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以A 市为例

2023-03-02 08:06谢丽莎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链新能源

谢丽莎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自2018 年开始,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市场产销量下滑,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一部分,近年来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叠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大幅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开始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局面。

而A 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产业政策环境和产业链,结合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探索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为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成本明显降低,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0 万辆,同比上一年增长108%,为2012 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 010 万辆,同比上一年增长55%[1]。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中国市场超过欧洲和北美市场,产销量已连续8 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 万辆、销量688.7 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呈现持续爆发式增长趋势。

全球新能源汽车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阶段。电动化方面,全球各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全球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电池企业纷纷在电池环节加强布局,希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抢得先机。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技术、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等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重点突破方向[2]。网联化方面,物互联使汽车由分离的信息孤岛变成信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加速人、车、路及环境的协同交互,最终实现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能驾驶等功能。智能化方面,传统机械硬件定义汽车转向软件定义汽车,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由分布式向类似于智能手机的集式架构(底层操作系统、芯片SOC)进化,随着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部署规模的增加、传感器供应链逐步健全,全自动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出租车有望在2038-2040 年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

2 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规模

近年来本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步伐,大力推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项目的布局。2020年自治区印发《推进本区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方案》,多措并举支持本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A 市新能源汽车城。目前A 市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雏形。截至2023 年9 月,A 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6.8万辆,其中2023 年1 至9 月新增4.6 万辆[3]。2023年,全市具有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1 家,分别在商用车和专用车领域打造两大龙头企业。目前,A 市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各项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引进落地了合众、天际、吉利等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未来计划落地20 家以上竞争力强的核心零部件企业。

2.2 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前端设计研发和试验检测、中端零部件制造和整车制造、后端增值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环节,如图1 所示。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关键零部件产品涉及“三电”系统制造,该部分零部件及其配套设备对上游原材料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图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传统汽车产业链为基础,A 市初步具备整车产品体系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自主配套能力,加上原材料生产供应、汽车后市场增值服务,A 市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2.3 SWOT 分析(见图2)

2.3.1 优势(Strengths)

2.3.1.1 政策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A 市重点发展产业,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包括税收、落地奖励、人才引进等政策。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自治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发改委修订出台《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 年本)》,对自治区从事铝、稀土等高性能材料开发及精深加工、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先进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仓储运输等一体化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21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印发《落实强首府战略支持A 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出台支持首府强工业政策,在重大工业政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业生产要素以及园区发展等方面给予A 市重点支持,为A 市“量身定制”符合发展需求的相关政策,支持A 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若干措施》中明确指出支持A 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打造集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充换电设施于一体的A 市新能源汽车城。

2.3.1.2 产业基础

A 市在汽车产业整车制造领域与铝加工领域有着具备一定实力的产业基础。

特别是近两年来,A 市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机遇,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汽车产业,通过资本招商、重资产招商模式,引进了合众、天际、吉利等乘用车项目,总投资430 亿元。

铝产业是本省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起来的重要支柱产业,本省具有丰富的铝资源,具备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基石。目前本省铝土矿累计查明资源量15.191 亿吨,位居全国第4。A 市本土拥有全国十大铝加工企业之一的本省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南南铝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十多个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有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与应用研究院,持续大力投入科技研发,全面打造“航空航天汽车铝新材料先进制造商”品牌。

2.3.1.3 区位优势

A 市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西中南半岛,处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3 个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A 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立体交通网络。A 市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密切,是中国品牌主机厂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天然“大本营”。

2.3.1.4 人才优势

一方面,A 市目前已有的一批汽车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中已有一批具备相关技术、技能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A 市不仅在区内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校资源,而且也能吸引区内毕业生来此就业。

2.3.2 劣势(Weaknesses)

产业基础: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乘用车领域,包括全价值链的汽车行业人才、上下游配套产业和终端应用场景匮乏。

竞争实力:现有主机厂的品牌与产品竞争力不足,尚未形成较强的市场能力。

2.3.3 机会(Opportunities)

产业调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调整期,绝对头部企业尚未稳定,仍有调整和反超的可能。近两年造车新势力经历“大洗牌”,末位企业已被淘汰,目前形成了第一、第二梯队,A 市引进的合众汽车项目目前稳居第二梯队头部,销量在稳步提升,未来有希望冲击第一梯队。

新兴市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仍处于增长期,在智能化、电动化的行业趋势下,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向外扩张的企业不在少数,且逐步集团化发展。

2.3.4 威胁(Threats)

生产资质:在建整车产能急需解决生产资质问题。

布局时机:国内新能源配套企业布局加快,但留下的发展窗口越来越短,需要加快产业布局的步伐。

3 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情况下,A 市主机厂的市场占有量较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小。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A 市汽车产业,应在潜心研究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引进一批、培育一批产业链条上的优质企业,科学有序推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布局,完善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3.1 大力支持本土整车项目做大做强(促进土壤肥沃)

今年来A 市整合资源、引入资源,在主机厂环节进行全方位布局,客车方面布局了申龙客车,专用车方面布局了玉柴专汽、华数南机,乘用车方面引入了合众、天际项目,皮卡方面即将引入中兴项目,同时在工程机械方面还有美斯公司,其在物料加工技术领域和移动式设备市场均占有显著优势地位。从主机厂层面而言,A 市已初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土壤”,而是否能促进这片“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对于A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从消费市场层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消费,促进市场发展,例如购车(新车/置换)补贴、公务车/网约车政策、充电/换电站建设支持、品牌建设支持、充电补贴、便捷停车政策等。另一方面,从企业竞争力层面,可以在技术开发、产业升级、体系建设、人才引进、合作交流、稳定供应链等方面,借助A 市的资源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既做好引进来,也做好强起来的工作,帮助企业高质量成长。

两条路径同步促进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土壤肥沃”,为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夯实基础,推动A 市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3.2 强化三电项目优势,延长三电产业链(聚焦产业内核)

电池/电机/电控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也应当成为A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A 市已在三电领域快步抓住机遇,敏捷布局——在电池上游产业方面已布局天恒汽车、南南铝箔,在动力电池系统方面即将落地多氟多电池、盛盟固利电池两大项目,在电驱动方面即将落地中车时代项目。A 市应当持续强化已有相关项目,以其为核心,借助其技术实力、行业资源,继续发掘三电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机遇,积极引进并培育相关产业链中的企业群,在A 市打造出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三电产业集群。

3.3 引进物流成本高、急需相关的配套产业(短期高效补链)

零部件物流成本仍然是我国汽车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部分,价格竞争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根据中国物流行业社会物流平均成本约占社会总产值的18%计算,汽车零部件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成本的16%,而欧美汽车物流行业成本约为8%,日本甚至可以达到5%。从运输距离看,基于A 市作为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重点引进计划布局西南市场、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供应商,可以在运输距离方面有效减少成本[4]。从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损耗风险的角度出发,玻璃、座椅、照明系统、轮胎、内饰件等零部件在短距离中更能有效减少运输成本,同时也是主机厂采购量较大的配套产品。

3.4 电池服务、物流服务双驱动(后市场培育)

与传统内燃汽车存在差异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补能与电池回收是其后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鼓励电池补能与电池回收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发展,充电与电池回收也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化需求。因此,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这一领域进行布局,同时起到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培育良好的消费市场,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补能需求。而由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构成复杂且庞大,能否配套高效的物流网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对外合作,打造先进的产业物流平台,全方位、高品质地为A 市产业发展助力,同时也进一步强化本土企业,打造A 市汽车产业新名片。

4 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4G 网络和最先进的5G 网络,为数字经济提供了高速的信息传输和连接能力,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领先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快速发展,各地纷纷掀起造车热潮。从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其新能源汽车产量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还有待提升、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也有待完善。为此,本文分别从产业政策支持、延长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后市场培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以此促进A 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蝶变,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产业链新能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产业链春之奏鸣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