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无废”亚运 讲好“无废”故事全方位展示“无废城市”建设新成效

2023-02-03 03:18曹建松
中国生态文明 2023年6期
关键词:场馆垃圾

杭州亚运会是亚运史上参赛人数最多、比赛项目最多、比赛场馆最多的亚运会,杭州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自成功申办以来,杭州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绿色办赛要求,率先将“无废”理念融入赛事筹办各领域和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形成了具有杭州辨识度和世界影响力的“无废亚运”标志性成果,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成果,展示出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杭州市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谋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面向全世界广泛宣传,确保“无废亚运”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强化谋篇布局,精心绘制施工图。围绕“怎么建、如何评”等问题,加强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推动“无废亚运”创建走深走实。一是制定行动方案。印发“无废亚运”行动方案,围绕场馆建设、赛事保障、公众参与等重点领域,制定赛前、赛中、赛后阶段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构建评估体系。发布《“无废亚运”实施指南(试行)》,设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电子门票使用率等指标,实现创建成效量化可评。三是开展细胞创建。指导亚运场馆、接待饭店等基本单元,开展“无废亚运细胞”创建,分类设置建设标准、举办专题培训,建成“无废亚运”场馆39 个、饭店83 家。四是建设数智平台。开发“无废亚运”应用场景,综合集成各类固体废物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全链条监管,实现“无废亚运”创建情况一屏总览、危废安全一屏管控。

强化源头减量,大幅减少废弃物。坚持把源头减量作为“无废亚运”创建的核心,下功夫做好固体废物和办赛费用两道“减法”。一是做到亚运场馆能改不建。在56 个竞赛场馆中,有44 个为改建或临建,12 个新建场馆也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可再生材料,建筑垃圾大幅减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作为亚运击剑比赛场地,本着能用尽用原则,没有重新购买观众座椅,通过翻新的方式减少了塑料垃圾4.6 吨;亚运壁球馆利用杭州国博中心展厅临时改建,不间断电源设备和消防设施采用了租赁模式,玻璃墙、观众座席可整体打包搬走,赛后快速恢复了展厅功能。二是赞助企业减废增效。指导赞助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优先采用绿色工艺和环保材料,优化产品设计,避免过度包装。娃哈哈集团通过优化包装设计、加强精细管理、推行物流器具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使用塑料90 吨以上。三是亚运生活简约低碳。在亚运村和接待饭店推行净菜入村,通过集中采购原料、精准测算人数、按需加工食物,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出“云上亚运村”低碳账户,鼓励村民通过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无塑购物等“无废行为”获取积分、兑换奖品,亚运期间参与人次超过70 万。

强化物尽其用,持续提升利用率。坚持器材设备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废旧物资尽可能再生利用、变废为宝。一是设施设备租赁共用。对赛事期间使用的设施设备,尽可能采用租赁、借用的方式。特别是不少临建场馆采取装配式建筑,赛后可快速拆除,恢复场馆原有功能;观众座席、照明系统、消防设施、UPS 设备等,尽可能采取租赁模式。淳安界首场地自行车馆木质赛道全部由租借来的赤松木拼接而成,智能照明、比赛设备集成管理等系统采用租售结合模式。二是废旧物料能用尽用。对办赛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易腐垃圾等废弃物,最大限度再生利用。黄龙体育馆在改建过程中,采用移动反击式破碎站,将1.3 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破碎后用于自有道路和建筑物的垫层回填或干混砂浆、抹灰砂浆的原材料,节约资金约100 万元。针对亚运村矿泉水发放量大的情况,开展“空瓶回收”行动,将空瓶再生利用后制作成塑料长椅重回亚运村,并成为休憩打卡的好去处。三是边角废料创新利用。对低价值废弃物积极开展再生设计,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把“江南忆”等吉祥物的边角料制作成多彩吉祥物,每只都有不一样的拼接色彩,深受大家喜欢。在亚运村,累计回收纸质餐盒和牛奶盒57 吨、其他低值废弃物92 吨,制成再生纸90 吨。这些再生纸,一部分做成独具杭州韵味的折扇,作为村民参与“无废亚运”纪念品,剩余部分将做成再生纸笔记本,作为“无废学校”创建的奖品。

强化全民行动,积极扩大参与面。坚持“无废”理念先行,大力培育“无废”文化,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无废亚运”创建。一是抓活动造势。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时,举办“无废亚运”推进活动;倒计时100 天时,推出“无废亚运”系列报道;倒计时60 天时,举办“无废亚运”主题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和对话互动,提升“无废亚运”知名度。二是抓宣传引领。召开“无废亚运”媒体吹风会,推动中央主流媒体报道40 篇以上,其中阅读量10 万次以上的超过10 篇。推出“无废亚运”动漫形象“绿芽儿”,拍摄“无废亚运”系列动漫片,制作“绿芽儿”表情包,依托公交地铁、灯箱广告、户外大屏等,滚动播放公益广告,让“无废”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三是抓公众参与。发布“无废亚运”公众十条,邀请奥运冠军崔文娟等10 位志愿者现场倡议,引导市民每年减少10 公斤废弃物,并将经验分享给10 个人。开发“无废亚运”公众参与平台,通过打卡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投身“无废亚运”,前两期已有超10 万人次参与。四是抓“无废”观赛。将“无废”要求写入观赛须知,为每名购票人推送“垃圾随身带走、分类规范投放”的短信,并通过现场广播、字幕、视频等形式,引导观众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特别是开幕式参加人数多、停留时间长、垃圾产生量大,采用了将氛围道具从充气棒改成手拍等方式减少垃圾产生,并为每名观众准备了一个可循环利用且有纪念意义的小背包,便于大家将垃圾随身带走,实现“观众离席、留下一片洁净”。

强化国际传播,全面增强影响力。面向世界主动发声,讲好杭州“无废亚运”故事。一是“无废”行为示范引领。充分考虑亚洲各国差异,将垃圾分类要求写入亚运村指南,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安排志愿者做好引导,将垃圾分类“新风尚”传递给每位村民。二是“无废”文化主动输出。将“无废”理念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利用废木料和竹笋衣等废弃物,精心制作成“无废亚运”加油鸭,深受运动员喜爱;中秋节组织运动员利用矿泉水瓶制作“无废”鱼灯,体验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废”文化。三是“无废”宣传走向世界。央视《新闻调查》播出45 分钟“无废城市,无废亚运”纪实片,央视外语频道推出“无废亚运”专题报道,《Xinhua News》《China Daily》等大力传播“无废亚运”故事,新加坡《联合早报》、韩国《京畿日报》、马来西亚《东方日报》等外媒广泛报道,“无废亚运”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幅提升。

二、取得成效

“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杭州以举办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借力“无废亚运”创建,全方位加强“无废”理念宣传,实现进党政机关、进学校医院、进社区乡村、进电视电台、进公交地铁、进户外广告,覆盖面不断拓展,影响力持续提升,资源节约、废物利用、垃圾分类等已成为市民自觉习惯。开闭幕式后观众随身带走垃圾,场馆干净整洁,被媒体广泛报道,充分体现了公众的“无废”素养。

“无废”办赛成果显著。

据初步统计,56 个亚运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新改建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95%,亚运主火炬燃料采用“废碳”再生利用,杭州亚运村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100%、达到三星级标准的超过50%,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为100%。

“无废”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依托现有的“无废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开展“无废亚运”创建,形成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有力推动了建筑施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吉利控股集团通过“无废亚运工厂”创建,减少能耗20%、废气20%、固废25%,实现了减废增效“双赢”,进而全面推开“无废”集团创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无废”建设。

“无废”故事广为传播。“无废亚运”的出圈成为亚运会一道靓丽风景,引发了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报道。亚运场馆旧地板重获新生,“观众离席、不留一片垃圾”,“无废亚运”加油鸭一“鸭”难求,外国运动员为获取“无废”奖品“蹲守”矿泉水瓶,日本记者将废弃餐盒制作的折扇带回国内学习借鉴,这些经典案例成为“无废亚运”走向世界的见证,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点赞,吸引了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专程来考察学习。

三、经验启示

必须坚持思想引领、深信笃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作出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禁止“洋垃圾”进口等重大决策部署,并亲自谋划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开辟了新境界、打开了新格局,为“无废亚运”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运用好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节奏、力度、效果,才能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无废亚运”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治理链条长,必须坚持整体意识、系统观念,做到建有方向、评有标准、抓有载体、管有平台。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实施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强化跟踪督办、闭环管理,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落地。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共建共享。“无废亚运”的成功实践,与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参与面广密不可分。通过深入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无废亚运”创建,“无废亚运”加油鸭、废弃餐盒制作折扇就是群众参与的成果。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力量、集聚群众智慧,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为“无废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必须坚持面向世界、主动发声。杭州亚运会是亚洲各国的体育盛会,也是展示美丽中国形象的重要契机。为更好地放大亚运效应,杭州主动对接中外媒体,全方位报道“无废亚运”特色做法,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必须善于主动发声,加强正面宣传,在传递好声音、传播好故事中凝聚各方共识,进一步提升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场馆垃圾
垃圾山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垃圾去哪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睡眠”比失眠还可怕
倒垃圾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