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微创新实践研究

2023-02-05 18:50马鸣凤
考试周刊 2023年51期
关键词:微创新德育活动教育实践

摘 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展开微创新实践研究,能够丰富德育活动案例,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基于此,文章以推动德育工作发展为目的,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微创新实践进行探究,并提出参考建议,即创新教学实践,打造优质德育课堂;挖掘乡土文化,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主题活动,创新德育活动形式;组织专题讲座,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开展诵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微创新;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1-0018-04

一、 引言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开展德育实践工作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任务落实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并不理想,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效果不佳;德育内容缺乏,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无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针对此,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从细微之处着手,展开微创新实践,从微观上对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究实际解决办法或改进方案,从而积累经验,逐步推动农村小学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 创新教学实践,打造优质德育课堂

在德育工作中,上好一堂堂德育课是从微观层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最重要的体现。因此,在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教师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活动形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活动育人的课程要求。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我爱我家”这一单元中的《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并学会对常用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整理技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通过学情分析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自觉整理物品的意识,不懂得如何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扔乱放物品现象严重,给自己和他人取用物品带来不便。针对此,教师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动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关爱父母、主动为家长分担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如下活动:①认识我的“小伙伴”。教师构建情境,组织学生观察小雨的房间,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并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对如何整理物品形成初步思考。②猜猜我的“小伙伴”。教师组织学生看动画片、猜物品,让他们蒙上眼睛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找出各种指定的生活物品,以发展处理和创新信息。③找找我的“小伙伴”。教师利用微视频构建“小伙伴不见了”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小伙伴的烦恼,代入学生情感,从而形成不能乱丢物品的意识。接下来,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如表演、辩论、唱儿歌等方式,促使学生找到丢失的“小伙伴”,并将各种不同的物体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摆放,加深学生印象,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形成爱护物品、自主整理的好习惯。

再如《上学路上》这一课主要讲解现代交通安全常识,为学生安全出行提供指导。但是,通过观察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的路上既无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警示牌等安全基础设施,这就让本节课所讲的交通安全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出现了脱节。针对此,教师根据农村学生日常上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开展校本教学。其中在指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片展示学生每天上学常走的道路,与学生一同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结合具体的情境教会学生规避风险以及自救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让他们能够安安全全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

上述案例主要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度进行研究,将视角对准每一节课的实施,从细节上做出创新和调整,为课程要求的落实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建议。

三、 挖掘乡土文化,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宝贵遗产,其中包含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文化形式促进了乡村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农村小学德育活动中积极挖掘并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能够凸显教学特色,也能够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提升家国情怀。基于此,在某农村小学的德育实践中,以“寻访家乡文化、了解家乡生活”为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并要求教师有效组织高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参与体验。活动主要包括以下项目:①体验家乡农耕文化。在活动中,学校与当地的农户、合作社等进行沟通,组织学生参加“四季的田间地头”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农作物,学习种植,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并记录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以及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文化的田间地头”活动,要求学生分工合作,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收集有关田园的农村谚语、时令节气、童谣、故事、游戏等,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中,加深对田间地头的了解和热爱;组织学生参加“创造的田间地头”活动,即带领学生进入田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描绘、表达他们眼中的田头,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田园生活之美的能力。②探索家乡美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寻访家乡美食文化,并要求至少推介一道菜,推荐内容中应包括美食的由来、创始人(食物起源)、食物历史渊源、美食寓意(风格特色,历史、食用价值)等信息,最后做好记录、写下心得。③寻访家乡美景。活动要求学生至少探寻一处景,并交代美丽景观名称、地点、历史、现状、价值描述等,完成调查表格,还要以“我和家乡的合影”形式,拍图片或視频,记录美丽的家乡,上传至班级群。④了解家乡民风习俗。活动要求学生至少探访一习俗,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思考:“当下哪些传统风俗习惯还保留着?”“如何操作?”“为什么有的风俗习惯没有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访问长者、上网查询、翻阅文献书籍等方式获取信息,并进行筛选整理,然后按要求填写调查表格。

在上述案例中,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德育内涵,强化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更是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进一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为他们未来建设家乡奠定了情感基础。

四、 设计主题活动,创新德育活动形式

主题活动通常是指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的各种活动与交流。在德育实践中,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开展主题活动则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式的环境,促使学生综合调动感官,实现对主题的多元化探索。因此,在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条件组织主题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活动方案,以实现德育渗透和熏陶。

例如在2020年中秋节期间,某小学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了“皓月迎中秋别样庆团圆”的主题活动。活动形式是家校携手、亲子共享,各年级学生根据要求参与其中。其中一年级学生参加“聚在中秋”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与家人用镜头定格中秋节全家团聚的温情时刻,或拍下与家人去集市、超市等选购月饼的照片,分享父母朋友圈,发照片至班级群,分享中秋团聚的喜悦。二年级学生参加“吃在中秋”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亲手做糍粑、月饼,体验制作的过程,与家人分享美味,用照片记录,分享父母朋友圈,发照片至班级群,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三年级学生参加“画在中秋”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手绘月饼,为自己心中的月饼设计图案、花纹等,描绘一个精美、别致的月饼图案;或是搜集关于中秋节的古诗,配上古朴典雅的绘画,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品;或者制作色彩明丽的手抄报,展示传统文化节日的深厚内涵,然后进行线上线下分享。四年级学生参加“玩在中秋”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进行“探月”,探寻中秋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等,制作成一张思维导图,或者制作一件关于中秋佳节的手工作品,最后进行分享。五年级学生参加“诵在中秋”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词文赋,摘抄并有选择地背诵下来,然后请家长帮忙拍摄学生背诵诗文的视频,并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剪辑成优秀作品,分享在班级群和朋友圈内。六年级学生参加“创在中秋”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美好佳节,如写一篇作文记下中秋节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幅书法作品庆祝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或者擅长诗词创作的学生写下关于中秋主題的小诗等。在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引导下,全体学生都能够融入节日的氛围之中,了解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通过讲故事、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体会传统民俗活动的乐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主题活动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结合各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拟定多元化、特色化的主题活动,重点围绕习惯养成、爱国、感恩、心理健康、励志、法治精神、节日文化、环保和安全等主题进行设计,并利用体验式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 组织专题讲座,培育学生道德品质

在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开展专题讲座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人士的学识、眼光、经验,为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拓展德育范围,营造德育氛围,提高德育水平。

例如某农村小学为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邀请当地分管治安管理的警官进入校园举办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警官围绕核心话题,结合当前实际,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现场讲解、提问互动等方式,向教师、学生和家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隐患、人身安全等问题进行详细解说;对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讲解;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并呼吁家长要积极学习,切实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讲座结束之后,警官对学校的安保力量、防护设施配备情况以及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了解,并与学校负责人进行深入交谈,确保学生的安全。讲座内容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可以让家长警钟长鸣,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再如心理健康是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对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农村小学中有许多面临心理困境的“留守儿童”,他们在相对薄弱的心理教育环境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针对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专题讲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为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引导留守儿童释放烦恼,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某农村小学邀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举办了一场以“培养自信,走向未来”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上,心理教育专家用一个有趣的“泡泡糖”游戏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接下来,以一首歌曲《我是一个留守儿童》,触动儿童内心,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的心情。此外,在讲座中,心理教育专家还分别从“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形成原因与疏解”“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心理健康知识”等几个方面和儿童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结合真实事例,帮助儿童认识到留守生活中的“学习滑坡、自私任性、内心自卑、行为逆反”等不好的现象,让他们认识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要养成刻苦学习、自强自立、勤劳勇敢的良好品格,这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的讲座内容丰富,贴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实情况,对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农村小学在德育微创新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多元化的专题讲座,提高德育实践效果。

六、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诵读活动能够有效挖掘经典文化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德育情境,创新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文化熏陶中实现综合发展。

例如为宣传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某农村小学策划“诵读红色经典,做新时代少年”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各年级组织学生观看《开天辟地》《小兵张嘎》《建国大业》等经典红色电影,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从而坚定红色信仰,铭记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热情,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图书角投放的《刘胡兰》《雷锋的故事》《闪闪红星》《王二小的故事》《红岩》等经典图书成为最热门的书籍。通过诵读红色经典,励志当代少年,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引领学生参与诵读弘扬传统美德,增进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学生语言应用水平。学生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主题内容,通过动听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大家讲述一个个激荡人心的红色故事,用故事触动心灵、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此外,学校还组织文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在活动中各年级纷纷朗诵《我亲爱的祖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彩色的中国》《红色的童话》等作品,用少年人的热情表达自己的爱党、爱国情怀。

例如为营造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某农村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各班在黑板设置“国学诵读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学生利用晨读、午读时间对黑板上的经典诗文进行班级集体诵读;组织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社团,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化品格;每月底学校举行班级或个人“国学诵读”展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对表现比较突出的班级及个人进行表彰。

在德育工作中,经典诵读可谓是一项灵魂工程,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道德教育和思想培养。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德育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微创新的方式,将经典诵读活动常态化,以传承经典文化,促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七、 结论

总之,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多元化德育活动,展开微创新实践,这对推动德育工作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德育活动形式的角度研究了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微创新实践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但是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针对此,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应继续研究,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挖掘,创新德育实践策略,为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娟萍.“教”与“育”的有机衔接——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成成德育”实践[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12):13-14.

[2]董立凯.小学德育有效提升路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3):8-9.

[3]倪兵.构建以“德育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教书育人,2022(35):49-51.

[4]黄国兵.德育为首,文化先行——小學道德与法治德育文化渗透途径探析[J].新教育,2022(32):105-106.

[5]孟晓东.“1+N”模式,让德育温润前行[J].山西教育(管理),2022(11):22-23.

课题项目:文章系江苏省泰州市“十三五”规划一般立项课题“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微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zghyb2020-051)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鸣凤(1986~),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和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微创新德育活动教育实践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龙湖 试水“微创新”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让“微创新”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门
拓展需求视角下的项目微创新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