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

2023-01-18 10:12洁,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群体心理

胡 洁, 韩 豫

(1. 江苏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中国铁建地产西南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2)

当前,建筑业依然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各企业对此均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然而,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统计,2015—2019年,年安全事故由442起攀升至773起,年事故死亡人数由554人攀升至904人。安全事故发生率及事故死亡人数连年攀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施工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强化和优化,但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全员参与程度不足[1],不少工人群体存在着抵触心理和行为。并且,由于群体封闭性较高,此类不良心理和行为在工人内部形成交互影响,进而蔓延传播,导致一些安全管理举措难以取得实效,需对建筑工人的心理认知及扩散机制进行深入剖析[2]。因此,有必要探索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传播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绩效。

已有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占比80%[4],目前安全管理制度与教育培训虽然已经普及,但是仍然落实不到位[5]。关键在于,施工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安全意识淡薄,难以保障自身安全[6]。同时健康的心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7],在施工现场,建筑工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行为[8]。而建筑工人普遍存在工作强度高、集体存在感低、精神状态差等特点[9],易导致建筑工人仇视安全管理人员。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与安全态度产生不利影响[10],进一步导致抵触行为发生,并且,在个体行为之间形成交互影响,进而蔓延传播[11]。加之高危复杂作业过程会促进建筑工人交流[12],从众心理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行为具有显著影响[13],加速了抵触行为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播。目前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主要关注影响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因素,但是针对建筑工人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产生及传播研究较少。

鉴于此,本文借助相关理论成果,分析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传播过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期为控制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1 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研究假设

1.1 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产生过程分析

为切实了解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华南某省A(地铁施工),B(铁路施工)2处施工现场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地调查。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现象:

(1)建筑工人面对磨损较多,不方便程度较高的安全用具时,多选择不使用,不佩戴;

(2)建筑工人对不同安全管理员的服从性存异;

(3)建筑工人对班组带头人服从性较强;

(4)积极配合安全管理的工人大多接受过培训;

(5)长期强调安全管理的项目,事故发生率低。

整合前期调查过程,结果显示: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主要存在于一线建筑工人群体中。初期,建筑工人面对大量施工任务,会出现疲惫感。当安全管理力度加大或更为频繁时,工人会逐渐从疲惫感变为厌烦感。加之受环境艰苦、施工强度高影响,工人会产生减少工作负担的意愿,并日趋转变为抵触情绪。最终发展为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其中,安全用具不方便程度、安全管理人员的影响、关键人物的影响、安全素养、安全氛围对此有显著影响。

1.2 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本质与体现

抵触行为产生后,会继续在建筑工人群体中复制、传播和演变,造成不良影响。

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相关研究前,已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工作量大、强度高的艰苦环境下,减少工作负担是建筑工人产生抵触情绪的动机。感染从众心理是以情绪动机作为基础,逐渐接受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与传播者的抵触认知趋于一致的心理;法不责众心理是以侥幸心态作为基础,借助群众压力,以建筑工人团体为后盾[14]的心理。

本质上,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是个体在心理或行为上表达对安全管理不认同并且广泛感染群体的过程。法不责众心理、感染从众心理[15]是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认同的主要体现。

建筑工人多为亲缘、地缘、业缘为纽带聚集的基层工作人员,具有群体封闭性[16],存在抱团现象。加之受到不良安全氛围影响,对处罚畏惧感不足,易形成法不责众心理。同时,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从众心理突出[17],加之受到不良安全氛围感染,对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认知逐渐趋于一致,继而产生抵触意愿。综上,法不责众心理和感染从众心理是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2个主要心理渠道,需要重点关注。

1.3 法不责众心理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影响

行为传播通常基于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18]。建筑工人多为同乡、亲属,通过相互介绍聚集工地,是具有封闭性的小群体社会网络。追责时,无法追究全体责任,主要处罚带头人或行为显著人群[19]。建筑工人有群体后盾,产生法不责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施工群体抱团会产生法不责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团队内一定数量的成员产生了抵触行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一一处置,其他个体见状随即加入抵触群体,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扩大传播。

同时,群体氛围会让建筑工人的行为趋于氛围导向。Stringer认为氛围来自于群体成员对事物的共同认知,这个认知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一定行为影响[20]。在安全氛围不佳的环境中,工人为捷径省能,抱侥幸心理采用不安全作业方式,安全风险意识低下,然而,安全管理人员无法一对一纠正,建筑工人滋生法不责众心理,对安全管理选择无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项目对安全施工重视及强调不足,致使安全氛围不佳而产生法不责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安全氛围不佳的环境中,建筑工人为捷径省能,抱侥幸心理使用不安全的作业手法,安全风险意识普遍低下,众人无视安全管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扩大传播。

1.4 感染从众心理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影响

群体氛围对行为感染具有直接影响作用[21]。在安全氛围不良的环境中,众人已默认不安全作业为常态,集中关注于捷径省能,在尽可能对身体没有伤害的前提下如何获取更多收益[22]。建筑工人更难理解安全管理,受从众心理影响,逐渐认可抵触行为,感染抵触行为导致传播。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项目对安全施工重视及强调不足,致使安全氛围不佳而养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安全氛围不良的环境,周围人都将习惯性的错误操作认定为常规安全操作,进而对安全管理的纠正感到厌烦,认知与传播者逐渐一致,形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另外,高度统一的认知水平将影响建筑工人行为选择[23]。施工现场绝大多数工人安全素养较低,施工中习惯操作不规范,易造成安全事故[24]。建筑工人自身情绪管理控制能力差,面对安全管理员对不规范行为的反复纠正,滋生敌对心理[10]。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产生消极影响,促进建筑工人认可抵触行为。被感染者逐步与传播者认知一致。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4:人员安全素养不高会养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安全素养体现了建筑工人的安全知识、风险意识、安全重视程度。当安全素养不高,无法理解安全管理,只能看到其给工作带来的不便,认知与传播者逐渐一致,养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沟通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基层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25]。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时,被管理人员会产生不适心理,适应能力差的个体会出现不服从心理[26]。从认知上接受抵触心理,与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者产生共鸣,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安全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会让被管理人员养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沟通协调能力差的情况下,无法让被管理人员理解安全操作的必要性,无法处理安全作业与实际施工相矛盾的情况。被管理人员既无法理解又无法安全操作,认知与传播者逐渐一致,形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不足的安全管理能力与安全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管理效率低下[27]。管理要从认知视角开展[28],若未考虑建筑工人意愿与建议,则导致工人产生压迫感,形成抗拒感,促使工人产生消极态度,蓄意抵触情绪[29]。从认知上接受抵触心理,从众感染传播者心理,与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者产生共鸣,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能力不足会让被管理人员养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管理制度不符合现场施工,导致建筑工人作业难度加大,负面情绪上升,逐渐认同抵触行为,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2 基于SEM的影响因素验证

2.1 量表设计及数据来源

采用5级选项打分制,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本次问卷主要包含测题21项,以群体抱团、安全氛围、安全素养、安全沟通协调能力、制度制定能力、法不责众心理及感染从众心理为问卷测题设置思路。以华南某省及西部某省为主发放408份问卷。主要发放对象为一线建筑工人,部分发放对象为安全管理人员及行业其他相关人员。其中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占32%,高中或中专占37%,初中及以下占31%;年龄30岁及以下占26%,31~44岁占比43%,45岁及以上占比31%;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占比21%,6~14年占比45%,15年及以上34%。以期得到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客观情况。

图1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

2.2 量表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量表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表1,2)。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指标高于0.7时,说明对于该量表所测量构念的多个指标一致性较好。由表1可知,该量表7个维度所对应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8,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所以本次调查的结果信度极好。与此同时,各维度删除项后的Cronbach’s alpha值(指删除某项条目,再重新进行计算的Cronbach’s alpha值)均低于总体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因此,不建议删除任一维度,所有题均满足测量要求。

表1 信度分析

由表2所示,检验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KMO)是0.820,大于0.7,表示数据是具有效度的。总体来看,通过旋转成分矩阵结果与研究设计划分的量表和维度是相符合的,并且,各个维度的个体项荷载值都是高于0.5的。因此,本问卷的效度满足开展后续研究的需要。

表2 效度分析

2.3 模型识别、估计、修正及拟合检验的结果

经调整得到拟合度指标以及理论意义较为理想的模型,见图2。其中x1~x15是外因潜变量的观测变量,x16~x21是内因潜变量的观测变量,e1~e23表示观测变量的误差项。表3为模型适配度指标。由表3可知,各模型适配度指标均符合标准,故模型适配度很好。

表3 模型适配度指标

2.4 模型路径系数的分析及结果讨论

该模型的路径系数详见图2及表4。由图2、表4可知:(1)安全氛围对法不责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0,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2;安全氛围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16,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3;分别在0.001,0.005水平下影响显著。(2)施工群体抱团对法不责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3,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1,在0.001水平下影响显著。(3)安全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3,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5,在0.001水平下影响显著。(4)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能力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6,在0.002水平下影响显著。(5)安全素养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18,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4,在0.003水平下影响显著。

图2 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传播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

表4 模型路径检验

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安全氛围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

项目对安全施工重视及强调不足,导致安全氛围不佳是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

(1)安全氛围不佳极易衍生法不责众心理,导致抵触行为传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全氛围对法不责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0,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2。研究发现:同频感知会发展为组织氛围[30]。这意味着氛围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产生同频感知而形成的。新增的抵触行为个体以群体共识即不良安全氛围作为后盾,抱有侥幸意识,即产生法不责众心理,肆意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以上意识及行为通过个体间的感知相互作用,链条式扩散,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2)安全氛围不佳极易使建筑工人个体自主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抵触行为传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全氛围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16,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3。研究发现:安全氛围能够显著影响安全信息的相关抉择[31]。这意味着氛围会干预个体对组织环境的主观知觉,影响行为期望并改变行为趋势。干预个体自主产生感染从众心理,认可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的常规性及合理性,模仿并执行抵触行为,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根据以上安全氛围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影响的过程分析,安全氛围在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过程中起到快速扩大感染范围,影响建筑工人决策的作用,如同扩散器及转化剂,令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迅速传播。

3.2 群体抱团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

群体抱团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具有影响,效果稍弱。具体表现为:

群体抱团极易衍生法不责众心理导致抵触行为传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施工群体抱团对法不责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3,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1。研究发现:群体动力是个体行为在群体中的动力来源[32]。建筑工人的抵触行为离不开群体组织支持。群体抱团实际是弱势建筑工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建筑工人面对繁重的体力劳作,触发减轻工作负担的动机。为捷径省能而抵触安全管理,在群体凝聚力的附加作用下,相互包庇传递。建筑工人群体中抱侥幸心理,衍生法不责众心理的人数逐渐增多,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如滚雪球一般广泛扩散传播。故而,群体抱团从侧面辅助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3.3 安全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

安全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具有影响,效果稍弱。具体表现为:

安全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极易导致建筑工人个体自主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抵触行为传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3,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5。研究发现:精于沟通技巧的管理者能够激发各利益相关者的安全行为能力,保障安全目标实现[33]。这也意味着沟通能力不足的管理者难以凝聚建筑工人形成共同安全目标。加之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长期在封闭性的环境下工作,易疲惫、易厌烦。不当的沟通方式甚至会刺激建筑工人自主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建筑工人心态转变,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3.4 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

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具有影响,相比起来影响效果更弱。具体表现为:

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极易导致建筑工人个体自主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抵触行为传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能力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6。研究发现:制度是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若双方互动并未得到有效指导与约束,制度功能会被多种现实因素掣肘,即制度低效[34]。这意味着不契合施工现场,徒增建筑工人劳务负担的管理制度是低效的。而安全管理制度低效是由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导致的。故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会导致建筑工人劳务负担增重,刺激建筑工人自主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建筑工人心态转变,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3.5 安全素养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影响

安全素养对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具有影响,但相比起来影响效果较弱。具体表现为:

安全素养不高极易导致建筑工人个体自主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抵触行为传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素养对感染从众心理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18,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H4。研究发现:建筑工人的个人因素是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35]。而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安全知识匮乏,安全素养需要随经验的积累而增长。安全素养是建筑工人的个人因素之一,是安全态度的侧写。安全态度是行为动机的关键。安全素养不足的建筑工人行为动机更偏向于获得不安全行为的潜在收益,更容易接受抵触行为,并自主产生抵触情绪,对安全管理表示厌烦排斥,形成感染从众心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

4 结 论

本文采用假设检验方式,构建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探索验证,主要结论如下:

(1)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主要借助法不责众心理和感染从众心理进行传播。前者主要受到工人群体抱团、安全氛围不佳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到安全氛围不佳、人员安全素养不高、安全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和制度制定能力不足的影响。

(2)安全氛围和群体抱团是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安全氛围不佳的环境中,群体抱团会加剧抵触行为传播。

(3)为了减少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传播,应当重点做好良好安全氛围营造、安全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安全用具优化、工作疲劳减轻、关键人物引导等工作,减轻或消除法不责众心理和感染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

(4)在未来研究中,将进一步探索施工安全管理抵触行为产生和传播的深层因素,并对不同工人群体开展更加细化的研究,以期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更精准的科学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群体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同舟计划”:为建筑工人撑起一片天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