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的探究

2023-02-03 06:43谢亮亮叶小军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心理健康因子

谢亮亮,叶小军,童 瑶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安庆 24605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又包含了艺术类高职教育,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人才。为培育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系统性教育与培训,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近几年,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扩招政策,学生人数增多,伴随着学习、就业等压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也随之增多,这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

本研究通过SCL-90 问卷、现场调研等方式调查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并根据调研结果,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新形势,探索出综合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新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解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况,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某艺术类高职院校640名高职新生,所选对象的专业包括:美术、戏曲表演、音乐和舞蹈等,其中男生215 人,女生417 人。所得数据运用SPSS 软件和心理健康测试系统进行分析测评,结果显示高职新生中632 人测评有效,0人测评无效,8人未测。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量表为SCL-90量表,该量表总共有10 个因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方面。从1 分到5 分代表着从无症状到症状严重。一般情况下,总分超过160;或任一因子大于2分,可筛选为阳性[2]。

2 测试结果分析

2.1 症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无明显症状的学生有414 人;轻度症状的学生有120 人,比例为19%;中度症状的学生有61 人,比例为10%;偏重度症状的学生有30 人,比例为5%;重度症状的学生有8 人,比例为1%。每个因子的阳性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10 个因子的阳性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和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与其他3 个因子的阳性学生人数相同。

表1 艺术类高职学生各因子阳性人数情况

2.2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2023 级艺术类高职新生新生的SCL-90 各因子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详见表2。结果显示,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7 个因子上,艺术类高职新生平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有显著差异,艺术类高职新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与精神病性6 个因子上,平均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艺术类高职新生在恐怖因子上,平均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躯体化和焦虑2 个因子上,艺术类高职新生平均分与全国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测试结果显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调研发现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宣泄情绪的方式比较多,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画画、舞蹈、唱歌、乐器、戏曲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表2 2023级新生SCL-90各因子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表3 男女生在SCL-90各个因子上的差异性比较

2.3 男女生SCL-90每个因子的差异比较

通过对男女生在10 个因子上的均分进行比较发现,艺术类高职的男、女生在10 个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女生数量超过男生,且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关注女生的心理问题。

3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对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调研发现,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包含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等四个方面。

3.1 个人原因

每个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同一事件,有的学生能轻松化解,而有的学生却产生了心理问题。研究表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属于抑郁质,这些学生对生活事件更加敏感[3]。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面对消极事件,乐观的学生能积极应对,而悲观的人只会看到负面信息,消极处理。因此个体自身的因素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4-5]。

3.2 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与消极思想冲击着高职学生的思想。择业和就业、人际关系和学习的压力,各种社会压力会使学生难以应对。尤其是就业问题,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巨大,对一些高职学生来说,毕业就相当于失业。当一些高职学生发现难以承受这些压力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3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般情况下,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温暖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学生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心情更加愉悦,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在严厉武断的家庭环境中,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负面情绪与信息,因此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6]。

3.4 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主要的场所,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仍更多地倾向于理论课,实践课较少,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艺术类高职学校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更擅长于实践活动,现在的单纯理论课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7]。第二,高职院校没有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高职院校虽已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室,但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较少,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认识的不够全面,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导致其消极参与心理咨询[8-9]。第三,高职院校没有做好与学生沟通的工作。在课堂上心理健康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较少,课堂之外辅导员也较少与学生谈话。并且因高职学生数量增加,心理老师很难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员因为管理学生的数目较多,处理的具体问题较多,更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心理感受。第四,高职院校与家庭、社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联系不紧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还是依靠辅导员、心理老师及专业老师这些校内资源来解决,没有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作用。

引导基金在发起设立子基金时,充分考虑合作机构的投资专长和产业背景,坚持特色发展,避免子基金之间简单同质化竞争。如关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的惠人基金、专注文化创意产业的金科基金,关注工研院项目的工研院基金、专注天使期项目的科创天使基金、关注大学生创业的青桐基金、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转化基金等。这些子基金在投资行业、投资阶段上各有侧重,在引导基金内形成良性的合作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大大提升了引导基金的运行效率。

4 综合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

综合有效工作新思路指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资源。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每一个部门及人员的紧密合作,如果只有个别部门或个人在努力工作,而其它部门或者人员只是作为旁观者,心理健康工作就难以顺畅地开展。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复杂形势,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者的合力。

4.1 发挥高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一,高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其次健康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期节食。另外适度的运动能帮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高职学生可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当高职学生自己难以解决心理问题时,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同学与老师倾诉烦恼,他人的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问题。高职学生还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更加专业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助。

第三,高职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社交活动能促进心理健康。通过社交活动,高职学生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还能拓展自身的人际关系。社团活动是艺术类高职学生参加社交活动的方式之一,相对于理论学习,他们更喜欢以艺术的方式,如唱歌、跳舞、画作、乐器和戏曲等,将自己的所学展现出来,而社团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社团内部,学生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交流起来更顺畅,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学生们在各自的社团活动中,能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中,更好地宣泄情绪,维护心理健康。高职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志愿公益活动、进社区文艺演出等活动帮助其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实现助人助己。

4.2 加强家校联系

第一,充分利用班级群。班级微信和QQ 群是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阵地。班级群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及家长的合力。辅导员与心理健康老师可以通过微信和QQ 群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醒家长和学生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授学生及家长一些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给学生及家长发放寒暑假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要在信中重点强调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充分调动家长、学生自身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4.3 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

第一,积极开展讲座。首先,可以在新生入学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邀请心理专家给辅导员与学生开设讲座,重点讲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外,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培训,这些讲座能极大地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第二,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日、心理情景剧等。这些心理健康活动能进一步普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开展学校现场心理咨询并在寒暑假期间开通网上咨询平台,方便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寻求帮助。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心理咨询老师提供科学及时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生开学时,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问卷测验,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给予心理辅导,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方便跟踪重点学生的情况。

第四,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通过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能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在心理健康的课堂上,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心理学常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高职院校要鼓励心理学老师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最新的理论及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运用它们。

第五,发挥校园多个阵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设施,可以通过网站、广播、宣传栏、教师朋友圈、板报等阵地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4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包含心理健康网络讲座、心理公益热线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这些机构有更加专业的心理专家,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有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艺术类高职院校难以处理,可以将学生转介至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得到更专业的心理援助。当前毕业生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企业进校园、校园招聘会等活动,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10]。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要继续奋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将心理健康工作推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艺术类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艺术类专访心得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