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践

2023-02-28 05:3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验班智慧核心

黄 晓 霞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99)

以知识经济、“互联网+”和工业4.0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职业能力,踏实敬业、坚忍不拔的职业品质。职业核心素养是职场竞争中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视[1]2。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使命,应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改革宗旨,贯彻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双重培养理念,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关键品格与核心能力。

在数字融合、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下,“有智慧的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同样,智慧课堂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也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提高师生的信息与科技素养,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和智慧教育,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传统课堂相比,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具有“多维、互动、启智、科学、人文”等特征,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协作交流等关键职业能力,抗挫耐压、自律自强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强化职业理想与职业认同,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本研究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ZJOOC和学习通为教学平台,借助QQ、微信和微博等多元载体,构建了课前“融素养”的在线自主探究学习、课中“练素养、攒素养”的互动合作交流、课后“展素养、验素养”的自我反思成长型智慧课堂[2]108;设计了“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线上+线下”“结果考核+过程考核”的多元立体、多维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以期逐层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关键能力、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精神等核心职业素养水平。

一、职业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研究现状

(一)职业核心素养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职业核心素养界定为使人能够成功融入社会、满足个人发展的特殊能力[3]41-42。随后,美国提出了“21世纪技能”,指出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和数字融合要求的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包括学习与创新、信息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等核心能力。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将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个人发展的关键能力与核心技能定义为职业核心素养[4]1。

职业教育兼具职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要求学习内容直接对接工作岗位,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用得上”;“教育”要求育人过程中要注意人文素养的浸润,促使学生“全人型”发展[5]37。在国外,职业核心素养注重职业性和时代性。如:美国侧重于职业道德、人际交往和创新学习等综合能力,英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信息应用能力[6]3-4。国内的研究主要有:井文和匡瑛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核心素养应包括创新能力、协作交流能力、思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7]14-15;陆玉梅和马建富等探究了商贸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认为其应包括关键职业能力、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道德与人格[8]161-162;周静和张辉等将职业核心素养划分为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显性素养,以及以个人品德与职业精神为主的隐性素养[9]62。

(二)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借助智能技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聚合优势,实现资源实时共享,时空多点颠覆和多种互动并行的沉浸式体验学习,促进“分析、评判、质疑、反思、创造”高阶思维的培养[10]12-14。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运用方面:Kristopher Scott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及数据状况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查阅,智慧课堂根据查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送教学资源,实现师生间实时协作。(2)学习活动本身方面:Rania Albalawi指出,在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的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际社交能力。(3)学习模式与学习理念方面:唐烨伟主张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协作学习,以多维互动、评价多元为主的参与体验式学习[11]26-27。不难发现,国外研究主要关注硬件环境、技术支持和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本质缺乏研究,而国内研究则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

(三)职业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的融合

实现职业核心素养与工作岗位需求的直接对接,必须要以能力为导向,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注重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注重高阶性和可迁移性。智慧课堂本质上追求的是对人的重塑,重塑高素质的、饱含个性和创造力的人。由此可见,无论从技术视角还是职业教育本质的视角,职业核心素养和智慧课堂在价值追求与核心思想方面均有紧密联系。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需要弱化结构化的教学内容,需要更多样化地运用信息技术。因此,核心素养教育与智慧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

我们以“核心素养+智慧课堂”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高级检索,发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阶段智慧课堂实践研究较多。其中,小学阶段的智慧课堂主要运用于语文和数学学科,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12篇,中学阶段的相关应用研究文献共计8篇,而高职教育的智慧课堂实践研究较少。

二、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智慧课堂的构建

(一)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构成

基于国内外对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高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职业关键能力、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等几个方面(参见图1)。

如图1所示,职业技能包括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岗位技能;职业关键能力包含学习创新、思辨质疑、信息应用、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等高阶能力;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对职业的认同与期待,以及自我认同和发展规划;职业精神是指自律自强、抗挫耐压等个体品质,团队合作、服务奉献等工作态度。

(二)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智慧教学环境的搭建

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物理边界,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了学习个体间的智慧联动。面授课堂内,师生间、同学间有温度的交互能够碰撞出智慧火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智慧教学环境,不仅包括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ZJOOC)(在浙学APP)、学习通平台、踏瑞实训平台、微信和QQ,还有线下的多功能智慧教室与场景模拟实训室。该课程已在ZJOOC平台完整运行两个周期,实时更新课件26个、视频26个、案例汇编28个,还更新了单元测验、作业、讨论答疑及线上考试等资源。教师通过学习通组织签到、抢答、选人、投票、任务分组、收藏弹幕等众多活动,与学生高效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微信和QQ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增强师生的情感联系。踏瑞实训平台和情景模拟实训室创设了与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学习情景。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和感知操作,可以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流程设计

我们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实施课程,构建了课前“融素养”、课中“练素养、攒素养”、课后“展素养、验素养”的教学流程(参见图2)。

图2 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图示

课前“融素养”,先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团队共同分解工作任务,然后依据提炼的职业素养,设置教学目标,并将其融入课前学习任务清单(讨论测验),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并建构知识技能。课中“练素养、攒素养”,通过对任务情景的交流合作、互动展示、探究体验,使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感受、锻炼、体悟、反思,提升思辨质疑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自我认同与发展规划意识。课后“展素养、验素养”,学生通过参加平台实训实践,参与专业比赛和实战企业真实项目,展现自律自强和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

1.课前“融素养”的自主探究学习 高职生既是现在的学习者,又是未来的工作者。因此,关注岗位需求、分解工作任务、提炼职业核心素养与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的。(1)重塑教学目标。企业专家与教师团队共同分解工作任务,对人力资源管理(HR)岗位资格进行科学分析,提炼HR岗位的职业核心素养,重塑教学目标。(2)培养自主探究学习习惯。教师将包含职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融入学习任务清单,设计以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动画、经典案例和“PPT+音频”等教学资源,并把它及时推送到ZJOOC和学习通平台。学生在接收任务清单后,可以在学习平台创设学习情景并进行感知操作。在多维互动、师生合作中,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认知与运用。

2.课中“练素养、攒素养”的互动交流体验 课中,学生主要通过参与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来锻炼和积攒职业素养。(1)共筑课堂。秉持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筑课堂,多元主体共创任务情景的理念,教师邀请企业专家、HR总监经理细化工作流程、还原工作现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2)导入课堂任务。教师通过组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选人抢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传递师生温情,碰撞智慧火花;并用交流、讨论、激发、评价等方式锻炼学生思辨质疑和学习创新的职业素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角色扮演、企划实践、辩论PK的情况[12]53。(3)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小组互评、大家来找茬、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学生在反思中获得成长,在体验中积攒自信,提升了自我认同与职业发展规划意识。

3.课后“展素养、验素养”的自我反思成长 课后的主要做法有:(1)强化、巩固职业核心素养达成度。教师通过ZJOOC和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巩固测验资料和学习拓展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和学习深度,拓宽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学生通过拓展与课后强化,可以检验职业核心素养的达成度。(2)在实践中强化职业素养。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踏瑞竞争对抗实训平台开展实践,担任不同角色,体会竞争和市场变化,可以强化学生的个人担当;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展示严谨认真、合作创新和勇于拼搏的职业素养。(3)培育热爱劳动的职业精神。教师可以利用产业园产教融合平台,让学生获得企业真实项目体验,实现知识迁移。劳动的正向溢出效应能够传递正能量,培育学生乐观、阳光的心态,帮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敬业奉献等职业精神。

(四)聚集职业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方法设计

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采取“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教学,可以实现“知识技能+关键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评价内容多维化,“企业专家+教师+学生”评价主体多样化。在课堂中360度无死角渗透融入与岗位直接对接的关键品质,可以全力助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参见表1)。

表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指标及其评价主体构成表

三、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的实践应用成效

(一)研究对象

我们选取某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2001班(对照班40人)和2002班(实验班4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前者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后者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两个班级系平行班,生源(普高生)、学制、教材和教学进度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过程

研究旨在检验应用智慧课堂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有否显著提升。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测试成绩、技能证书获取数量,来检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成效;利用问卷调查、统计学指标,来检验关键职业品质的培养成效。我们提出两个假设:(1)“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可以显著提高知识技能水平。(2)“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能够显著提升关键职业品质。

我们在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开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前测,确定了初始学习数据。在经过1个学期的智慧课堂改革实践后,在学期末通过后测数据来检验改革效果。

(三)研究工具与方法

1.两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试卷(简称试卷) 前测时,两个班均采用2019年5月份的试卷;后测时,均采用2019年11月份的试卷。两套试卷均由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出题,题型及难度系数相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职业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问卷围绕学习创新、思辨质疑、自我认同、发展规划、抗压耐挫和自律自强这6项职业关键品质,共设置26道题目。每道题目设有非常不符合(1分)、比较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和非常符合(5分)5个选项。经过KMO检验,该问卷具备0.882的信度。

(四)研究结果

1.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我们在学期初使用2019年5月份的试卷,测试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期末使用2019年11月的试卷,测试了两个班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查阅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初和期末技能比赛成绩与荣誉证书数量,来统计分析两个班学生的技能水平(参见表2)。

表2 学期初与学期末实验班和对照班知识技能水平统计分析表

由表2可知,学期初,对照班和实验班在知识成绩、技能水平方面的显著性(Sig)系数分别为0.618、0.711(Sig>0.05),这说明在学期初,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知识成绩、技能水平基本处于相同水平,无显著差异。

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知识成绩、技能水平的成对样本统计结果看,经过一个学期的“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成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拉开了8.875分的差距;在技能水平均值上,对照班与实验班有0.675分的差距,并且两班的差距非常显著(Sig=0.000<0.05)。因此,“假设1”得到验证,即“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可以显著提升知识技能水平。

2.关键职业品质 采用问卷(信度0.882)进行调查,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自40名同学的问卷作答结果来测试关键职业品质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相关显著性(参见表3和表4)。

表3 学期初实验班和对照班关键职业品质统计分析表

表4 学期末实验班和对照班关键职业品质T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学期初,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关键职业品质方面的Sig系数远高于0.05,这说明在学期初,两个班级的职业关键能力、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水平相当。

经过1个学期的“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后,两者间对比的显著性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关键职业品质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从表4的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来看,学期末,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创新、思辨质疑、自我认同、发展规划、抗挫耐压、自律自强等关键职业品质上都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班改进效果更为明显。在关键职业品质各维度,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均值非常显著地分别高出0.583、1.036、1.322、0.994、1.221和0.976分。因此,“假设2”通过检验,验证成立,即“聚焦职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关键职业品质。

综上,本研究以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首先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具体构成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以某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实施课程,依托“ZJOOC+学习通+踏瑞对抗实训”平台构建了智慧课堂,设计了课前“融素养”、课中“练素养、攒素养”、课后“展素养、验素养”的教学流程,并设计了“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线上+线下”“结果考核+过程考核”的多元立体、多维科学的学习评价方法,以期逐层渐进地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智慧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知识成绩和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关键职业品质。这说明,智慧课堂是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与此同时,也应注意:智慧课堂在具体实施及推广过程中,需要因“课程”而异,因“学生”制宜;对教师、学生和学校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教师重构角色,与学生构建学习伙伴关系,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实时地、动态地更新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沉浸体验,并进行协作交流、高效互动与实践反思;要求学校建设智慧化、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课堂搬出教室,或者将专家引入校园,还原企业岗位真实情景,以实现在交流互鉴中共享学习乐趣,在技能训练中迸发智慧光芒,在情景模拟中提升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实验班智慧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