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生态振兴路径研究

2023-02-07 02:20金子郁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龙江双碳黑龙江

文/金子郁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进期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拓展深化期。2023 年9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2022 年,黑龙江省印发的《黑龙江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着力建设‘绿色龙江’,大力推进‘生态振兴’,确保如期实现2030 年前全省碳达峰目标,让低碳成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最鲜明的特质,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2]为持续推动我国“双碳”目标与黑龙江振兴发展决策部署的双向融合,黑龙江群策群力,发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生态合力,守护好黑龙江资源禀赋,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中积极履职尽责,助推打造黑龙江生态样板,蓄力黑龙江生态建设。

一、宏观路径

(一)基于龙江“双碳”态势,精准识别治理难点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剧增的复杂情况,黑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资源环境在助力低碳安全发展过程中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黑龙江省紧抓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了生态环境的稳固基础。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所作的《推进“双碳”务须全国一盘棋研究报告》中指出:“按照综合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3 个一级指标,黑龙江省2021-2022 年综合得分47.8。数据表明,黑龙江碳排放量较上年度下降,且脱钩状态由弱脱钩变为强脱钩,因此,排放趋势方面也有了较显著提升。”[3]2023 年6 月,在《2022 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全省呈现两个‘向好’、两个‘稳定’,也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4]

但要确保“双碳”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取得实效,黑龙江绿色发展仍需锚定时间表、路线图,基于“双碳”态势,坚持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中精准识别现存治理难点。要紧盯重点领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聚焦重污染天气、生活垃圾、噪声污染等环境民生问题,深入实施督察整改任务攻坚、空气质量提升、土壤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要积极找准生态发展定位,深度识别现实所存疑难痛点,全力捕捉生态重点,推动黑龙江抢抓机遇,统筹社会多维联动,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为推进“双碳”发展全国一盘棋创造条件。

(二)构建城乡互联互通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绿色低碳可持续已成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是牵动我国气候发展的牛鼻子工程。[5]全球为进一步实现减排承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关键的市场化减排工具,成为了促进减排的重要途径。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 年7 月16 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碳交易市场在建设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碳交易市场碳价不够稳定、市场活跃度不高等仍然是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我国生态环境部曾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我国碳交易市场功能,在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其中,《黑龙江省纳入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中,黑龙江省共有101 家发电企业(含自备电厂)纳入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黑龙江省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扎实基础,也彰显出龙江践行“双碳”目标的承诺与决心。但从低碳发展的现实经验来看,黑龙江省生态振兴要坚持能源系统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碳交易市场也必须适应低碳转型需要,构建城乡互联互通的多层次碳排放交易体系,形成试点外更加全面普惠的碳交易市场。要充分考量现实环境等因素并加快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与其他地区试点低碳制度相接轨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掘城乡潜在的资源能源优势,为黑龙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结构的完善持续赋能,争取在“双碳”目标下实现黑龙江生态的重大突破。

(三)推动低碳节能审查与执法共振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五年是耕耘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6]

秉持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目标的宗旨内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审查与执法的核心要义,[7]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当以低碳节能审查与执法的共振发力为重要铁腕支撑。只有系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才能为筑牢生态龙江持续护航,才能以“零容忍”态度向污染宣战,持续改善黑龙江生态空间。近年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铁军铁腕治污,坚持做到执法强“力度”、服务有“温度”、能力扩“维度”,用实际行动助力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用心用情用力诠释生态环保执法铁军的使命担当。

黑龙江省系统布局各地区的生态治理方案,开展“全覆盖、无死角、零盲区”地毯式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但各类生态功能区突出环境问题迥异,涉气、涉水、涉固体废弃物等亟待解决的重点不同,因此,要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实效,需深度探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执法工作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抓手,通过鼓励联合执法、科技执法、交叉执法,强化审查与执法队伍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聚焦审查执法的公正与严谨,科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湿地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监测雾霾分布等等,助推执法精确性和实效性的充分释放;要搭建环境执法信息共享平台,与环保科学院、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实现共享信息,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要强化环境审查,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业企业和污染源等环境影响因素的监测与审查,确保各类项目在尊重环境、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对环境违法行为、违法企业和违法个人进行处罚和问责;要通过执法监测与审查共振发力,强化对推动绿色龙江的刚性约束,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协同、社会监督的新格局,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加力续航。

二、中观路径

(一)涵养龙江新兴生态增长点,助力碳排放

生态龙江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实掌握黑龙江发展现状,探索新兴生态资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谋求更多发展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从采油机星罗棋布的大庆,到松涛如海的伊春,再到沃野千里的佳木斯,黑龙江省处处跃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根据《黑龙江省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主要成果数据》调查显示:“耕地1713.13 万公顷、园地7.49 万公顷、林地2163.48 万公顷、草地117.28万公顷、湿地348.73 万公顷等。”[8]黑龙江省是自然资源宝库、生态资源大省,要充分延伸资源链条,盘活新兴产业,持续构建新兴生态增长点助力碳排放,开拓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焦点,剖析寒地地缘、湿地资源、林业资源、江河资源等天然优势,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独具特色的低碳前景产业。

黑龙江省要加强投资和支持资源能源消耗少的旅游产业,为低碳发展谋求新的生态发展点。[9]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极村实践调研过程中强调:“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黑龙江省要把各市县乡融入低碳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实现城乡一张生态网,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一批新兴增长引擎,以生态振兴引领黑龙江全面振兴,带动“双碳”目标提质增效。

(二)根植生态资源优势,做活龙江特色产业

黑龙江省能源、森林、湿地、湖泊、冰雪等生态资源富集,生物资源充足,成为寒温带的天然生物基因库。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龙江特色产业,旨在充分利用龙江独特资源条件,把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从而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双碳”目标的稳步实现增添“助力剂”。[10]

发展黑龙江特色产业要植根禀赋条件,大胆探索求新,坚持先行先试。地处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的北大荒,不仅打造出了自然生态样本,彰显了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无穷生机,也为其他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伊春市友好区积极践行大食物观,通过培育推广绿色健康的高品质蓝莓小浆果,推动蓝莓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产游融合的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储备了宝贵资源。富有亚洲最大界湖、中国最大的连片森林、最大的湿地群等生态资源的黑龙江,将温泉、中医药等康养要素转化为绿色生产力,伊春市推出生态康养旅游创新模式,形成了寓蕴森林、湿地、湖泊等多重资源的黑龙江生态康养旅游线路,涵盖了黑龙江省十三市地的文旅特色,为黑龙江特色生态产业的优质培育保驾护航。

同时,兼具黑土带、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的黑龙江省持续打造现代畜牧业、冷水渔业、生态森林食品产业,深挖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释放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高端肉牛产业“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落实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等等,坚持做大做优黑龙江特色产业,守护好黑龙江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务实发展,贡献龙江智慧,发挥龙江效能。

(三)实现生态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与共享

实现生态信息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对于黑龙江生态发展与激发黑龙江低碳动能至关重要。生态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科学数据和相关知识,拓展了生态环境部门、科研工作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便利渠道。发挥社交媒体平台、学术期刊杂志等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与共享,使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数据、环境监测状况数据、绿色产业发展评估等生态信息资源在相关者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和广泛共享,促进更加广泛的科学研究和交流探讨。

只有让生态信息充分涌动,才能提高数据收集、分析和传播的效率,提升解决生态瓶颈的能力。通过实时信息的观察与监测、传送与共享,积极协调解决生态发展过程中棘手的问题,助力跨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规避重复性难题,加强相关部门间的跟踪协助,协调解决问题。同时搭建更加开放安全的数据共享平台,积极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资源,提高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能力等,为信息共享强化安全基石。在生态信息紧密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公众对生态信息的科学认识,促进公众对生态信息的实践和应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决策的能力和意愿,更好地实现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11]为黑龙江生态振兴提供全力支持,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双碳”目标的联动发展。

三、微观路径

(一)汇聚社会合力,攻克低碳技术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黑龙江省在生态振兴发展过程中要做实、做细、做精,需要立足黑龙江资源禀赋,广泛汇聚政府、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和科研院校等社会多维的合作力量,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龙江智慧,打造龙江方案。黑龙江省曾在公布的4 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126 个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问题等公告中指出,全省仍存在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白色污染物违规处置等隐患现象,表明现阶段打好龙江生态环境保护战仍存在困局,迫切需要全社会合力攻克环境技术难题,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精准识别污染,科学防治污染。

黑龙江省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与丰富的科研资源,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和科研院校等都成为了黑龙江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2023 年8 月24 日,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中脊带——龙江可持续发展”会议召开,会议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深内涵作出了拓展阐释与深刻解读,为黑龙江注入了低碳发展的丰富动能。展望中国式现代化赋予黑龙江全新的发展机遇,黑龙江要携手凝聚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加大与教育科研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顺势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78 所高等院校、120 家独立研究院所的科教资源,实现耦合发展,建设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持续搭建全方位、多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和技术交流平台等,促进彼此合作,共克技术难题。龙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汇聚社会合力,用低碳政策为生态注入强劲动能,用创新技术为低碳排障,推进低碳可持续工作分阶段、分目标稳步实现创造条件。

(二)构建人才招引矩阵,激活低碳创新潜能

黑龙江省拥有一流高校的教育与人才资源,要依托富集优秀的人才资源,持续贯彻东北振兴战略安排,以前沿目光、创新举措、踏实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科研、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指示落实到位。聚焦人才发展,积极搭建政校企交流合作平台,构建“精细化”人才招引矩阵,吸收适用于龙江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技术和经验,加强生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出具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有力支撑。

2023 年5 月,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围绕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就下一阶段在水质保障、污染物治理、智慧管控等方面的合作展开了积极交流与探讨。2021 年,东北林业大学牵头成立全国首家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联合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基础性、应用性保护战略等多方面研究。龙江以生态环境改善为根本目标,通过深度合作积累经验,龙江各界共同研究并解决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技术难题。

黑龙江要打造人才招引矩阵,需紧扣重点科研院校、生态重点行业领域,按照“重育才、聚英才、优人才”的要求,精准搜索低碳生态领域的较强能力、较高精尖、较具权威的技术人才,突出黑龙江人才招引的向心力,将高等教育人才转化为振兴龙江的内生动力,在实践实干中为黑龙江贡献生态力量与科研活力。

(三)厚培生态理念,实现低碳惠民

生态文明饱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要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是全人类实现低碳安全发展的智慧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

筑牢生态理念,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厚植生态理念需加强宣传教育,不仅要向龙江人民传递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要在龙江人民的心灵中培育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让更多人积极主动地成为践行者、推广者。

通过开展面向不同年龄群体的生态教育活动,携手生态理念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的扎实提升。2023 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在各类开放广场、公园、社区持续召开不同主题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公众参与、理念培育带动生态的有机融合。其中,哈尔滨市尚志公园举行的“雷锋精神我传承、青春闪耀新时代”主题活动效果显著。2023 年,哈尔滨开展了“依法保护修复湿地、合力共建绿色龙江”活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黑龙江省主题宣传活动在伊春举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记者组成采访团,前往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等江河湖泊,对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宣传报道。这些鲜活的生态实践活动通过进社会、进媒体、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促进了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指引黑龙江人民从心灵深处孕育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珍爱之情。

我国已步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之年,黑龙江省因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深远价值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找准龙江生态发展新坐标,更要让全体黑龙江人民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增强人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绿色低碳惠民。[12]在东北振兴战略发展的突破时期,更要深入打好龙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黑龙江生态振兴,为生态龙江、美丽龙江续航助力,为“双碳”目标实现增机赋能。

猜你喜欢
龙江双碳黑龙江
黑龙江省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选择研究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Write a caption
图读龙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