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

2023-02-28 19:43唐欢
公关世界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引言红色旅游

唐欢

摘要:“十四五”期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是湘潭奋发踔厉、笃行不怠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建设现状以及发展潜力分析,发现湘潭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存在创建标准不明确、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市场发育不成熟、资源优势转化的成效不明显、市场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进一步明确创建标准、理顺管理机制、加强文旅融合、丰富内涵、加强要素保障等实施路径,推动红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引言

湘潭是伟人故里、红色圣地,富集着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市场价值极高的红色资源。为全面落实湖南省“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2021年湘潭市提出“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目标。其中“一地”就是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据统计,2021年湘潭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9%、5.3%[1]。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拉动湘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十分可观。“十四五”期间,湘潭将继续擦亮伟人故里这一名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湘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现状和潜力

湘潭作为湖南省长株潭经济圈的红色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是国家文旅部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在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上敢闯敢试,坚持以红色文化为魂,以红色旅游为抓手,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力激活了红色旅游市场。

(一)建设现状

一是红旅底子丰厚,保护性开发措施扎实有力。湘潭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单体62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彭德怀墓等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胡耀邦旧居等11处,年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二是开启节会窗口,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湘潭成功举办湖南2020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节会期间共计发布181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59.4亿元。三是项目支撑有力,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强化。重点红旅项目有序推进,客流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如“两山”(韶山―井冈山)铁路已开通;“红色旅游走廊”(韶山―乌石―易俗河)已将全域范围内重点红色景点串珠成链。四是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培训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湘潭市红培机构从2015年的3家增加至2021年10月的53家,年平均增速为88.5%。五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红旅发展共赢。湘潭立足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积极与长沙、株洲两市联合开展了“光辉百年路 走红长株潭”红色文旅年系列活动,并签订了《长株潭区域文化旅游合作發展协议》,全方位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与吉安、株洲签订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湘赣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城市联盟。

(二)发展潜力

一是红色资源数量多、级别高。湘潭拥有独具特色且无可比拟的红色旅游资源禀赋,以伟人故里、革命将领故居以及其他革命名人故居为主[2]。全域范围内共有红色资源339处,有8个A级红色旅游景区,其中5A级1个(韶山旅游区)、4A级2个(彭德怀纪念馆、东山书院旅游区)、3A级5个(陈赓故居、周小舟故居等)。二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流传广。湘潭一直被称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国人民仰慕的旅游圣地。此外,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罗亦农的思想起源地也离不开这里。这些红色人物事迹早已得到广泛传播,影响面广。

二、湘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

在“四区一地一圈一强”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湘潭近几年在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红色文旅项目有序推进、红培教育井喷式增长、文旅融合不断深化,但对比延安、井冈山等热门红色旅游目的地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问题如下:

(一)创建标准不明确

一是高位推动不够。湘潭就系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实施路径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出台地方性创建标准。目前国内有两份可参考的标准,分别是2014年国际旅游学会发布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国际标准》以及2016年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需满足的四大条件[3]。二是社会动员不足。由于缺乏明确的创建标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仅停留在政府动员层面,未调动起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热、社会冷”的两极格局。

(二)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一是政出多门,互相掣肘。部分景区(点)由多个主管部门管理,导致政出多门,工作不协调,景区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影响景区的整体发展。韶山风景名胜区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经频繁建制变革,风景区形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格局,难以形成合力。二是机制不顺,灵活不足。景区之间衔接性不够,地域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增加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难度,整体竞争优势受到制约。

(三)红色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

一是配套设施不健全,供给能力不足。全域范围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呈多点散状分布,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缺乏商业消费场所及内容;交通便捷度不足,未形成红色旅游资源多点串联。二是文化旅游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发展资金。红色旅游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展资金主要依托政府有限投入,社会资本介入较少,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有效发挥民间资本的发展活力和社会参与的共建动力,制约了红色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

(四)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的成效不明显

一是市场热度不高,呈现政府热、社会冷局面。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其他热门红色旅游城市相比,湘潭红色旅游热度不够高,在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热度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从客源来看,主要来源于全国范围内的党政机关,社会流量明显不足。二是经济效益转化少。市本级的项目精品少、品质不高,缺乏大型差异化引流的文旅项目的支撑,人气流量无法转化成经济收入。三是龙头品牌少。在红色培训方面,湘潭市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还比较少,品牌竞争力不强。培训机构的规模普遍不大,质量参差不齐,没能形成红培产业化集聚效应。

(五)红色旅游市场要素保障不足

一是专业人才保障不足。一方面,从事红色旅游的专业人员人数少、质量不高。韶山市从事红色旅游工作且持有导游证的人数不足500人,专业人才瓶颈明显。另一方面,从事红色培训的人员队伍专业化不够。现场教学老师、带班老师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学术研究保障不足。红色文化研究组织之间缺乏深入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学术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专家库、学者圈,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三是资金保障不足。一方面,收入渠道有限。红色旅游景点普遍实行了免费开放的政策,无法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投入乏力。近年来限于财政资金约束,市本级财政只能重点投向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纪念场馆建设,无法覆盖延伸到产业链的发展,基础投入尚有不足。此外,社会融资难。红色旅游项目投资大、收效周期长,市场吸引力不够。

三、湘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有效路径

湘潭红色旅游在走出湖南、辐射全国、迈向国际的征程上需要因地制宜深挖红色资源、提炼红色文化特色、做好红旅融合、全域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如下:

(一)明确创建标准,凝聚社会共识

参照《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国际标准》的十个方面,结合《湘潭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以打造“红色圣地”为发展目标、对整个湘潭市的红旅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建设,把红色旅游作为思想教育、国际交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一是明确发展定位。湘潭要牢牢抓住伟人故里的品牌特质,明确“早期革命探索地”的发展定位,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特质。二是明确发展要求。红色旅游一方面是旅游,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育,既要吸引眼球又要提升精神层面获得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三是明确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是要立足全市,也应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深入思考、缜密布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二)理顺管理机制,形成市县合力

重点梳理现有文件政策和中央、省市领导指示批示,分政治、经济、法律三方面整理,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原有工作机构,成立由市委副书记牵头,以市宣传、组织、财政、国土、民政、文旅、建设、规划、工信、教育及在潭高校等为成员单位的湘潭市红色旅游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强工作机制科学化安排。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把红色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来抓,把红色旅游配套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来推动。各部门各乡镇按照工作职责、本地实际和红旅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任务分工,主动谋划各领域助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具体举措,制定详尽的时间表和路径图。三是加强历史难题化解。市委应主动向省委报告,争取支持,协调解决韶山景区多重管理的困境。

(三)加强文旅融合,提高市场转化能力

一是加强国企引领。湘潭红旅集团要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重点开发全域旅游线路。二是突出市场主导。第一,做实平台。针对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的融资难问题,湘潭要十分重视拓宽红色经济的政府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更好地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主体和撬动作用,激发和引導民间投资活力。第二,做大流量。客源和资金流量是红旅产业的两大发展基础,“两山(韶山--井冈山)”红色专列就是很好的市场尝试。第三,做强手段。全媒体时代,湘潭要借助5G互联网、区块链经济、智慧旅游、数字经济等新颖手段,不断提升休闲群体的体验感,构建安全体系意识。第四,做活业态。一是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文旅市场数字化转型;二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打好旅游演艺这张“牌”;三是多种业态融合,培育新型文旅市场主体,抓住旅游民宿热点,开展混业经营。第五,做强保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营造“宜学、宜游、宜乐”的旅游环境。第六,做强链条。湘潭要树牢“旅游+”理念,因地制宜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提炼红色文化特质,从全域化的角度打造全局性、高效率的红色旅游现代产业链条。

(四)丰富内涵,全力打造红旅文化品牌

一是加强一流品牌建设。学习井冈山模式,重点加强韶山党性教育基地和彭德怀党性教育基地的品牌建设,打造长株潭红色教育培训示范样板片区。二是重视“红色+”系列产品研发。市博物馆、韶山市可以主动对接国家博物馆,加入全国“红色文创联盟”。三是开发系列精品课程。要发挥红色旅游育人铸魂的功能,运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影音教学、文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集中授课讲理论、革命展馆讲历史、红色遗址讲故事、乡村地头讲振兴等路径,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打造“鲜活”的、引起共鸣的生动课堂。四是抓红色品牌节会带动效应。要持续举办好红博会和旅游发展大会,打造一张国际化的高端红色名片。五是以全媒体提升传播效果。5G时代,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抓住“流量经济”特点,支持鼓励自媒体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释放更多的红色正能量。六是做好红色文化对外传播工作。要强化“大外宣”意识,积极面向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对华友好国家、友好人士,在华留学生,宣介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五)加强市场要素保障,高水平维护发展环境

一是人才保障。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新时代红色旅游从业者要传承好、弘扬好红色基因,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政治素养。对此,应建立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教育机制,培养“专业型”“学者型”人才[4]。二是资金保障。一方面继续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入,设立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不断推进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三是平衡保障。正确认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为根本前提,通过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按照分层次、突出重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加以保护。四是外部发展环境保障。一方面要积极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加快形成符合新时代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红创产品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定和实施服务质量标准。

结语

湘潭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上大有可为,需从制定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标准化、理顺制度机制畅通化、推进文旅融合出活力、打造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化、加强市场要素融合化等方面发力。依托伟人故里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禀赋,红色湘潭的名片将更加闪亮。

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科规划课题(2022DX05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N].中国旅游报,2022-03-10(2).

[2] 张璐.新时代塑造红色文化品牌战略研究―― 以湘潭市为例[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80-82.

[3]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晓丹,杨旭涛.辽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的策略选择[J].辽宁经济,2016(11):10-15.

[4] 李海,李志坤,李福有.基于国际化发展视角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以湘潭红色旅游国际创建区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124-126.

(作者单位:中共湘潭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引言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