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2023-02-06 17:33何建春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征总书记精神

何建春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四川南充 637000)

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在党史、军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的骄傲。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长征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了党中央和全党对于长征这段波澜壮阔历史最权威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就长征和长征精神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本文将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行系统性学习和研究,探究整个讲话的内在逻辑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对于进一步推动长征历史和理论研究,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文献回顾

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维度对长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梳理与总结。(1)参见韩洪泉.近十年来长征研究综述[J].党的文献,2016(05);韩洪泉.国外关于中国红军长征的研究:进路与前瞻[J].国外理论动态,2021(06);赵乐.近二十年来长征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03);裴若君,胡安徽.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研究综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01);薛鹏.长征精神研究综述[J].大连干部学刊,2017(02);李锡炎.长征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独特贡献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3(02);何毅,杨羽航.长征精神引领干部教育的三维解读——基于长征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与赓续[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邵雍.长征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关联[J].长征学刊,2023(02).学者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及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重点兼顾其他相关论述。多数学者主要对讲话及相关论述进行归纳整理、文本解读与理论阐述,也有少数学者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研究。

一是归纳整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及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进行归纳整理是前期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基础性研究,有利于读者快速掌握讲话及相关论述的主要内容。祝中侠从史诗般的伟大远征、宝贵的精神财富、踏上新的长征路三个方面对讲话进行了整体性概括和介绍。[2]李永春、张新洲两位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长征精神、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这三方面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和总结。[3]

二是文本解读与理论阐释。学者们一般从理论基础、核心要义、鲜明特点、时代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及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进行文本解读与理论阐释。王洪树等学者指出,历届中共中央领导人关于长征精神的论述、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回应与解答,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阐释的基础上,概括提出视野恢宏、承前启后、问题导向、论从史出、举旗定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4]刘意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为什么长征永远在路上、怎样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回答,促进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的新发展。[5]公方彬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弘扬,而是着眼当下,观照现实,核心是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引导全党和全社会不忘来时路、坚定前进方向。[6]张建对红军长征、新长征的关系与共同内涵进行了阐释。[7]学者们还从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多个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及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展开论述。(2)参考王洪树,傅莉容,宋加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长征学刊,2023(01).徐中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钟金贵,杨娟.习近平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03).

三是跨学科研究。曹春燕从语言学的批评隐喻分析角度入手展开研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包含多种隐喻方式,这些隐喻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唤起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信念和动力。[8]李东方同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将新长征中遇到的问题与长征中的具体景物、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比喻的形式将新长征的宏大叙事具象化,有助于人民群众理解新长征路上党所面临的复杂艰巨任务,增强了新长征的号召力、感染力。[9]邵泽义从哲学比附的角度入手展开研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重要论述具有与时俱进的真理观、不断发展的人民观、实事求是的发展观、辩证统一的大局观、居安思危的政党观等多重哲学精髓和理论品质。[10]

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及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已经卓有成效,而对于其中的内在逻辑以及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鲜有着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所在,是踔厉奋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遵循,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尝试性的探究。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领导人讲话一般是按照缅怀革命先烈、回顾长征历史、提炼长征意义、总结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精神这五个部分依次展开,在相同的行文框架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在理论应答和话语表达上既有约定俗成也有推陈出新,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长征认识的继承与发展、丰富与完善、深化与成熟,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一)理论逻辑: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长期受“左”倾思想以及教条主义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外国经验的照搬照抄导致中国革命事业屡次遭受重大挫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但是受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党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提出“革命高潮论”,坚持城市中心论,以攻取城市为目的的多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导致革命力量的重大损失。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成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大幕,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实际行动回应“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质疑。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11]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12]

(二)历史逻辑: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展望新征程,回望来时路,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开启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布独立,成为主权独立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许多亚非拉国家依然面临发展的困境,其根源在于这些国家仅仅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许多政权仅仅是西方的傀儡与资本的代言人,这充分地说明只有真正独立的国家、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国家才能实现快速发展。红军长征的胜利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征程;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3]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4]

(三)实践逻辑: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长征历史的回顾与总结,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长征永远在路上”的科学论断。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纪念过去,也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长征中建功立业。(3)参考杨尚昆.总结历史经验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杨尚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6-10-23;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长征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空前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当前我国的发展环境、主要矛盾、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因素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15]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16]

三、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重要论述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7]“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要义,也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篇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18]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9]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由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决定的,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评价一切工作的根本尺度,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人、靠什么人这些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朝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坚持自信自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20]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21]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一盘散沙,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中华民族应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功开辟了一条在落后的农业国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新道路,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国情结合,实现了马克思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创造了独特经验,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三)坚持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同时,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22]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唯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只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的先进制度。统筹“两个大局”,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23]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24]

(四)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5]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窑洞之问”的第二个答案,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五)坚持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26]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固有本性,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强调从系统整体来认识和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用系统方法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迫切地寻找答案。党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地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在实践中去探寻真理,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在“承包制”“乡镇企业”“国企改制”“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一系列成功试点后,终于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就必然要求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好发展全局。

(六)坚持胸怀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27]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28]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29]中国始终坚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旨在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外部环境,同时以自身发展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全世界都在思考和亟待回答的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两个大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应该怎么办的重大命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原则,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要文献,是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文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就要牢牢把握贯穿全篇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义,深刻把握讲话精髓,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的新长征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长征总书记精神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