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构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思考

2023-02-18 19:04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申耀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 申耀华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由此,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也成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

作为课程类型的一种创新,活动型学科课程力求打破传统课程论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界限,实现学科与活动的高度融合。就思想政治课本身而言,其核心内容来自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逻辑学等多个学科,以学科逻辑和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此保证学科内容的科学性。但同时,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实施过程和方式高度的活动化弥补了传统学科课程的不足,围绕议题开展活动,从而达到知识内容依托活动、活动过程提升素养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的关系

一方面,构建活动型课程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新课标指出,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看出,活动型课程的本质追求并不在于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也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感悟和提升,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思想、有纪律、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另一方面,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载体。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去培育和发展,其评价也需要依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测量。因此,活动型课程把教学内容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实现自我发展。“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前者使课程活起来,让学生自己真正学起来、探究起来、思考起来,后者指所有活动要有知识性内容加以支撑,要有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引导加以支撑,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情感加以支撑。

三、构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性

(一)加强实践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进入新时代,高中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理论逻辑,还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相对其他课程类型而言,活动型课程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更加关注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因此,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可以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转变学习理念,激发创新潜能

思想政治课在传统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加之传统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形成单向的知识灌输,即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构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信心,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成为活动的主体,这就转变了传统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升自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提高品德修为,培育核心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思政课教师人人都是德育教导员。因此,构建活动型课程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实践教学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品德修为,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四、实施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中潜在的问题

当前,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越来越受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追捧。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经验借鉴,有的教师在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于注重活动,轻视知识。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身的性质使得“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以凸显,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活动的开展,而轻视知识的落实。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氛围活跃,但实际上活动与知识相脱节,无法真正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这就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义相背离,学生虽然“乐”在其中,却不能真正“学”在其中。

第二,过于注重形式,轻视本质。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从而达成学科的本质追求。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活动形式的花哨,并没有通过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和情感提升,也就更无法提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

第三,过于注重学生主体,轻视教师主导。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变成了“旁观者”。虽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却让学生主导整个课堂,自主生成理解知识。尽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与调控,学生往往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刻,或者思想存在偏差得不到纠正,从而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四,过于注重课外实践,轻视课内活动。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使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走出教室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称之为“活动”,从而将教学设计的重点转向了课外活动,而轻视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着力点的课内活动。然而,由于种种局限性,课外活动的落实又不太到位,这就使活动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五、改进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议

(一)将活动设计与学科知识相融合

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没有学科内容支撑的活动是肤浅的,没有活动形式体现的知识是生硬的。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达成既定教学目标,让活动设计与学科知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让学生的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知识、提升素养的过程。有了学科内容的支撑,活动才能成为真正具有学科意义的活动。而从学生学科内容的学习来看,活动是充分承载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是搭建学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识的桥梁,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这种“融合”越是“润物无声”,越能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落实到位。

(二)将议题选择与核心素养相统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围绕议题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既体现活动要求又承载学科内容”的双重任务。何谓议题?议题是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由此,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议题选择,既要有明确的学科支持,既为了实现某一方面的德育任务而设计,又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向,即指向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表达不同见解,通过运用发散思维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使活动成为学科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当然,议题选择与学科素养的统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内化、升华和践行。

(三)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在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学生是主体,应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心态,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努力“讲”,更要动手“做”,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现自我真实思想、实现思想交锋与纠偏的场所。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实践者,应对整个课堂有一定的把控力,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都将直接影响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质量。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内容在不断更新,因此,除了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外,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并且要整合活动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对课堂的调控力,保证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有效落实。

(四)将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协调

学科内容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这里的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堂活动。社会生活是“大思政课”最丰富的资源、最鲜活的素材,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就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搬到社区街道和农村乡镇,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调研厂矿企业、参观纪念场馆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要优化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开展辩论,引导学生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做出判断,才能增强其辨析能力,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自然融入课堂当中。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既要让教学内容跟上新时代,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践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思政教师要敢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构建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不断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价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在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增长本领,实现自身价值,在多彩实践中直观而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