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边坡病害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

2023-01-10 01:53王怀宏
交通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抗滑桩挡土墙预防性

王怀宏

(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针对路基边坡病害,可以采取预防性养护技术加以处理,其中效果较好的有抗滑桩、挡土墙等,经预防性养护处理后的路基边坡,病害能够得到消除,确保边坡的稳定性,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的挖方路段起讫桩号为K13+120—K14+960,该路段从山丘坡脚处穿过,地形起伏变化相对较大,土体覆盖层薄,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对破土本身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边坡岩面产生蠕动变形,在地表上形成裂缝。针对该路基边坡的病害问题,决定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具体方案为路基左侧设抗滑桩加挡土墙,在滑坡后缘处布设截水沟。

2 路基边坡病害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2.1 抗滑桩技术要点

2.1.1 开挖桩孔

(1)本工程中,抗滑桩的采用跳孔的方法开挖,当开挖作业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段时,要隔两个桩位开挖。

(2)按照设计坐标在现场测量放样并复测桩位,同时在桩的外侧设置龙门桩,以此来对桩位随时校正,确保桩的中心偏差在规范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即不大于20mm[1]。

(3)开挖桩孔前,要先将锁口做好,向下开挖2.0m 后施作护壁,并用钢筋对锁口与护壁之间进行可靠连接,使二者形成整体。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中尽量不要将护壁的分节点设置在滑坡面上。

(4)土体以人工的方式开挖,为加快开挖速度,可以选用风镐等辅助工具,开挖过程中,可先挖中间再挖周边,将挖出的土石方利用卷扬机运至地面,若是开挖作业遇到基岩,可使用风镐逐层剔除,不得采用爆破的方法开挖。孔口周围布设拦挡设施,确保桩孔开挖施工安全、有序开展。

(5)作业人员下井前,要先检测井底,看是否存在有毒气体,确认与施工要求相符后,方可下井作业。当井孔内的CO2浓度超过0.3%时,增加通风设备[2];孔内照明采用防爆灯具,与孔底之间保持2.0m 左右的距离,灯具上要加装防护罩。

(6)桩孔开挖过程中,作业人员每隔2h 轮换一次,在桩孔上面的人员要对孔内人员的动向密切观察,使用对讲机通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开挖遇到尺寸较大的孤石,可通过周边钻芯法逐层剥除;遇到渗水时,必须对孔壁及时支护,以免孔壁受到水体浸泡引起坍孔,当渗水程度比较严重时,可以使用水泵抽水。

(7)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护壁,发现变形、裂缝及渗水等现象要及时处理,桩孔设置应急软爬梯,人员上下桩孔时,可以采用带保险装置的吊笼;测量人员可在每天作业后对桩孔的垂直度加以校核,确保偏差在0.5%以内[3],一旦超出必须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桩孔挖至设计深度后,及时清理孔内的积水和残渣,并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用水泥砂浆封底。

2.1.2 土方外运

将吊架安装到桩孔位置处,选用带有自锁装置的电动提升机,挖出的土石方装入吊桶中,由提升机提升至孔外堆放在指定地点。若现场无法使用提升机时,则可以用绞架提升孔内土方。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绞架的安装质量,以满足提升作业要求。孔口周围要设置护栏,高度以1.2m左右为宜[4]。

2.1.3 钢筋笼制安

本工程中,抗滑桩的作业条件相对比较有限,而钢筋本身的重量较大且数量多,在充分考虑作业安全和进度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现场加工和吊装的方法,对钢筋笼制作安装。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1)钢筋下料时,要将端部不直的钢筋用调直机调直,钢筋端面的切口要与轴线保持垂直,不得存在挠曲的情况。完成下料的钢筋要妥善存放,以免端部受损影响使用。

(2)绑扎钢筋时,要严格按照现行规范中的程序操作,在施工面直接绑扎,桩顶增设两道钢筋,用铁丝将钢箍筋与主筋绑扎牢靠,确保主筋的位置均匀排列;箍筋采用分层套箍法绑扎,保证箍筋的数量足够,所有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必须错开,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时,有接头的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截面的50%[5]。

(3)为使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达到规范要求,可使用垫块对主筋位置加以固定,垫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与构件相同,通过扎丝将垫块系在钢筋上。在桩的四周设置镀锌钢管,直径以50mm 为宜,为桩身质量检测提供便利,钢管与钢筋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0cm左右,钢管的顶端要比桩顶略高。

(4)用吊车在现场安装钢筋笼,缓慢起吊,对准桩孔,逐步下沉,防止碰触孔壁。当钢筋笼全部入孔后,绑扎好砂浆垫块,保证钢筋的位置正确,保护层的厚度与规范要求相符。

2.1.4 浇筑混凝土

(1)对桩身混凝土灌注前,要先对孔径、孔深、垂直度全面检查,确认无任何问题后,便可灌注。在拌和站对混凝土集中拌制,采用自动计量的方式投料,由罐车负责运输,泵送的方式灌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混凝土灌注要连续不间断,以确保桩身质量。

(2)本工程中的灌注支架为移动式并在现场拼装,使用时直接移动到孔口位置处,当混凝土从高处直接倾落时,若高度超过2.0m,为防止离析的现象发生,则可使用串筒或是溜槽等辅助工具,并在施工前,洒水润湿[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10m 时,可在辅助工具上设置减速器。

(3)混凝土采用分层的方法浇筑,每层的厚度控制在30cm 左右,以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动深度不超过棒长的3/4 倍,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上下移动振捣棒,将混凝土振捣均匀。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100mm,移动间距不超过作业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0cm以上距离[7]。

(4)混凝土浇筑振捣后,要及时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养生,可以采用覆盖和浇水的方法,养生时间不少于7d。

2.2 挡土墙施工

本工程中,为确保挡土墙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保证其质量达标。挡土墙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2.2.1 基础开挖

(1)在对抗滑桩间的挡土墙基础开挖时,要确保抗滑桩施工完毕且达到一定强度,而其他位置的挡土墙可采用跳槽的方法开挖,以此来确保施工安全性。

(2)挡土墙基坑开挖的深度较大且边坡的结构稳定性比较差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挡土墙的基底要埋入基岩当中,埋入深度不少于1.0m。

2.2.2 墙身砌筑

(1)本工程中,挡土墙选用强度等级为C20的卵石混凝土砌筑,要保证所选的卵石抗压强度达标,即≥30MPa并控制好卵石的掺入量,不超过25%;墙身高出地面的部分,每隔2.5m 左右以交错的方式布设泄水孔,采用PVC管,墙背处施工厚度3cm的反滤层[8]。

(2)可将挡土墙最低的排水孔设置在黏土隔水层,沿线路方向每10m 左右设置一道宽度为2.0cm 的伸缩缝,在缝周围填塞沥青木板,填塞深度控制在15cm 左右;要保证墙背填料与设计及规定的压实度要求相符。

3 结语

公路路基边坡出现病害问题后,可以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中的抗滑桩和挡土墙,对病害加以处理,快速消除病害,提高边坡的结构稳定性。未来,施工单位要加大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外,还要开发一些新的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公路工程服务。

猜你喜欢
抗滑桩挡土墙预防性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市政道路工程常用挡土墙类型探析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浅议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