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实践研究

2023-02-24 05:49林秋生广州华立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1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研究者素质

林秋生 广州华立学院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和体能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事业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体能素质直接影响到自身职业谋求的长远发展。然而,当前的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缺乏运动,体能素质普遍下降。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XX 高校的大一、大二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他们的体能素质现状,以及他们对体能训练的需求和态度。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的进一步重视,从而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体育教育领域,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一直是研究的重要主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大量的学业压力和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让许多大学生的体能状况出现下滑趋势。

在国内,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评价、体能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例如,有的研究重点探讨了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现状和健康问题,提出了科学的体能训练和健康教育策略。另一些研究则侧重于分析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各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学习压力、生活习惯等,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体能训练建议。

在国外,一些研究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例如,有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体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减少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再如,一些研究强调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应当加大体育课程的强度和频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进行体能训练。

(二)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

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体育教育学等方面。

运动生理学为我们阐释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响应及身体机能的变化,强调运动对增强身体机能,改善生理状态的影响。例如,有研究表明,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系统,有利于身体健康。

运动心理学则解读了运动对人的心理影响,指出运动可以提高人的抗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信心等。对这些心理因素的考虑,不仅可以帮助设计更适合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方案,还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体育教育学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些理论为设计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案。

三、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现状

在目前的部分高等院校中,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体育课时相对较少,不足以保障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体能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只是完成基本的体育课程要求,对体能训练缺乏主动性。

(二)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面临的问题

首先,对体育课的认知度低是一大问题,很多学生甚至认为体育课是可以“消磨时光”的课程,这极大地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效果。其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体育项目过于技术型,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体能训练,导致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果不尽人意。最后,缺乏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体能训练评价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依据上述而言,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第一,学校对大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过大,使大学生难以保障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

第二,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占比小,地位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体育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的陈旧,课程设计的不合理,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

第四,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健康认识不足,缺乏自主锻炼意识等。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为提升学生体能素质,改善其健康状况,必须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课程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使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实践研究

(一)实践研究的方法选择

在进行此项实践研究时,本研究者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个案研究。

首先,通过在线问卷和面对面访谈收集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现状数据。其次,实地观察体能课上的训练情况,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最后,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体能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学习等影响。

(二)实践研究的具体实施

本研究聘请了体能训练专业体育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参与研讨,提前制定了详細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推进。在开始阶段,本研究者先了解并记录学生参加体能训练前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接着,本研究者按照专业的体能训练计划,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三次体能训练,训练包括跑步、力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在训练过程中,本研究者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变化,并进行记录。此外,本研究者还会定期发放问卷,详细收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态度、反馈和建议。

(三)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经过半年的体能素质实践训练,本研究者发现学生们的体能素质有了显著提高,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此外,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能训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认为体能训练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本研究者也注意到一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疑虑和困惑,他们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表示不理解,认为这会影响在其他文化学科上的时间投入,这使研究者意识到,尽管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些许成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更深入地去帮助大学生们理解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四)实践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此次实践研究使研究者更加明白,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者意识到体育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的工作,更涉及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能力素质的提升等多个方面。

同时,本研究者也深感在提升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首先,本研究者需要在高校中推广体能素质的重要观念,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并接受体能锻炼的价值。其次,本研究者需要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以确保训练效果。最后,本研究者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确保训练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在不断地反思中,本研究者意识到,提升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这是一个既需要瞻前顾后、系统牵头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潜移默化、逐渐显现成效的过程。

五、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模式与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模式探索

当前,本研究者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采取了多元化、个性化和组织化的模式。

其一,本研究者针对不同的体质和能力水平采用了多元化的训练模式,例如有氧训练、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以及配合营养科学膳食的抗肌疲劳训练。

其二,本研究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实现个性化的训练。比如,喜欢团队活动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喜欢个人活动的学生,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个人运动。

其三,本研究者还建立了组织化的训练模式,就是通过设立体能训练社团,引导学生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提高训练的效果和乐趣。

(二)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策略建议

首先,大学应当重视体能素质训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设立专门的运动课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能训练。

其次,大学应建立体能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定期的体测,及时反馈学生的体能训练状况,引导他们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再次,大学还应提供必要的体能训练设施和器材,如:设备齐全的健身房、足够的运动场地、丰富的运动器材等,以满足大学生体能训练的需求。

然后,大学教师应充当积极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能训练的习惯。

最后,本研究者建议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的宣传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度和体能素质。

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研究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期待更多的高校能够创新体能素质训练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助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六、结论

(一)研究的主要发现

在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进行实践研究后,研究者得出了以下主要发现:

第一点是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提高其体质健康。

第二点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个性化和组织化的体能素质训练,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培养健康的运动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影响

此项研究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训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确认了体能素质训练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中的重要地位,使得高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研究得出的训练模式和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适用性,可供高校参考借鉴,从而改善体能素质训练的效果。

(三)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采取了大量的实践研究,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本文的研究者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具体如下所述:

首先,应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包含更多的大学与不等专业类别的学生,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其次,应更深入地研究体能素质训练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找出更有效、更科学的训练方式。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大环境如学校体育教育政策、装备设施等对学生体能素质影响的微观机制。

综上所述,尽管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者明确了体能素质训练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训练模式和策略。一言概之,其前路虽漫漫长,但本研究者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的探索,终究会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有更加深入与更加全面的理解,并付之以实际的行动。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研究者素质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