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相关文献与研究

2023-02-07 01:24钟银梅
民族艺林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河水宁夏黄河

钟银梅

(宁夏社会科学院 古籍文献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黄河水利灌溉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区域黄河水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景色怡人的水景观、富具地域色彩的水文物古迹、千年传承的水利管理经验和技术智慧,彪炳史册的水利人物及其杰出事迹,精彩纷呈的水利诗词、辞赋、碑记、轶闻、传说等等,构成了宁夏境内以黄河水利灌溉文化为核心的多形态的黄河水文化体系[1]。及时梳理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准确把握区域黄河水文化的研究状况,在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笔者拟简要梳理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相关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状况与趋势加以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学术界对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的更多关注,不断推进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一、与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相关的主要文献

水文化作为人类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的相关文化,内涵丰富,“它包括了人们对水的认识和感受、关于水的观念;管理水的方式、社会规范、法律;对待水的社会行为、治理水和改造水环境的文化结果等”[2]。因而,它分为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精神水文化等不同形态,每一种形态又分别包含着多样化的内容[3]。相应于水文化的丰富内涵,记录水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也丰富多元。

(一)相关文献资料的多元化体系

整体而言,与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呈现体系多元、类型多样的显著特点。公文、档案、政府出版物、碑刻、历代典籍、地方志书、文史资料、口述文献,以及各种水利志、渠道志、水利年鉴、水利工程大事记、水利资料汇编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关水文化的内容。这些相关文献资料上至秦汉之际,下至当今,时空跨越千余年,存世形态、记录载体可谓丰富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类别之分。例如,按照文献藏存地,可分为水利行业领域文献和非水利行业领域文献两大类,但是如果“从记录载体看,可分为纸质文献、口头文献、石质文献,以及以光盘、磁带、胶片等为介质的视频、音频和影像文献;从形成时间看,可分为古代文献、晚期民国文献和现当代文献;从信息知识加工程度看,可分为原始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4]。

(二)区域黄河水利灌溉文化相关文献

黄河水利灌溉文化是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的核心所在。宁夏引黄灌溉事业两千余年未曾中断,相关的文献记载也十分丰富,这些文献可以说是与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体系中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中,公文、档案、政府出版物(典型的如民国时期《宁夏省建设汇刊》《宁夏省水利专刊》等),以及水利部门组织编纂的诸多水利志、工程志、渠道志中,不乏黄河水利人物、治水活动、轶闻传说等与黄河水利文化相关的内容记载。

与此同时,历代典籍、地方志书中包含许多记载黄河水利文化的内容。如在历代典籍中,《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设“河渠书”(或称“河渠志”)“地理志”“百官公卿表”(或称“百官志”“职官志”)及“传记”子目,分别对宁夏各历史时期黄河水利兴修情况、水利管理机构和官员设置、主要治水人物及其治水事迹加以简略记载;《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中也有关于宁夏黄河水利开发活动、人物的简要记载。在地方志书中,对宁夏历代开发黄河的水利活动、水利景观、水工建筑物、水文物古迹、水工具、治水机构、治水制度与规范、治水人物、治水技术及水利文学艺术等多层面水文化内容均有涉及。其中旧方志分别在“水利”“山川”“形胜”“津渡”“桥梁”“古迹”“官宦”及“艺文”等子目下对宁夏的黄河水利文化内容有分散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宁夏新方志则专设“水利”章节,详细记载区域黄河水利文化相关内容。

其次,一些民国著作(如《重修中卫七星渠本末记》《黄河水利委员会查勘队三十二年宁夏灌溉区查勘报告书》《宁夏水利事业》《中国的西北角》等)对宁夏黄河水利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一些民国报刊上的文章(如《宁夏全省水利之调查》《宁夏水利》《宁夏水利事业概况》等)记述了有关宁夏黄河水利事业发展的具体史实;一些碑刻文献(含实物碑刻和留存于志书中的纸质碑刻)记述着历代开渠修堤等工程实况及其相关人物事迹;一些文史资料尤其是宁夏北部黄河沿线市县的文史资料,内容涉及宁夏开发黄河的历史、工程纪实、水利景观、人物回忆录等诸多方面;一些以音频、视频和影像为载体的口述资料,也记述了与宁夏黄河水利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故事传说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

以上多种类型的文献都是真实、客观地记述和反映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的重要文献。当然,还有一些现代著作也与黄河水利灌溉文化直接相关:一类是有关黄河水利的文献汇编类著作,如《宁夏水利碑记集》《宁夏历代水利艺文集》就是典型的集中反映宁夏黄河水利文化的专题资料整理丛书;另一类是有关区域黄河水利史的普及性或研究性著作,如《宁夏引黄灌溉小史》《塞上江南——宁夏引黄灌溉今昔》《宁夏水利史话》等。所有这些与宁夏黄河水利灌溉相关的文献,无论是原始文献还是二次整理文献,无论是普及类著作还是研究性著作,都是开展相关研究可资借鉴的重要文献资料。由此可见,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有着丰富多元的资料优势,这使得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了重要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宁夏黄河水利碑刻、水利艺文、水利人物等文献资料得到一定程度的搜集整理,进一步为相关研究打下了资料基础。

二、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及其态势

与水文化丰富的内涵相适应,水文化研究的范畴相当宽泛。早在20 世纪80 年代,率先提出“水文化”概念并呼吁加强水文化研究的李宗新先生就曾指出,开展水文化的研究必须“要研究水事、水政、水利的发展历史和彼此关系;研究水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研究水利事业的共同价值观念等”[5]。随着人们对水文化认识的逐步加深,水文化研究的范畴与内容也在逐渐扩展,举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与水文化相关的诸多问题,均包含在其中。

近些年来,以流域和以区域为单元的水文化研究在广泛展开。黄河流域的水文化已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机构与交流平台日益增多,相关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相关成果层出不穷。相较之下,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水文化整体研究。大体而言,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缓慢起步的漫长发展过程。从民国时期开始,直到21 世纪初,以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为专题的探究始终未能开展起来,与之相关联的研究虽然有所开展,但也基本囿于水利行业内部和自然科学领域,主要围绕黄河水利实践中工程技术革新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专业问题而展开。在人文社科领域内,除个别学者对宁夏黄河水利开发的历史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之外,再未出现过其他相关研究。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近十年才开始有所改观。

(一)长期以来与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相关的探究

早在民国时期有学者曾经公开发表《宁夏全省水利之调查》《宁夏水利事业概况》等文章,中卫知县王树枏编纂了黄河水利专著——《重修中卫七星渠本末记》,宁夏省建设厅组织出版了《宁夏水利事业》和《宁夏省水利专刊》,这些为数不多的文章、著作和刊物可视作宁夏境内黄河水利研究的最初成果。但很明显,这些成果与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还相去甚远。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水利行业领域先后出现《宁夏引黄灌溉小史》(1987 年)、《宁夏水利志》(1992 年)、《宁夏水利新志》(2004 年)、《黄河与宁夏水利》(2009 年)等一些从史志和文史的角度阐述宁夏境内黄河水利相关问题的成果。社会科学领域里以吴忠礼先生为代表的少数学者也开始参与到黄河水利研究队伍之中,在与水利部门展开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塞上江南——宁夏引黄灌溉今昔》(2008年)、《长渠流润——唐徕渠历史与新貌》(2008年)等多部以阐述宁夏黄河水利开发史为宗旨的著作。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相继有《明清时期宁夏水利述论》《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水利建设述论》《宁夏平原历代屯田建设与水利开发研究》等20 余篇探究宁夏黄河水利开发史的文章,以及《宁夏水利现代化发展思路探析》《兴水一甲子塞上谱华章——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水利建设巡礼》等阐述宁夏黄河水利思路与历程的文章问世。尽管这些著作和论文的关注点均为宁夏黄河水利的历史和实践,与宁夏境内的黄河水文化存在明显关联,但仍算不上相关研究成果。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从文化的视角对宁夏境内的黄河水展开系统观照和探究,才称得上是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就此而言,上述研究及其成果只能视作与宁夏境内的黄河水文化研究相关,而真正意义上的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始终付之阙如。

(二)近十多年来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开始缓慢起步

近十多年来,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才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成果进行梳理,笔者认为,目前无论在水利行业领域,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关于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的研究均已从无到有,开始在缓慢起步。这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水利行业领域研究的重点逐渐从以往的工程技术问题更多地转向了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文化内涵的提升以及水文化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这说明水文化现已成为宁夏黄河水利行业领域的重要关注点。近年来,《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水生态文明探索》《中卫市沙坡头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吴忠市利通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构想与实践》《泾源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等数篇以探讨宁夏区域范围内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的文章连续发表,同时《唐徕水文化实践与探索》《加强水文化建设 再谱唐徕新篇章》等对宁夏境内水文化及水文化建设展开专题探讨的文章相继问世。不仅如此,一些关于宁夏水文化的专题研究项目近年来也得以确立并逐步实施。最典型的莫过于2018 年宁夏水利厅开始组织编纂的“宁夏水文化丛书”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形成的《宁夏历代水利艺文集》等系列成果已在陆续出版。

另一方面,人文社科领域对水文化的关注较之以前有所增多、关注角度也渐显多样化。这反映在学术著作方面,不仅近年来出版的《青铜峡史话》《中卫历史文化纵横》等许多宁夏地方历史文化著作在个别章节中对此有所关注和阐述,而且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宁夏黄河志》编纂项目近年来有序开展,著作成果即将面世。与此同时,反映在学术论文方面,《民国时期宁夏平原的水利组织》《清代中央与地方水利官员在水利兴修中的作用——以宁夏平原水利灌溉为例》等一些探究宁夏黄河水利管理文化的文章开始出现;《泾水与文化生态旅游》《明代宁夏诗歌中的黄河情结》《清代湖广总督俞益谟的黄河水利情结》等从文化旅游、民间信仰、文学艺术、人物研究等不同角度涉及和探讨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的文章纷纷发表;近两三年还出现了《宁夏黄河水利文献文化价值探析》《旧方志所见宁夏黄河水文化》等从文献学的视角观照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的学术文章,其中《旧方志所见宁夏黄河水文化》一文,以旧方志文献记载为着眼点,从物质、制度、精神多个维度对宁夏境内的黄河水文化内涵展开系统性的专题探讨,可谓是近几年来较典型的以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为专题的研究成果。

不难看出,近年来以宁夏区域为单元的黄河水文化近年来开始得到学术界的一定关注,相关研究已经有所开展,正在不断形成一些学术成果。并且,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相关研究的着眼点也在不断增多,除历史和文化领域外,还涉及生态、民俗、旅游、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一种多角度、宽领域探究的良好研究态势初露端倪。尽管如此,相较于早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蓬勃开展起来的国内水文化研究,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起步明显较晚,不仅尚未形成相应的研究队伍,而且已有研究成果并不尽如人意。客观而言,现有这些成果仍以文献整理类著作和零散发表的学术文章为主,在研究数量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十分有限,并且现有成果中真正以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为主题展开的专题性探究仅为屈指可数的几篇论文,全面深入地系统探究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内涵、体系与价值的著作成果至今阙如。因此,目前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总体上还处在缓慢起步的初期阶段。

三、深入开展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的有利条件

宁夏有着悠久的黄河水利开发历史和深厚的黄河水文化积淀,黄河水文化是宁夏区域优势文化资源之一,在新时代宁夏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切实加强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的区域黄河水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现如今深入开展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具有以下两方面有利条件。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一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宁夏确立了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区域发展目标,率先在黄河流域积极探索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的有效途径,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展现宁夏担当和宁夏作为,并出台《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目标定位,“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创造经验、打造样板”[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对水污染和水环境的综合防治,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与水文化密不可分。换言之,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本身就包含着黄河水文化建设的内容,这在客观上为深入开展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创造了氛围,也提供了机遇,在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的过程中,各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相关人员形成研究合力,更大范围地汇集研究力量,形成研究队伍,策划开展多领域合作项目,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究,推进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有着两千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境内的黄河水利灌溉文化悠久而璀璨,这里有着被誉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的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着留存丰富的黄河水利文物和文化遗存,有着曾经领先时代的激河浚渠、无坝引水、埽工护岸等独特的治水技术,有着千余年来积淀而成的随节气进行封俵轮灌的引黄灌溉制度、经验和智慧,有着刁雍、郭守敬、汪文辉、王珣、张九德、王全臣、通智、钮廷彩等历代杰出治水人物及其留给后人可歌可泣的治水故事,有着历史传承而来的放河灯等民间涉水习俗,更有着王维、李白、杜甫、韦蟾、朱栴、康熙皇帝等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壮丽诗篇及碑记、辞赋、传说、轶闻等绚烂多彩的相关艺文作品,这些无不生动展现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迷人魅力。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对于宁夏而言,境内以黄河水利灌溉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黄河水文化得天独厚,是一种可资开发利用的优势文化资源。自2017 年10 月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宁夏先后制定了《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2018-203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遗产保护条例》,从制度法规层面为宁夏引黄古灌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这就为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创造了良好开端,有利于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对宁夏境内不同形态的黄河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开展对区域黄河水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挖掘及保护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展开对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及其弘扬、传承等问题的深度探究。

综上所述,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相关文献资料丰富多元,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资源。加强研究宁夏境内的黄河水文化,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增强区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推进新时代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研究虽已有所开展,但相较于国内水文化和黄河流域水文化的整体研究,尚处于缓慢起步的初期阶段,有限的研究成果同其自身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多元的资料优势很不相符,同其服务于新时代宁夏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现实需求很不相符。这说明对于这一区域优势文化资源,学术界给予的关注尚显不足,相关研究明显薄弱,有待于进一步予以重视,不断深化相关研究,使这一富有潜力的优势资源转化为真正推动区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黄河水宁夏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水是胶体吗
『黄河』
宁夏
两滴黄河水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黄河水院在全国大赛中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