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现状与保护策略

2023-01-11 06:39马山俊张绍辉曾昭朝章文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6期
关键词:阔叶林野生植物重点保护

马山俊,张绍辉,曾昭朝,章文杰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自然概况

昆明市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33′,总面积约为21 012.54 km2[1]。地形北部高,东西两侧较低,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受季风气候制约和滇池的调节,形成昆明市干湿分明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温15.8℃。境内山峦起伏,江河纵横,湖库众多,森林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垂直分异明显,表现为山原型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和隐域性土壤镶嵌交错分布[2]。

昆明市植被类型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植被分布依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3 900~4 300 m区间主要为高山植被带,植被类型为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2 900~3 900 m区间属寒温带气候,为亚高山植被带,主要有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和草地;2 500~2 900 m区间属暖温带气候,为中山山地植被带,主要有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1 500~2 500 m区间属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交界区,为高原山地植被带,主要有高原山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900~1 500 m区间属南亚热带气候(干性)和中亚热带气候(干性)交界区,为干热河谷植被带,主要为干热河谷旱生林及稀树灌草丛。

2 材料与方法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现状。分析目前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保护管理策略。

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分布

3.1 野生植物资源

昆明市记录有高等植物259科1 081属2 736种。其中:苔藓植物29科59属100种,蕨类32科73属188种,裸子植物10科31属76种,被子植物188科918属2 37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

3.2 昆明市各保护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3.2.1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中型规模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须弥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林麝(Muschusberezovskii)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山柏林和分布海拔最低的高山松林;晓光河源头及普渡河支流水源涵养地。保护区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1 61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国家Ⅰ级3种、国家Ⅱ级7种)[3](表1)。

表1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1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Jiaoz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Yunnan

3.2.2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小型规模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其栖息的湿地[4]。保护区记录有维管束植物829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表2)。

表2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2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Xundian Black-neck Crane Nature Reserve

3.2.3宜良竹山总山神县级自然保护区

宜良竹山总山神县级自然保护区其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原生植被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其次生植被是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等。是以滇中地区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种类及其生境以及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古树群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记录有维管束植物68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金荞麦。

3.2.4阳宗海老爷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阳宗海老爷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内原生植被主要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此外还有部分次生植被,如稀树灌木草丛和泡竹林。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小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滇石栎林、元江栲林、滇青冈林、山顶苔藓矮林为代表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以灰背栎群为代表的山地硬叶常绿栎林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以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区记录有维管束植物83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即香果树、金荞麦。

3.2.5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植被类型为云南松、华山松为标志的针叶林,其次是以元江栲、高山栲、黄帽青冈、滇青冈为代表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以及灌丛草地及水生植物。记录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野菱。

3.2.6轿子山风景名胜区

轿子山风景名胜区现为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较保护区有所扩大,主要风景资源基本分布于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风景名胜区内共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其中:国家Ⅰ级2种、国家Ⅱ级6种(表3)。

表3 轿子山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3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Jiaozishan Scenic Area

3.2.7石林风景名胜区

石林风景名胜区植物区系属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种、滇中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乡土植被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5]、云南松林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滇青冈和元江栲为常绿优势树种,但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云南松林(暖性针叶林)。风景区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 07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即翠柏(Calocedrusmacrolepis)、金铁锁。

3.2.8云南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云南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保护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同时发挥科普宣教、环境教育功能以及生态观光、森林养生、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的城郊森林景观型森林公园。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丛及人工植被。记录有维管植物70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即扇蕨(Neocheiropterispalmatopedata)、金铁锁、金荞麦。

3.2.9云南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云南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保护滇中石漠化地区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等森林景观资源和种质保存为主,同时发挥科普宣教、自然教育功能以及森林观光、森林养生、森林休闲等旅游功能的森林景观型森林公园。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灌丛。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 041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表4)。

表4 云南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4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Gu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Yunnan

3.2.10云南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九乡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是以溶洞、峡谷、涧瀑地貌景观为主体,可开展科考、科普、教育等游览活动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滇青冈林,现状植被主要是云南松林、滇青冈萌生林以及石灰岩灌丛,森林覆盖率接近70%。公园内记录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即翠柏、红椿(Toonaciliatavar.ciliata)、松茸。

3.2.11云南石林岩溶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岩溶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石林风景名胜区及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内,以大叠水、巴江河、路南盆地、石林和其地表、地下水格局形成完整的高原小流域系统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植被群落、野生动物、山原红壤等一起构成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干湿季风区的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5]。公园地处中国珠江流域源头区,是石林彝族自治县坝区城镇的水源地,已被中国政府列入中国大江大河流域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重点保护或恢复区,保留或残存有云贵喀斯特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公园内记录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表5)。

表5 云南石林岩溶峰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5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Shilin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of Yunnan

3.2.12云南东川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东川泥石流地质公园位于云南东川国家矿山公园内,由小江峡谷园区和金沙江中段峡谷园区两个相距16 km的园区组成,公园内有木本植物622种,其中乔木268种,灌木361种,木质藤本33种,乔木以云南松、华山松分布面积较广,占森林面积的80%。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其中:国家Ⅰ级1种,即攀枝花苏铁;国家Ⅱ级2种,即红椿、香果树。

3.2.13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云南石林岩溶峰林国家地质公园和石林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草丛、灌丛、草甸7种陆生植被类型,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清香木(Pistaciachinensis)、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半齿铁仔(Myrisnesemiserrata)等物种组成。记录有维管植物889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即扇蕨、翠柏、金铁锁。

3.2.14云南昆明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

云南昆明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以入湖口及湖滨湿地生态保护与水质净化功能提升为基础,大力开展土著生物栖息地恢复重建,同时兼顾湿地景观及湿地文化科普宣教平台搭建的城市近郊公益型国家级湿地公园[6]。公园自然植被为暖温性灌丛;人工植被有蓝桉林、美洲黑杨林、水杉林、中山杉林、加杨林、垂柳林;水生湖泊植被有挺水、漂浮、浮叶、深水4个植被亚型。记录有维管束植物596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即金荞麦、野菱(Trapaincisa)。

3.2.15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由滇池南部水域(含滇池太史湾水域和滇池鸽子窝湾水域)和南滇池湖滨地带组成,以改善和净化入湖水质、维护滇池水生态安全和保育滇池湿地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突出湿地科普宣教功能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主要植被类型有阔叶林、草地、沼泽、水生植被4类。记录有维管束植物226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野菱。

3.2.16双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

双河磨德水源林保护区植被主要以乔木(云南松、华山松)、灌木林为主,自然植被覆盖土地面积11 239.6 hm2,水域252.4 hm2。记录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翠柏。

3.2.17安宁下元良黄杉保护小区

安宁下元良黄杉保护小区其地带性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等,原生植被有滇青冈林,次生植被有黄杉林、锥连栎林、云南松林、旱冬瓜林。保护小区记录有维管束植物590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即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金荞麦。

3.3 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昆明市境内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11种、真菌(松茸)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有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攀枝花苏铁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扇蕨、黄杉、翠柏、西康玉兰、香果树、红椿、丁茜、金荞麦、松茸等共15种(表6)。

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率及存在问题

4.1 保护率

经核查,昆明市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均分布于昆明市已建保护地范围内,保护率达100%,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按保护物种划分: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11种,真菌(松茸)1种。

表6 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Tab.6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Kunming City

4.2 存在问题

昆明市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地方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关系未得到很好解决[7]。从本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核查结果来看,分布于保护地范围内的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也有一定数量分布于保护地之外,如翠柏、红椿、金荞麦等,且有的物种虽然分布在保护地内,但并不是该保护地的重点保护对象。

5 保护管理策略

5.1 加强对现有保护地的保护

5.1.1 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

昆明市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目前分布于保护地的野生植物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个别保护地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不明确,无稳定的管理经费,保护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不以物种保护为主的保护地,物种保护管理工作较弱。建议各保护地按照物种档案管理规定,建立物种就地保护点档案。配置必要的物种保护设施设备,编制物种保护管理计划,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并落实具体管护人员及经费,结合自身资源开展相关的科研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的有效性。

5.1.2 开展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重要生境修复

结合各保护地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开展封山育林与生境改善、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和创造适生生境、地表环境梳理等保护修复工作。保护地未规划物种保护项目的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对重点保护物种生境设置永久性标牌、宣传牌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护制度并落实专门的责任人和管护人员;在强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境特点,采取对物种分布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和群落内生存环境改善;对分布零散且生境退化的分布点进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和创造适生生境,重建或恢复其物种适宜生境,保障种群的稳定发展。

5.2 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和监测工作

5.2.1 完善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需要有长期的调查与监测数据来支撑[8]。虽然近年来昆明市各县(区、市)及自然保护区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调查和监测活动,但现阶段所涉及物种、领域、范围、频度、深度等均有限,亟需开展更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监测活动,获取资料和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管理措施。

5.2.2 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及专项调查

保护地缺少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本底资源不清,同时,保护物种不仅仅只在保护地范围内有分布。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需求以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基本逻辑和思路,以专项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摸清其分布状况、物种数量、生境、保护管理状况、威胁因素等,以便为今后物种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5.2.3整合力量,全面覆盖监测范围

通过对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长期监测,及时掌握保护物种数量及其生境变化,可为保护管理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督查保护地按照总体规划开展相关监测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开展专项科研监测项目。

5.3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野生植物保护宣传,发挥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共主流媒体的作用,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生物多样性日”等活动[9],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宣传,提高市民科学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知识和意识[10]。

猜你喜欢
阔叶林野生植物重点保护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1日修订)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重点保护
用固定样地法监测银瓶山阔叶林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