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对新高考的适应与调整

2023-03-02 10:33蒋春丽
广西物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路物理

蒋春丽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陕西 商洛 726300)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成为改革的方向。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教学在新高考中的适应与调整,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物理核心素养是如今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其具体内容如图1 所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注重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1]。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其次,多元化评价是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的重要特点。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评价方法注重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包括书面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第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强调跨学科整合。物理知识与数学、化学等学科相互融合,通过多学科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实践应用是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见图1)。

图1 物理核心素养

2 高中物理教学对新高考的调整要求

2.1 加强跨学科整合

高中物理教学在适应新高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加强跨学科整合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数学、化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通过与数学的结合,可以深入探讨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化学的结合则可以探索物质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整和综合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2 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在适应新高考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强调。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必要的调整之一。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3]。同时,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例如进行实验、观察和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调整也要求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3 推动科技与社会的结合

高中物理教学在适应新高考的背景下,需要推动科技与社会的结合。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视科技与社会的联系是必要的调整之一。通过引入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例如,介绍物理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科技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推动科技与社会的结合也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设计和实施科技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并与社会问题进行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不同领域的物理应用和相关的社会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3 高中物理教学对新高考的适应与调整策略

3.1 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在适应新高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调整。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除了传授物理知识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的调整要突出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针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上,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其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力的分解分量和合成结果,解释如何使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来计算合力、分解力和力的方向角。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将多个力的向量相加以获得合力的向量。可以提供示例问题,并指导学生应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其中,F1和F2为待合成的两个力的大小,θ为两个力之间的夹角。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分量。指导学生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一个斜面上的物体为例,如果物体斜坡上的斜面角度为θ,力的大小为F,则分解力的公式可以表示为:F1=Fsinθ(沿斜面方向的分力)F2=Fcosθ(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实际应用,引入相关案例和示例,使学生能够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例如,通过讨论力的合成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学生可以理解如何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以实现特定的工程目标。

3.2 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在适应新高考的过程中需要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授“圆周运动”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圆周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问题、实验和观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推理,从中发现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首先,教师可以引入问题,如“为什么物体在绳子上旋转时不会飞出去?”或“为什么车辆在弯道上需要倾斜?”,以激发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思考和探索。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推理。例如,让学生使用绳子和小物体进行旋转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学生可以注意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而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他们可以观察到随着运动半径的增大或速度的增加,向心力的大小也相应增加。

一旦学生对圆周运动的规律有了初步理解,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公式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介绍向心力的计算公式Fc=mv2/r,其中Fc 是向心力,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r是运动的半径。教师还可以引入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v=2πr/T,其中T是运动一周的时间(周期),以及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v2/r。通过引入这些公式,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圆周运动中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这些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他们将能够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速度和加速度,并能够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圆周运动中会产生向心加速度。

3.3 强化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核

高中物理教学在适应新高考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核。在陕西高中物理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核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实验报告评价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5]。通过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评估他们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考核学生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学生需要设计电路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样的实验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总电流或总电压,或者设计满足特定条件的电路。这样的问题解决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项目,如设计和制作简单电路装置。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元件选取和装置搭建,并进行电路测试和性能评估。这样的实践项目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展示,向同学和教师展示他们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特点,并解释其作用和应用。这样的口头表达和展示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的适应与调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通过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方法的调整、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实践应用环节的增加,能够更好地满足新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期望未来,教师们能够不断探索和尝试,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电路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电路的保护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解读电路
处处留心皆物理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