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红军诗歌创作探析

2023-02-06 19:30余皓洁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战士长征红军

余皓洁,关 辉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红军继承了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战火中挥洒创作热情,将长征途中的见闻和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记录了虽充满艰难险阻却又饱含浪漫诗意的行军生活,赞美和弘扬了红军坚定理想、不怕牺牲、独立自主、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也为中国诗歌宝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路上的红军诗歌激发了红军战士的战斗意志,激扬起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又向沿途群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撒下革命种子的播种机。

一、长征路上红军诗歌创作的内容概述

1.深情告别苏区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苏区红军被迫离开苏区,进行长征。红军将士在告别自己熟悉的根据地、苏区群众以及留守的同志时,创作了许多抒发离情别绪的诗歌。一是体现红军对苏区这片红土的热爱和苏区人民的依依别离情。如伍修权的《七律·历史转折》中“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1]杨旭的《长征途中有感》:“百计无成事事难,半肩行李出乡关,丹枫似染离人泪,红遍前山与后山。”[1]写出了红军不得不离开这片红色热土和对苏区亲人的情感。二是表现乡亲们对红军的不舍和祝福。如江西地区流传的歌谣《红军北上》中的“一束茶花万里香,送别亲人上北方,打败鬼子回家转,那时人民乐洋洋”,[2]深刻地表达了苏区群众对红军离开根据地的不舍和期盼。三是表现出征者与留守者的依依惜别情。长征出发前夕,林伯渠和留守苏区的何叔衡彻夜长谈,望着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和赠予自己的毛衣,林伯渠写下《别梅坑》:“共同事业尚艰辛……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1]该诗写出了作者面对失败挫折与生离死别的无畏精神与坦荡胸怀,也让人感受到革命战友之间真挚的革命情谊。

2.歌颂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了表达对毛泽东同志重回领导岗位和拨正党的正确路线的喜悦心情,红军指战员写下许多歌颂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诗歌。其中包括伍修权创作的《七律·历史转折》中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1]赵镕《遵义会议》中的“黔北重镇霹雳响,中央会议震溢边。垂恩救主濒伸手,扫清妖物见晴天。”[3]《忆秦娥·遵义会议》中“……群情振奋抛凶魅,会议遵义日复日。日复出,敌人披靡,党将重炽。”[3]这些诗歌都表达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处于被动和迷惘时的红军带来希望,对革命展现出新生机的兴奋和激动。

3.凸显顽强奋战

红军长征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红军武器装备落后,在行军途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飞机轰炸和围追堵截,还要抢渡江河,占据有利的要塞。面对残酷的现实,红军战士依然充满信心,同敌人顽强奋战。反映红军同敌人英勇奋战的诗歌有很多,如《南渡乌江》:“江夜风雷急,倾雨透征衣。狼狗傍天险,狂吠谁能敌。竹筏迎恶浪,勇士攀云梯。破关夺隘道,山顶飘红旗。”[1]该诗勾画出红军勇渡乌江的战斗场景,展示出红军官兵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面对地势险要的娄山关,红军战士排除万难,一举取得娄山关战役的胜利,张爱萍写下《渔家傲·抢夺娄山关》“山路崎岖残夜暗,滂沱那顾泥泞溅。天降飞兵板桥畔,惊敌胆,娄山关上红旗展。”[1]该词描绘了红军战士英勇鏖战的壮烈场景。除此之外,还有萧克的《北渡金沙江》《大战将军山》,杨成武创作的《突破天险腊子口》,都真实反映了红军在敌人炮火下浴血奋战,赞扬红军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品格。

4.展示挑战极限

长征中红军需要攀越令人胆寒的高山峻岭,渡过奔腾澎湃的激流险滩,特别是进入黔、滇、川等地区,更遇到了不断挑战极限的艰难险阻:爬空气稀薄的雪山、过危机四伏的草地,再加上“高原寒,炊断粮”,都是威胁红军生命的最大挑战。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迎难而上,毅然挑战极限,留下许多表现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的赞歌。如红二方面军在翻越哈巴雪山时,李真创作了《过哈巴雪山》:“百洞寒袭絮纷飞,猛雪飘落换银衣。草鞋连踝陷三尺……壮怀远志今古稀。”[2]该诗用雪山环境的凛冽和红军衣着的单薄,烘托出红军战士势如破竹、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长征路上走过的草地暗藏危机,加上变化多端的气候,一首“中午万里尽晴空,烈日炎炎热难当。下午满天布黑云……红军拼搏战天公,誓夺胜利信心强。”[4]该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面对气候突变的草地时,誓战草地的坚毅信心。还有陈云开的《草地行》、贾若瑜的《长征途中口占》(二首)、李布德的《夜过党岭山》等,这些诗歌都写出红军面对险恶环境和境遇时,仍展现出艰苦奋斗、挑战极限的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精神。

5.讴歌军民团结

长征的胜利是军民团结的胜利。红军长征转战十余省,每到一处,便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开展工农运动,始终紧紧团结群众共同战斗。为了促进和团结军民,红军和群众都创作了大量反映军民团结战斗、歌颂军民鱼水情深的诗歌。如《红军歌》中唱到“工友们,农民们,英勇的红色战士们,亲爱的劳苦大众们,准备着,莫犹豫,向着国民党冲锋,消灭了那万恶的敌人!”[5]体现出军民团结齐心消灭敌人的决心。红二、六军团为“扩红”编写的“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土豪分田地,要耕田来有田耕……”。[6]群众从这些亲切明了的歌词里认识到红军是真正为人民的队伍,更加紧密团结并密切配合红军战斗。在频繁的战斗中,广大巴山妇女只靠着背架子行走在荆棘丛生的山间小道,积极承担运送弹药粮食和救护伤员的主要任务。她们豪放乐观、志比山高,唱着豪迈的歌曲:“军民齐心打白匪,前方后方一线连。背去一片拥军情,背回捷报处处传。”[7]这些诗歌勾勒出红军每到一处都积极团结群众进行斗争,再现了军民团结一心、鱼水情深的热烈场景。

6.抒发民族情谊

红军长征途经很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红军不仅顺利通过民族聚居地,还赢得民族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拥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1935 年5 月下旬,刘伯承率领红军先遣队进入大凉山彝族区时,与彝族沽基家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盟修好。一首《过大凉山》就记录了这一情景,“关山重,密林深,彝民塞道迎。海子湖边歃血盟,鱼水一家人……”[1]展现了彝族群众和红军之间的深厚情谊;彝族民歌《盼红军》中“彝家盼红军啊,三天三夜啊,说不尽;吃饭想红军啊,燕麦糌粑吞不进;走路想红军啊,浑身都无劲……”[8],同样抒发了彝族群众对红军的爱戴和强烈思念。四川甘孜白利寺五世活佛格达更是写下“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愿佛祖保佑你们,盼你们早日归回。”[8]寄托他对红军的思念之情。还有苗族民歌《苗家夜夜吹木叶》,土家族民歌《火种愈燃心愈红》,白族民歌《革命有雄心》等,无不反映出民族同胞对红军的感激和眷恋之情。

7.赞扬红军纪律

保持良好的军风、严格的军纪是红军战胜困难、取得长征胜利的关键。长征中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斗争生活锤炼了人民军队铁一般的纪律。这些铁的纪律融入具体细微的行军生活中,展示出红军优良的精神风貌和风范,以遵纪爱民的模范行动,赢得沿途群众的信任。《吃稀饭给钱》就体现出红军是一支严格执行群众纪律的队伍,“你们不在家,锅里稀饭我吃啦,开你铜钱二十文,放在铁锅内,到屋请收下。”[2]红军队伍内部也经常教育官兵要严守纪律,如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红军三大任务歌》中唱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一完善红军战士。”[9]甚至红军战士们日常的出操、站岗、放哨、练兵等都有严格的纪律,如《出操歌》《爱护武器歌》《步哨守则歌》等,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增强了红军官兵的革命责任感。红军以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揭穿了敌人散布的红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谣言,获得群众真心的拥护和支持,奠定了党和红军在挫折失败中重新奋起、获取胜利的群众基础。

8.欢呼长征胜利

1936 年10 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终于胜利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从此开启了崭新篇章。全体红军战士的心情无比激动,创作出大量欢庆长征胜利的诗歌。如赵镕创作的《齐天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越过江河、雪山草地,蒋党痴心堪鄙,萧墙祸止。红军主力集,向西北倚。胜利曙光,而今全可企。”[3]李真《沁园春·会师》中“红旗万杆风飘,……从今起,会铁军三路,更壮英豪。”[1]这些诗歌都热情讴歌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十月里来秋风凉……二万里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2]生动地描写了红军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赞扬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风貌,表达对长征胜利的喜悦。还有肖向荣的《长征曲》《欢庆大会合》《中央红军长征歌》等。这些诗歌回顾了长征的辉煌历程,歌颂了长征的伟大意义,深刻地表达党和红军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长征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折射出在那个可歌可泣的年代,红军队伍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红军的生活不仅是战斗化的,更是诗歌化的,既有战斗场面的工笔画,又有革命情怀的大写意,红军所在的地方,处处充满歌声,使人斗志昂扬,乐观勇敢,对革命必胜充满信心。

二、长征路上红军诗歌创作的特点分析

长征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不仅锤炼了全体红军将士的意志,也为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歌提供了条件。由于创作者文化水平、经历和感受的不同,长征路上的红军诗歌也体裁各异、异彩纷呈,生动形象地记录了红军的战斗及生活场景,在创作主体上、内容上、表达上、形式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创作上官兵同写

红军是一群充满诗意的无敌的英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诗的集体。在红军队伍中,从干部到普通战士,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为诗人,他们的创作热情从未被艰辛的漫漫征途所磨灭。虽然长征生活异常艰苦,但红军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彼此互相鼓励、同甘共苦。长征诗歌中,包含了集体创作或个人填词或佚名创作的作品。第一类是部队机关创作和编排的。如红军宣传队编写的《渡江胜利歌》《红军纪律歌》《两大主力会合歌》,红一方面军填词的《会师歌》,红军总政治部创作的《南北红军大会合》等。通过这种集体宣传和教育,鼓舞士气,锻炼红军官兵坚强的革命意志。第二类是部队指挥员创作或谱曲填词的。如红军在娄山关大获全胜时,毛泽东同志借景抒情,创作出《忆秦娥·娄山关》;张爱萍在红军抢占北盘江时填的词《急军令·抢渡北盘江》;彭加伦为表达红军气吞山河的决心所作的《上前线去》,为提倡红军节省、保障给养写的《青年节省歌》;抑或面对皑皑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地,魏传统写的《翻夹金山》《草地宿营》等,都体现了红军将领和战士们之间相互鼓励、激发斗志的情感,表达了红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顽强的精神。第三类是红军战士佚名创作的。如《炮火连天响》《红军胜利歌》,快板诗“草地长来草地宽,草地里面好风光……”[10]。这一类型的诗歌在红军中传唱较多,是冲锋陷阵、攻坚克难、行军疲惫时的“打气筒”。可见,长征诗歌的创作者遍布红军队伍,具有官兵同写的特点,每一位同志都创作出饱含经历和感情的诗歌。

2.内容上写实逼真

长征诗歌在内容创作上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真实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写出了长征路上的山河壮丽、田野风光、硝烟气息等,是那段艰苦而又辉煌的岁月最为写实的吟诵。如:用“江宽流急,骇浪拍岸,涛声满河谷。”[11]“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12],形象地描绘出金沙江的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用“雪峰环立,肃穆庄严”[13]描述了夹金山山岭连绵、重峦叠嶂的壮观景象;用“夕阳黄昏金蛇舞,满营篝火自煮茶。人语马啸西风劲,露洗湿衣成冰瓜。野草充腹腿脚肿,风露当饮脸布瑕。”[14]真实记录了红军在面对蚊虫漫布、气候潮湿的草地时的艰辛场景。长征路上除了山河壮阔,还弥漫着紧张的战斗气息,“后追前堵路岖崎,又是恶鸢来去飞……封锁重重似壁坚,兵陈狭道九回旋……”[10],写出了萧克带领红六军团入黔后的艰难处境和红军不畏强敌,突破敌人包围的惊险一幕。从这些作品的真实描写中,可以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和英勇无畏的革命意志,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和临境感。

3.表达上朴实真切

长征诗歌在表达上不是辞藻华丽的简单堆砌,而是用日常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切的情感。如:“毛主席赛过诸葛亮,巧计渡过两重江”[15],“毛泽东领导真英明。一盏红灯领路走,走到哪村亮哪村”,[15]这类真切朴实的语句表达了对毛主席的称赞和爱戴。“送红军大路旁,心随亲人长征把路上。葛麻草鞋送一双,粗糙结实礼轻物薄情谊长。”[10]倾诉着群众对红军离别的不舍和美好祝愿,感人肺腑。长征虽艰苦,红军也能苦中作乐,“山是枕头地是床,宽阔天空作幕帐。云雾锦被真美丽,舒舒服服到天亮。”[16]战士们将自然景观比作常见物品,简单的比喻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读起来令人振奋。面对草地“无垠漫风烟”的情况,却道“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坐地随意堪露营,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到明天。”[1]写出了红军在险境之下不屈不挠,依旧充满希望和美好,洋溢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真实情感。当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历经千锤百炼的红军战士用“高举中华民族的旗帜,抗敌反蒋主力是我们。大踏步向前进,赤化全中国。”[17]表达出对革命必胜的真诚期盼。在革命艰苦的年代,红军的诗歌朴实真切,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4.形式上雅俗兼具

长征诗歌既包括韵律对仗严格的旧体诗,又涵盖通俗性、群众性的自由体诗、快板诗、民歌等,可谓雅俗兼具,符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旧体诗歌格律严格,要求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许多红军将领都创作出格律严明、对仗规整的诗作,如毛泽东同志的《忆秦娥·娄山关》、联章体组词《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等,张爱萍的《疾风》《西江月·遵义大捷》,赵镕的《浪淘沙·过北盘山》,郭化若的《七绝·急夺泸定桥》,陈伯钧的《阿坝即景》,李真的《渔家傲·过岷山》等,这些诗词体现出创作者对诗词格律技巧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对格律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自由体诗、快板诗、民歌等,它们的内容通俗易懂,在队伍中传唱度较高,如《革命就要不怕死》《要当红军不怕杀》,这些诗歌对于长征路上鼓舞红军克服困难、奋勇前进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又如,过草地时粮食短缺,牛肉更是稀缺,但是红军战士却用朴质的语言编出《吃牛肉歌》表达他们乐观诙谐的态度。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红军女战士,经常在队伍中唱起坚定斗志的歌曲,如“苦人团结心连心,拿起扁担打豪绅”“阶级姐妹团结紧,不怕敌人百万兵”[18]等。这些诗歌内容质朴、感情饱满、形式随意却生动活泼,鲜明反映出红军以苦为乐、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长征诗歌创作特色鲜明,能够同红军日常生活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饱含深情又贴近实际。红军与诗歌作伴,用诗歌表达真情实感,在艰苦的长征时期,激励全体红军迎难而上、奋勇前行、夺取胜利。

三、长征路上红军诗歌创作的价值诠释

长征为诗歌提供了创作源泉,诗歌又生动真实反映了长征时期红军的革命战斗生活和时代风貌。这些诗歌既是红军战士战斗厮杀时的呐喊,又是他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实现理想追求而砥砺奋斗的爱国宣言,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真情流露。长征诗歌不仅展现出人民军队的革命风采,还展示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其所承载的长征精神,更是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1.长征诗歌具有战斗鼓舞作用

在充满硝烟的长征途中,长征诗歌成为鼓舞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冲锋号,不断激励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1935 年5 月红军抢渡金沙江,但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红军宣传团编出歌来进行渡江动员,“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它水深河流急,更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真顽强。”[11]在激昂的歌声中,红军志气高涨,巧渡金沙江。为了激励红军战胜敌人的骑兵,陆定一、黄镇合编的《打骑兵歌》:“我们是无敌的红军,打垮蒋贼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要百胜。”[7]这首歌很快传遍了红军各部,提高了红军战士同敌人骑兵英勇作战的信心。长征诗歌传达出红军在面对拥有先进装备、人数众多的敌人时,也能发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筑起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在诗歌的鼓舞下,红军在战斗中奋勇拼杀、势如破竹,并鼓励战士们不断增强战斗勇气,为取得革命胜利一往无前、纵横驰骋。可见,长征诗歌是红军奋勇杀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长征诗歌展示出红军的英雄气概

古往今来,诗歌多用于记载英雄事迹、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长征诗歌更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红军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气魄。如佚名的《红色青年战士之歌》“红色的青年战士志气昂,好比那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如猛虎。”[6]以及“……啊!铁拳等着法西斯的国民党。我们是红色的战士,拼!直到最后一个人。”[19]还有王诚汉创作的《破阵子·血战独树镇》,杨成武的《翻越夹金山》等。红军在如此艰苦的长征中战不垮、打不败,就是因为他们保持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具有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高昂着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革命斗志。长征诗歌所展示的红军这种无坚不摧、永不言弃的英雄气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得到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热爱,更成为新时代培育英模人物的源泉。

3.长征诗歌提供了研究长征的珍贵史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征诗歌不仅是了解和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十余省,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长征诗歌形象地记录了红军这段艰苦征程,对研究长征时期红军的行动轨迹、战役战斗、政治宣传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如《强渡乌江》《浪淘沙·过北盘江》《鹊踏枝·哭吴焕先》《长征》《沁园春·会师》《红二十五军十五个月斗争歌》等就记载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地点、人物等,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见证了红军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英勇乐观的壮志豪情,书写了出红军同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真情。这些“用血写成的诗歌”生动记录了那段最壮烈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浪漫诠释,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长征史实、解读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和珍贵史料。

4.长征诗歌成为激励人们奋斗的红色文化资源

以艰苦长征路为创作源泉的长征诗歌,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长征诗歌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来,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起到激励人们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作用。挖掘长征诗歌背后所体现的红色故事,继承和弘扬其中蕴藏的红色精神,能够鼓励新时代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长征诗歌是在革命艰苦的年代产生的,是革命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结合体,它凸显的长征精神是红军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资源,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赓续奋斗。如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增强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书写出新时代最美诗篇。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红色基因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长征诗歌是长征精神的文字载体,是对长征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真实缩影。这些作品凝结了全体红军指战员的智慧和才情,彰显出革命先辈们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塑造了艰苦奋斗、敢于奋战的光荣传统。长征诗歌价值深远,长征精神历久弥新,从诗歌中汲取力量转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行动,牢记和发扬长征精神,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猜你喜欢
战士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