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其课后服务需要对策

2023-02-06 13:28王国花袁文兴
关键词:困难儿童学校

王国花,袁文兴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2.成县店村小学,甘肃 成县 742500)

0 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力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今天的特殊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盲、聋、弱智儿童等的特殊教育,而是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在这种大特殊教育观下,任何一个人包括智力超常儿童,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都有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学习困难儿童也被纳入特殊需要儿童的群体之中,并倡导在普通教育中实施差异教学以及个别化指导措施。

1 学习困难概念界定

学习困难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于1963 年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他认为学习障碍不涉及视听觉障碍、情绪及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等,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书写、阅读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力的获得与应用上存在困难。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为: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基于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大量研究,学界普遍认为学习困难儿童智力一般是正常的,但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果低下,学业成绩不良,主要存在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障碍,包括语言表达、语言理解、书写、数学计算等方面表现出不完整的能力。我国学者方俊明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遇到不同的困难,缺乏普通的竞争能力,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这一现象。学习障碍儿童有时也伴有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或其他方面的伤残,但其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1]。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家庭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使得留守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失落、孤独、认知偏差、内心失衡、人际交往障碍等,影响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主动性、自觉性差,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2 学习困难的成因

2.1 生物学因素

2.1.1 基因遗传

很多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沃尔夫等人(Wolffet al,1994)以特殊学校的阅读困难学生的家庭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用标准化测验进行了考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父母双方均存在阅读困难,其家庭成员则更大可能存在阅读障碍;若父母中有一方存在阅读困难,其家庭成员出现阅读困难的可能性要高于父母没有阅读困难的家庭成员[2]。

2.1.2 发展阶段的变异

脑损伤或脑功能受损可以发生在个体的任何阶段,一般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许多学者研究证实,在母亲怀孕期间,饮酒、吸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等都可能会改变婴儿的大脑结构并延缓大脑发育,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低下,出现各种程度的学习困难。如果围生期阶段婴儿出现脑神经缺氧情况,容易引起新生儿脑损伤,从而导致儿童在学习时听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发生障碍。婴幼儿期如果儿童出现综合性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认知发育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

2.1.3 营养状况

美国专家费高德(Feingold,1976)通过大量的儿童饮食与学业关系的实验研究认为,儿童的饮食与其学业有着极大的关系。姚英明等人(2008)通过对11 种营养素与学习障碍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相关性的研究,指出学习困难儿童智力结构不平衡和多项行为问题与多项营养素失衡密切相关,营养素的失衡可能是促成或加重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纠正学习困难儿童营养素失衡,可能对改善学习困难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问题有所帮助。

2.2 环境因素

2.2.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习困难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如父母文化水平、职业文化层次、家庭学习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多、情感表达交流少、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和个人成就不重视,以及教养方式的不良类型,如父母态度不一致、走极端或娇纵溺爱或严厉责罚,均可导致儿童内心失衡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继而导致孩子在学校可能出现各种程度的学习困难。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完整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缺失,使得孩子容易出现内向、孤僻、情绪不稳定、自卑、冷漠等不良个性。另外监护人缺乏有力的辅导与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帮助。

2.2.2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样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方式、态度和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例如教师的低期望、冷淡更容易使学生达成较低的学业水平[3]。著名的教育家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学习困难儿童更需要老师的爱心和耐心。

学习行为对儿童的择友的影响很大。李丽在《同伴交往与儿童英语学习的关系》一文中指出:学习困难儿童比非学习困难儿童更多地受到同伴的拒绝, 而且男生学习困难儿童比女生学习困难儿童更多地受同伴拒绝[4]。学习好的儿童容易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同伴接纳程度较高,而学习困难的儿童会更多地被同伴拒绝,这部分儿童常常游离在群体之外。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了解、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所以学习困难儿童成就感的需要可以通过发展同伴关系得到满足。

2.2.3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个体依赖发展的外部条件,在个体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社会风气和风尚,它们通过电视、游戏机、电脑、互联网及流行书刊等各种渠道影响儿童的道德评价、行为习惯的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有力监督,精神生活单调,导致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业成绩。

3 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的课后服务需要对策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5]。开展学生课后服务,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意见中明确规定“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课后服务的定位、价值及存在的问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及适合本地区的课后服务体系,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实证研究较少。从教育公平理论视角出发,蔚迟学军(2017)在《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课后服务作为现阶段义务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补充部分,政府、学校应当考虑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怎样给予文化处境不利儿童、经济弱势儿童补偿教育,怎样为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辅助和机会[6]。对于农村家长而言,对课后服务有着特殊的需求。如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服务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3.1 教师应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科学鉴别和评估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在学校是普遍存在的,儿童学习困难的类型表现也是各种各样的,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可以为鉴别这类儿童提供可观察的指标。同时也为教师选取、采用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巧提供参考。故学习困难儿童的鉴别和评估工作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方面,它使教育者了解其困难的性质和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教育安置形式,比如是否给予特殊教育课后服务;另一方面,使教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育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普通教师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掌握与学习困难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指导内容和方法,以便把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指导融汇于日常教学过程和课后服务中。

3.2 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课后服务体系,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02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课后服务要真正落地,帮助留守儿童适应新政策下的教育变化,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校应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学校教育重素养、家庭教育重品德、社会教育重修养的原则构建协同育人目标体系;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学校应本着“五育并举,融合推进”的课程理念,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实践课程、家校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心育讲堂等若干研修阵地,基于问题、围绕主题开展研修,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策略支持。

3.3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原则上要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植高尚情操、发展个性特长、拓展综合能力、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合校园内外各类资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地方现有条件资源,设计出具有学校区域化特色的课后服务教育内容。学校可以分时段进行课后服务,如第一时段,对学科作业进行辅导和答疑,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儿童的辅导;第二时段,以社团方式推进落实,开设舞蹈、武术操、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非洲鼓、绘画、象棋、五子棋、口才、阅读等社团,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另外农村和城市相比,更亲近乡土和自然,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应挖掘乡土文化的课后服务资源,发挥农村优势,统筹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本土性和特色化发展。

3.4 完善课后服务监管评价体系

课后服务监管评价体系缺位也是影响课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具体可操作的监管机制对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严格监督,对于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课后服务督导评估,吸纳家长、学生、教师和第三方机构一起组成质量监管组织,根据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内容、形式的需求和满意度,完善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次,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当中,建立课后服务评优选先的奖励机制,通过阶段性定期考核和学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课后服务情况做动态评估,进而对存在的不足方面进行适时引导和改善,从而加强课后服务规范化。最后对引入的第三方机构课后托管服务应制定科学考评方法,以学生、家长、学校多元主体进行考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4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生物学因素、心理认知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理解和评估每一类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特殊需要,需要家长积极与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合作,为儿童进行科学的评估、咨询和治疗,学校和家庭要为学习困难儿童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给予学习困难儿童补偿性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原则下,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潜力,提升其能力。

猜你喜欢
困难儿童学校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有困难,找警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