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2023-02-17 02:32杨荣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左权袁隆平朱德

杨荣

主题阐释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

人物传奇

朱德:从小学会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朱家的美德。朱德年幼时,家境十分贫寒。但“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这种“聪明能干”,就是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受此影响,朱德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革命战争年代,他既是一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指挥着千军万马的统帅,在生活中又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和平建设时期,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依然克勤克俭,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朱德非常重视对子女后辈的培养。他特别强调,要把子女后辈培养成革命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要接“官”、接“权”。他对后辈说:“要尽到我们的责任,把你们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闲暇时,朱德常常会带领孩子们挖土种菜,让他们养成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朱德也从不允许孩子们乱花钱,他们上小学时添置必要的衣服用具,都要征得朱德的同意,并一一记账,朱德还经常检査这些开支。孩子们参加工作后,朱德也不轻易给他们买什么东西。

●解读

朱德的一生可谓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其崇高的人格风范最后浓缩为一个“德”字。朱德的母亲想方设法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朱德很小的时候,就帮着母亲干活,习得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是秉承着这样优良的“家风”,朱德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廉洁自律,锤炼道德修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因其高尚品德而广受敬重。

袁隆平:质朴执着一脉相承

不久前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时代我》获得了很高的评分,袁隆平院士也在这部纪录片中。该纪录片首次曝光了袁隆平的三个孙女:袁友晴(16岁)、袁友清(14岁)、袁友明(12岁)。她们留着一样的娃娃头,穿着朴素,言谈举止间显露出良好的家教。在她们眼中,爷爷和蔼可亲,有童心,会经常在家里藏好零食,让她们去“偷吃”。小时候,她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曾一度认为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后来她们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望着她们时,才发觉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袁隆平从不给孩子压力,他不希望孩子仰视自己,而是让孩子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因爷爷的不凡而骄傲,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绩。三个孙女说:长大以后,她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她们身上的质朴、谦逊和袁隆平如出一辙。袁隆平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事业的无限追求,成为家庭中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读

一直以来,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不仅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这位老人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也成了最好的家风和永恒的家训。同时,袁隆平要求子孙要不受自己影响,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这种开明睿智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境界,值得每一个人铭记。

梁启超:尊重平等教子有方

梁氏一族优秀的家教和家风造就了梁启超。梁启超先生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是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家长,梁启超一生养育了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他给孩子们的家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在帮助他们确定学习方向,指导他们做学问的同时,又充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愿。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做根基,又能得风气之先,融会西方近现代科学、民主精神,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他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之中。

●解读

梁启超是一位成就极大的改革家、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的家教,往往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很显然,他在性情、品格以及眼界、胸怀等诸多方面都高人一筹;他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多年的浇灌,终于结出了硕果,九个子女人人成才,本身就是对国家、社会所作的巨大贡献。而他的为父之道和家教家风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左权:革命事业重于个人亲情

左权,湖南醴陵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16日,左权和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晋东南潞城县北村结婚。1940年5月,女儿太北出生。不久后,左权投入到百团大战的筹划和部署中。他考虑战役开始后,妻女随总部指挥机关有诸多不便,便于8月底将她们送回延安。在他与妻女分别的21个月里,在戎马倥傯间,左权给妻女写了饱含深情的12封家书(其中一封在途中遗失),表现了抗日将军爱妻爱家的铁骨柔情。

在牺牲前三天的最后一封家信中,左权曾以决绝的口吻交代妻子:“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地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处理”即送人寄养,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亲骨肉,这并非无情,而是共产党人个人情感服从革命事业的具体体现。

●解读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外敌入侵,生灵涂炭,军民奋起,保家卫国。左权家书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反映敌后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这是战争亲历者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档案。左权家书同时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人间最为美好的夫妻爱情、父女亲情和爱国之情,凝聚在一封封家书中,默默地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猜你喜欢
左权袁隆平朱德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不必要花的钱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左权将军的家信
卖梦店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向袁隆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