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工业经济的可持续性评估

2023-03-02 08:06贺飞燕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排放量工业绿色

贺飞燕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62)

0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基于绿色GDP 指数的分析,评估中国低碳工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并探讨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工业经济在过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这种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高能耗、高排放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占全球的比例惊人,同时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其次,中国工业经济依赖于大量的资源输入,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剧。此外,传统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落后也限制了中国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迈进。首先,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已经达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其次,资源消耗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的紧缺。此外,高碳排放和能源浪费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

传统的GDP 指标只关注经济的总量增长,并无法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而绿色GDP 指数则通过考虑环境因素,如资源消耗、能源效率和环境质量等[1],为评估经济发展的真实质量提供了有力工具。绿色GDP 核算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指标确定和数据来源

绿色GDP 核算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合考虑了经济和环境要素。它的广义理解是基于传统GDP,消除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从中国统计局官网和《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提取了2015—2021 年各地区的九项综合发展指标[2],覆盖了经济、环境和人文领域。这些指标包括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废水排放量、氨氮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卫生人员数、平均预期寿命和卫生机构床位数。通过利用这些指标,建立了我国的绿色GDP 综合评价指数。

2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降维技术,它旨在将原始数据映射到较低维度的空间中。该降维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集的结构和关联性。在计算绿色GDP 综合指数时,应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3],从而提高指数的可信度和解释性。这一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减少冗余信息,并捕捉到数据背后的核心特征。

2.1 KMO 和Bartlett 球形检验

使用SPSS 软件对所选的指标数据进行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根据表1 中的结果,KMO 检测值为0.759,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1 KMO 和Bartlett 检验

2.2 提取主因子

基于特征值大于1 的准则,提取了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分别为3.74、3.004,在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0.332%。具体见表2。

表2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表3 成分矩阵

设六个变量分别为Z1、Z2、Z3、Z4、Z5、Z6、Z7、Z8、Z9,那么主成分F1以及主成分F2,计算公式为:

式中:Ui,j为第i个指标第j成分对应的线性组合中的系数;Fi,j为第i个指标第j成分对应的成分矩阵值;μj为第j成分特征值的平方根,计算结果如下:

由上式两个主成分各自的系数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对主成分F1有正贡献且系数较大[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主成分F1的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的发展情况越好,充分发掘了经济的因素。而废水排放量、氨氮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对主成分F2则是负贡献且系数绝对值较大,平均预期寿命、卫生人员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对主成分F2则是正贡献且系数绝对值较大,主成分F2的值越大表明该地区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

根据上面的分析,利用这两个主成分得出一个总指标F:

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总指标得分情况在2021 年对它们进行排队,以粗略地看一下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它们依次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广东、福建、重庆、山东、四川、辽宁、陕西、内蒙古、海南、山西、安徽、河北、黑龙江、湖南、宁夏、河南、吉林、湖北、新疆、江西、甘肃、青海、云南、广西、贵州、西藏,考察各地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实际情况,可见该指标是很有说服力的。比如说山西,本来山西的经济指标排在前面,但由于它的废物排放量很高导致其最终排名靠后。

3 结论和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绿色GDP 指数的评估,深入研究中国低碳工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并探索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国工业经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绿色GDP 概念的介绍,为促进中国工业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强有力的环境法律法规,适时地调整绿色产业优惠政策和环境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进行严格处罚。

3.2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普及

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自主可控。同时,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低碳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技术应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低碳化程度。

3.3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与合作,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方式,促进区域间绿色产业链的形成和优化,实现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排放量工业绿色
绿色低碳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工业4.0”之思考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