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3-01-09 08:52吴淑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3期
关键词:障碍性肌纤维盆底

吴淑琴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分娩后发生几率较高的临床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在妊娠以及分娩中对女性盆底肌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女性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问题[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发病早期通常会出现小腹坠胀、阴道松弛等现象,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性功能障碍以及尿失禁等问题,从而对女性造成极大痛苦,甚至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其关键在于能为女性提供专业、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相关研究指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接收的82 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年龄22~35 岁,平均年龄(28.6±2.9)岁;初产妇25 例,经产妇16 例。观察组年龄23~36 岁,平均年龄(28.7±2.8)岁;初产妇26 例,经产妇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收缩运动训练。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2.1 盆底功能锻炼 通过盆底康复仪对患者盆底部位进行低频电刺激,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分为以下4 步。①会阴收缩训练:指导患者收紧肛门>3 秒/次,保证该动作的连续性以及持续性,使患者的控制排尿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改善,训练时间需要控制在15~30 min/次,肛门收紧动作3~4 次/d。②电刺激干预治疗:选择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传导,通过阴道对患者的盆底肌肉进行刺激,有规律地刺激阴道内的神经以及肌肉,治疗周期为4 周,2 次/周,20 min/次,每2 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电刺激的频率进行调整。③生物反馈类治疗:将患者电刺激后反馈的肌电图或者压力曲线作为依据对患者的训练进行调整,指导患者训练30 min/次,3 次/周,持续治疗4 周。④女性肌纤维训练:该训练主要是对两类纤维进行练习,共进行2 周练习,2 次/周,20 min/次。

1.2.2.2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全面讲解康复护理的有关知识,保证患者能充分了解康复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对患者的重要价值,详细解答患者所关心的问题,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这对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1.2.2.3 心理护理 患者常常存在抑郁以及担忧等各种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保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做到准确掌握。根据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保证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得到快速排解。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重要作用,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以及安慰,保证患者乐观的接受康复护理,这对护理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盆底肌纤维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盆底肌纤维评分标准:应用医院自制的盆底肌纤维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纤维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2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盆底肌纤维恢复情况越好。不良反应: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子宫脱垂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盆底肌纤维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分分别为(9.27±1.84)、(9.23±1.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9±1.31)、(7.34±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盆底肌纤维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盆底肌纤维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约有40%~60%的女性在分娩之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这一疾病不仅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疼痛,还会对女性的精神造成折磨。筋膜、韧带以及提肛肌作为女性盆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肛肌主要是对女性的盆底组织进行支撑,可以很好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进行维持,保证女性盆底组织结构以及功能能得以正常发挥[2]。女性在分娩过程中提肛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随着女性年龄的不断增长,女性的肌肉组织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女性的肌张力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这将导致女性尿排泄控制能力会相应减弱。因此产后康复训练对患者盆底肌力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并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主要是应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等综合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盆底肌被动收缩运动进行刺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增强,这对提高患者的排尿控制能力具有的重要价值[4]。

研究发现,在患者的盆底康复中,通过电刺激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盆底肌肉的被动收缩,保证盆底肌肉的张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电刺激作用还可以保证患者盆底纤维变粗,保证患者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以及代谢速度都能得到提升,有效增加患者盆底周围肌肉的力量,对患者肌肉舒张以及收缩能力的增强也具有着重要帮助,还能增加患者肌肉的柔软程度,保证患者因为肌肉损伤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消除[5]。

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还可以使患者阴蒂周围的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这对延缓患者的组织老化具有重要帮助,保证患者的敏感性能够得到逐渐提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患者进行盆底修复,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整体花费较高,这将导致部分患者由于难以承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从而会对护理效果造成严重影响[6]。

为了更好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防治,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患者每日的锻炼,逐渐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7]。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产后康复护理的重视程度,这对患者自信心的建立以及负面情绪的改善也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8-12]。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分分别为(9.27±1.84)、(9.23±1.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9±1.31)、(7.34±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纤维情况,还可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防治效果突出,应用安全、高效。

综上所述,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护理工作,在改善患者盆底肌纤维以及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整体防治工作效果突出,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肌纤维盆底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