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3-03-02 10:33周文辉蔡玉燕
广西物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作业量学困生布置

周文辉,蔡玉燕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广东 广州 511400)

0 引言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为样本。笔者所在学校初三年级共有13 个班,平均每个班48 人,具体实施过程,在13 个班发放624 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05 份。

对于问卷的分析,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学困生和学优生的问卷,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的辨别主要通过他们平时物理成绩,物理成绩高于75 分者认为是物理学优生,物理成绩低于50 分的认为是物理学困生。

1 传统初中物理作业调查及结果分析

从605 份回收的问卷中选择学优生150 人,学困生150 人。这些学生将分别成为本研究中的学优生和学困生将两类学生分别进行比较,以便于我们以后的比较操作。

表1 展示的是作业质量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有74%的学困生和34%的学优生都认为老师布置的物理作业较多及以上,26%的学困生和56%的学优生认为作业较多,只有10%的学优生认为作业量很少[1]。很明显不论学困生或学优生都存在认为教师布置的物理作业较多情况,教师布置物理作业对于作业的量缺乏严密的把控。

表1 作业量问题

如表2 所示,70%的学困生认为作业难度大,而没有学优生认为作业很难。相反,89%的学优生认为作业简单,但没有一个学困生这么认为。在作业的帮助程度上,55%的学困生感觉得到了很大提高,而没有学优生有此感受。相反,45%的学优生认为作业对他们没有帮助。这些数据揭示了作业难度对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差异,显示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表2 作业层次

2 评价模式调查问卷

如表3 所示,大多数学生(97%的学困生和98%的学优生)认为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大部分学生(89%的学困生和87%的学优生)反映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批改和发放方式进行评价。仅有2%的学生表示教师会使用软件进行评价,1%—3%的学生表示存在学生间互评,而8%的学生会接受口头评价。显然,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倾向传统,较少使用新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评价。

表3 评价方式

如表4 所示,有部分学生(15%的学困生和18%的学优生)认为教师的作业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其中,65%的学困生和68%的学优生能在半天内得到反馈,20%的学困生和17%的学优生能在一天后得到反馈。15%的学困生和学优生需要等待两到三天后才能得到反馈,这反映出教师作业评价的及时性仍存在问题。

表4 评价及时性

3 传统初中物理作业问题分析

3.1 作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教师采取题海战术,作业量把控不当。尽管“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使用题海战术进行作业设计。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做题、多做题,而对于作业量的合理控制则显得缺乏注意。尤其是对于一些初入教育领域的新教师,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做的题量足够,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提高。这样的观念使得他们忽视了作业对学生物理知识巩固加强的真正作用,而过于关注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业层次不清。“双减”政策强调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独立个体,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然而,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初中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师往往面向整个班级布置统一标准的作业。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过多的作业会让他们感到畏难;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单调的作业可能无法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作业的层次不清晰,导致它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来进行设计[2]。

3.2 评价模式传统

不善运用教育资源,评价方式有限。科技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如各种教育APP 和软件,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布置作业,并提供及时反馈。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少有教师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尝试这些新的工具,这实际上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给学生。由于精力有限,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不能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使得作业评价变得单一和低效。这种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学生也难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导致作业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交流和反馈作用。

4 初中物理作业优化策略

4.1 科学提升作业质与量

摒弃题海战术,严控作业数量。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对作业量的简单量化考量,转变为质的考量。避免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这不意味着教师不能布置之前的作业,而是在每一次布置作业时,教师都需要把每一堂课的课后作业进行适当的精简和设计,以求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3]。可以选择和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习题,作为作业的内容,而不是机械地使用题海战术。减少重复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去理解知识,避免固化思维模式。

其次,作业量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更是一个质的问题。布置作业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比如,如果某节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作业量的安排也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表的安排,设计出贴合实际的作业内容。

基于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提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抹杀个体特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理解能力、认知特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不能期待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一模一样的物理作业。

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于他们的分层作业。例如,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了浮力、压强、沉浮条件等知识点的题目;对于对物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中考题目,增加一些难度;对于基础知识尚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复习旧题和笔记,再完成必做题,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合适的挑战,又能让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因为作业的分层,而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确保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尝试完成一些挑战性的选做题,以此来避免他们产生畏难心理。

4.2 完善作业评价

善用教育资源,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双减”政策倡导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业评价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在教育习惯中,教师往往会对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公开批评,但这样可能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恶。教师需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将评价视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工具。

对于作业评价优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比如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布置作业,并实现学生自评、双人、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评价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错误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评价的及时性。评价的及时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延迟地反馈可能会导致学生忘记原来的问题,甚至可能忘记他们在作业中做了什么。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评价效率,尽快完成作业的反馈。

5 结语

“双减”政策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作业对学生的影响。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应优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效用,实现增效减负。这也成为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包括作业管理和对作业设计的评价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作业量学困生布置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