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大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30 13:09文|郭
新闻采编 2022年5期
关键词:申纪兰人代会会场

文|郭 翼

新闻选题策划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一种理性规划和设计行为。选题策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编辑驾驭选题的能力和综合水平的高低,也是报纸能不能真正抓住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行业报的编辑来说,要做好与行业报定位内容相关的选题策划,需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并且保持对相关行业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具备观察各种与行业有关的事件新闻价值的能力和视角,才能不断地发现好的报道选题。

《人民代表报》是以报道人大新闻、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代表工作为重要使命的专业报纸。除了具备新闻属性外,还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指导性。鉴于此,它的选题策划既要考虑选题的新闻价值,又要注意延伸挖掘其承载的指导使命。

一、在日常报道中聚焦监督实效

监督权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监督工作是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职能的重要方面,是推进“一府两院”工作、保障民生权益的重要途径。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基本遵循。通过人大监督推动解决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些题材是日常人大新闻报道选题的重点。

如何写出精彩的日常现场新闻,是人大新闻报道值得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对于现场报道,选题和落笔应注意时效与新闻价值,讲究人物对话、现场情景、主角表情等,让公众通过新闻报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笔者曾写过新闻报道《中秋激辩为民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侧记》,时值中秋佳节,一场围绕法理与民生的激烈辩论在山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的联组会议上展开。辩论的焦点是“停电、停水、停运、停贷”等强制措施是否应该写入《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草案)》第三十九条。在做会前准备时,简报组的工作人员翻看刚拿到手的《条例(草案)》联组会议审议稿时就提醒其他几位工作人员:“分组审议时意见最集中的第三十九条改动不大,发言的委员可能较多,注意做好记录。”笔者抓住关键点,从聚焦、交锋、续辩、表决四个方面把现场热烈讨论的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成为人大日常新闻报道的标杆之一。

二、在重大会议中切换新颖视角

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会议为主,会议程序严谨、议题丰富、气氛严肃,加上会期紧张,新闻报道多为会议动态、履职程序,跑人大会议新闻的记者往往感觉难以策划出大题材报道。

想要在人代会报道期间,把常规会议新闻报道报出高度和提升百姓关注度,就需要切换视角,从小切口出发,以点带面,探寻不同题材的新意境。比如省人代会期间的人物报道,要做到在宣传报道中彰显民生情怀。

参加每年一次的省人大代表都是带着基层群众的重托来参会的,会开的怎么样?嘱托带到没?有没有结果?他们肯定是有很多话想对群众说。鉴于此,我们利用新媒体和报纸相结合的形式,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设立专题栏目“见信如晤”,以小视频为主,由人大代表给会场外的群众写一封信并读出来,写信人温暖书写,读信人见字如面,仿佛自己也在会场感受民生利好消息,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省人代会的“温度”。该系列专题报道获得山西省人大新闻奖一等奖。

类似这种专题策划报道每年省人代会期间都会安排。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在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我们开设专题“你好小康”,采访报道小组采访部分省人大代表,讲述他们在奔赴小康的路上奋勇担当、尽责履职的故事。2022年,考虑因疫情影响采访受限,我们开设专题“一年又一年”,围绕“会场里的两会,会场外的民生”这一理念,把镜头聚焦在人代会会场之外,从民生小事着手,以选民的角度报道,回顾他们这一年又一年“会场外的小欢喜”。

三、在人物报道中彰显为民情怀

2018年7月,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书写是人大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人大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彰显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情怀的生动实践是人大新闻报道选题的重要标尺。各级人大代表始终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他们一直遵循的初心。人大人物新闻报道就要善于抓住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故事,突出彰显人大代表的民生情怀。

《人民代表报》获得作品《民主法治进程中的传奇——记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就是一篇彰显人大制度内涵和表达民生情怀的典型作品。“唯一一位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定格了申纪兰的不平凡人生,60多年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她的精神力量。记者聚焦会场内和会场外申纪兰的履职点滴,集纳了她六十载履职经历和生活细节的权威史料,写成人物通讯《民主法治进程中的传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申纪兰。通讯包含生活经历、履职印记和榜样力量三部分,重点突显申纪兰代表的履职故事。自1954年9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始,申纪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代表为民履职路,铭刻着申纪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和勇为百姓代言的精神追求。她忠诚、执着替百姓说话的民主愿望,赢得了百姓的极大信任。

四、于细节之中表现人大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采写人大新闻报道也是同样的道理,讲好人大故事需要捕捉细节,于细节之中表现人大脉搏。

新闻作品《“小信封”承载“大民意”——山西省高院首次向省人大代表集中发放征求建议专用信封》,是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记者在会场发现每位人大代表的资料里多了一个以往不曾见过的信封省高院征集代表意见专用信封后,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线索,采访了几位人大代表和省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并顺藤摸瓜了解到省高院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做法和经验,写出此篇报道。小信封包含着被监督部门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反映了人民法院对权力来源的认知。权力来源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

新闻作品《921亿社保基金预算首次“亮相”山西省人代会》通过“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首次纳入人大审查监督范围这个小视角反映了山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时俱进、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大主题。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预算涵盖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四本账”。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顺应新形势、新要求,首次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纳入人大审查监督范围,实现了“四本账”齐“亮相”,在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上迈出重要一步。

《人民代表报》在日常新闻选题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根本政治制度优势的历史使命,做好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等内容的宣传工作。XWCB

猜你喜欢
申纪兰人代会会场
精益求精确保大会顺利召开——河北省人民政府招待处圆满完成人代会服务保障工作
申纪兰:妇女模范 人民代表
申纪兰特殊的临终遗愿
“男女同工同酬”的倡导者
——申纪兰
申纪兰特殊的 临终遗愿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喜看人代会上“微信热”
市人代会剪影
来自十九大会场的福建女代表心声
会场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