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视域下的“塞罕坝精神”探析

2023-01-05 15:54魏沧波王宏德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塞罕坝广大党员党性

魏沧波 ,姜 旭 ,王宏德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性质的集中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创业、绿化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鲜明而崇高的“塞罕坝精神”,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血脉,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纯洁而崇高的党性,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写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党的初心使命与光辉奋斗历程的生动展现。

一、“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在特质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2],是中国共产党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产物,在其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而纯洁的崇高党性。

(一)“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阶级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坚守工人阶级的政治本色。工人阶级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崇高党性的主体,是富有斗争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阶级。上个世纪60年代,塞罕坝草木稀疏、风沙蔽日,恶劣的生态条件已经严重影响了首都北京的环境。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退化危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提出“绿化祖国”的时代号召。毛泽东指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3]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王尚海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林业工人踏上了勤俭建厂和生态修复之路。他们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政治嘱托,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在党的领导下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挥工人阶级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践行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阶级性要求中国工人阶级要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代代塞罕坝创业工人经过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碍,创造了绿色的人间奇迹,这一切都深刻地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敢于同艰难困苦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锤炼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体现了塞罕坝林场创业工人信仰坚定、严于律己、斗志昂扬的厚重品格。其映照的中国共产党人心系子孙谋幸福的初心、绿化祖国谋发展的使命、无私无我的奉献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永葆自身先进性和广大党员修德正心的生动诠释。

(二)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经常使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面前提高起来,”[4]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人民性要求党始终都要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必须要有湛蓝的天空、干净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塞罕坝人创业的出发点,也是党和人民开展造林、营林事业的初心。“塞罕坝精神”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塞罕坝林场创业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坚守绿色理想、坚定绿色信念、开创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构筑了一条固沙防风的生态屏障。这种为了理想信念,坚持坚守的精神不仅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5],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最好诠释。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中国共产党和所有党员的首要标准,也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鲜明标识。因此,不管是党组织还是广大党员,都应该永葆人民性的价值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塞罕坝人艰苦奋斗、勤劳务实、开拓进取,与生态退化危机展开顽强抗争。他们始终秉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转化为创新工作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是对人民的庄重承诺,“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6]“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人民性底色,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和人民的艰苦付出与赤诚奉献。

二、“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厚重品格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锻造出的崇高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记精辟概括了“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即“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深刻诠释了塞罕坝生态奇迹的精神之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坐标,“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厚重品格,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蕴境与价值追求。

(一)“牢记使命”彰显党的奋斗初心

“牢记使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子孙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使命’是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7]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8]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始终摒弃“吃祖宗粮、断子孙路”,始终做到“还历史账、铺子孙路”。历史上的塞罕坝由于清晚期的开围放垦和日本侵略者的乱砍乱伐,加之山火不断,造成了林木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留给子孙后代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为了重新找回塞罕坝的那片绿色,还子孙后代以绿水青山,国家决定在塞罕坝建设林场。经过现场勘查和专家反复讨论,1962年2月,林业部发出通知,由原围场县所属的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与原承德专署所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三地合并为林业部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至此,塞罕坝机械林场带着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的时代重任登上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舞台。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不是党中央和林业部随意提出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大局,为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事业的深谋远虑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关怀。

“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绿化祖国谋发展的使命。塞罕坝林场的创业者们,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发出了“绿化祖国”的时代之音,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与生态退化危机展开了艰苦斗争。面对“一夜风雪满山川,两年种树全枯死”的恶劣自然条件,以林场党委书记王尚海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丝毫没有畏惧,而是做出了“引种樟子松”“马蹄坑大会战”等敢为人先的英勇决断。在全体塞罕坝人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之下,塞罕坝的造林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引种樟子松,让塞罕坝创下了我国樟子松引种地区海拔最高的记录;马蹄坑大会战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在高寒地区机械栽植落叶松的先河。塞罕坝人的“忠诚于党”就是把党交给的“绿色发展”事业做好,就是完成时代之重任、党和人民之重托。这个理想信念始终指引着塞罕坝人初心如一、薪火相传,是指引塞罕坝人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塞罕坝人勤于钻研、创新工作,推动了塞罕坝造林事业的不断深入,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心怀祖国,为了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大局意识和高尚情怀。

“牢记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我的奉献品格。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反映群众需求、代表人民利益。马克思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具有集体至上、坦荡光明、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塞罕坝造林事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还得益于党员干部的无私无我。王尚海同志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首任党委书记,他始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始终坚持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好,纵有千难万险也在所不辞。在他的表率作用下,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历届党委领导都能够做到胸怀长远、公而忘私、埋头深耕。他们不急功近利,不凸显个人政绩,一切以塞罕坝的长远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植树造林,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塞罕坝造林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除了这一决策的科学性之外,还在于塞罕坝人对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对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对于造林事业坦荡无私的奉献品格。“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10],如今茂密的“尚海纪念林”记录着塞罕坝人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也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大局、无私无我的奉献品格。

(二)“艰苦创业”彰显党的优良传统

一是“为执行党的策略路线而奋斗”[11],为塞罕坝创业者开辟先河、改善生态发出了冲锋号角。在塞罕坝开展造林事业是党中央做出的智慧决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远见卓识。195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指出在重点依靠群众植树造林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利用国有的及合作社无力经营的荒山荒地,组织下放人力,有计划地建设新的林场。在党的正确指挥和号召下,一批又一批胸怀理想的创业者来到坝上建功立业。虽然塞罕坝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但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使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事业有无限的吸引力。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塞罕坝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开拓者、建设者、奉献者,书写了“六女上坝”的传奇故事,喊出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最强音。60年间,塞罕坝人以“绿了荒原白了头”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的造林事业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也为“塞罕坝精神”勾画了“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的鲜明底色。

二是“以决死斗争的精神来奋斗”[12],为塞罕坝创业者迎风斗雪、战天斗地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优势。塞罕坝创业者们将斗争精神运用于党和人民的造林事业上,他们顽强拼搏、知难而进、奋勇当先、苦干实干,攻克了“高寒”“干旱”“雨凇”等一个又一个难关,书写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塞罕坝的创业者们不怕吃苦,更不怕牺牲,始终对党和人民的造林事业寄以情感、寄以心血,甚至寄以生命,愿意为其奉献终身,抱着必胜和决死的坚定信念与生态退化危机进行顽强斗争,助推党和人民早日完成造林伟业。这种决死斗争的精神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光辉底色,也为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更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鲜明价值取向。

三是“为中国之建设奋斗到底”[13],为塞罕坝创业者忠于理想、造福人民指明了实现途径。从万亩林海的创造者再到万亩林海的守护者,塞罕坝人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奋斗情怀深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姿态坚决完成时代交予的重任、党和人民交赋的重托。塞罕坝人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识到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价值及意义,这些都激励塞罕坝人在修复生态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奋斗到底,同时也在不断升华“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赋予其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塞罕坝精神”创造了“为中国之建设奋斗到底”的伟大事业,深刻地揭示了忠于理想、造福人民的途径在于奋斗!

(三)“绿色发展”彰显党的理想信念

第一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坚定绿色发展“造山林”。20世纪60年代,面对着满目凄凉、黄沙漫天的塞罕坝,第一代塞罕坝林场的创业者们,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造林事业。由于塞罕坝土地沙漠化严重、加之水资源不足、常年风沙肆虐、冬季气候寒冷,栽种的树苗成活率极低。因此,第一代塞罕坝林场的创业者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接连不断地栽种树苗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们“造山林”的理想信念。他们凭着顽强意志,不负党和人民的重大嘱托,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终于创造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塞罕坝植活树的奇迹,使塞罕坝这片昔日荒原变成了华北地区的“绿宝石”,扛起了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的历史责任,担当起了首都“生态护城河”的重任。从此,塞罕坝这片土地成为了孕育绿色、孕育希望的土地。在以强大的理想信念为精神保障的前提下,第一代塞罕坝林场的创业者们有着清晰的前进方向、有着不竭的前进动力、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撑,开创了筚路蓝缕“造山林”的伟大事业。

第二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绿色发展“护林海”。历经多年的艰辛奋斗,塞罕坝林场的创业者们在华北北部建立起了一座“绿色长城”,成功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的侵入,为京津地区、华北地区人民的“生态幸福”提供了重的要保障。面对着千顷松林,防火工作就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广袤的松林里,分布着多座夫妻“望海楼”。刘军、王娟夫妇就是守护这片广袤林海的模范,前后23年,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且坝上的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缺水停电、大雪封路、气候寒冷,这一切都未能动摇他们守护塞罕坝的坚定信念。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并走进望海楼亲切看望了刘军、王娟夫妇。他们深切而坚定地说道:“总书记来看望我们,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总书记让我们守护好这片林海,即使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把这片林子守护好!”[14]。正是有了众多像他们一样的守护林海的战士,60年来,塞罕坝没有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如今,第一代塞罕坝创业者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新的一代守林者们的手上,他们延续着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牢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守好这片来之不易的林海,既是不辜负先辈们的创业成果,也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

第三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坚守绿色发展”开新局”。塞罕坝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引种、育苗再到造林、营林,坚持用勤劳双手和接续奋斗摆脱贫困、迎来富足生活。新时代新起点,随着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生态旅游、绿化苗木、风力发电等隐性发展资源写进了塞罕坝的长期规划,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加速显现,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说明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可以同向同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塞罕坝得到了充分诠释,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脱贫致富的生动范本。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5],“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要让人民过上“绿色”生活。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之路,他们清楚绿色发展之路就是幸福之路、成功之路、通往未来之路。塞罕坝人用“天然氧吧”“花鸟天堂”的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示着播种绿色、耕耘绿色、捍卫绿色的价值和意义,揭示出绿色发展带来的幸福是“生态幸福”,是人民群众对“新鲜空气”和“干净水源”的殷切期盼与美好向往,是砥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的“生态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来源。

三、“塞罕坝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揭秘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必先读懂“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凝聚了民族磅礴力量、彰显了党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新时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赓续党的绿色发展伟业,传承“塞罕坝精神”的红色基因,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的辉煌篇章。

(一)做“牢记使命”的带头践行者

心有所系,方能行远。60年间塞罕坝人扎根林海、恪守荒原,凭借的就是牢记党的政治嘱托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塞罕坝人的牢记使命,不是建立在感性认知和感性冲动的基础上,而是来自于生活实践和对信仰的追求之中。党史百年,修心为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16]新时代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党性修养、锤炼党员坚强党性就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一要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塞罕坝人的坚守崇高理想,牢记政治嘱托。要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加强思想淬炼,以“塞罕坝精神”滋养理想信念,可以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党建平台系列建设,依托新媒体技术的高精尖特点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学习和传播“塞罕坝精神”的深厚底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牢记使命”的生动号召。二要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对党的历史与实践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担当,学习塞罕坝人“讲政治”的品格,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广大党员只有筑基信仰之魂、锤炼信念磐石、牢记政治嘱托,才能将坚定信仰和强大精神力量自觉转化为实践行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做“牢记使命”的带头践行者,谱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的辉煌篇章。

(二)做“艰苦创业”的不懈奋斗者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17]艰苦创业是塞罕坝人的优良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塞罕坝造林事业的成功,不仅是三代塞罕坝人玉汝于成、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带领塞罕坝的创业者们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改善生态环境,依靠坚定决心和接续奋斗干出来的伟大事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历经磨难而发展壮大,就是凭借广大党员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指明了实现路径。新时代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党性修养、锤炼党员坚强党性就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一要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塞罕坝人以苦为乐、艰苦创业的高尚品格。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三代塞罕坝林场创业者的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塞罕坝人将艰苦奋斗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展现。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要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将塞罕坝林场创业者的奋斗事迹入脑入心,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深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二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要对广大党员开展多形式的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走进塞罕坝展览馆、塞罕坝林场学习塞罕坝人的艰苦奋斗事迹,激励其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加强实践锻炼,永葆奋斗初心,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续写奋斗故事,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做“艰苦创业”的不懈奋斗者,谱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的辉煌篇章。

(三)做“绿色发展”的忠实维护者

塞罕坝创业者们之所以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植活树,靠的就是忠诚于党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绿色发展”的理想信念。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广大党员要做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15],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15]指明了实现的首要方式。新时代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党性修养、锤炼党员坚强党性就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一要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塞罕坝人忠诚于党的高尚品格。要建立忠诚教育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15],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投入到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以“不辞艰险表忠诚”的毅力和信念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创造力与战斗力。二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要引导广大党员以党的伟大事业为理想,以党的奋斗目标为信念,在奋斗实践中以“塞罕坝精神”不断滋养党性修养,学习塞罕坝人的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做“绿色发展”的忠实维护者,谱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的辉煌篇章。

“塞罕坝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最好诠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精神品格,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价值追求。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不忘党的奋斗初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加强锤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

猜你喜欢
塞罕坝广大党员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找你了解情况 千万别做这些事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