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表征与实践路径

2023-03-02 03:44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数字化人才

李 曦

(1.成都工业学院 人文与设计学院,成都 611730;2.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为新时代崇高的历史使命,作为农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制约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和世界难题的根本途径[1],这是党中央首次以党的代表大会文件的形式正式宣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4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国家法律进行保障和推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以数字赋能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成为积极推进高校发挥“五大职能”的重要方面。

1 研究背景

中国乡村地域广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大量农村人口通过进城入学、就业、务工等导致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2022年我国城镇农民工总量超过2.95亿人,其中相当多的农民工仍然以乡村为家[3]。近年来,随着乡村各方面条件的逐步改善,部分城镇居民(主要是退休人员)选择到乡村生活。广大的乡村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薄弱地带”,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所在。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当前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与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的脱贫攻坚是相互衔接的国家战略安排,但在工作对象、目标任务、组织主体、实施路径等方面存在突出差异,乡村振兴涵盖了全部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从整体和全局上远远高于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各地区、各乡村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社会各方面力量、各类农村集体组织和全体农民共同参与,实现各方协进的“造血式”可持续发展[4]。一些地方探索出的村集体带动、村集体+社会资本共同撬动、外部资金撬动的3种开发模式,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传统文化复兴和特色电商4种产业类型,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

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5],确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5年过渡期。从5年过渡、10年全面推进到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在于脱贫地区的发展振兴。为此,文件明确规定了过渡期内“摘帽不摘帮扶”等“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有效发挥脱贫攻坚阶段定点帮扶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充分调动公办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单位资源优势,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发挥地方公办高校服务社会的公共职能,相关高校均按照要求继续参与到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中。以成都某地方高校为例,作为参与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的省直单位,该校按要求继续对宣汉县南坪镇的一个脱贫村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本文仅就地方应用型高校基于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通过数字化赋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进行思考探析。

2 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因分析

2.1 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性因素

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已经充分说明,人才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发展最有力最有效的支撑力量,许多落后国家不缺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之所以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根源在于缺乏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近四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说明,只有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实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国家建设才能高质量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当然也要依赖人才这个基础性、关键性支撑。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6]明确除少量选派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科技特派员等人才外,要加快大量培养5类农村本土人才,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创业创新带头人、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教师、卫生健康人才、文化旅游体育人才、规划建设人才等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镇党政人才、党组织带头人、社会工作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等乡村治理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推广人才等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当然,各类人才都不限于乡村本土人员,也必然存在一人多才、一才多用的情况。只有具备足量的前述各种人才,乡村振兴才能够有序高效推进。

2.2 地方应用型高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外动因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乡村社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四川也是人口流出大省,常年有约2 5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7],人口大规模流出对农村常住人口的总体人力资源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且尤以脱贫地区乡村为甚。这些乡村几乎常年仅见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除部分人员春节或家里有重大事件回乡外,都在外务工。同时,四川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够高、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大量人才外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相比,人才问题非常严峻,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地方应用型高校理应凸显“地方性”“应用型”定位,紧跟时代步伐,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担负崇高使命,彰显自身价值。反思近年来区域内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教育帮扶助力人才振兴的路径几乎全部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措施,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有2种路径:一是“送上门”,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在当地联合开展学历教育或者支持合作教育机构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接到校”,在学校开设学历教育“定向班”或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或乡村治理人才。据调查,除少部分本科学历教育“定向班”按统一教学安排实施线上教学外,其他教育项目均未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未适度推进数字化教育。其弊端至少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未能常态长效。2020年以来,传统的培训教育方式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教育培训计划经常被迫调整或取消。二是不够系统不可持续。由于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准确对标乡村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平台、团队、系统和机制,教育培训多是应帮扶地需求,学校再予以立项开展,显得“零散”和“一次性”。三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没有构建起校地及合作办学单位协同互动交流和跟踪评价机制,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实时延伸到帮扶地和合作教育机构,受训人员答疑提升得不到及时跟进,培训教育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培训教育方案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改进优化。

3 数字化赋能应用型高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意义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办学定位为应用型的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地方性是这类高校的首要特点,强调学校不仅不能疏离“地方”,恰恰需要嵌入“地方”、根植“地方”,打上深深的地方烙印。应用型高校强调科学知识的应用,突出科学知识的应用性、应用的方式以及师生人力资本构成中的实践知识/技术和能力。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将“应用型”概括为: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形成政行企校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维度[8]。因此,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既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突出办学定位、彰显自身价值、提升办学实力和社会认可度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当地高校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其指标列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范畴,予以明确引导和激励。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成效为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发端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平台建设应用、技术水平及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成效突出。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基建的“指导意见”以及次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撑和战略导向[9]。坚实的基础加上强力的政策驱动和财力投入,2022年3月以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继发布或上线运行,显著丰富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创新了供给模式,有助于赋能职业教育发展、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将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模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变革,推动教育不断演进,助力塑造更加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这些都为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国家宏观环境支撑。

与此同时,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也呈蓬勃之势。所有高校都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与学校建立自身竞争优势和解决自身现实问题的基本需求紧密结合,构建了校级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协调领导机制,设置了专门工作机构,每年都会投入数额可观的专项经费,许多高校都搭建起了运行较为顺畅的信息化平台,教学、办公等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线上教学、大规模开放课程等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近3年来的高校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充分显现了信息化建设成效。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主动探索创新,着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以生为本”意识,通过线上线下科学的紧密结合,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更个性更贴心的学习体验,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特别显著的北京邮电大学为实现智慧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提炼出了“围绕1个核心,聚焦3个问题,落实7个动作”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法论[10]。这些理念、成效、经验和条件,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中观和微观环境支撑。

4 数字化赋能应用型高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是一项事关国家民族长远、并须长期推进的全局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进入新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依靠科技和创新驱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强音。肩负乡村振兴帮扶责任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承担的重要任务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找准着力点。如前所述,国家纳入定点帮扶的乡村客观上存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人才严重匮乏等诸多制约发展振兴的不利条件,以政府财政为依托自上而下推动或者以帮扶单位资助为依托的“输血式”推动,不仅难以持久,也不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既定方向。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通过搭建数字立交桥,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乡村人才振兴打开了新的思路。承担乡村振兴帮扶责任的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人才、科技等优势,积极利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条件和资源,通过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构建机制、协调运转、跟踪评估、持续优化,探索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路径。

1)组建团队是基础。地方应用型高校实施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必须要组建相应的团队。这个团队既是工作团队,也是技术团队,还应该是协作团队。因此,团队成员应该包括学校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部门和信息化建设、科技、教务、人事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定点帮扶地乡村振兴、科教等职能部门和镇、村相关负责人,还应该有相关技术专家;团队工作可由学校分管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校领导负总责,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部门牵头;若由校地协商联合组建团队,更能达到及时沟通、协调一致推进工作的效果,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能得到保障。

2)搭建平台是支撑。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这个平台应该是专门的系统平台、数字化平台,能够快速实现数据获取、存储、交互、处理、传播、应用、分析、更新等,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用更高效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教育产品和服务。现有的4个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公共服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的相继发布或上线运行解决了广域和外部平台环境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定点帮扶地乡村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帮扶地协同搭建专门的数字化平台。

3)构建机制是保障。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系统从启动、搭建、测试、运行、校正、优化,必须构建系统完备有效的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协作机制、运行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等。其中,地方应用型高校和帮扶地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党政领导班子认识统一齐心协力尤为重要,惟其如此,方能确保这项系统工程所需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才能确保这项工程不致“虎头蛇尾”或者“烂尾”。

4)协调运转是关键。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涉及点多面广,有学校和地方、有机构和人员、有教师和学习者、有平台和流程、有硬件和软件、有数据和程序、有需求和供给、有场所和时间等等,只有保持高度协调、顺畅运转,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团队及其相关成员必须充分发挥抓协调、畅运转的作用,平台必须为协调运转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机制必须切实有效维护引导协调运转。

5)跟踪评估是纽带。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注重应用、突出实效,跟踪在于问效,评估益于优化。团队应安排专门人员、形成有效制度,坚持从平台、机制、运行、阶段性优化情况等各环节常态化进行跟踪,实时评估,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及时收集教育者(教师)、帮扶地区或单位、学习者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并分析研判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为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素材和依据。

6)持续优化是动能。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是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实时关注工作成效和跟踪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反馈的意见建议,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帮扶工作需要、乡村人才振兴态势及其变化发展情况,对团队、平台、机制、运行等进行持续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应适时进行,紧急需要或突出问题应及时响应,常规情况应实时监测、定期分析研判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不竭动能。

乡村振兴是一项事关国家民族长远和全局并须长期推进的系统工程,应用型高校兼具高等教育主阵地、新兴科技和应用人才高地以及服务地方的重要职能,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数字化转型和教育帮扶需要,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彰显自身价值,增强办学实力,提升社会认可度。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数字化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