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探索

2023-01-04 09:43姜玉琴贾帅民宋佳琳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浚县粪污种养

姜玉琴,贾帅民,宋佳琳

(浚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浚县 456200)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辖7镇4街道,438个行政村,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00 万吨以上,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是全国畜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1 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生产现状

浚县畜牧业发展稳定向好。全县养殖数量折合猪当量146.5 万头,按照每头猪每年产生粪便398 kg,尿液656 kg 计算,全年共产生粪污154.4 万吨,其中固态粪污58.3万吨,液态粪污96.1万吨。

2 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存在问题

随着养殖业的向好发展,在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形成污染源,不仅引起养殖场周边的环境恶化,还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使其得到合理利用,很有现实意义。

3 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利用技术模式

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坚持“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原则。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主要探索了以下四种技术模式。

3.1 生态养殖模式

即“微生物+堆肥发酵”技术模式。采用碳钢网床、饮污分流饮水器、机械清粪三步技术路径。应用益生菌技术,饲喂益生菌和发酵中药饲料,在圈舍喷洒益生菌剂代替消毒药,添加农作物秸秆进行条垛式堆肥,调节碳氮比,在粪污中使用堆肥发酵菌剂,加速发酵,减少臭气产生,改善养殖环境,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打通了无抗养殖的技术路径,提升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采用“微生物+堆肥发酵”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养殖无污水、无恶臭,生猪成活率提高3%;仔猪断奶体质量增加1 kg,180 d出栏增加体质量5 kg;减抗,每头猪减少药费开支40元;每头猪增收节支200元以上,实现了节水减排、全量收集、堆肥发酵、还田利用。

3.2 种养一体化模式

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种养一体化技术模式,尝试应用“地种粮、粮结秆、秆变粪、粪还田”的生态链条。依托养殖企业,构建种养平衡、农牧结合、资源集约发展新模式。以地定养,变废为宝,针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将畜禽粪污经过发酵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通过实施种养一体化模式,做到了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

3.3 有机肥模式

浚县是畜禽养殖大县,为有效处理畜禽粪便,积极探索“粪便向有机肥转化”模式,即利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将堆肥发酵,粉碎烘干后制成有机肥,直接用于农田施肥,对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企业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经验:每10 000 只鸡年可产商品有机肥120 t 以上,按每吨有机肥售价1 000 元计算,仅有机肥每年收入约12 万元以上,能大大增加企业效益,有效促进了“粮食→畜禽粪便→有机肥→粮食”的良性循环。

3.4 能源化利用模式

即太阳能组装沼气池能源化利用技术。将畜牧业产生的粪污经沼气罐(沼气池)发酵后,沼气用于发电、生活燃料,沼渣生产有机肥,沼液还田利用。太阳能组装沼气池具有占地少、处理彻底、安装简便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冬季气温低产气少的问题。通过“粪污+沼+粮”技术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能源化高效利用。

典型案例:浚县一大型养猪场建设沼气发电站2座,采用尿泡粪工艺收集粪尿,通过地下密闭管网排至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通过沼气工程发电并网,常年为附近一个村农户供气;沼液一级储存池中,存放约4个月,再进入二级储存池,存放6个月,进行自然好氧后,作为液态有机肥灌溉周边万亩农田,每亩平均增产75 kg以上,能源化利用的社会效益日趋明显。

4 结论

通过采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通过采用技术模式,以肥的形式回归大田,种植业效益明显提升。同时,大量有机肥施入大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能有效解决粪污乱堆、污水横流的问题,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居住质量,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浚县粪污种养
浚县大平调演出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书画廊
挥毫泼墨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