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方法

2023-01-10 08:38
读写算(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利用信息技术课堂

邹 斌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唐南中学,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将能够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课堂中有利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并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归纳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教学条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需从教育教学改革开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从多元化角度入手,首先应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能够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措施和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价值,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本身能够带来非常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够为高中地理课堂的优化和改革打下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日新月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情境,而且也可以结合多个学科为地理学习服务。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民俗和人文文化,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另外,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场景,加强学生“求同存异”思想的训练。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地理学习的难度,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知识点,并能够借助电子化的思维导图连接新旧知识,为日后的地理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要注重自身改变,不断拓展教学新模式。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帮助教师创新教育方法,有效地降低对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类地理学习活动之中,并且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联系在一起之后,可以让地理知识的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教师能够把地理知识的教学地点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之内,使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而且在上课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类知识。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提升信息技术水平,达成教学相长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合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时代下,要求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并不断学习进取,不断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和技巧,就能使整体教学目标更加符合教育大纲的改革需求。在我国教学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完善对自身的教学修养,严格要求自身厉行自律,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对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当具备专业的地理教学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就能够了解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身能力,并在备课时同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提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学习,应从信息课堂的构建开始,不断完善高中地理课堂的相关教育要素,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并能够领悟信息技术的基本价值,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构建高效率的高中地理课堂。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之下的天气系统差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地球上不同的天气系统给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带来的影响。教师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首先解说本地区的天气情况和季节性变化,同时取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再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们看到如暖空气过境、暖锋过境等等现象,给学生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自制的信息技术模型模拟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等。在制作视频和模型时,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通过不断地思考拓展和学习,调用了已有的知识和以往的技术,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教师制作更加完善的地理教学课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的天气系统状况更加具有直观性,能够让学生们感觉一目了然,马上领会高中地理知识的具体内容。

(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预习和作业形式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就能让地理知识的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束缚和局限。地理教师不必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局限在一个单一的课堂之内,而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延伸。高中地理教师精心设计微课视频,将其上传到各类学生交流及学习平台上,并定期储存。学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就可以达到提前预习和深化理解的效果,使自己的学习压力得以降低,并在上课的时候让教师为自己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听课。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学生喜欢的微课课件,并且能够在APP 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下课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自行搜集学习资料,自主探究关于地理知识,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兴趣,锻炼学生的主动求知习惯。当学生学会了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就能够在课下尽可能想办法解决一些难题,在课上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而教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帮助,也能发现学生在某一单元知识点中的短板,不必再采用“题海战术”,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完成对学生的提示。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智能移动终端等拍摄设备,拍摄多样化的作业,通过增加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富有好奇心。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关于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非常难,有时学生的理解会出现偏差,或在理解及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谬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并且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教师以创新的形式构建预习和作业的体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准确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因此,教师给学生精心准备了与“赤壁之战”相关的高中地理气候内容,然后让学生们模仿诸葛亮进行一次准确的天气预报:

案例如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作了一次准确的天气预报而已。

然后明确提出了以下问题:

1、赤壁在我国的哪个省?尝试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

2、为什么东亚太地区能够成为世界上较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特征及诱因。

4、“只欠东风”的情况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三)精心设计信息化教案,增加师生互动

教师从网络上找到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启示,提升了个人的专业教学能力,提高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并且能够把教学方案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掌握了全新的学习手段,利用电脑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实现对教学方案的有效展示,认真进行备课,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引发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头脑风暴。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找到学生学习中需要完善的章节。而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的教案,将涵盖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教师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环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旧内容的切换,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就忘记以往的内容,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精心设计的教案呈现出网状结构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可以与不同的知识点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高中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拓展视野,开拓眼界,提升自身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来说,为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必须要与教师密切配合,而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也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有所得。教师和学生通过课上及课下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动,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并能够把握整体教学进度,使得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成为高中地理课堂的主体,教师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服务。利用信息技术达成线上及线下的互动,促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难处、学习短板、学习需求,学生也了解了教师的一番苦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

例如,“学案”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高中复习及学习资料,这里学习资料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高考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高中考试和高中复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模仿高考试题及真题,有创新性地为学生减轻负担,理顺新旧知识的思路,采用精讲精练的方式,组织高中学生预习、学习及复习。而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容易接受的“学案”体系,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清晰,能够看到高考试题中对学生的一些基本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掌握优秀试题资源库的能力。

例题:河流特征描述部分的学案。

例1:【07 北京卷】36(36 分)读图,并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10 分)

图1 河流特征学案

在这一河流特征的学案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探讨高考相关试题及类似知识点的出题思路,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且通过信息化的教案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更加完善的学习氛围之内掌握地理知识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四)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了解特有地理知识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中,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在遥感勘测领域,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勘测,或绘制地图的应用非常广泛。遥感是地理信息技术中采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地理学习时,通过对物体穿透性的考察,获取海平面以下的地理知识,采用红外线、紫外线或其他微波,探测不同区域的地表信息和地下信息。在采集不同信息时,考虑不同条件的阻碍,使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广泛和实用。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具有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地理人才,而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介绍遥感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化地理知识,能够促进其有效学习,提升高中生对专业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当地的自然资源部或气象局参观、沟通、实践学习,也可以请遥感技术方面的人士开设讲座。利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明白遥感技术可以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传感器上获取的图像信息,能够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及开发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绘制专业的地理地图,提升对相关区域资源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并且也能够对环境保护和各类工程勘探等作出一定贡献。教师在给学生观看关于遥感等专业电影技术的影片时,可让学生明白:现代化地理学习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使人类的自然科学进步速度更快,而高中生也应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更多的地理素材,更了解地球、了解自己的家园。

例如,程庄路交通状况分析:丰台区实验学校门前的程庄路,位于北京西四环路以西,京石高速路以南,北连卢沟桥路,南连丰台西路。长期以来,这条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停滞可长达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给沿线学校、居民、工厂、机关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提出问题:程庄路交通的现状及未来。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运输”;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该地区的交通路线图,有利于学生清晰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地理知识均能够从信息平台上找到具体的解说和案例,而教师也能够利用地理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高中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找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入手点,促进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利用信息技术课堂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