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研究

2023-02-24 05:49陈志坚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体育风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历程人格体育教师

陈志坚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和人民事业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因此思政建设是尤其重要的,这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艰深而又重要的教学问题,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也是为了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开展高中各项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更多的教学营养和政治元素注入其中,使学生在健硕体魄的同时,具备更为理性的头脑,懂得按照政治课程的教育体系和相应路线,不断优化己身的人格,成就更大的突破,成长为无愧党、无愧韶华的合格接班人。本文试着结合历史和现实,探究开展高中体育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方法策略和内在要义。

一、高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需要

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之前,要对于体育课程进行充分的研读。高中体育是一门通过传输学生相应体育技能以不断强化其体育竞技能力,提高其运动素质,优化学生人格,以达成内外兼修效果的综合类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任务前,应当把握到体育课程的基本教学规律,认识到在21 世纪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由此为之后的教育提出相应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法。体育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人格力量和运动能力的课程,因此,这是一门需要学生内外兼修的课程。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启思政教育,是完全符合体育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的,也是符合体育课程的基本遵循和内在需要的,因此教师能在开启高中体育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中,必然能达成自己试图达成的目的。随着体育技能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也必须随之跟上,由此方可体育育人之目的,也可推动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不断优化[1]。

(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需要

高中体育教师要在强化学生体魄的学生,能顺势提出教学目标,将更多的教学核心要素注入其中,推动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学习目标。广大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不能不在此过程中,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其明是非、懂荣辱、立方向,让体育的力量和思政的力量得以汇聚,助力学生注入更为高尚的内在人格,使其在学习的历程中,不畏艰辛,在运动的征途上,优化人格,在政治方向的选择上走大路。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的2022 版本中,明确将“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写入到了总目标中,具体包含着体育塑造人格,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顽强拼搏、相互尊重、诚实守信,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公平竞争、充满自信、乐于助人,使其能正确对待成败,进而能将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养成的品格。

(三)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同,也为了优化高中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和演变,教师应当打造出体育课程和思政教学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征途上能找到政治的方向坐标,在强化身体机能的同时优化政治人格,逐步使得己身的政治人格和身体机能并举,在比翼齐飞的同时,达成学生全方位发展之目的。在充分分析体育课标后,必然能得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是体育学科发展的必要之路,也是体育课程实现相应丰富乃至质的升华的重要一步。

二、高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一)统筹学段衔接,加强内容规划

高中体育教学的历程中,教师须统筹学段的衔接,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的总体特征、思维模式、人格发展等特征加以分析,推动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根据自身所处年级完成相应的思政学习,注意统筹协调,认真吸收更多的政治知识,强化理论素养,将自我的人格力量、身体机能、政治意识、行为能力完成适当结合,鼓励学生在人格发展的历程中,完成自己所处时期的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寻找到己身的突破方向。广大的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在筹谋的历程中,能更好地找寻到具体的模式,让高中的不同学段的学生,能依托于自身的具体学段,认真吸收学习理论。如,高一的学生需要在头脑中产生在体育课程中强化政治育素养的意识,逐步产生相应自觉领悟能力,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体育思政一体化的思维能力,在励学敦行的同时不断克服己身的错误认知,成就更好的政治意识格局。教师要本着环环紧扣的认知处理好相应的教育任务,落实相应的教育工作,致力于推动学生更加明确相关任务的内在意义,使得更多的学生以化解难题的状态,不断迎风起舞,乐于提升[2]。高中体育教师须更充分地为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自我的历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懂得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二)联合思政课程,提高思想站位

高中体育教师要懂得融合的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在于提炼出所联合课程的内在核心和关键,找到触及点,完成相应对接,使得学科融合的历程变得严丝合缝、浑然天成。教师须懂得的道理是:高中体育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精神动能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因此,教师务必要善于在课程中优化自我的设计,能结合时代发展建立起更好的育人新模式,使得学生符合教育理念和新时代的价值观,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懂得自己的生命坐标。高中体育教师要吃透政治课程中的相应内容,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的人格力量、思想活力、内在觉悟、价值准则、行动力等等,都能得到协同发展。教师要识图提高学生的思想站位,务必要从自我做起,首先提升本人的思想站位。教师要转变自我的思想认识,充分觉察到体育的高度取决于教育者对思政课程的理解深度、体育思政一体化融合的密切度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教师唯有高度提取有益的课程元素,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方可达成更好的教育目的。教师不能在课程中缺乏自我奋进的意识,由此课程的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的。

(三)联合其他学科,促进五育融合

高中体育教师在实现高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的同时,也要懂得将其他的课程要素融入其中,由此充分达成五育融合之教育目的。五育分别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唯有五育融合、协调发展、多项并举、协同发力,方可达成更好的教育目的,由此推动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历程中,以体育学习为中心点,向周围的方向不断延伸,由此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将体育课程和思政融合的同时,是旨在提高体育课程的德育分量的,同时,需要体育教师的更多努力,由此将智育、美育、劳育完成充分结合,由此带动学生能吸收到体育课程中的更多养分,让体育变为一种强大的内能,汇聚更多的先进质素,推动学生在学习的征途上不断策马扬鞭不断奋进。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应试着将美术教师达成更充分地联系,让体育课程更富有美感,让学生能保持体态美、行为美,懂得体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富有足够多的人文素养亟待充分挖掘的。当学生在完成体育运动的历程中,能将体育的动态感以一种高度的美学张力呈现而出,那也就是让体育和美育完成了充分的结合,自然是打造了更好的体育课程体系的。

(四)优化队伍建设,锤炼教师素养

以往的教师在体育中,缺乏相应的思维和意识,甚至以得过且过和滥竽充数的状态以应付体育课程,这样的思维本身是对于体育课和学生的一种亵渎和侮辱。因此,部分教师是德不配位的,这种失重失序的体育课必然导致了缺失分量的体育课,也衍生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不佳、课程氛围沉闷、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效果不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教师要懂得,自己身处其位,务必要不断打磨己身教学能力,优化教学作风,提高责任意识,以高度的热忱和负责的行为,落实教学各项任务,让自我能在胜任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良好的课程体验,使其在优化身体机能和运动素养后,不断感受到体育带给自己的精神洗礼和美学启发,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感悟到的化为自己的生命一部分,并通过大量的劳动实践以达成本体的学习自觉。

(五)家校社三位一体,加强校内外一体化

高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面融合,由此能让高中体育教学变得更为和谐、更为丰富、更为生动。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致力于打造出三位一体的、多方面融合的课程模式,推动校内外体育发展和进步。教师要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体育思政一体化教学发展等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推动学生能在学习的历程中愈加懂得:体育本身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是优化学生人格的一剂“强心剂”。但是体育教学的内涵是需要不断丰富和补充的。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上,结合政治教育、美术教育,带动社会各界对学生的体育思政一体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不断养成更好的学习作风,进而让学生不断吸收更多的学科营养,驱动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好相应的培训,让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得到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进而能让学生的学习步入到更高的层级上去。

三、结语

高中体育教师要秉持着教育的正道,吸收更多的思政教学的质素,打造出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推动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成长和进步。教师要在吸收思政教育的内在质素后,不断提高自我身为教师的总体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历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人格力量、行为力量和全面素质得到优化和发展。教师应善于改变自我的教学状态,不断从外界吸收更多的先进课程元素,能推动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历程中,明确到政治指标和体育课程间的内在衔接点,以一种无所畏惧的状态,勇敢学习,不断提升,乐于发展,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步入到更高的层级上。

猜你喜欢
历程人格体育教师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漫画之页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