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现状

2023-02-20 22:38宗绍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胸怀经验中国共产党

宗绍月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页。“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是党以全球眼光关注自身及世界发展的有力宣言,凸显出党立足祖国、心系寰宇的人类情怀。通览现有研究成果,学术界首先分析其深厚的生成逻辑,进而从不同维度对其基本内涵展开研究,凝练其理论与实践价值,最后在与新时代结合的层面提出“坚持胸怀天下”的践行路径。回溯梳理“坚持胸怀天下”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展望,对于推动“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不断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逻辑

任何理论的形成,其背后都有深厚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始终将追求全人类的解放作为崇高的价值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着“胸怀天下”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在对两者进行吸纳发展的基础上概括出“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坚持胸怀天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第一,“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主题,基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感召,马克思将自由人联合体和每个人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价值追求。党以此理论作为指导,描绘了“胸怀天下”的实践轮廓。①参见程刘畅:《坚持胸怀天下:理论依据、实践探索与价值意蕴》,《理论建设》2022年第5期。第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深刻阐明了世界整体发展大势,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为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价值追求。②参见王一钦、孙兰英:《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深刻内涵与时代要求》,《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第三,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交往理论为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实践遵循。百年来,党以自身实践推动国家间的友好交往,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提供了宝贵经验。③参见郭国祥、郑放:《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当代实践》,《理论与评论》2022年第4期。第四,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超越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自私性,其中蕴含的重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遏制非正义战争等思想为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石。④参见吴志成、刘培东:《中国共产党坚持天下胸怀的理论与实践》,《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3期。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为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文化基因。第一,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文化观念,促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坚持与不同的民族、文化、国家和谐相处,“胸怀天下”继承了以“和”为核心文化传统的合理内核。⑤参见晏俊杰、王世谊:《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逻辑》,《学习论坛》2022年第2期。第二,“胸怀天下”源于“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互利互达、合作共进等整体性原则体现了党胸怀天下的品德。⑥参见郭国祥、郑放:《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当代实践》,《理论与评论》2022年第4期。第三,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政治和文化概念。“胸怀天下”是对天下大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路径。⑥⑦参见高祖贵、周意岷:《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渊源、实践逻辑和目标愿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二)历史逻辑

“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全面科学地把握其生成逻辑,历史逻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对近现代历史进行深刻思考和反思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才得以不断积累起“坚持胸怀天下”的宝贵经验。

第一,从党百年奋斗历史回眸的角度来看,学者从四个历史分期来分别阐释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又是一部人类进步奋斗史,还是一部国际主义发展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孕育了“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⑧参见高祖贵、周意岷:《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渊源、实践逻辑和目标愿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第二,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角度,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历来以“天下一家”的宽广胸怀开展与域外民族的交往。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从来没有留下过殖民、侵略他国的记录。⑨参见陈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由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1期。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和平基因决定了我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步伐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给了西方列强以可乘之机。党和人民对侵略者的反和平暴行深恶痛绝,并尽力探索一种超越西方通过霸权崛起的新的“胸怀天下”的民族复兴之路。⑩参见黄婷:《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价值自觉》,《理论视野》2022年第9期。

(三)现实逻辑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和现实关切。党面临的国际风险挑战、国内发展趋势及党自身发展需要使“坚持胸怀天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第一,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加深。“坚持胸怀天下”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是以中国智慧破解世界发展僵局的一剂“良方”。①参见石丽琴:《“坚持胸怀天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三重逻辑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第二,当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党继续传承和发扬“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是应对国内发展现实困难和阻力的客观需要。②参见许正中:《以天下胸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担当》,《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1期。第三,“坚持胸怀天下”是党在坚持人民立场和拓展世界眼光中推进自我革命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66—67页。胸怀天下是党把握时代全球发展动态,引领全球化潮流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党致力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担当。④参见吴非:《胸怀天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世界历史视野》,《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2期。

二、“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基本内涵

明确“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内涵是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根本前提。“坚持胸怀天下”内涵丰富,基于不同的认识维度、不同的研究视域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和认识。

(一)胸怀两个大局

“坚持胸怀天下”缘起于国内和国际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对现实难题的有力回应。统筹好“两个大局”,准确把握好国际社会和国内发展的问题和形势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应有之义。⑤参见邓昌豫、胡明钦:《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考察与价值探究》,《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方面来看,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局势不稳定,人类社会总体面临的挑战加剧。要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的新变化,正确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要胸怀天下,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⑥参见徐江虹、唐滢:《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内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6日,第5版。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统筹好“两个大局”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任务。由此,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胸怀世界人民

“坚持胸怀天下”包含着“胸怀人民”,回应人民普遍关切的内涵。回顾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就将“团结世界人民”作为六大外交方针之一,体现出党具有世界视野的人民观。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援助被压迫地区的解放斗争到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不断扩大对外援助的广度和深度,“胸怀天下”的实践深刻体现了党百年来始终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看作人类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将为世界做贡献、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的需要作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⑦参见于萍:《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党的文献》2023年第1期。立足现实,大胸怀源于大担当,党为人类解放不断努力的实践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世界有较大贡献”到将“为世界谋大同”提高到与党的初心使命同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勇担世界使命的责任担当。⑧参见杨非非:《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三重纵深》,《实事求是》2022年第2期。由此,胸怀世界人民、不断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也构成了“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内涵之一。

(三)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坚持胸怀天下”包含着党坚持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要义。第一,从真正多边主义的内涵出发进行阐释,真正的多边主义应该是平等的、和平的、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念体现了对真正多边主义的恪守。新时代党领导下的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支柱”。①参见董向荣:《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与多边主义理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 年第6期。第二,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胸怀天下”在新时代的体现,它从提出到构建是党对当前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的有力回应,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党致力于搭建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多边平台,推动加强国际合作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②参见李紫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担当》,《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第三,从应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坚持胸怀天下”就要以正确的历史观认清世界多极化的本质,以正确的大局观认清国家环境复杂多变的实质,以正确的角色观认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此为立足点做到因势而动。③参见王炳林、郭清:《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形成及其内涵》,《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3期。由此,党坚持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不断为世界谋大同构成了“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内涵之一。

(四)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坚持胸怀天下”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打破文明隔阂的必然要求。第一,文明领域的“坚持胸怀天下”体现在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实现丰富和发展。④参见李春光:《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红旗文稿》2022年第22期。第二,文明领域的“坚持胸怀天下”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就坚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开展对外交流,反对冷战思维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积极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⑤参见陈理:《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2期。第三,文明领域的“坚持胸怀天下”体现在党致力于推进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党从成立之时就将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创造了中国社会的“四次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人类文明史的伟大飞跃。⑥参见张三元:《论坚持胸怀天下》,《湖北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第四,文明领域的“坚持胸怀天下”还体现在党站在全人类的战略高度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的利益需求。⑦参见陶倩、石玉莹:《坚持胸怀天下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高等教育》2022 年第21期。由此,以天下胸怀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融,繁荣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构成了“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内涵之一。

三、“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价值意蕴

“坚持胸怀天下”是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呼应现实观照和推动未来发展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凝练而成的。这一历史经验根植于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就“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提出的理论价值而言,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包括赓续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等方面。第一,“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传统“天下观”的继承和发展。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念继承了传统“天下观”的精华,并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从真实性、现实性、开拓性上实现了对传统天下观念的系统超越。①参见冯昊:《从传统天下观念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第二,“坚持胸怀天下”推动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方法笃定;另一方面,党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关于“世界历史”的重要论述,又坚守自身的认知遵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不断在复杂的世界洪流中有所贡献。②参见蔡文成:《胸怀天下:一个中国式概念的政党史分析》,《思想战线》2023年第2期。第三,“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的交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讲话中指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理念是“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鲜明体现,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神升华。党在“胸怀天下”中增强文明对话交流的实践,推动了世界价值理念的重塑。③参见孙艳:《坚持胸怀天下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红旗文稿》2021年第24期。

(二)实践价值

就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提出的实践价值而言,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包括推动了党自身的发展完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及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三个方面。第一,“坚持胸怀天下”推动党自身的发展完善。对外,“坚持胸怀天下”推动履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解释世界的理论,更是改造世界的理论,并在实践中锻造了其科学性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自身问题放到世界的坐标中去考量,不断增强自身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履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担当;④参见吴艳丽、张志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对内,“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了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统一。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正是因为党看到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推动中国站在历史的潮头。⑤参见韩萌、崔璇:《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之生成逻辑、建构图式与时代启思》,《长白学刊》2023年第3期。第二,“坚持胸怀天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坚持胸怀天下”促使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夯实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根基。⑥参见吴舒婷、吴艳东:《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维度》,《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第三,“坚持胸怀天下”促进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谋求世界和平与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坚持胸怀天下”促使党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⑦参见邓昌豫、胡明钦:《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考察与价值探究》,《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四、“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践行路径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发展过程中凝练出的宝贵历史经验,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切。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把党的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就要不断探索“胸怀天下”的践行路径,以开放包容的世界眼光开辟中国共产党参与和引领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新境界。

(一)从国内视角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⑧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第43—44页。做好国内的事情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立足点。第一,必须发展好、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国家各方面实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①参见陈家刚、曲政:《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5期。第二,必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胸怀天下”与自我革命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胸怀天下”的特质使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另一方面,党在进行自我革命的同时积极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胸怀天下”。②参见郑士鹏、刘欢:《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特质》,《东岳论丛》2023年第3期。第三,必须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决议》对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指出了其在统筹两个大局和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胸怀天下”就要进一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积极力量。③参见李斌雄、魏心凝:《“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内涵依据、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河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第四,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作此“‘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重要论断。“坚持胸怀天下”需要吸收借鉴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保持自身历史文化的主体地位,为赓续胸怀天下的实践提供文化因子和精神力量。④参见秦龙、张广全:《科学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5期。

(二)从国际视角来看

第一,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当今世界进入了新的变革、发展和调整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坚持维护世界和平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必然要求。“坚持胸怀天下”就要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求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该履行的责任担当。⑤参见张玉艳:《从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看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社科纵横》2023年第1期。同时,携手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解决深层次、长期性问题的发展难题,推动各国人民走向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⑥参见刘勇、刘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21期。

第二,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立足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断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应有之义。从全球贫困治理的角度来看,认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写了世界的贫困版图,为人类反贫困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未来要继续推动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⑦参见项久雨、杨冉、牛军政:《论“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基因、时代大势与未来担当》,《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来,已有150 余个国家、30 余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要继续把我国的发展同沿线各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力量。⑧参见王艳春:《从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从经济发展贡献的角度来看,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外汇储备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城镇化率,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拉动经济增长,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⑨参见高祖贵、周意岷:《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渊源、实践逻辑和目标愿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第三,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程度日益加深,这也越来越成为党胸怀天下乃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践行路径。我国积极推动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体现了党胸怀天下的决心。中国通过派出特使、代表直接参与斡旋,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的成立、构建多边对话机制等方式促进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①参见崔雯怡、童珊:《胸怀天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俄罗斯研究》2022年第1期。中国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核心,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坚实力量。②参见曲慧敏、许烂芳:《“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当代价值》,《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五、“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展望

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可知,自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以来,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参照和学术基础。但囿于“胸怀天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等客观因素,研究还存在一些可以继续深入和加强的方面。

(一)既有研究评析

第一,初步构建起“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范式。学术界普遍以“坚持胸怀天下”的生成逻辑为研究起点,从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现实需要等方面回答“胸怀天下”历史经验“何以来”。在此基础上,以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为依据探讨“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学者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上,对“胸怀天下”的践行路径、价值意蕴展开论述。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呈现出整体性的研究特征,后续研究可在此范式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

第二,系统梳理了“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理论谱系。“坚持胸怀天下”的命题提出以来,学术界取得了一些研究共识。例如,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胸怀天下”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为胸怀天下提供了文化基因,二者共同构成了“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和视角各有侧重,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这些研究成果在互补互鉴中系统勾画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谱系,为我们继续深入“胸怀天下”的研究积淀了底蕴。

第三,以整体性研究为基础,不断延伸出新的研究支点。随着实践的深入,“胸怀天下”的研究也不断走深走实。除了整体性的研究范式外,学界不断探索新的专门性研究支点。目前,学者们主要关注了“胸怀天下”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相关研究。此外,学者们还逐渐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典原著文本、方法论等研究领域。

(二)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深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学理性研究。目前,学术界虽然已经从不同维度对“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展开理论阐释和学术讨论,但总体上对“胸怀天下”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所述的观点重复性较多,在学理上缺乏深度的剖析。特别是自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来,部分学者将作为历史经验的“胸怀天下”和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胸怀天下”混为一谈,产生一些学理不清的地方。未来的研究需以《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为依据,厘清不同维度下“胸怀天下”的具体学理内涵,深化学术理论研究。

第二,对当前的研究范式进行完善。通过文献考察可知,目前学术界对“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学科”范式,但仍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一是从横向来看,可以对“胸怀天下”的研究继续拓展,例如,探究“胸怀天下”的本质特征、在不同领域的表征等。二是深入分析党百年奋斗十条宝贵经验的相互关系,将“胸怀天下”放置于整体的眼光中去考量。三是从纵向来看,梳理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具体探索,概括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表现、经验。

第三,突破学科局限,丰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视阈。当前学术界大多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背景出发,在研究的广度上还有待加强。一是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史料,总结党在不同时期内“胸怀天下”的具体历史史实,提炼经验,增强“胸怀天下”的理论说服力。二是从文学的视角出发,以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来阐释“胸怀天下”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加强。三是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如何应对国际社会对“胸怀天下”“国际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语的不同看法,做好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对外阐释工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胸怀经验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胸怀军旅梦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