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背景下生育对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影响

2023-01-25 06:31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哺乳期生育子女

黄 容

(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一、引言

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5月11日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到极低生育率时期,这意味着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比预期更为严峻,低生育率趋势对我国人口结构的科学性形成了挑战[1]。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人口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国家迅速出台“三孩政策”以及时对效果不佳的“二孩政策”进行有效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发展[2]。“三孩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或许是当前中国应对人口问题和维护中国人口资源优势禀赋的最为积极的回应[3]。陈卫在研究中提到当前中国的低生育率已经由“外生性”低生育率转变为“内生性”低生育率,并在研究中明确指出我国中东西区域差距大,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人文观念直接影响到“三孩政策”的实施效果[4]。风笑天就认为在加强生育文化建设中尤其需要关爱女性和尊重女性以及认真思考家庭“养孩子”的问题[5]。关爱女性更多应该是对当前“三孩政策”背景之下育龄女性的发展问题尤其是职业发展问题的关心,同时关注其在家庭与事业中的平衡问题,一方面要在家庭生活中给予育龄女性的尊重和支持,另一方面仍要在社会与企事业单位中给予女性更多的生育保障。为了进一步了解育龄女性在“三孩政策”影响下的职业发展情况,本文以高校青年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和探索。青年女教师作为女性中职业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素质与政策理解能力较高的群体,研究其在“三孩政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认识和三孩生育意愿对进一步探索和分析育龄女性的发展和生育鼓励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校青年女教师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一)数据来源

此次研究对象是高校青年女教师,为了了解不同区域和不同工作场景的青年女教师对“三孩政策”对职业发展影响的感知情况,对中东西不同区域、不同工作岗位和高校以及不同的工作年限的高校青年女教师进行了生育情况、生育意愿、家庭(帮助)抚育情况和工作与职业状态为核心内容的调研。调研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

(二)人口学特征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人口学基本特征包含但不限于年龄、工作地区、职业岗位、工作年限和工作单位类别,具体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参与调查的高校青年女教师人口学特征

一是年龄,在高校中,因为博士毕业之后任教时年龄大致在30岁左右,平均育龄较传统观念偏大,主要集中在30~40岁。二是工作地区,样本分布大致符合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中东部样本量均比西部样本量多。三是职业岗位,根据高校的岗位设立情况,除了部分工勤岗位外,大致分为专业技术岗和行政管理岗,同时存在一定数量二者相兼的情况。高校工作的青年女教师还是以专业技术岗为主,专事教学与科研居多,侧面反映出当前女性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贡献。四是工作年限,从数据上来看,接受调查的青年女教师大多工作时间在十年以内,且工作年限以三到五年的最多,这个阶段的女教师既是事业发展的上升期也是最佳的生育阶段,事业与生育之间的选择成为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困惑。五是工作单位类别,从数据和结合访谈来看,大专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被调查者最多,这类单位相对双一流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所承担的科研和业务压力相对较少,尤其在同期访谈中表达愿意生育且生育多胎的青年女教师比例略高于双一流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6]。反之,双一流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女教师在职业发展上追求的意愿更为强烈。

(三)生育意愿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青年女教师“三孩政策”背景下的生育意愿,又对其进行了生育情况、家庭(帮助)抚育情况和生育意愿的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在现有的生育情况下在其不同的家庭抚育环境下其对于生育的真实想法和选择,具体见表2。

表2 参与调查的高校青年女教师生育情况及意愿

在生育情况方面,当前已婚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大多生有一胎,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精力耗费大,但是获得感强烈,对子女的养育成本投入较高,并在其表述中呈现高校青年女教师子女教育精英化,子女培育精细化的发展特征。同时,访谈过程中对其第一胎性别的看法进行了深度访谈,大多数受访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对子女的性别抱有开放的态度,并对第一胎性别为女的认知中持积极态度,但仍有少数的青年女教师认为第一胎的性别男性最好,但其原因并非是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而是这部分青年女教师大多决定要生育二胎,认为第一胎为男性对于第二胎的生育和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即长子会在家庭中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为父母分担一定的压力。在生育意愿方面,较高比重的高校青年女教师暂时不愿意(继续)生育,同时愿意响应政策生育三胎的高校青年女教师人数最少,不足样本总量的百分之十,但愿意生育二胎的高校青年女教师较多。结合访谈情况来看,受访者对这种结果的看法是在精力与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生育子女是一种降低生活品质的选择。但不可忽视的是受访者对愿意生育二胎的青年女教师比重较大的解释是其基于理性思考和未来的预期推断,认为生育二胎对于孩子未来的长足发展起到血缘互助和关怀的作用。而其对三胎生育意愿不理想的现象的看法则是认为生育第三胎家庭成本太高,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生活质量水平,并且生育三胎将对其精力和发展成本形成挑战。

在家庭(帮助)抚育情况方面,大多数育有子女的高校青年女教师都是同丈夫或家人共同抚育子女,也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有能力聘请委托抚育。结合访谈情况来看,大多数受访青年女教师愿意亲自抚育子女,但对父母参与抚育抱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父母的长期介入会对子女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如过于溺爱孙辈。另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父母的长期介入可以减轻抚育的时间和经济压力,为自己减轻一定的家庭责任,使自己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工作中。同时,由于部分青年女教师在生育期间其职业发展陷入停滞,选择在产假后尽快返岗而将子女全部交给父母代为抚育。受访者认为这种情况可以理解,因为当前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压力大,职业瓶颈期和产后抚育期交叉,但并不提倡。

三、职业发展压力源与诉求

对于生育一胎和二胎以及计划生育三胎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其对于职业发展压力主要集中五个方面,具体为薪资与待遇下降,科研项目完成时间不足,职位替代与晋升机会丧失,职称评审进度落后,家庭、事业难以兼顾。

高校青年女教师在“三孩正常”背景下对生育子女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事业关系和工作任务的完成精力和能力方面,这是生育后最为直接的影响,而对于影响较为间接的且有较长周期的职位或职称晋升方面的顾虑敏感度相对较差。

对于如何缓解高校青年女教师的生育后返岗压力,参与调研的女教师进行了释压诉求的选择,主要含二胎、三胎生育补贴,二胎、三胎生育与抚养假期,职称与职务晋升的条件放宽,工作时间与工作环境灵活处理,二、三胎家庭子女医疗与教育政策支持,科研项目立结项时间与标准放宽等内容。

在生育后返岗的情况下,高校青年女教师更关注子女的成长问题和自身处理家庭与事业关系的灵活度,而对于自己的职业的发展则为次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育之后改变了青年女教师的家庭与职业关系观念,并在心理和行为选择等方面影响其职业发展。

四、思考与建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到极低生育率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比预期更为严峻,低生育率趋势对我国人口结构的科学性形成了挑战。鼓励青年育龄女性生育二胎乃至三胎,是重要的应对措施,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高校青年女教师是青年育龄女性中既特殊又普通的代表,特殊在于其工作性质和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自身文化素质更为出众,普通在于其女性身份的一般性。当前青年女教师,是高校女教师中的科研和教学主力军,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大,任务重。但同时也是育龄生育的主体,家庭育子与职业发展存在着矛盾。本文仅从宏观层面提出一些思考,从国家与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的角度给出建议,以之为“三孩政策”背景下高校青年女教师实现职业发展与子女生育的协调并进提供帮助。

(一)国家与社会层面

在国家“双减”背景下,还需继续出台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为育龄女性生育提供保障。一方面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鼓励生育二胎与三胎,调整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为之保驾护航;同时出台涉及性别平等和女性孕期职业保障以及在岗生育的政策条例,保护育龄女性怀孕与哺乳期的合法权益[7]。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满足条件的“二胎妈妈”“三胎妈妈”给予社会保障的支持,例如生育津贴、哺乳津贴以及假期内工资财政补贴等。试点推行孕期和哺乳期母婴产品消费补贴政策、完善社区公共托幼服务[8]、试点推行社区孕期和哺乳期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培养婴幼儿护理与孕妇保健专业人才,培育合格优质的孕期与哺乳期服务企业,制定高行业标准。让育龄女性生育有制度、财政、公共以及社会化服务等的体系保障。

(二)高校层面

对于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实施灵活管理的方法。建立孕妈台账实施工会关怀制度,以单位角度给予其人文关怀与支持[9];对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正常的职称或职务评定给予时间条件的宽裕和评审绿色通道的开通,打消生育影响职业发展的顾虑;推行对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的工作地点与工作时间灵活处理的办法,允许身体状态较好的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居家远程办公,对工作时间弹性控制,原则上给予工作时休息时间照顾,打消其生育后难以实现工作与育子平衡的顾虑;给予有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宽松考核的制度,坚持底线原则的前提下对科研任务与成果的时限进行延期保障,及时配备辅助科研和教学人员协助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完成,打消其因科研与教学压力而产生的顾虑[10]。

(三)家庭层面

家庭应为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照顾。制定和形成家庭生育保障计划,科学合理地为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提供全程的关怀与照顾[11]。家庭成员主动沟通和理解,缓解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的焦虑,预防生育和哺乳带来的心理疾病。家庭成员主动分担孕期和哺乳期女教师的家庭事务,合理分工,对家庭教育与家务管理合理划分,减轻其心理与生理压力。

(四)个人层面

高校青年女教师一方面自身要制定生育计划,以积极态度去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建设[12],储备生育和养育子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做好职业规划,对于职业发展阶段提前预判,提前或滞后达成职业晋升的条件,分析职业发展的困境与难点,主动寻求单位支持与工作辅助,正确舒解职业压力。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需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学习状态和积极心态,主动与亲人朋友倾诉压力和寻求心理支持,肯定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帮助,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产假与哺乳假期间保持工作日短时间工作状态,避免离岗期到返岗后的职业不适应。

猜你喜欢
哺乳期生育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