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3-01-05 18:15张莉敏赵子惠郭海龙常攀峰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牛屠宰肉牛

张莉敏,赵子惠,郭海龙,常攀峰

(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 平凉 744000)

1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背景

平凉红牛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平凉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被当地农民用特定的饲养方法精心选育而成的全身被毛红色的本土牛种[1-2]。2018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平凉红牛”成为国内唯一活牛类证明商标。其被毛红色、体型中等、体格健壮、骨架大、肌肉脂肪匀称,且具有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样肌肉。公母牛都有角,角呈扁圆状、小而钝,俗称“萝卜角”“疙瘩角”,角、蹄、鼻镜呈肉红色。公牛有明显的肩峰,体型小、性情温顺、耐粗饲、生产性能较引进品种高3倍。平凉红牛是以平凉市的本土母牛为母本,引进秦川牛、南德温牛、红安格斯牛等优良品种,通过长期改良和选育而培育的品种,肉用性能和商品性优良[3]。通过不懈努力,在产能、质量、品牌、效率等方面大力推进,提出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抱团发展、农户代养的饲养销售模式,进一步加速了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2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现状

平凉市是全国主要的黄牛产地之一。从唐代到明代,以牛和马为主的畜牧业繁荣发展,其后由于农业发展,以役用为主的牛场迅速发展,牛的养殖数量持续增长。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凉红牛从役用转为肉用。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红牛产业,集中全市力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品牌效益,红牛产业迅速发展,在推动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牛产业发展协会,全市以养殖业为主的农民,养牛经济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全市万头养牛乡(镇)达24个,千头养牛村达71个。养殖总数达50万头,散养与规模养殖各占一半。不论是养殖重点乡(镇),还是规模养殖场都具备完善的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

平凉红牛是全市聚力打造的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从饲草种植到肉牛养殖、销售、屠宰、加工等牵出了一条业态丰富的产业链。崆峒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建设运营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计划用5~8年时间通过基因编组技术,在“平凉红牛”商业品牌的基础上培育出平凉红牛肉牛品种,固化平凉红牛基因。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现有养殖龙头企业的养殖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懂生产、能养殖、擅销售的市场业主,推广“平凉红牛”品牌,从传统的养殖向终端市场销售产品转型升级。以实施“甘味”平凉红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依托平凉红牛产业园,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扩大养殖量,跟踪后续产品加工配套,形成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产业链。

目前,平凉红牛产业已初具规模,但要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平凉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全市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还需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关键要打造平凉红牛全产业链,在推动牛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拓展上做文章,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加快建设西北地区肉牛屠宰加工聚集区和交易集散地,把平凉红牛打造成农产品标杆性品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牛产业发展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转型,提高农产品供应体系的效率与质量,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3 平凉红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完善肉牛繁育体系,加大选育力度

大型动物繁育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核心[4-5]。以平凉红牛为核心,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在保种的基础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的新品种。在已有奶牛群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种质资源,健全优良品种培育体系,构建稳定的平凉红牛种群;建立完善基础母牛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基础母牛保护与繁殖,培育高质量的基础母牛骨干群体;完善育成牛补贴政策,实行“见犊补母”,巩固发展平凉红牛产业基础。

3.2 建立完善的饲料保障制度,强化饲料供应的多样化与商品化

充分利用平凉市发展旱地农业的优势,推广“粮改饲”和秸秆青贮,大力发展饲用玉米、甜高粱等饲草,确保肉牛品质。积极扶持现有饲料生产加工企业、畜牧大户、饲草大户扩大生产,增加饲草料供应量。鼓励和引导饲料加工企业积极青贮利用优质高产紫花苜蓿,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开辟饲草料发展的新道路。地方畜牧业长期以来深受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要推动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优化饲养管理方式。要尊重牛群的食草习性,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特点和不同牛群进行全营养配方,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将科学饲喂技术推广到散养户。引进先进的配料投喂设备,减少人工投入成本,从单一秸秆饲喂转变为不同饲草料投喂,防止牛群缺乏微量元素,提高牛群抗病能力,加快牛群繁殖速度,进而提高养殖效益。以散养户代养、合作社收购的方式,建立广泛的养殖基地,分散繁育、集中育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牛群发生疫病的概率。

3.3 加强疫病防控及安全卫生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疫情控制,严格执行动物疫病管理制度,做好口蹄疫等重大疾病常规免疫和定期补免工作,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6]。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实现从源头到餐桌全程追溯。推进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标准化管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强粪便处理设施一体化使用,加强对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治理,并督促其进行技术改造,配套建设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设施。

3.4 以供应链顺畅助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通过大手笔规划大蓝图、大招商植入大项目、大园区孕育大产业、大融合促进大提升,推动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发展壮大平凉红牛养殖基地及养殖龙头企业,推动饲草种植、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开发。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善谋大事的水平、全链开发的模式、组团发展的理念,打造红牛主导、良种繁育、技术支撑、规模养殖、饲草生产、屠宰加工、产销对接等闭环牛产业链条,全力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生产链、延伸循环链、补齐加工链、做精转化链、搞活流通链、拓展销售链,促使平凉红牛产业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方向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养殖一产链能延、产品加工二产链有发展、产品销售三产链能走高端市场”的目标,持续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通过争取项目扶持,积极引导扶持平凉市内有一定基础、链条较为完整、具有一定潜力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大型、超大型龙头企业。支持全市“链主”企业抱团发展、互相提高、服务市场,推动平凉红牛产业在养殖、屠宰、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创收效益,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牛产业市场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围绕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项目,引导社会资本进驻,通过招商选资,培育肉牛屠宰加工型龙头企业,补齐全产业链上屠宰加工的短板弱项。鼓励新建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具备现代化肉牛屠宰流水生产线、牛肉加工生产线的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优质高档牛肉食品和方便快餐,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产品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增值能力。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实行点状供地,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介入,加强银企对接、政企对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让更多企业找到“源头活水”,推动肉牛产业企业化、项目化发展。

在现有的平凉红牛产业链链长责任制下,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把供应链和市场链有效结合,实现“链主”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目标,推动草畜产业链落地生根。扩大优质玉米饲草种植面积,保证饲草供应,提高高档肉牛产品销售门槛,形成品牌效应。加大科学饲喂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养殖水平,做实叫响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进程。

4 结束语

平凉市要按照“3659”总体发展思路,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培育龙头、开拓市场,一心一意谋产业,拉开架势抓产业,对标先进,提升标杆,找准在产业培育、链条打造、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紧扣平凉红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主线,抓好良种肉牛繁育、粤港澳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和平凉红牛产业“万千百十”工程,实现标准化养殖规模突破、集约化经营效益突破、科学化饲养技术突破,强化政策支撑、技术指导、协调服务、防疫监管4项保障,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行业竞争力。要持续发展平凉红牛产业,提升平凉红牛的品牌效应,需在红牛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在牛肉分割和销售上找出路,在餐桌上找效益。

猜你喜欢
红牛屠宰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肉牛口炎咋防治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三头牛和狮子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红牛垫了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