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针灸及其他非药物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23-01-04 16:12杨婷婷王若禹董成林田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关元绝经期针刺

杨婷婷,马 晨,王若禹,董成林,田岳凤

(1.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山西 晋中 030619;2.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2;3.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女性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2]。其近期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自主神经失调及神经精神等症状,远期可表现为泌尿生殖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3]。临床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等不良反应[4]。

该病属于中医“经断前后诸症”范畴[5],多发于45~55岁妇女,症状主要表现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情绪改变、心悸失眠、头晕头痛[6-7]。基本病机为肾气渐衰,冲任亏损,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致阴阳失调,心、肝、脾等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绝经前后诸症[8]。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优势。对近5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针刺疗法、灸法、针灸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其他非药物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情况进行综述。

1 针刺疗法

根据针具的选择以及施术部位的不同,可将针刺疗法分为毫针、电针、腹针、耳针。

1.1 毫 针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9]。张豪斌等[10]选取百会、关元、子宫、肝俞、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对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施以平补平泻针刺治疗,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根据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I)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显示治疗4周、8周、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3%、88.5%、92.3%,针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出的潮热、汗出、失眠等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梁灵芝等[11]将80例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关元穴以针感往阴部放射为度,针刺大陵(双)、关元、照海(双)、复溜(双)、太冲(双)、地机(双)、血海得气后留针30 min。根据围绝经期Greene量表评分判断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vs85.00%)。

1.2 电 针

王青等[12]采用低频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30例,以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第一组穴位中极、气海、归来(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针刺得气后以低频2 Hz,脉冲长度0.3 ms的电针刺激,强度以局部肌肉收缩但无不适为宜;合谷(双)、百会普通针刺。第二组穴位百会、中极、气海、天枢(双)、归来(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内关(双),以电针刺激归来和太冲,其他穴位普通针刺。治疗2次/周,治疗16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低频电针对患者潮热盗汗、感觉异常、失眠、心悸、疲乏等症状改善显著。柳向荣等[13]将治疗组29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电针子宫(双)与天枢(双)治疗,电流强度以患者腹部轻微颤动为度,关元(双)与三阴交(双)采用普通针刺,刺激时间30 min/次,3次/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和醋酸甲羟孕酮。治疗8周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12±4.14vs19.75±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电针远期治疗效果优于西药。

1.3 腹 针

腹针疗法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失衡来实现治疗效果[14-15]。禹旭红[15]采用抽签方式将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选取气海、中脘、关元、下脘、外陵(双)、滑肉门(双)、水道进行直刺且深度需达地部,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针疗法通过针刺腹部以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性疾病,其安全性高、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在临床可广泛推广。

1.4 耳 针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当人体出现疾病时会在耳的一定部位产生压痛、结节、颜色改变,通过刺激耳穴调节相应的脏腑以治疗疾病。陆贺青等[16]以耳穴理论诊治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30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心俞、肾俞、命门、神门、太溪,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耳穴之肾、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穴。通过比较PSQI得分、Kupperman评分量表得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耳穴结合针刺优于单纯针刺效果。

2 灸法

《名医别录》云“灸治百病”,艾灸有区别于针和药的独特疗效,临床应用形式较多,治疗作用广泛。季寒梅等[17]对观察组31例围绝经期尿道综合征患者采用督灸治疗,督灸粉由淫羊藿与肉桂按8∶1比例配制而成,每次施3壮,每周1次,1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胶囊。患者经督灸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消失或缓解。李丹[18]将对照组40例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醋酸环丙孕酮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三阴交、关元、肾俞穴隔姜蒜灸治疗。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该治疗方案与激素治疗效果相当,且安全性高,价格低,宜推广。曹珊珊等[19]研究结果显示艾灸三阴交、关元、肾俞穴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紧张焦虑、易激动、眩晕、乏力、关节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行感等症状和体征。

郑光宪等[20]选用气海、关元、肾俞、肝俞、心俞等予以热敏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每日1次,以热敏感消失为度,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剂。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魏瑞仙等[21]将86例PMS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平均分为艾灸组和药物组,艾灸组选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进行艾灸,以背部感到温热舒适为度,药物组口服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治疗。艾灸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血管舒缩症状(烘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神经性症状(易激动、疑心)、抑郁、眩晕、疲乏、关节与肌肉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状况、泌尿系感染均改善。

3 针灸结合

陈晓琴等[22]探究针刺配合重灸涌泉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疗效,针刺组40例取关元、子宫(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涌泉(双)、百会、安眠穴,针刺加灸组在针刺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艾条重灸涌泉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和PSQI评分,针刺加灸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琬容等[23]对相同疾病使用“引气归元针法”配合涌泉穴艾灸治疗,具体操作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直刺至皮下,缓慢进针至地部,只轻捻转不提插,留针30 min,同时行涌泉穴艾灸;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和舒乐安定。针灸组PSQI评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0.0%vs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郑琳等[24]将4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取针刺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百会、神门、印堂穴加神阙穴施灸与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治疗后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FSH、LH、E2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针灸疗法疗效更好,且能有效改善生殖激素水平。

温勇等[25]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针灸组40例采用整体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局部取穴(睛明、攒竹、四白、太阳、风池、承泣、上星、养老)配合雷火灸在局部旋转灸,药物组采用人工泪液泪然滴眼液滴眼。经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测定(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积分及E2、FSH、LH水平,结果显示针灸疗效更佳。

徐颖梅等[26]以温针灸治疗PMS,对照组30例针刺关元、天枢、子宫、三阴交等,治疗组针刺得气后加以艾灸,每穴灸2壮,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M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

4 针灸与药物结合

杨继若等[28]纳入88例PMS患者随机分配到2组中,治疗组针灸神门、内关、中脘、气海、关元、丰隆、太溪、三阴交、太冲、百会、四神聪并服用甘麦大枣汤,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vs80.0%)。针对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权兴苗等[28]采用滋阴平肝补肾自拟方配合针灸进行治疗。针灸组予单纯针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内关、神门、太冲、膻中配以肝俞、太溪、大赫,中药组选用玄参、生地、五味子、白芍、郁金、柴胡、熟地、地骨皮、青蒿、知母、栀子、夜交藤、浮小麦、甘草制成汤剂,联合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通过比较患者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显示联合组有效率(88.57%)优于针灸组(61.29%)和中药组(76.32%)。

董巧云等[29]将对照组33例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予黄连阿胶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疗法,通过比较PSQI评分量表,治疗组睡眠质量更好。

宫文彬等[30]应用固冲调经汤结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对照组服用汤药,治疗组汤药加针灸(肾俞、子宫、三阴交、气海、血海、石门、太溪)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8%vs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中药三者结合,充分发挥相互协调作用,弥补不足之处,治疗效果显著。

5 其他非药物疗法

盖海云等[31]使用推拿及中药足浴治疗围绝经期不寐症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推拿手法选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百会、勾风池、压安眠、勾廉泉、按承浆,按压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宜,睡前以自制安神足浴散浸泡双脚。对照组服用自制安枣胶囊,通过比较SPIEGEL量表积分和中医症状(心悸失眠、潮热盗汗、烦躁易怒等)积分判断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推拿和足浴可以缩短围绝经期不寐症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苏志超等[32]从中医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基础,明确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有效性。推拿利用手法作用于体表以调节机体状态,是一种物理方法,在临床接受度较高。

刮痧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冯广超等[33]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采用刮痧疗法配以炙甘草汤和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30例围绝经期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托洛尔片、谷维素、复合维生素、地西泮片治疗,根据中医症状积分(心悸心慌、倦怠乏力、头晕目眩、不寐多梦)及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比例的变化来判断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vs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王阿芹等[34]对刮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刮痧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刮痧疗法可有效缓解潮热、出汗、失眠、乏力、烦躁、易怒等症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埋线法是针灸的延伸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法[35]。刘荣辉[36]将对照组48例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患者予针刺肾俞、百会、心俞、神门、关元、中脘、气海、三阴交,观察组选取相同穴位进行埋线,埋线针的进针深度根据穴位和患者皮肉厚度的不同适当调整,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秦尔奇等[37]用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中度抑郁,试验组治疗后SERS评分较对照组低,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对于女性而言是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心理健康[38]。占晓兰等[39]探寻心理干预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220例纳入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实施心理干预的治疗组在SAS自评焦虑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疗效显著。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也要时刻关注心理健康。

6 小结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为中心环节,进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器官。中医认为由于妇女天癸将绝,肾气渐衰,冲任二脉亏虚,在内外因素下导致发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身心疾病,本病症状严重者对个人以及家庭影响较大,需要寻找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针灸具有起效快、安全、适应范围广等优势,远期疗效显著,在临床被更多患者接受。通过文献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针、灸、推拿等各种治疗方式,选用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可有效改善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等症状。余昊清等[40]对PMS的激素替代疗法、非激素疗法、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针灸相比较激素替代疗法更有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还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在文献查找中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治疗方法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较少,缺乏代表性;临床研究中未设置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操作困难,耗时久。因此在开展临床观察时要增加样本量,合理设计对照试验,进行更严谨的研究设计,充分体现针灸治疗优势,更好运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关元绝经期针刺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