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研究

2023-02-24 09:47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承载力

董 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区域,由广东省内的九个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1]。 随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湾区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提高大湾区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大湾区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不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同时,职业教育面临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和全球化竞争的压力,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态承载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发掘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促进大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的流动。

一、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内涵及特点

(一)生态承载力

1921 年,帕克和伯吉斯认为承载力是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2]。 这实际上表明生态系统内生物个体的发展必然受客观存在的生态承载力限制[3]。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系统所允许的人类活动的最大强度[4],包括能够承受和维持其所包含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所支持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生态承载力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生物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够承载和维持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类,包括动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资源承载力则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资源,包括水、土壤、空气、能源等,以及人类所需的食物、水、能源等。 本文研究的教育生态承载力即是资源承载力。

(二)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

高等教育自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其规模的扩张应以高等教育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高等教育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 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是指职业教育系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承受和维持其所包含的各种要素,以及其所支持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具体而言,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资源承载力

教育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教育系统、学校或教育机构所能承受的学生数量和教学服务的能力。 它反映了教育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平衡程度,即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职业教育系统应该具备提供师资、教学设施、教材等各种教育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2. 教育质量承载力

教育质量承载力是指一个教育系统、学校或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质量水平。 它表示教育机构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学习环境。 职业教育系统应该具备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3. 职业需求承载力

职业需求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行业能够满足特定职业需求的能力。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行业在人力资源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适应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业机会和资源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职业教育系统应该具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 创新能力承载力

创新能力承载力是指一个组织、企业或国家在特定条件下,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创新活动的能力。 它反映了组织或国家在创新方面的潜力和适应性,以及是否能够创造和利用创新来推动发展和增强竞争力。 职业教育系统应该具备创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5. 社会责任承载力

社会责任承载力是指一个组织、企业或个人能够主动、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它反映了一个实体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层面,以可持续的方式参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 职业教育系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特点

生态承载力要求一个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能够自我纠正和恢复破坏和污染。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生态承载力的实现必须是可持续的,即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强调职业教育系统和相关产业链的能力和条件,支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平衡。 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特点主要包括:

1.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拥有充足、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是确保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条件,包括人才资源、教育机构资源、师资资源等,这些资源是职业教育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产业链的完备性

在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相互衔接、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 产业链的完备性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至关重要,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链的有机衔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选择,并促进职业教育与实际产业的有效衔接。

3. 教育体系的协调性

教育体系的协调性是指在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教育环节和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衔接和配合的能力。 一个协调性强的教育体系能够使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质量。 各级教育机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4. 创新能力的强劲性

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促进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强大能力。 这种强劲的创新能力使得职业教育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新兴的行业趋势,积极推动教育方法、内容、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学生和行业的需求。 职业教育机构和相关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实现升级和优化的重要保障。

5. 国际化程度的高低

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国际化程度高低取决于该国或地区职业教育系统在国际上的开放程度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国际化程度高的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能够吸引外国学生和教师参与,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中。 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背景的职业教育系统,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职业教育是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生态承载力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职业教育设施和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众多职业教育机构和专业学校,设施和资源相对较为充足。 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二) 人才培养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设的实训基地和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际的培训环境和实践机会。

(三)人才培养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科技、金融、文化等领域需要大量技能人才,但目前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数量和质量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也需要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五)教育资源整合

粤港澳大湾区内职业教育机构和专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和资源整合仍然不够,需要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杨春宝认为,资源、环境、结构和人口是影响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6];邢运凯提出生源不足、教育投入效益比率持平或下滑、教育质量发展滞缓以及生态位在极限阈内高度重叠等造成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超出承载力[7]。 粤港澳大湾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政策因素

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生态承载力,能够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等。

(二)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在塑造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涉及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以及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和反馈。 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 职业教育机构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服务,才能提高生态承载力。

(三) 技术因素

技术是提高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涉及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水平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数字化。

(四)人才因素

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资源,也是影响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涉及教育人才和培训对象的素质、能力和需求,以及人才的匹配程度。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是职业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优秀师资力量和教育管理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

(五)文化因素

文化是影响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教育文化、社会价值观、教育传统等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应该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为学生提供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服务。 同时,职业教育也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之策略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建立健全的教育生态系统

职业教育的生态承载力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基础上。 要鼓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合力推动教育的生态系统,各主体之间应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加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态承载力。

(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提升职业教育的生态承载力需要注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等多种类型。 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 引入先进技术、管理和创新理念,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和项目合作,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跨学科学习和能力培养。 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懂技术,还要具备创新和领导能力。 要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要提高职业教育承载力,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用人标准。 通过与企业和产业界的沟通,获取市场的最新信息和趋势,为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 企业可以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训岗位和实践项目,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经验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将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到职业教育中。 与科研机构合作,将前沿技术和实践应用融入教学,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反馈机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四)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态承载力,需要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引入虚拟实验室和实践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和实践,弥补实际实验条件的不足。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内容与真实场景融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和个性化学习。通过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教学资源。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通过引进这些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态承载力,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机构与国际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桥梁,促进资源共享和交流。 推动师生之间的国际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培训交流、访问学习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职业教育教学。 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活动,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扩大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承载力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