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教研行为分析及有效性提升*

2023-02-23 19:03程静怡张臣文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认可度参与度工作坊

程静怡,张臣文

(1.泰莱大学教育学院,马来西亚 47500;2.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教师工作坊是一种以教师参与为核心的特殊的教学方法,参加研修的教师不仅要听专家讲,而且还要讲给专家听;既要观摩其他教师讲课,还要自己备课、讲课让别人观摩。在线教师工作坊则是以线上手段为依托而开展的“工作坊式”教研活动,与前者相比,在线教师工作坊灵活性更强、交互性更高,对延伸教研效果产生积极助益[1]。对大学教师而言,通过在线教师工作坊可以了解最新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将信息化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交流与分享专业知识和技能,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当下,在线教师工作坊在对教师培养及教师专业发展上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准确客观的评价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众多教研行为,是亟待探讨的内容。

一、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构建模式

在线教师工作坊是以灵活组合的半开放式教师团体在非线下渠道进行的以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的系列教学教研活动[2]。在线教师工作坊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脚步、搭建教师交流合作平台等具有重要价值。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构建模式主要包括“在线平台”“互动交流”“教研活动”三项内容,其中在线平台是载体,互动交流是手段,教研活动是核心。

首先,以在线平台为载体。在线教师工作坊基于信息化在线平台开展,能够让教师充分体验信息化在线教学平台的多重优势,从而习惯线上开展教学交流的工具使用技术,了解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载体,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操作指南[3]。在搭建在线平台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教研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包括Zoom、Microsoft Teams等视频会议工具或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等在线协作平台,对教师教研视频会议、文档共享、屏幕分享等提供支持。另外,在线平台的搭建还应确保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经过短时间的技术学习后轻松上手,提升在线平台使用效果。

其次,以互动交流为手段。在线教师工作坊为教师搭建了同行交流学习的渠道,教师工作坊能为不同层级、不同经验水平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而无需再受到地域的限制,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分享、教育心得交流,促使教师团体内部形成一体化、协作式的发展模式。互动交流是教师进行在线科研探讨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在线实时互动、在线小组讨论、在线机制反馈等方式及时跟进,以确保在线教师工作坊最大化发挥价值。

最后,以教研活动为核心。在线教师工作坊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教研活动提供支持,而教学活动设计种类较多,包括专题在线讲座、案例在线分享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之间可进行实时互动分享,彼此汲取有益经验,还可以实时连线专业名师进行即时互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二、在线教师工作坊的特点及评价维度

首先,在线教师工作坊作为一种面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旨在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能力、适应新时代教学工作的需要,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在线教师工作坊常以半开放性的结构组成团队,团队成员的来源在一定范围内以高、中、低年级学段为大类划分,跨校、跨区乃至在地域范围内有更广的跨度。在一定阶段内,工作坊的某一项或某一系列主题的成员以自愿报名为前提,以相关经验资历以及兴趣度为辅助筛选,直至具体项目展开之前,均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选择度,只有在工作坊开始后,才对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在线教师工作坊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上渠道搭载的丰富资源提升了教师工作坊的体验性与效率性。当下不少教学资源以动画、声像等多媒体形式为载体,为在线教师工作坊实践研究提供了资源和信息支持,便于教师更为顺畅地开展各项学术研讨活动;同时,线上的实时交流功能以及录像回放等跨时空交互功能也更为强大,有效提升了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效率。

教研功能是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核心功能,而对教研行为进行有效性评价,则从根本上决定了在线教师工作坊建设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在线教师工作坊中的教研行为是重要的评价维度。在线教师工作坊有明确的输出目标,是以实践应用而非理论学习与体验为导向的工作团体。因此,在工作坊中输出目标是否落地为教研行为,且教研行为的参与度、交互度、认可度如何,是评价在线教师工作坊实际效果的关键。另一方面,在有教研行为的基础上,相关维度的具体应用程度如何、实践有效性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线教师工作坊开展效用的大小。因此,从参与度、交互度、认可度三方面切入,对在线教师工作坊教研行为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有效性提升不失为一种可行路径。

三、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教研行为分析及有效性提升

(一)教研参与度分析及有效性提升

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教研行为参与度表现为以学员身份加入工作坊中的教师在工作坊的系列活动以及研究中有多大卷入度。

1.教研参与度分析。在线教师工作坊的教研行为参与度可通过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双向评估。一方面,客观参与度较容易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分析。登陆次数、登陆时长、作业提交次数、反馈时间间隔等均可作为参与度的量化衡量指标[4]。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量化指标需要细节上的核对。如通过IP地址区别登陆设备、避免一机多用等情况。此外,反馈时间间隔作为参与度的侧面衡量指标,也具有参考意义。反馈时间间隔包括作业提交的间隔以及参与登录登出的及时度等,如在单次工作坊结束后较长时间仍未登出且没有其他操作,则不排除可能存在学员并未实际参与而只是设备在线的情况。

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在线工作坊中的学员教师缺乏参与内在动力,在参与中通过挂线等形式刷学时,以“出席”代替真正的学习研讨。由此,参与度是直观反映在线教师工作坊教研效果的指标,即参与度是前置性指标。只有保障了基本的参与度,教研行为才有其他更多元化的探讨可言。同时,参与度也是较浅层的指标,即参与度更多是从非个性化的角度在较广的视域下了解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人次等指标,而对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个性化评价与学员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其他指标的辅助。换言之,参与度不是有效性的必要充分条件,没有参与度有效性将无从谈起,但即使有参与度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

2.教研参与度的有效性提升。提升参与度评估的有效性,可分别从外部条件以及内部动力两个方面加以实现。一方面,应从外部条件上保障参与度。首先,通过在线平台的技术完善,提升参与的体验感与流畅度。通过开发操作便捷度高的在线工作坊软件平台,实现电脑、手机多设备的便捷化登陆,提升在线工作坊实现的场景覆盖面。同时,在线教师工作坊的界面平台设置可与常用社交软件、学习平台等界面保持连贯性与衔接度,由此提升使用习惯的迁移效率,使在线教师工作坊操作更易上手。其次,通过人性化的提醒设置提升参与度,实现在线教师工作坊的参与进度管理。教师的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很多工作坊的教师可能容易在忙碌中遗忘工作坊的参与,抑或不能即时参加工作坊,可通过铃声提醒设置、进度管理图等工具在工作坊开始前提醒参与,或在未参与频次达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个别提醒。最后,还可通过智能化工具甄别在线教师工作坊参与的真实性,如通过红外甄别技术等手段辨别是否本人实时参与,是否存在挂线等情况。

另一方面,应从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上提升参与度。首先,学员教师的参与度可从其成就感的角度加以激活。学员教师本身也是有一定从业经验的教师,在授课中习惯了主导者的身份以及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而在在线工作坊中,需要转换为学员的身份,在输入新内容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研究输出,这对学员教师的身份与思维适应均是挑战。由此,可从即时正反馈的角度激活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如提供掌声、鲜花等达到在线反馈的效果。其次,学员教师的参与度还可从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角度提升[5]。教学研究与传统的通用类理论研究有所区分,教学研究更聚焦于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教学问题,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校本性。因此,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主题开展应立足宏观教育热点、聚焦地方教育难点、关注学科教育特点。可在工作坊开展前通过相关调研明确参与教师的需求与兴趣,提供精准服务。最后,在线教师工作坊坊主、教研组长等往往由具有丰富教学研究经验的教师、学者担任,是在线教研工作坊的骨干,对这部分人员可从提供资源对接、铺开宣传等角度切入,提升相关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研交互度分析及有效性提升

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交互度主要体现于教师在参与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与互动过程。在线教师工作坊不是单向的培训班,而是成员们参与其中共同努力、积极产出的团体。

1.教研交互度分析。交互度的分析和评价同样可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进行测量。一方面,交互度可从在线工作坊中的发帖数、回复数、评论数等量化指标加以衡量。与社交平台的互动类似,发帖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在在线教师工作坊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擅于应用批判性思维、具有较高活跃度与创新度的参与者更可能发起讨论。而回复数则指讨论主题指向具体有关对象的回应,回复数通常由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提供,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指引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讨论的意义与重要性。而评论数则代表其他教师工作坊中的参与者自由发表的相关看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话题的关注度。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指标的评价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即较难以具体的数量判断交互程度,而需要结合横向纵向在工作坊主题的体系框架下进行多元评价。如同一参与者不同时期的交互度数据纵向相比得出该参与者的交互度变化,抑或由同一话题的不同响应数横向比较得出交互度差异。另一方面,交互度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于工作坊的发起人而言,熟悉的话题,即使以语言形式开展的互动在工作坊中占据时长不多,参与者仍容易产生高交互度的感觉。究其原因,得心应手的话题对于主导者而言更驾轻就熟,内容也在不断迭代中日益丰富,无需过度依赖言语互动达成共享共创。而参与者也容易从内容较为丰富的主题中汲取养分,开拓接触不深或经验不足的领域视野,其中投入的专注度以眼神交互以及即场反馈等形式展现,良好的现场气氛也造就了较高的交互满足度[6]。此外,对于工作坊的参与体验者而言,自身感兴趣或与现有教学情况联系紧密的主题容易出现较高的交互度。对于此类话题,参与者本身有一定的体验,因而在在线教师工作坊中往往有话可讲,甚至有一定的研究积淀。同时,参与者面对熟悉的主题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探究的可能更大,目标性更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互度。

2.教研交互度的有效性提升。在线教师工作坊教研行为交互度的有效性提升,一方面可从提升量化评估的准确度与监督性入手。首先,可通过标准化及检验校正等手段,提升量化指标衡量的准确度。其次,交互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对在线教师工作坊卷入度的检测督导,也可由主导者发起交互,并通过设置过程性弹窗等形式提升即时交互度。最后,还可以将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交互形式设置为投票、选择等封闭选项,从而提升交互的便捷性以及统计的标准度。另一方面,交互度应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端挖掘最本质的提升思路,这也生动诠释了在线教师工作坊的半开放性内涵。首先,工作坊的话题发起者和引导者要经过一定的选拔,甄选业内认可度高、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作为主导者。而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专家会获得相应的资源回报,但也要面对竞争和挑战,需要能够为工作坊相应主题下的问题提供有效指引。这意味着在线教师工作坊具有门槛性也具有流动性,能者居之,由此激活交互性。其次,对于工作坊的话题发起者而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在线教师工作坊的对象特点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教育动态不断更新迭代相关内容,切忌“炒冷饭”。而在线教师工作坊的平台设置中也可开发端口,便于发起人提前上传相关资料素材,共创研学空间。最后,对于在线教师工作坊中的参与者而言,交互度的提升可从数量逐渐向质量过度。在线教师工作坊可设置参与者关注的话题,让参与者有话可说,先开口再提笔,实现数量的提升,再逐渐过渡到条理清晰的系统化高质量交互。

(三)教研行为认可度分析及有效性提升

在线教师工作坊中,认可度是评价实效及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认可度表现为在线教师工作坊中产出的阶段性成果受认可的程度,更侧重质量的评价维度。因此,分析在线教师工作坊中的认可度及对其有效性提升提出可行方案,是保持工作坊初心与旨归的关键。

1.教研行为的认可度分析。一方面,在线教师工作坊的认可度分析可聚焦于推荐数、点赞数等量化指标。而推荐和点赞的内容涉猎广泛,既包含终局性的整体输出,如课程设计、教改方案等,也有细分类别下的过程性工具性成果,如课件、教具等。而推荐数和点赞数的统计口径也略有不同,推荐数在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工作坊主导人、管理者的官方认可,推荐表现为通过在线界面的管理设置,将其置于页面顶端等显眼位置,为其他同类产出提供内容上的借鉴思路与形式格式上的参照样板。因此,整体性与系统性更强的内容、更丰富的课程设计、教改方案等输出占据推荐内容的主体。而相比之下,短小精悍的工具性产出成果形式上更具可读性,对主体的注意力集中度要求不高,更容易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得浏览,也具有“拿来即用”的实用性,更容易受到全体工作坊参与者尤其是数量上占据主体的学员教师的青睐,在点赞数和下载数等数量指标上更可能表现为高数值[7]。另一方面,在线教师工作坊的认可度分析还可从口碑、实现程度、满意度等方面体现。在线教师工作坊中的交互及成果产出可能得到认可并受到重视,进而转化为线下试点推广、讲座分享等形式。此维度下的认可度更多以口耳相传的口碑在教师圈内形成,难以通过数量上的指标加以衡量。但口碑式的认可也为下一步的在线教师工作坊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是工作坊认可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教研认可度的有效性提升。一方面,应完善认可度量化指标的全面性。对于推荐数等指标,不应局限于在线教师工作坊的主导者推荐,而应充分激活工作坊全体成员的能动性与主人翁精神,体现工作坊共享共创、互促互学的精神,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热点智能推荐与流量推送,对于点击率高、搜索量大的话题予以一定的热点识别与流量倾斜。同时,可通过设置多样化榜单的形式丰富不同侧重点的推荐内容,体现在线教师工作坊的多元化与启发性。可通过设置实时热点推荐、专题推荐、领域前沿推荐等模块丰富推荐内容,提升推荐覆盖面与效率,使更多教师参与者的成果得到价值体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参与者积极性、扩大工作坊影响力。此外,除了点赞、转发外,还可进一步挖掘系统化的收藏功能,并引入收藏数等相关指标作为认可度分析评价的参照。个人收藏的内容可通过个性化索引、收藏夹标记等形式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工作坊中的输出得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在线教师工作坊应有效延伸,为输出的落地应用与衔接搭建平台。在线教师工作坊中的优秀成果不应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应该进一步在现实中提升可行性、完善操作性,并由此检验其认可度。因此,在线教师工作坊应该走下高高在上的“云端”,通过建设论坛、出版期刊等形式将相应输出形成易于推广、高操作性的成果,并根据参与度与交互度等指标,提供一定次数的在线督导、联合评估等,为工作坊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同时,在线教师工作坊还可根据相关输出的数量和质量颁发“优秀工作坊成员”等奖励,逐步构建以在线教育工作坊为品牌的专家库,提升成果落地践行的影响力与认可度。此外,教师工作坊研修贵在研有所得、得有所用。因此,教师工作坊研修应当摒弃只布置学习任务不进行过关验收、只关注学员参与度不注重学习效果的形式主义,真正让参与研学的教师成员能够从中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为此,教师工作坊成员可回到自己所在学校组织校本研修活动,这不仅能够有效推进教师工作坊研修成果的有效落地,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验证教师成员在工作坊学习期间的收获和进步情况,这是检验、考核和提升教师工作坊研修成果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在线教师工作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有助于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及教学相长的实现。教研行为及其有效性是评价在线教师工作坊以及厘清其发展方向的重要维度。据此,可分别从在线教师工作坊的参与度、交互度与认可度切入,遵循由浅入深、由粗及精的逻辑,分析其中的教研行为并探索提升有效性的路径。

猜你喜欢
认可度参与度工作坊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