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装备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3-03-02 08:06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营运装备制造业

王 悦

(长春财经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0 引言

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涌现出工业互联网以及柔性智能制造等新业态[1]。依托数字化转型,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产业链的变革,各个环节的运营数据实时共享,有效提升了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与效果,成为助推装备制造业谋求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2]。为此,本文选取装备制造龙头企业S 股份作为案例剖析对象,综合数字化视角下营运资金的管理模式、管理绩效,由表及里,系统把脉分析装备制造业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稳健成长的科学路径,在丰富相关研究的同时,为装备制造业改善数字化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概况

1.1 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随着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退以及环境规制加剧,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迎来战略机遇期,加快产业数字化,积极有序地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破冰装备制造业发展困境的科学路径,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实践,并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典范。

1.2 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

一是依托数字化转型升级,革新商业模式,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应对行业发展的周期性、风险性挑战[3-4]。二是抓住政策红利期风口,响应政府号召,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跨越步伐,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点。三是数字化与绿色化密不可分,通过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避免环境规制,推动行业整体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5]。

2 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分析——以S 股份为例

S 股份是我国大型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具有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在混凝土设备领域独具特色、优势显著。依托数字化转型,S 股份持续推进智能灯塔工厂建设,实现供应链、制造运营系列化流程的智能变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抗击风险和稳健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为此,本文综合管理模式、管理绩效两个视角,对案例展开系统剖析,为加快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科学的借鉴。

2.1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S股份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分析

《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S 股份围绕多个价值链环节积极革新商业模式,推进工业技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得以显著改善,如表1 所示。

表1 S 股份营运资金数字化管理模式分析

由表1 可知,S 股份对采购、生产和销售展开了全方位的优化与变革。采购环节:依托GSP 供应商管理平台扁平化采购组织,搭建AP 应付共享平台缓解融资难题,运用AGV 智能小车降低物料闲置成本。生产环节:厚植ECC 平台推进服务智能化,打造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提升产能利用率,基于数字质检检查系统强化质检效率与质量。销售环节:借助“机惠宝”电商平台线上拓宽销售渠道,构筑“金票”供应链支付平台加速下游回款。当前,S 股份实现了整个集团的工业数字化建设,开始朝着更高水平的工业数字化方向发展。

2.2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S股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伴随S 股份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配置模式以及利用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综合绩效可以结合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进行分析。

2.2.1 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提升,流动性显著增强

装备制造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密集度,推行智能制造,能够为购、产、销多环节的资金流转注入强大动力,如图1 所示。

图1 S 股分营运资金流动性分析

由图1 可知,S 股份近5 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持续缩短,整体流动性显著提升,集团基于产业多链环的响应速度、敏捷制造能力突出。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加速供应商管理模式革新,平台化采购打通了供需匹配障碍,提升了购买决策效率。凭借AP 应付共享平台,不仅缓解了融资难题,而且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立体仓库、柔性制造”,“灯塔工厂”无休工作,从订单到交货完全由数据驱动,多部门实时信息交互协同,投入产出效率稳步提升。此外,“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在发掘新用户的同时,大幅增强老顾客的黏度。依托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积极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生态系统,实现多赢,有效加速了资金流的周转速率。

2.2.2 营运资金配置模式改善,风险性合理可控

装备制造业的稳健运营需要对资金实行动态实时、常态化的科学管控,数字赋能可以强化资金的监测,确保“量入为出、有序循环”,如图2 所示。

图2 S 股分营运资金风险性分析

由图2 可知,S 股份近5 年的短期偿债以及长期偿债能力呈向好发展态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一方面,重工制造设备单价高、产品变现周期长,加之行业整体步入“微增长”时期,企业偿债能力普遍受冲击,S股份依托“金票”供应链金融系统,将应收账款证券化,为赊销政策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在充分挖掘销售潜力的同时,强化回款能力。另一方面,S 股份将CRM、SCM 等信息系统有效联结,实现顾客与产品“端到端”的高度契合,原料到现金流的流出、流入规划更理性,转换效率更快捷,减少了很多冗余的非增值环节,存货变现能力显著增强,运营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2.2.3 营运资金利用效率优化,盈利性大幅提升

数字化赋能重工制造可以强化行业竞争优势与成本管控能力,有效拓宽产品的利润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S 股分营运资金盈利性分析

由图3 可知,S 股份近5 年的销售毛利率呈波动下降态势,销售净利率呈波动上升态势,集团整体的营运盈利能力稳步增强。一方面,重工制造业严格依赖于钢铁等大宗原料,受上游供给端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S 股份主营优势产品及业务的毛利率出现滑坡,但整体仍居行业前列。另一方面,重工制造业处于产能过剩深度调整阶段,S 股份运用数字化技术革新产业链,转变商业模式,围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在持续扩大销售额的同时,科学管控成本。此外,通过不断强化绿色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服务的绿色竞争力,整体盈利状况有了质的改观。

3 装备制造业改进数字化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3.1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快升级产能结构

重工机械制造资金、技术密集度高,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难度较大,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缓解营运压力。一方面,通过税费减免和贴息贷款,能够填补企业转型的资金缺口,加快数字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政府搭台牵线推进产学研合作,可以获得智力支持,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人才储备。

3.2 科学确立融资策略,强化营运风险管控

数字化转型旨在打通产业链的信息闭塞,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财务结构,将运营风险管控在适度范围内。一方面,数字化管理供应商,可以提升采购主导权,但要适度让利供应商,避免过度使用商业信用融资。另一方面,重视下游回款,提升应收账款质量,对客户信用额度进行审慎动态调整,确保赊销风险可控。

3.3 密切产业联盟合作,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并非单一企业的升级改造,需要联盟伙伴的密切协同与配合。只有与供给端、销售端持续深化利益联结,才能将数字化转型推向更高水平。一方面,与供应商分享需求信息,开展联合研发攻关核心配件。另一方面,与分销商联合开展需求预测,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共享“数字红利”。

猜你喜欢
营运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