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22-12-31 19:09潘伟华朱路遥付立春官小兰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科学技术

潘伟华,朱路遥,付立春,官小兰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马尔库塞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终其一生都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其代表著作《审美之维》《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反革命与造反》和《单向度的人》等均有关于生态思想的重要论述,虽然马尔库塞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病,但是马尔库塞的文本中也有适合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我们需要吸取其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方向的精华。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任何伟大理论的形成,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进行分析之后的深邃洞见。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分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形成的特有的理论。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否定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而是吸收了他们关于“异化”思想的精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对异化劳动做出了深层次的独到见解,他总结出异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来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一,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不属于工人的所有物,反而被资产阶级所占有,成为资产阶级谋取暴利的产品。工人在劳动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财富,因为工人无法完全获得劳动产品的价值,工人只是把劳动当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工人在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困顿不堪,生存难以为继。

第二,人与劳动本身相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剥削下,工人的劳动成为了压迫自己的敌对力量,工人只是在资本家的操纵下机械地重复劳动,失去了对生活的喜悦感,他们会像逃避灾难一样逃避劳动,这种被强制劳动的行为只能让工人产生痛苦,并且需要忍受精神的折磨。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能够自由自觉地劳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存在,能够掌控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甚至完成高级活动。但是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控制下却失去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属性,仅仅变成维持肉体生存的工具和手段。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与资本家原本可以实现双赢,但是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肉体的生存为资本家获得巨额暴利。因此,马克思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进而扬弃私有制才能消除异化劳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拜物教是“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由于有了交换这一环节,工人的劳动产品就被赋予了商品的价值属性。商品之间的交换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交流,人们只能从表面上看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不仅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反而成为控制社会的工具。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小市民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1]资产阶级正是利用商品的物化来愚弄人民,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被贪婪的欲望所玷污了。在商品交易的世界里,冰冷的利益观支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为了暴富竟不择手段,于是一切破坏自然生产商品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拥戴,为了不违背这一充满“人性”的常理,人们甘愿被商品所支配,成为资本家掠夺社会财富的机器,所以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商品神秘化了,商品拜物教由此产生。

二、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消费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内根深蒂固,在资产阶级的操纵下人们消费商品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这种畸形的消费方式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只是成为其维护社会秩序的辅助工具,以至于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一种“虚假需要”,成为被操纵的木偶。

(一)社会控制的新形式——科学技术

浩浩荡荡的科学技术革命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新型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人们不知不觉被卷入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所创造的消费漩涡里,“我们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2]科学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双重提高,但是在几乎看不到任何瑕疵的科学技术面前,人们只不过是被科技奴役的工具人,资产阶级正是利用高效率的科技一步步地达到巩固社会统治的目的。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揭示了极权主义社会下控制个体的新形式,即一种被统治集团操纵的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统治者利用科学技术控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于是为了追求产品的极致和获得消费的快感,人们对资源的无限索求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不断枯竭,因此导致了“表面富裕实质病态的社会”[3]。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达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生产效率的普遍提高,完美的生活方式似乎摆脱了一切反抗的社会力量。技术社会麻痹了人们的神经,机器变成了可以凌驾于人类之上的一种力量,昏昏沉沉的压抑感不断消耗重复流水作业的工人的生命力,工人阶级被奴役的状态日益彰显,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人仍然处于异化劳动中,成为劳动的工具。发达工业社会不断提高的生产效率成为受到政治控制的副产品,个人自由的否定性力量被摧毁,于是人们转而通过消费商品的方式来获得快感,但是这种消费是一种被操纵的虚假的消费需求,真正的自由被扼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摇篮里。

(二)制度的恶疾——资本主义制度的极权统治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统治下,物质财富的高度繁荣使人们丢失了最初的本真状态,丧失了批判性、否定性的维度,人们遭受资本的恐怖压迫,一味地追求对于物质产品的“虚假需求”,以至于“在无形中摧毁了人们健全的人格。”[4]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巩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统治者无所不用其极,在消费领域给人们制造了能够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各种需求,无节制的生产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活动时间[5],人失去了主体性,从而丧失了否定性人格,这样一来,在整个社会制度内的各种相互对立的势力都会被同化,消费领域的异化也因此增强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依赖。为了达到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目的,资产阶级把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大自然,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加工、生产以至于消耗殆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现存社会中,越来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经成了扩大对人的控制的一个因素:成了社会及其政权的一个伸长了的胳膊。”[6]自然界的极端病态造成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压抑,极权主义统治者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使唤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因为人们并不会对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嗤之以鼻,人类越是消耗自然资源越是对自然界产生依赖感,唯有以这样的方式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处于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操纵下,人类的消费病态加剧了“商业化的自然”的形成,于是,自然资源成为了资本家生产商品最重要的加工材料,自然资源的极度耗竭加剧了生态恶化。

(三)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实现自然与人的解放

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马尔库塞认为,人类应该专注于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要想实现人的解放必须变革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极权统治下,人被剥夺了本真状态,资产阶级制造的消费假象使丧失了主体性的人沉溺于对自然资源剥削的狂欢,要想恢复自然的本质必须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而这一变革的主体正是具有主体性的“新感性”的人。另外,马尔库塞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艺术革命”之路,“个体的感官的解放也许是普遍解放的起点,甚至是基础。自由的社会必须植根于崭新的本能需求之中。”[7]艺术是一个极其崇高的词汇,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超越于现实生活。艺术的使命在于解放人的奴性来重建立新的感性秩序。在艺术世界里人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自由地宣泄内心的情感,还原自身的否定性以此来批判社会制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艺术来解放心灵从而成为具有“新感性”的抛弃压抑性的顺从心理的人。“新感性”的人是现代社会里具有反抗社会意识的新生命,他们是解放社会意识的先驱,以消除阶级不平等为己任,宣扬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合理改造。马尔库塞认为,“新感性”的人正是在现代艺术世界里产生的,他们否定压抑性的文化,一旦将其潜能释放出来必然给现存社会体制迎头痛击。所以在这种生命本能的驱使下,一切苦难都会随着社会秩序的重建而烟消云散。这样的人从压抑的氛围中解放出先天的本性,人更加地懂得把自然界视为主体性的存在,在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然而,这种强调自然主体性的新观念显然是一种悲观主义。

(四)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同性,又具有差异性。

一方面,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不满资本主义制度对人们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寻求人性的解放,并以此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这点上是相同的。

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又有着差异性。马克思对工人异化劳动现象的分析是其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合理分工和财产私有制是劳动异化的根源,并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来摧毁资产阶级统治的大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人的解放。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科学技术的异化,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操控着人们的心理,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的工具。要想改变这一社会状况必须借助艺术这种非暴力的方式来重塑“新感性”的人,改变人的本能结构,最终消灭科学技术的异化。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层出不穷。马尔库塞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严重消耗,于是,他试图通过吸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商品拜物教理论并结合自己对“异化”概念的理解总结出别具一格的“消费异化”理论,并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畸形消费现象的过程中。马尔库塞单纯地从意识形态领域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认为科学技术只会给人们制造障碍,忽略了科学技术的价值,而且没有认识到“消费异化”的根源其实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这是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马尔库塞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制造的“虚假需求”现象剥夺了人们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于是,人们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仅仅是从意识形态领域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没有看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所造成的,漠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把社会革命寄托于少数知识分子、大学生等较少受到社会控制的人身上,企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改变社会秩序,显然其思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是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下,科学技术以先进、完美的合理性控制了人们的神经,剥夺了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人们为了追求“虚假需求”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着人类不断摧残的巨大压力,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掩盖下人们不合理消费现象的面纱,其理论视角的新颖性为当今社会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新方向,对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马尔库塞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现象时,就以尖锐的眼光看出了资本主义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危机。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的贪婪本性愈加旺盛,开始毫无节制的过度消费,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已然满目疮痍。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下人们消费心理的扭曲,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是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所倒逼的一次消费革命。

“绿色”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鲜亮底色,是当前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消费方式是一种有益于生态平衡的全新消费模式,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发展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低碳出行、循环利用废品和节约资源等行为不仅可以优化消费结构推动绿色产业不断发展,而且还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稳步推进,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传统的“炫耀性”的消费方式刻不容缓,只有在社会上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消费观念才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成为统治人们、攻击自然的工具。马尔库塞认为只有改造科学技术以使其适应人们对自然“人道的占有”的初心,才能缓解生态压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渠道,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所创造出的新型娱乐方式、丰富的商品种类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购物加快了人们的消费节奏,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科学技术所加工过的宣传广告所迷惑,成为了商品的奴隶,从而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摒弃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利用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发展低能耗、低污染和效益高的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技术有利于转变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中强调:“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8]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生态化,用合理的技术变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创新科学技术来造福人民,发展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美丽中国建设就成为无本之木。另外,我们必须避免因为滥用科学技术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使科学技术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优化消费结构,避免资源浪费

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生态压力。

首先,政府要根据当前的消费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进一步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得到合理的保障。可以通过适当发放消费券来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增加居民的消费补贴,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商品,自觉抵制畸形消费行为,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法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依法针对商家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营造和谐的消费文化市场环境,为人们的合理消费提供保障。

最后,政府要创新消费新形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型网络购物,加大力度对新能源产品的投入。

另外,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起先锋模范作用,杜绝浪费资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

(四)进行全民生态消费观教育

生态环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生态意识出现严重扭曲造成的,因此,必须要注重对公民生态意识的重塑。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宣传消费文化观念,通过网络渠道建立新型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公民自觉抵制各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减少过度消费和抵制资源浪费,使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深入人心。

其次,要加快组建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新型生态文明教育队伍。要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机构,为当前环境保护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积极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要深入到各级政府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领导者必须熟悉关于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专业的团队。

最后,要加强青少年群体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灌输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思想上引导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从行动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消费意识,积极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美丽中国是人们的内在心灵美和外在环境优化的和谐统一,只有通过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才能够使人们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态文明观念。

结语

马尔库塞从生态视角出发对发达工业社会造成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恶化进行深刻的批判,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恶化的深层根源。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劳动观点和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异化”的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成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因此,马尔库塞所提出的通过艺术解放人性、建立“新感性”的人等观点对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四五”期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的前提下,要继续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为美丽中国的实现注入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