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创新实践探索

2023-01-25 00:16周娜沈舒怡周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创新模式共同富裕

周娜 沈舒怡 周欣

摘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有效推进共同富裕,需补齐农村这块短板。为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情况,以扬州市苍颉村为个案,提炼出以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带头、人民群众跟进的实践模式,针对党组织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有待提升、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困境,提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推文旅经济发展、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各地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共同富裕;创新模式;实践困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6-0031-03

收稿日期:2022-01-1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研究——基于对扬州市C村的实证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11117129Y)

作者简介:周娜(2002-),女(彝族),云南昆明人,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沈舒怡(2002-),女,江苏盐城人,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欣(2002-),女,江苏常州人,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引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郑重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基本方略。“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关键要抓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但截至目前,针对农村共同富裕问题的各类研究大多聚焦于政策解读、资本和技术带动(如农村金融、企业下乡、数字乡村)以及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十分重要的路径研究,即基层党建引领农村共同富裕。“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2]新时代推进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必须依靠党这个领导核心,依靠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来组织农民,规范资本,使得农民真正享有发展的收益,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本文立足江苏,以扬州市苍颉村为例,探寻该村“党建红”引领“发展红”的经验模式,了解新阶段乡村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畅通党建引领致富作用的渠道、促进党建领村、推进精神强村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苍颉村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一)苍颉村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基本情况简介

苍颉村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社会面积3 371亩,茶叶、意杨林近千亩,民风淳朴,生态原始。现有13个村民小组,1 811人,共440户。村支部现有党员65名;村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大学生村官4人。基于丘陵地区的地理优势,加上各种天然条件,促使苍颉村农业转型,选择茶叶种植为支柱产业。近年来,苍颉村党员先锋带头挖掘贡茶文化底蕴,以“一村一品”产业兴农为核心,高质量发展特色贡茶产业,激发乡村“自我造血”功能,走上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绿色发展道路。2020年,苍颉村注册创建了苍颉贡茶特色品牌,保留传统的手工制作,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共建共管模式,逐步夯实产业发展。先后荣获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邗江区全面小康村、邗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新時代苍颉村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经验模式

1.“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3],切实转变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第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思维,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苍颉村党总支将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地运用到发展特色产业上,带领苍颉村从发展传统水稻种植业转变为发展特色贡茶产业。一是定期开展培训,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和信息优势,将原本分散的茶农组织抱团,成立了合作社,提高了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借鉴西湖龙井经验,坚持手工制茶、炒茶,保留、传承传统手艺,使“苍颉贡茶”既口感香醇,又富文化意蕴;三是为拓宽“苍颉贡茶”的销售渠道,打破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带货”,使苍颉村实现脱贫致富。第二,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借助本土文化资源,促进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苍颉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其特有的“红色头雁”引领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乡贤好人、道德模范等“头雁”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各项工作,使得村民的精神生活“富”了起来。

2.“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4],创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坚持精细化治理的“传、帮、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末梢”,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将精细化治理理念落到实处。只有做到基层党建精细化,才能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程序和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5]。为了实现精细化治理,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苍颉村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出“传、帮、带”等具有创新意义的经验模式。一是传。主要指传授经验,党总支每年都会组织党员去外地学习他乡致富方法,然后根据本村实际进行“加工”,试行经验。二是帮。首先是认真解读,积极宣传涉农政策。其次是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供物力支持。最后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三是带。主要是指“红雁引领”,党员带头做。第二,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只有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苍颉村十分注重党总支干部队伍建设。首先,积极向上级争取资源,创新发展项目,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想点子、找路子,实现脱贫致富,引领共同富裕。其次,抓好支部党员的政治学习,严格党内学习及“三会一课”相关要求,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学习党中央最新文件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最后,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各类函授、自修学习考试,进一步提高整体文化水平。

3.“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5],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第一,利用传统乡贤协助村级治理,赋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老党员、退休干部、致富能人作为乡贤广泛参与村级治理,在村成立乡贤委员会,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解决。乡贤协助治理一年来,苍颉村累计处理各类事件237件,调解矛盾28个,发现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30余处。第二,确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共同富裕建设。村民是共同富裕建设的主体,共同富裕的建设成效受到群众参与面和参与程度的制约。因此,在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需要真正落实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村级自治规范。在此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将政治引领这一“主轴线”贯穿其中,结合实际处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苍颉村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一)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一是对党的领导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1]。二是廉洁勤政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1]。

(二)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待提升

一是领导班子能力较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较弱、能力不强,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难以适应。二是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大多数农村地区物质条件较为落后,缺乏有力经济支持,导致村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心有余力而力不足”与群众过高期望之间形成反差,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基层党组织面临队伍建设困境

一是后备力量支撑不足。由于乡村事务繁杂,工资待遇较低,且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村级治理,少有大学生会选择返乡当“村官”,党员队伍结构逐渐出现断层现象。二是年龄结构老化。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部分老党员的思维模式与时代脱节,而发展党员速度较慢,“新鲜血液”来不及补充。三是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部分党员缺乏为民服务的理念,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及时、不深入,甚至对百姓的生活、困难、问题不管不问。

三、苍颉村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一)建强建优基层组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引领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一是要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相应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要对具体党建责任加以明确以及落实,不同的基层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与责任,要防止因职责践行和贯彻不到位而引发的党建问题;三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政策教育、党性教育等进行约束和规范,全面提高基层工作者的思想认知水平。

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推进共同富裕。一是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产业空间、创新产业形态,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特色品牌;二是要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小融合”,强化城乡一二三产业“大融合”[6],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通过数字化管理等方式,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三是要依托现代科技,打造“互联网+农业”带动乡村发展,提升農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新发展理念来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助推文旅经济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把文化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为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三是要积极带动村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节俭意识,从整体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运用本土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地区旅游经济相融合。一是要深挖农村人文内涵,凸显地域特色,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历史、名人故事等文化内涵;二是要打造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丰富农村旅游产品供给,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文旅IP,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文化产业与地区旅游经济相融合,通过新媒体广告平台进行宣传,提高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带动村民形成参与乡村振兴的向心力。一是要着力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创新基层组织制度和机制,规范党支部、村委会间的权力运作,理顺村“两委”关系[7];二是要通过服务凝聚人民群众,将抽象的组织关怀转变为具体的日常服务供给,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和信息共享,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三是要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为基层党组织集聚政治资源、价值权威和凝聚力奠定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动员村民参与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一是要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凝聚群众力量,形成党领导脱贫事业的强大合力;二是要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让少部分村民先富起来,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三是要推进村委、企业以及村民联动合作,形成结对,推行“党支部+产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企业+农户”等合作模式,实现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党建引领人才振兴,强化组织队伍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把准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发挥老党员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一对一”对年轻同志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和带动;二是要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后备力量中挖掘人才,让具备高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人才参与到基层治理第一线;三是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构建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和考核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注入青春活力。

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优化组织队伍结构。一是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本领[8];二是要以选好书记、配强班子、改进作风为重点,配优训强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要建立对农村党员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着眼于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9]。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7-10-20(00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0.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著作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郭易楠.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研究——基于浙西北L村的实践探索[J].领导科学,2019,(20)

[6]  郑瑞强,郭如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6):780-788.

[7]  范如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4,(3):73-76.

[8]  刘明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3,(2):100-102.

[9]  匡显桢,兰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求实,2006,(8):85-87.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创新模式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