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以桂林阳朔为例

2023-02-24 05:49孙黎海桂林市逸夫小学旷晓琴桂林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1期
关键词:阳朔桂林农场

孙黎海 桂林市逸夫小学 旷晓琴 桂林学院

一、前言

乡村旅游是促进现代农村发展、实现农业转型,以及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当前旅游形态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很多乡村地区都开始尝试融入体育旅游优化旅游项目,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国务院2021 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家庭农场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及带动农民致富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首要途径,农村大量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传统单一的农业观光模式逐渐被新型旅游产品替代,为了能更吸引更多的游客,一些乡村旅游地区开始尝试将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乡村旅游需求,同时为游客提供娱乐、健身、运动等多样化服务,将农业与体育旅游融合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阳朔是广西桂林的著名旅游景区代表,当地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深厚人文历史景观、村落遗址、农业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等,无疑是家庭农场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最好的试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桂林旅游产业发展重要增长点,在此基础上探究“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可行性。

二、桂林阳朔“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支持可行性

桂林政府颁发《关于桂林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出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田园综合体,为桂林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价值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及新动能 。体育旅游方面,《自治区层面支持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支持桂林发展体育旅游,加快各种户外、水上等旅游产业开发,推进建设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市 。可见,桂林阳朔在“体育旅游与家庭农产”融合发展方面有足够政策支持和引导。

(二)资源开发可行性

阳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丰沛的雨水汇成了江河、瀑布、峡谷等,为水上运动如赛艇、划船、穿越探险、独木舟漂流、皮划艇激流回旋、划船等创造了良好条件。阳朔境内地形地貌多为峰丛洼地、峰谷,是开展攀岩、徒步、野外训练、山地自行车比赛等户外体育运动的良好去处,目前也成立了一些体育旅游俱乐部,如户外攀岩俱乐部、驴友汇户外运动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等。此外,阳朔境内还居住着大量少数民族,保存有非常多的民族文化,民俗体育文化异彩纷呈,是体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3]。

(三)消费市场可行性

阳朔被认为是“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旅游强县”。根据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春节期间,阳朔如意峰景区接待游客量超6 万人,客栈入住率达到90%。2023 年五一期间桂林阳朔总接待游客量达435.56万人次,同比2019 年增长130.24%,实现旅游总消费45.73亿元,同比2019 年增长125.99%,阳朔西街、象鼻山、桂林东西巷等地游客量接近饱和,为桂林阳朔“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客源基础。

(四)农业资源可行性

家庭农场是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体,主要利用农村景观来吸引大量城市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度假[4]。在阳朔县内,目前仍有很多乡村保留着原生态的环境,村子里面有着大量丰富的农业资源如农田、花园、水域等,这些都可以开发成各种科技园区,如蔬果生态园区、果树幼苗栽培区、水产养殖区、抗旱栽培技术区、田地管理技术区、有机生产技术区等,吸引大量对农业科学感兴趣的游客前来学习和参观,让游客真正体验农事农业活动,感受地方特色,满足了家庭农场开发的需求。

(五)案例实践可行性

目前,家庭农场和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国各地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衢州市龙游县家庭农场模式的建立、北川县构建“农业+体育+旅游”旅游模式、贵州省息烽县建立“家庭农场”解决产品滞销问题、上海小昆山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农体旅融合发展模式等。这些成功案例都为很多乡村旅游向“体育旅游+家庭农场”模式转型提供了良好指引和借鉴。

三、桂林阳朔“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项目开发困境

桂林阳朔在开发家庭农场产品方面相对容易,但在体育旅游业开发上仍存在一定困境,具体表现为缺乏创新、开发盲目性大、规划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地区优势体现不明显等,使得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加上体育旅游在阳朔还属于比较新的领域,市场经验还不够充足,因此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及与家庭农场融合面临着较大困境。

(二)跨业融合困境

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融合发展虽有利于凸显乡村旅游特色,提高乡村经济水平,但从阳朔县目前现状来看,两者融合紧密度仍有所欠缺,呈现出分裂发展的态势。尽管体育旅游元素融入后,丰富了阳朔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也促进了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当地因缺乏对体育旅游融入的认知,定位较为模糊,导致旅游规划混乱,可能存在重农轻体或重体轻农两极化现象,体现不出二者融合发展的优势。

(三)专业人才困境

虽然阳朔县近几年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体育旅游,但在农业观光、农业技术等管理人才方面较为稀缺,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学历不高,对口专业大学生偏少。此外,尽管阳朔农业局也会定期提供一些新型农场主的专业培训,但培训多偏理论,实践操作少,培训时间和次数也少。而在融入体育旅游方面也存在体育指导人员匮乏的问题,高素质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数量较少,专业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不足,导致两者融合发展受到阻碍[5]。

(四)安全管理困境

体育旅游难免会存在各种风险,尤其是户外体育旅游。阳朔县开发的大多体育旅游产品均为室外体育项目,易受到自然风险、人为风险等影响,所以对技术指导及安全保障人员要求较高。但阳朔县目前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人员、体育教练等,所以在安全保障服务、个人防护、项目技术指导上可能会有所缺位,这有可能为今后体育旅游发展埋下安全隐患。由此,也充分体现出当地管理人员对体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发展重心多偏向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五)宣传推广困境

桂林阳朔在发展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方面还存在宣传推广不到位的问题,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方式单一、营销效果不佳,导致该项目市场活力不足,游客对二者融合的优势了解甚少。虽然阳朔在攀岩、漂流、农业观光上也能吸引很多游客参与,但知名品牌产品较少,品牌效应、经济效应偏低,尤其是一些休闲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六)环境污染困境

阳朔县要想开发类似攀岩、水上项目、自行车等体育旅游项目,必然要对山体、岩壁、水面等自然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如何解决体育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也成为二者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困境之一。这不仅影响到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将影响到乡村生态宜居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桂林阳朔“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以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项目

阳朔地理位置条件优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游客资源,在打造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产品时可以与周边一些娱乐产业、文化产业共同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1)体育旅游可以与周边跳伞、房车营地、攀岩产业结合。

(2)还可以开发“以路为廊、以水为链”主题的田园骑行活动,利用乡村资源开展“乡村骑士”主题的骑马活动。

(3)民族传统体育与农场发展结合,例如开展龙舟水上运动会、农场里的舞狮体验等,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将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融为一体,打造出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4)家庭农场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开展乡村农耕体验活动、垂钓比赛、养殖体验等活动,努力打造现代化农业旅游产品,体现当地特色文化,提高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二)以资源为基础,开发农场资源

为推动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凸出当地文化特色,阳朔当地开发商可以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创新家庭农场旅游产品。

(1)以民间游戏带动农产品销售。比如开展少数民族农产品美食街、少数民族手工比赛、茶艺文化、民间游戏等,向游客展示当地民俗文化,也为游客与农户的沟通交流创造良好机会,深化农产品的推广效果。

(2)以农业采摘体育劳动丰富游客体验。又或者积极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品,建立砂糖橘、金桔、茨菇、花生、柚子、柿子、茂谷柑等特色农副产品采摘及加工体验基地。

(3)以禽类捕捉为赛事活跃农场气氛。捉泥鳅比赛、趣味抓鸭子、稻田抓鱼、套圈抓鸡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家庭农场与体育旅游融合的方式。

(三)以人才为动力,培育专业队伍

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管理人员作为支撑,所以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为重要[6]。其一,阳朔景区旅游管理者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针对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人员进行定期、定点、定向培训,包括体育运动安全应急知识、社会体育指导知识、体育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传授与咨询、农业旅游服务培训等。其二,应加强和各大高校的合作对接,邀请体育专业和农业技术专业相关专家、骨干人才走入当地一线为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和指导,为体育旅游和家庭农场模式建设提供借鉴。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分期分批将体育旅游和家庭农场从业人员输送至高校加强培训。其三,阳朔景区管理者可以结合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缓解对人才培养的资金问题,拓宽培养渠道,并拓宽人才晋升通道,吸引外部更多高水平人员、大学生返乡创业。

(四)以安全为首要,制定安全指南

一方面,为顺应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融合发展的模式,制定行业的发展指南。另一方面,加强培育体育旅游方面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而且要建立起紧急预案制度,定期组织其参与户外体育专业知识培训、应急演练培训,确保社会体育指导员熟练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措施、紧急预案内容,为游客的旅游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五)以平台为媒介,带动消费活力

阳朔旅游单位为进一步宣传推广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产业,可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营销,成立专门的产业旅游网络营销团队,以线上线上结合形式为游客提供咨询与服务,推广旅游产品信息、旅游农产品等。另外,鼓励当地农民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对自家农场进行推广宣传,创建网络家庭农场旅游专栏、体育旅游咨询专栏、农事报道公众号等,向广大游客展示阳朔特色旅游资源,构建起信息化旅游服务体系,创新以往宣传形式,吸引全国各地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六)以管理为保障,强化环保工作

桂林阳朔在开发体育旅游产业过程中,开发商应遵循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原则,因地制宜规划开发出体育旅游产品。一方面,通过建立《桂林阳朔生态保护红线制定方案》对旅游项目开发工作进行约束,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保护预警体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开发设计,最大限度维护好乡村环境原始风貌。另一方面,应建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尤其是对一些地方旅游业,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乡村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采。

五、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桂林阳朔要想突出自身特色,寻求创新,就需要对当地农业资源、体育资源进行多样化开发,不断完善农旅和体育服务设施,促进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的融合发展,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在推动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模式发展过程中,旅游企业还要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引进,积极探索新型的宣传模式,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以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与家庭农场深度融合及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阳朔桂林农场
桂林,美
农场假期
快乐阳朔游
桂林行
农场
一号农场
快乐的阳朔漂流
阳朔美名传万里
阳朔啤酒鱼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