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探析
——以A 市为例

2023-03-02 08:06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碳产业链制造业

唐 凡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言

2020 年9 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同年12月,世界气候峰会公布了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新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将做好“双碳”工作列为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碳中和之路需砥砺前行。本文基于国内外碳排放现状,以陕西省南部五线城市——A 市为例,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析A 市绿色制造工业发展现状,为经济绿色循环发展提出措施建议。

1 国内外碳排放现状

当前,我国的CO2排放量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3,居世界首位。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排放总量是其2倍。与欧盟相比,则高达3 倍。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增长速度迅猛,仍然停留在高增长、高排放的传统制造业阶段,导致CO2排放量不断攀升。相对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40 年内实现碳达峰的历程,我国承诺实现“双碳”目标,将面临严竣的挑战。

中国碳排放量高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目前,中国产品仍大多占据价值链末端,容易被替代,是低附加值类产品。我国正面临绿色可持续发展改革的重要期间,制造业的可持续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到“双碳”目标的实现[1-3]。2021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总GDP比重显著。然而,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我国的能源消耗来源主要是煤矿和少量天然气、石油,导致了高耗能、高排放。因此,为了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2 A 市制造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产品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重心所在。A 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基地,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紧抓“绿色崛起、追赶超越”发展纲领,聚焦“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聚力建设幸福家乡”发展设想,坚持走“双碳”转型发展之路,统筹做好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提质量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全市绿色制造业迅速成长。

2.1 绿色产业竞相发展,但工业产业整体不强

当前,A 市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六大绿色工业产值增长迅速,但大多处于以量取胜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如表1 所示。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布局分散,产品关联度较低,上下游配套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关配套优势,缺乏竞争力,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品牌价值不强,亟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支持做强做大。毛玩文创、电子线束等新兴产业尚处于起势阶段,总量偏小。A 市的制造工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能源消耗基数,作为“中国硒谷”,A 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无穷。并且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地,区位优势和水能资源优势明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进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表1 2021 年与2012 年六大支柱企业数量占比对比

2.2 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但发展乏力

A 市近几年来制造业集中区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新建标准化工业厂房和新增千万元以上投资入园企业都超额完成任务。A 市乡村振兴空间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省率先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业集中区优化整合,聚集发展能力持续巩固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全市标准化厂房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均排名全省前列。但是,工业园区项目小,技术含量低,牵引力不强,产业聚集性、有效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园区的企业吸引力和附着力不足。入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不同园区间存在雷同。如果园区的产业结构不能升级,园区建设地再好,也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只有技术、企业和产业都集聚并发展起来,才能获得最大效益。A 市新兴产业发展市场广阔,但因空间受限,难以形成支柱产业。虽然投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短期内会造成碳排放量增加,但通过加快调整适合A 市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长期减少碳排放。

2.3 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但政策约束影响制造业经济稳增长

近年来,A 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排西安市之后,居全省第二。特种设备、富硒产品和智慧玩具3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批准筹建。然而,全市对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和清理整治后,矿产企业生产受到限制。一大批小水电关停,大量老企业遭到市场淘汰和政策性关停,旬阳大地复肥关闭退出(全年减少产值10 亿元左右),白河永宏化工、A 市高新区尧柏水泥搬迁,对工业经济稳增长影响较大。A 市矿产和水泥等制造业虽然目前发展较好,搬迁后,短期内可能会影响经济稳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全市碳排放量会大大减少。

3 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研究

3.1 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制造业,提高自身优势

A 市北枕秦岭、南依巴山,当地资源富集,多种金属、非金属矿藏位居全国前列,是最丰富的自然富硒基地,被赞称为“中国硒谷”。近年来,A 市食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如图1 所示。A 市应加速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对生态友好的富硒产业,紧扣富硒茶、水、魔芋、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县城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图1 2011—2022 年A 市食品产值走势

3.2 突出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完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体系

3.2.1 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

紧扣全市重点产业链,紧密对接省上重点产业链条,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构建“一企一链”产业集群,精准对接上下游、产供销需求,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培养一批具有行业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市场多元、协作配套的供应链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3.2.2 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聚焦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攻关两手发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持续推进富硒食品、新型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全市制造业整体跃升。

3.2.3 推动“两链”深度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重点环节,建立技术清单制度,推动建设协同高效的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依托“链主”企业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引领并培育壮大风口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4-5]。

3.2.4 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

支持水泥、建材类规上企业大力研发应用各类减污降碳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及资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转化为A 市工业发展的新机遇。

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驱动战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技术链深度融合。围绕重点制造业领域,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归雁计划”扶持力度,并柔性引进一批领军拔尖人才,加快建设产业链中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切实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充分发挥省市产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和创新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制造业研发费用奖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鼓励金融机构放宽制造企业贷款要求,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创新,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推动A 市制造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影响重大,对其他内陆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A 市要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要寻找自身发展优势,从人才、技术和创新角度出发,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富硒产业、山林经济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促进富硒食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和生物医药等绿色制造业向高科技、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方向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产业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