园和奇石园形成联系较强的发展布局外,宿州市其它的楚汉文化资源还处于各自分散开发的状态,还未建立起统一的旅游路线。居民们对楚汉文化了解程度也较低,不管从外在建筑还是从内在民俗文化都未能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区域文化特色。

2.4 旅游宣传不足,缺乏市场吸引力

相对于徐州市来讲,宿州楚汉文化资源开发相对较晚,对旅游产品的宣传相对不足。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宣传的广度,目前宿州楚汉文化的宣传面较为狭窄,宣传内容主要以单个景点为主,对整体楚汉文化涉及得不多,宣传对象范围也没能打开,景点游客主要还是以本地和周边城市人群为主;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内容不能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缺少主题突出、针对性的文化活动,缺乏科学有力的宣传计划和充足的宣传资金投入;三是缺乏宣传的热度,宿州的楚汉文化资源目前还没有找到热点进行宣传,这样难以引起外界关注。宣传的不足使得宿州还未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楚汉文化品牌,楚汉文化资源虽然数量丰富但是知名度低,相关景点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针对宿州楚汉文化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宿州市必须大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加大保护力度,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深入挖掘楚汉文化的内涵,合理适度地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达到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的目的。

3.1 增强地方文化自觉,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强的前提,良好的保护才能带来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和长久的价值。楚汉文化遗存作为年代较远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觉,树立起民众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才能为历史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近年来,宿州市发生的多数楚汉文化遗产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地市民没有树立起文化自觉,没有认识到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与地方的保护机制不健全有关。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历史文化资源制定科学的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范围、措施和目标,健全法律法规,落实追责制度,并注意吸引社会团体和社会民众参与进来,形成合力保护、互相监督的氛围。同时应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推动楚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楚汉文化资源库,重塑城市记忆,全方位加强对楚汉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

3.2 深层次开发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性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核心在于,通过文化元素的注入、文化内涵的提炼与文创手段的演绎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7]在发展楚汉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在分析游客需求心理的基础上,深挖楚汉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内容精神或形式元素转化到场景或故事中,通过表达模式的创新,带给游客深刻的体验。这就要求宿州楚汉文化景点进一步拓展“吃”“住”““行”“游”“购”和“娱”旅游六要素的表现空间。如“吃”方面可以打造楚汉文化特色餐厅,巧妙利用“鸿门宴”“霸王别姬”等元素作为餐厅名、菜名或特定场景等用词;在“住”方面可建设楚汉文化酒店仿古建筑,并设置楚汉文化主题房间;在“行”方面增加车、马、轿等仿古交通工具;在“游”方面增加特色景点,注重发展“科技+文旅”,将AR、VR等前沿技术融入景点之中,带给游客不同的视听感受;在“购”方面可开发多样新颖的旅游纪念和文化创意产品;在“娱”方面可将楚汉时期的民俗、游戏、音乐、诗词等融入相关的体验场景和活动中,如在皇藏峪开发楚汉战争等实景演出,在虞姬文化园增加霸王别姬的情景演艺,在周边民宿发展楚汉文化主题的文化节和剧本杀等,打破原来单一、静态的表现形式,增强游客感官、行为、认知、思维、和情感上的体验。

3.3 做好整体开发规划,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旅游,规划应先行”[8]。宿州若要达成建立全域旅游强市的目标,需要高起点规划旅游项目,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来做好相关的规划。从对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来看,整体规划需要首先对宿州市楚汉文化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进行整体的旅游品牌定位,制定发展战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设计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打造统一的文化风格。比如对于宿州市来讲,可从景点建筑、城市公共设施、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将高台阶大屋顶的楚汉建筑风格、汉画像图案、楚汉历史故事等文化元素融入景区和现代生活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加深居民对本地楚汉文化的认知,从而形成人文与景物相得益彰的浓厚的楚汉文化氛围;从区位空间联系出发,加强楚汉文化特色文化路线设计,可设计立足宿州本地的“宿州市博物馆—皇藏峪—汉画像石艺术馆—涉故台—虞姬文化园—垓下古战场”等宿州楚汉文化旅游短途路线,以及与周边楚汉文化景点互动的“芒砀山(河南、刘邦斩蛇起义处)—徐州丰县(刘邦故里)—萧县皇藏峪(刘邦避难处)—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处)—垓下—虞姬墓—宿迁(江苏,项羽、虞姬故里)——和县乌江(霸王自刎处)”的楚汉相争文化旅游长途路线,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3.4 加大宣传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增强旅游吸引力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当今时代,宣传推广是打造城市名牌、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关键。成功的宣传推广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针对宿州楚汉文化旅游开发在宣传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丰富宣传形式,加大宣传的广度,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电视、户外广告、抖音短视频等在内的各种宣传平台,对旅游景点形象进行全方位宣传。例如高速公路或其他主路口设置大型宣传牌,在城市居民社区和农村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张贴海报,推出丰富的公众号文章进行宣传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加大宣传人群的覆盖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目的地;第二,抓住游客心理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宿州市应落实好对游客旅游心理的调查,明确宿州楚汉文化旅游的宣传定位,塑造楚汉文化特色旅游主题形象,注意宣传主题和口号的提炼、征集和运用,抓好宣传内容的创新性,通过主流媒体长时间、高频率的宣传等来加强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印象,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心理;第三,重视事件营销,提高宣传热度。在信息过剩的新时期,人们的注意力相对稀缺,因此宿州楚汉文化的旅游开发还需要巧设项目,例如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出网红打卡景点,开展楚汉文化主题节庆、会议、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来制造热点,提高游客吸引力。

4 结 语

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给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存在着资源挖掘深度不够,旅游规划体系不完善,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影响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找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对促进宿州楚汉文化旅游的发展和提升宿州文化旅游吸引力至关重要。同时,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做好整体规划,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战略,坚定走好文旅创新发展之路,才能达到建成“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迎来未来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宿州宿州市虞姬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商震随笔二则
论影视剧中的虞姬形象
两个基于CdⅡ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发光传感中的应用
项羽虞姬
宿州诗群小记
国控企业污染源的监控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