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式引风机变频改造经济性及问题分析

2023-03-02 08:06赵瑞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动叶工频变频

赵瑞峰

(山西京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朔州 037200)

0 引言

动叶可调式风机广泛应用于电厂锅炉的送、引风机系统,这些风机往往功率较大,对机组的厂用电率占比较大,是主要的耗能设备。某电厂2 台引风机的耗电率占发电量的2%左右,是耗电量最大的2 台辅机。随着深调幅度的不断增加,机组的负荷率最低可到达30%~40%,全年的深度调峰时长达到3 400 h,占到机组全年运行时间的45%左右。在深调期间,风机动叶开关可到20%左右,导致引风机长期工作在低效区,经济性差,耗电率占比不断升高。随着大容量变频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电厂已相继完成变频改造。因此,根据目前机组的运行工况,对2 台引风机进行变频改造。

1 系统改造概况

单台机组配置2 台风机并列运行,正常情况下,各带50%负荷。鉴于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要求,采用一拖一、带工频旁路方案。原有工频高压开关启停方式不变,新增加1 套变频运行模式、配备旁路切换开关。旁路开关与输出开关之间使用电气互锁和逻辑闭锁,防止变频器输出与6 kV 电源侧短路。变频器具备工频/变频切换功能,变频器可实现变频到工频的自动切换,也可由运行人员根据运行工况启动引风机工频运行。

2 空载运行

2.1 静态检查及试验

变频器静态检查[1]主要是检查各电路元器件的安装与接线是否正确牢固,系统的绝缘与接地是否安全可靠。常规检验合格后接通控制器电源、辅助电源,做二次回路调试,对测点、状态指示、联锁逻辑、防误系统和报警保护进行核对校验,核对电源相序,试验冷却系统,与DCS 对点、开关回路进行传动,检验各回路、开关和逻辑的正确性,模拟频率指令,检验频率跟踪。

2.2 电机单体试运

为检验高压回路,首先进行电机工频旁路单体试运,确认电机转向,切换主路变频方式单机试运电机,再确认电机转向。因本次改造电机为工频、稀油润滑电机,电机冷却风扇与电机同轴,需重点检验低转速下轴承冷却效果、电机冷却效果。在典型频率25Hz、30Hz、40Hz、45Hz 和50Hz 下,分别试运行30min,检验轴承温度、绕组温度以及电机振动情况。

2.3 工/变频切换试验

工频切换变频模式下,电机工频运行时在DCS发出切换指令或旁路开关故障跳闸,在旁路开关断开后变频器会自动跟踪点击转速,将变频器频率自动匹配到相应频率,切换为变频模式。变频切换工频模式,此模式只能由操作人员手动切换,将变频器频率升至工频频率,发出切换指令,通过开关切换来实现变频到工频的切换。

3 带载运行

3.1 单体带载

1)变频启动1 台引风机、风烟系统其他辅机配合启动。逐步提高锅炉总风量,手动调节变频器出力,使炉膛负压稳定在-100~0 Pa。记录总风量与变频器输出频率。

2)2 台引风机并联运行。逐步提高锅炉总风量,手动调节变频器出力,使炉膛负压稳定在-100~0 Pa。记录总风量与2 台变频器输出频率。记录不同频率及动叶开度下电机风机振动、电机风机轴承及绕组温度。

3.2 风机并列运行

在正常运行中,2 台引风机并列运行。在工频方式下,只需调节风机动叶来匹配2 台风机的出力。在变频方式下,风机出力受动叶开度及电机频率的共同影响,在带载过程中需进行风机并列试验,以找出最佳的并列运行方式。

1)将待并风机动叶开度与运行风机动叶开至一致,然后,逐步增加频率,将风机并入。此方式在运行风机动叶开度较小时容易并列。运行风机动叶开度达到60%~70%时再增加频率,2 台风机出力不一致,会出现抢风现象,造成变频风机过流跳闸。

2)将待并风机频率与运行风机频率调至一致,然后逐步开大动叶,将风机并入。此方式先增加转速使2 台风机的转速一致(如过程中风机出力过大,可关闭运行风机动叶来减小出力),模拟工频并列过程,无论动叶开度多大,均可顺利将风机并列。

3)在运行中风机是变工况的,出力随负荷的变化不断变化,轴流风机的性能曲线呈马鞍型,即风机的效率随动叶开大而升高。当到达某拐点后,随动叶开度增加,效率开始下降。如追求风机效率最高,则应尽量将动叶开度固定在拐点区域,通过调节频率来控制风机出力。只有在满频后风机出力仍达不到需求,才通过开大动叶来增加风机出力。但是,在调整过程中发现,在固定频率开大动叶的过程中,2 台风机经常出现抢风现象,因此,运行中尽量不要调节风机动叶。即使牺牲一定的经济性,也在并列初一次性将动叶开到满足最大工况需求。

3.3 动态扰动

炉膛负压调节系统自动给定不同的风量扰动值,幅度由小变大,来检验变频器的调节性能。

2 台引风机并列运行,变频器投入自动调节,手动停运1 台引风机,验证RB 动作时引风机的自动调节性能。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风机变频改造试运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些已经解决或以妥协的方式解决,有些仍未找到问题的原因,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

4.1 电机冷却问题

风机电机冷却器与电机同轴,变频器改造后,低频下电机转速低,会出现冷却风量不足的情况。试运行时,在低频时段运行2 h 以上检验电机的冷却效果,如不能满足电机冷却需求,就应将冷却风机改造为外置式风机。

4.2 工/变频切换问题

进行工/变频切换试验时发现,在由工频切换变频时,因有变频器介入,跟踪转速可做到无扰切换。但此方式只有变频器故障检修后切换时才可能用到,由于切换过程转速有一定的衰减,切换后,变频器需快速提升频率以跟踪运行风机,此过程中因动叶开度较大,频率调节时对锅炉负压影响较大,还需根据负压调整动叶,切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有一定的调整难度,相比工/ 变频切换,工频风机停运后再变频启动并列操作更加可靠。

由变频切工频时,因切换过程中转速衰减出现转速差,对电机、风机均有一定的冲击。2 台风机并列运行时,如1 台故障跳闸切工频,此时,另1 台变频风机需快速由频率调节转换为动叶调节,即快速提升频率至工频,关小动叶。由于变频器开关的切换时间为秒级,而另一台风机的调节速度至少在十几秒内。在调节过程中因参与调节的量过多,会引发锅炉负压保护动作。同时,在切换时还需区分变频器本身故障还是电机或电缆故障,可能出现保护误判断而切换在故障设备上。因此,选择变频器故障时直接跳闸触发RB,舍弃变频切工频功能。

4.3 风机振动喘振问题

风机振动问题在试运过程中各频率段均未出现,在低转速时风机的振动正常,仅在41 Hz 时风机振动偏大,达到3.5 mm/s,但也在合格范围内。在风机低转速时,出口压力会下降。但在全频率下,风机均未出现喘振失速情况。

4.4 风机并列抢风问题

在风机并列运行调整风机动叶时,会出现风机抢风问题,且每次出现的频率与动叶开度都是随机的。在抢风时,另一台风机会完全不出力,导致炉膛负压出现大幅度波动。尤其在高负荷时,一旦抢风,会导致锅炉负压保护动作。目前,抢风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并列时尽量将动叶开到最大,只使用频率调节。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风机并列抢风问题,并加以解决。

4.5 调节速度问题

变频器的频率升、降因模块过电压的限制,调至全频率最快为90 s,而风机动叶从全关到全开的行程时间为45 s。动叶调整改为频率调整后,在正常工况下,变频调整的调节特性优于动叶调整。但在事故状态下,由于调节速率的限制,频率调整要比动叶调整差。在故障工况下,需加大其他风机调节力度来共同完成故障工况下的调节。

5 节能效果

由于不同负荷下的节能效果不同,因此,先对比不同工况下的节能效果,再根据各负荷下的节能率及全年各负荷的运行时间,计算各负荷下全年的节能量。然后,计算全年的节能效果。计算2021 年改造后总的节电率以及全年的节电量,对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估。

表1 为21 引风机和22 引风机改造前后,负荷段分别在130 MW、170 MW、250 MW、300 MW 和330 MW 工况下的耗电量对比。

表1 各负荷段下引风机耗电量对比分析表

如表1 所示,随着机组负荷的上升,机组变频改造的节电率下降。为了更好地对引风机变频改造经济性进行分析评估,将2 号机组2021 年1—12 月机组负荷历史数据生成负荷数据报表,分别划分至130 MW、170 MW、250 MW、300 MW 和330 MW 负荷段,对其进行统计,得出2021 年度各负荷段运行时间,其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各负荷段节电分析表

表2 中,分析了各负荷段节电状况,根据每个负荷段的全年运行时间与总的运行时间比值作为权重比,再分别对每个负荷段节电率进行加权求和,得出2号机组各运行工况下的节电率加权和为32.02%,变频改造后,全年总的节电量为6 622 160 kW·h。根据最新上网电价400.00 元/(MW·h)计算,2021 年全年运行6 989 h,可增加经济收益264.87 万元。

6 结论

6.1 运行可靠性

轴流式风机的变频改造不同于离心式风机,需要综合考虑频率与动叶的配合调节,尤其是双风机并列运行方式,改造后,由动叶单一变量变为动叶频率双变量调节,给热工逻辑及运行调节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因轴流式风机压头低、稳定较差,易出现抢风、喘振。在变频模式下转速降低后,并列运行风机对压头变化更加敏感,给运行调节带来较大困难。

6.2 经济性

根据节能计算,变频改造后,在低频段内节能效果明显,在机组40%负荷率下,节电率可达到50%以上。随着负荷率升高,节电率逐渐降低,机组为90%以上负荷、频率为45 Hz 以上时,节电效果变差。满频运行时,能耗甚至高于工频,这一规律也符合变频器节能原理。因此,经济性与机组的运行方式关系较大,如机组50%负荷率以下时间占到全年运行时间的30%以上时,则改造后的效益较明显。如机组负荷率平均为70%,且调峰时间较少,则改造的效益就不太明显了。

猜你喜欢
动叶工频变频
M701DA燃机压气机动叶锁键的配合方式研究
发电厂汽轮机振动异常增大的原因分析
浅析工频过电压故障研究
试析引风机动叶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议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低压除氧水泵变频改造
可穿戴式工频电场测量仪的研制
双级动调引风机变频改造节能安全运行实践
220kV变电站工频电场的仿真分析
合康变频再获发明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