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2023-02-25 23:32张小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屋图书馆农村

张小平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搭建深入基层的高校人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梁,通过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形成有价值和意义的知识创新,提供个性化、创新性、精准的知识服务,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历史责任。

一、图书馆事业发展大环境

数字化时代,面对社会的加速发展,图书馆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秉持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多个层面剖析和把握图书馆之于教育及经济发展的价值与可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变化和新趋势。在新的发展阶段,运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开启服务的新征程,从图书馆角度推动文化繁荣,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是图书馆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外部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发展来建设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党和国家还提出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等重要目标。在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文化方面,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上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在教育方面,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更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指出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些重要部署和讲话精神为图书馆推动文化繁荣,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面向社会传播文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农村辐射延伸,构建“贴近基层生活实际,贴近用户实际需求”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二)内部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图书馆事业奠定了制度基础和发展主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为图书馆事业明确了新的发展要求。教育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1]中明确规定,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承载助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传播的责任。要充分发挥文化专业服务优势,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在保证原有工作和校内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山东更是将“全民阅读”列入省政府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省“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文化工程,纳入全省16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各市还成立了全民阅读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带动全民阅读蓬勃开展,实现图书馆文化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分析

作为传播知识,提供知识服务的机构,图书馆的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丰富多样的价值内涵。服务取向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影响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在多元媒体环境下,所有信息、知识都应随时、平等地向每个读者敞开,“读者的需求决定图书馆的价值”。知识过剩的时代,传播知识比知识本身价值更重要。然而国内外调查数据显示图书馆履行文化服务责任,满足文化和信息需求等服务内容、形式与当前人们的现实需求有些差距,图书馆事业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事业面临着发展的萎缩和服务价值的缺失。[2]

(一)为乡村振兴提供知识服务有待继续加强

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具有不可复制并持续积累的资源人才优势,不仅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文献信息资源,更是拥有信息采集、处理及开发能力的专业队伍,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优势。但在乡村振兴服务方面,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教育数字化优势等等均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缺乏对乡村基层群众信息和各类服务信息资源的多维度数据分析。对配置资源和运用资源为基层服务,精准实施农村学生资助做得不到位。二是对利用图书馆蕴含的价值信息,辅助学校决策,提升高等院校涉农支持力度,创建最美乡村所要承担的社会职能有所欠缺。三是主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脱贫地区和农村学生倾斜,以及乡村教育资源基础性帮助上还需要不断加大力度。

(二)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服务有待继续提升

被动服务、自我封闭式的服务观念,使图书馆文化服务阵地作用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重心还未完全转移到以用户需求为重心的服务上来。虽然高校图书馆不定期组织捐书、文化下乡等多种活动,但对农村建设等相关活动的参与度还仅限于宣传层面,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质性参与乡村建设。其次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存在服务滞后,服务项目有限,号召基层群众参与度不足等情况。图书馆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主动走进基层,传播文化知识,推送文化信息资源,提高基层公众对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三、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服务路径

高校图书馆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念,依托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发挥教育性、服务性和文化性作用,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精神文化差距,推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一)开展阅读推广,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求发展、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终身学习。而阅读作为学习的基础和根本,是获取知识、扩展知识的最主要方式,是提升全民素质的手段。一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知识服务双重职能,通过与基层单位开展合作,通过举办一系列讲座,组织阅读、朗诵、征文等多样化的活动,调动阅读积极性,引导农民大众把阅读融入生活,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和精进,通过文化濡染,逐步实现乡村社会风气的变化和净化。二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阅读推广服务和活动的指南。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月”等全民阅读工作。通过促进全民阅读,普及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促进知识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三是支持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建立优秀读物推荐机制。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及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科普阅读活动,将科学普及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丰富日常阅读服务,提升知识传播的趣味性。

(二)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对口帮扶

农家书屋曾在保证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因种种原因,如今许多农家书屋“铁将军把门”。[3]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实现农村书屋的高质量发展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图书馆可以将农家书屋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专业帮扶。第一,协助农村书屋转变书屋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从注重一般性解决农民致富知识需求拓展到面向农村发展的全面需要,从广泛配置图书到有针对性、科学性配送优秀出版物,从全面铺开到注重发展质量。根据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及农民阅读新需求,“焕新”传统阅读空间,解决书屋在提质增效,培养农民阅读新习惯等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助力文化扶贫。第二,借助书屋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发掘地域特色的文献资源,运用民间文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一批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党的方针政策的优秀作品,让理论宣传紧贴群众需求,吸引民众走进书屋[4];举办全民科普与阅读活动,在原有基础上拓展阅读空间,建立老年听书馆,亲子阅读空间,让全民阅读工作“下沉”到乡村、基层文化阵地,激发全民阅读兴趣,让阅读变得更便利、丰富而有趣。让农村书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阅读成为留守人员居家生活的一种方式。第三,助力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破解乡村振兴的发展难题。帮助解决农村书屋数字资源问题和智能化管理问题。引导农村书屋与当地农村特色产业结合,把发展产业、传承文化等结合起来,开展乡土文化讲解、民族手工艺制作等等特色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农家书屋对农民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依托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整合利用学校、农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乡村资源共享互通。第四,协助当地打造最美社区(乡村)书店。以“文化精准扶贫”为目标,针对农村留守人员培养一批图书馆服务志愿者。创造文化休闲阅读环境,提升文化氛围和阅读体验,引导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关爱老年人的精神家园,让农家书屋成为留守人员的文化乐园,成为提供学习、娱乐、文化交流的场所。

(三)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能力

对接社会需求,积极承接学校改革发展转移职能,努力提升决策咨询支撑能力。为学校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和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高学校参与乡村治理支持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下基层干部”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等学校各专业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扶贫工作的机遇,全面了解乡村精神文化实际需求,挖掘整理乡村特色文化、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文献资料,征求当地政府同意,在增加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储量的同时,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教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相较纸质图书资源,数字图书资源承载的知识信息,具有海量存储、快捷获取等优势。传统的阅读服务已无法满足当下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图书馆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数据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送丰富优质的数字阅读资源下乡。开展乡村数字阅读服务,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村民中的普及使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四)运用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乡村基层需求调研,探索教育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公平融通,探索高素质农村人才培训新机制、新方法,调整服务形式和内容,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文化力量。首先,开展“图书馆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利用图书馆平台资源优势和专业师资优势,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体系。[5]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基层,开展基层农村干部环保、法治、工作方针政策等素养培训和新时代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助推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和学习型乡村建设。其次,结合书香中国、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图书馆积极引入农村建设方面的图书,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为农村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和知识转化服务。图书资源配置的拓展在服务乡村基层的同时,方便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查阅和使用,充分实现社会服务和校内服务的双层价值。再次,结合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巩固思想文化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基层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打造文明和谐乡村。另外,挖掘乡村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和传统技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五)关注留守老人,提高乡村文明

关注留守老年人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加强留守老年人素质教育,做好家风建设表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根据农村留守老人的实际,面向农村研制智慧助老新形式,开展留守老人教育课程研究。运用留守老人家用电视机推进老年远程教育,构建“电视网+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资源配置体系,做好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关怀,带动更多老年人融入终身学习、介入互助关怀养老。二是当下这个时代,互联网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老年群体因自身和多方面原因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凸显。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如交通出行、挂号就医等开展集中培训,指导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教会老年人正确使用智能设备的同时,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让老年人更加畅通融入社会轨道,实现自理自立。三是根据农村基层特殊人群需求,推进信息无障碍服务。与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共创包容、便利的上网环境,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水平整体提升,让更多留守老人共享便捷生活。引导主动学习,逐步学会使用数字平台上的阅读资源、视频讲座和音频书,丰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引导留守老人自尊自爱,向上向善,懂得并发挥自身的价值,主动奉献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发挥老年人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家长榜样作用,培育优良家风,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猜你喜欢
书屋图书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篽箖·上野书屋
梦幻书屋
图书馆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