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板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2023-03-04 09:59田明华余梦妍王富炜杜磊李红勋程宝栋
林业经济问题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造板禀赋规模

田明华,余梦妍,王富炜,杜磊,李红勋,程宝栋

(1.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分行,广东 深圳 518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导向,不仅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而且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1]。因此,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出口贸易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内容。根据《FAO Yearbook of Forest Products 2020》,2020年中国是世界人造板第一大消费国,占世界人造板消费量的40.74%;第一大出口国,占世界人造板出口量的14.22%[2](不含单独统计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数据)。中国作为人造板第一消费大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否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如何依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促进出口贸易?本地市场效应检验可以解释国内市场对出口贸易是否存在促进作用问题,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也可以解析本地市场效应发生的原因进而探索中国人造板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促进出口贸易的路径。

1 数据与方法

1.1 理论基础

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指对某种产品有着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会产生生产优势,进而形成对其他国家的出口[3],该理论可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通过严密的数理推导证明[4],也就是说,即使两国有相同的偏好、技术和禀赋,规模报酬递增也会导致对某种产品拥有更大市场的国家产生对另一国的出口。学者对假设条件不断拓展,同样证明了本地市场效应存在的可能性。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为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解释提供一个全新视角,成为新贸易理论的组成部分。本地市场效应在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之间建立了联系,内需的外溢可能成为促进外需增长的因素[5]。这意味着一国在无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或者要素禀赋时,也可通过扩大本国国内市场需求来达到促进本国出口的目的。

综合现有研究,本地市场效应的实现机制如图1所示。本地市场效应产生的核心机理是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在本地市场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本地厂商发展有足够市场空间,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使产品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谓之内部规模经济。同时,由于本地市场规模扩大,可以容纳多个厂商,竞争效应会使同行业的厂商也采取内部规模经济方式,导致整个行业产品成本降低,谓之规模外部经济。在垄断竞争作用下,伴随价格竞争的还有以产品质量、品牌和差异化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6],为获得竞争优势,厂商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作用于规模经济和价格、非价格竞争并获得额外收益,谓之创新效应,收益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技术创新。这些都使整个行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引起出口增加。在多个厂商存在的情况下,基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分享产业内知识、技术和管理外溢利益的诱导,同类厂商往往会形成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的现象,形成水平型空间集聚,也会吸引上下游厂商和相关服务业进入,形成垂直型的空间集聚,谓之为集聚经济或范围经济。空间集聚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合作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规模经济,形成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产生的知识、创意和技术的外溢往往会诱发厂商在生产工艺、产品种类、质量档次等方面产生创新[6],这些都会使整个行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引起出口增加。出口增加使本地厂商发展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更加显著,会进一步刺激本地市场规模扩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对某产品具有较大市场的国家往往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

图1 本地市场效应的实现机制

1.2 研究方法

本地市场效应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存在一个使出口竞争力提高的过程。现实经济当中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也在发挥着作用。因此,拥有较大的本地市场,并不必然发生本地市场效应。由此,产生了两类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方法:超常需求模型[7]与引力模型[8-9]。超常需求模型更多关注超常需求对生产的影响[7]而不是对出口的影响,而且只考虑本地要素禀赋。扩展引力模型关注了需求差异对出口的影响[8],但忽略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倍差引力模型分离了需求规模差异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9],在加入人均收入研究需求层次差异的影响后[10],被广泛应用于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但因使用的是两国间相对值,难以观察构成相对值的变量的单独影响,因而不能直接用来观察本地市场规模与需求层次对出口的影响,也忽略了引力模型扩展变量的影响。可见,各种实证检验方法各有利弊。

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1],农业研究较少[12,13],服务贸易国内研究较多[14];多数进行细分或分类的异质性研究,也有人进行区位异质性研究;多数采用GDP代表需求规模,明显无法准确衡量实际需求,导致结果可能有误。

木质林产品方面,基于2002—2011年中美家具出口额和市场规模数据构建相对出口与相对市场规模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中国家具产业存在逆向本地市场效应,提出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出口原因可能更为恰当[15];采用2001—2016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木质林产品的面板数据,利用倍差引力模型,发现传统要素禀赋是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原木、锯材、纸品和木质家具存在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单板是逆向本地市场效应,其他木材、单板、木制品和木质家具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16],但该研究相对出口、相对需求的处理存在缺陷,用GDP来代表不同类别产品的需求规模也脱离了具体产品需求的实际。此外,由于限制出口或仅仅是少量转口的原因,研究原木、锯材的本地市场效应也无任何意义[17]。在制造业细分行业异质性研究中,涉及木质林产品行业,少数采用扩展引力模型[5],多数采用倍差引力模型[18-20];均采用GDP代表需求规模,但结果也不尽相同。发现木材加工和木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5,18,20],发现3个行业均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18],但也有人发现与造纸及纸制品业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20]相悖,同时也有人认为木材加工和木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造纸及纸制品业存在逆向本地市场效应[19]。

可见,涉及人造板本地市场效应研究的比较少,采用GDP代表需求规模是普遍的缺陷,使用最多的倍差引力模型存在不足。

1.3 变量选择

理论上,应使用中国向贸易市场出口人造板的出口量为被解释变量,但由于1995—2020年48个贸易市场的出口量数据不完整,出口额数据比较完整,因此选取中国向贸易市场出口人造板的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11]计算,森林资源禀赋采用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与贸易市场人均森林面积之差的绝对值来衡量[21-22],距离成本使用中国与贸易市场之间的距离和国际油价的乘积来衡量[23]。研究涉及变量的定义或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定义或赋值

1.4 模型构建

鉴于倍差引力模型的不足,采用扩展引力模型;鉴于采用GDP代表需求规模存在缺陷,以人造板消费量来代表需求规模;借鉴现有研究,以人均GDP表示需求层次[5,16,18-20],检验中国人造板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同时,引入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禀赋[5,16,19,20]作为扩展变量;考虑人造板是原料密集型产品,再引入森林资源禀赋[21-22]扩展变量;除保留引力模型基本变量距离[24-25]外,其他常用的扩展变量中,由于人造板出口主要是海运模式,国际贸易通用英语,因此不保留是否有共同边界、是否有共同语言因素。但是,人造板的附加值比较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人造板出口影响较大,因此保留汇率这个因素[26]。具体模型设计如下:

lnXcjt=α0+α1lnCct+α2lnCjt+α3lnIct+α4lnIjt+α5lnKct+α6lnKjt+α7lnLct+α8lnLjt+α9lnFcjt+α10lnEct+

α11lnDcjt+μcjt

式中c表示中国;j表示中国人造板出口的贸易市场;t表示年份;μcjt为随机误差项;α0表示常数项;α1,α2,……,α11表示系数。

α1和α2分别表示中国人造板出口相对于中国、贸易市场j的需求规模的弹性,当α1>α2时,表明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同时,α1与α2的比值越大,表明本地市场效应越强。反之,当α1<α2时,表明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

α3和α4分别表示中国人造板出口相对于中国、贸易市场j的需求层次的弹性,当α3>α4时,表明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同时,α3与α4的比值越大,表示本地市场效应越强。反之,当α3<α4时,表明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

α5和α6表示中国人造板出口相对于中国、贸易市场j的资本存量的弹性,如果相应的系数大于0,则表明该国资本存量的提高对中国人造板的出口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

α7和α8表示中国人造板出口相对于中国、贸易市场j的劳动力数量的弹性,如果相应的系数大于0,则该国劳动力数量的提高对中国人造板的出口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

α9表示中国人造板出口相对于中国与贸易市场j的森林资源差异的弹性,如果α9>0,则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对中国人造板的出口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

α10和α11表示汇率、距离成本对中国人造板向贸易市场j出口的影响。正常情况下α10>0、α11<0,可作为指示性指标用来检验模型结果的可靠性。

1.5 数据来源

中国对贸易市场的人造板出口额数据来自FAOSTAT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库,中国及贸易市场人造板的消费量数据来自FAOSTAT数据库,中国及贸易市场人均国民收入、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人均森林面积及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等数据来自World Bank Open Data数据库,中国与贸易市场的地理距离数据来自CEPII数据库,国际原油价格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网站。

数据区间为1995—2020年。选取2020年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前48个贸易市场作为样本,各变量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2020年中国对样本市场的人造板出口额占当年中国人造板出口额的90.22%。依据世界银行2020年的分类标准,对样本贸易市场按照人均国民收入划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收入水平的贸易市场

1.6 相关检验

1.6.1 全样本检验

借助STATA 15.1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全样本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R2为0.798,F值为443.90,这说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高。解释变量中除贸易市场的劳动力数量外均显著,汇率(lnEct)的系数6.154>0、距离成本(lnDcjt)的系数-0.766<0,符合理论预期,显示模型结果具有可靠性。

表4 样本数据回归分析结果

1.6.2 时期差异性检验

将1995—2020年划分为3个时期:(1)时期1为1995—2001年;(2)时期2为2002—2008年;(3)时期3为2009—2020年。对每个时期进行本地市场效应检验,时期1、时期2和时期3的R2分别为0.488、0.686和0.635,F值分别为28.11、64.34和20.91,各变量的系数如表4所示。

1.6.3 市场类型差异性检验

依据世界银行2020年的分类标准,将中国人造板出口的48个贸易市场按照人均国民收入划分为高收入贸易市场、中高收入贸易市场、中低收入贸易市场,对每类市场进行本地市场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高收入贸易市场、中高收入贸易市场和中低收入贸易市场的R2分别为0.779、0.821和0.860,F值分别为195.93、125.08和166.97,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如表4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并且同时存在两种本地市场效应

全样本检验显示,中国需求规模(lnCct)系数大于贸易市场需求规模(lnCjt)系数(表4),说明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中国需求层次(lnIct)系数大于贸易市场需求层次(lnIjt)系数(表4),显示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

这在中国木质林产品中是比较少见的。使用类似方法研究中国木质林产品总体和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和纸板、人造板等主要出口木质林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木质家具、木制品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纸和纸板出口只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只有中国人造板既存在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也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原因只能从本地市场效应的实现机制中去探寻。

第一,规模经济显著提升,是中国人造板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根本原因。“十三五”期间,中国人造板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全国累计注销、吊销或停产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约1.75万家,关闭、拆除或停产落后纤维板生产线781条、刨花板生产线1123条,大中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平均单线年生产能力纤维板从7.63万m3增长到11.4万m3,刨花板从5.84万m3增长到10.6万m3,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7]。

第二,中国人造板的集聚经济效应也十分明显。2021年中国人造板产量33 673.00万m3,其中山东、广西、江苏3省(区)合计20 233.49万m3,占全国的60.09%[28]。山东主要集中在临沂和菏泽,江苏主要集中在邳州和宿迁,广西主要集中在南宁、贵港、崇左到贺州的人造板产业带,产业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再如河北2021年人造板产量虽然仅占全国的5.59%,但集中于被称为“人造板之乡”的文安县左各庄镇。

第三,中国人造板在技术创新方面比较突出。1987年中国发明的无卡轴旋切机将胶合板旋切剩余木芯直径降低到45 mm[29],突破了资源有限的大径材限制,是中国胶合板产量、出口量能位居世界第一的重要因素[30]。“十三五”期间,中国胶合板自动化和连续化水平持续提升,纤维板、刨花板生产技术在保持与世界装备技术水平同步和接轨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27]。

第四,中国人造板质量档次不断提升。中国人造板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问题在过去常见于报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胶合板地方质量抽查平均合格率为97%[31],已退出国家抽查名单;2021年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分别为85.0%和86.9%[32],质量不断提高。伴随技术创新,定向刨花板、超薄型纤维板、高性能复合板等高端产品开始发展[29],绿色环保无醛人造板快速发展[27],越来越多的人造板品牌被授予“中国名牌”,也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29]。

中国人造板出口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这意味着,对于人造板来说,已经具有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促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继续夯实和扩大国内市场、满足国内市场更高层次的需要,不仅可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33],提高中国人造板产业安全水平,而且有利于中国人造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33]。因此,“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1],是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1,33]的基础和重要路径。

2.2 国内市场是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基础动力,不断升级且兼具出口导向型特征

全样本检验显示,中国需求规模(lnCct)的系数远大于贸易市场需求规模(lnCjt)的系数(表4),说明国内市场是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基础动力,庞大的国内市场造就了中国人造板强大的比较优势。但是,时期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时期2和时期3 中国需求规模的系数均转为不显著,而贸易市场需求规模的系数均转为显著(表4)。可见,2001年中国加入WTO确实对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敞开的国际市场,使庞大的国内市场激发和长期积累的人造板比较优势得以释放,甚至优先用于出口,表现为在时期2出现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表4)。经历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出口受挫后,中国需求规模的系数由负转正,并高于贸易市场需求规模的系数(表4),说明国内市场仍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冲击的滞后性和复杂性,表现得不够显著;相反,随着国际市场的恢复,出口导向型特征再次显现,表现为时期3 贸易市场需求规模的系数增大且显著(表4)。

全样本检验显示,中国需求层次(lnIct)的系数和贸易市场需求层次(lnIjt)的系数均大于中国需求规模(lnCct)的系数和贸易市场需求规模(lnCjt)的系数(表4),说明国内外需求层次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人造板出口。时期差异性检验显示,中国需求层次的影响随着时期的演进在不断增大并在时期3显著,同时贸易市场需求层次的系数在时期3减小并转变为不显著(表4)。可见,随着时期的演进,国内市场逐渐升级,不仅满足于有,更开始追求好,推动了中国人造板出口,虽然仍显现出口导向型特征,但国际市场层次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在3个时期中,时期1 中国需求规模系数较大且显著,与贸易市场需求规模系数的比值最高,时期3 中国需求层次系数较大且显著,与贸易市场需求层次系数的比值最高(表4)。可以发现,中国人造板出口动力呈现出由国内需求规模向国内需求层次、由相对需求规模向相对需求层次的转变。

综上所述,庞大的国内市场造就了中国人造板强大的比较优势,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在减小,但随着时期的演进,中国人造板出口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这样,“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1]的核心应该是提高国内需求层次,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的同时,还更有利于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1,33]。虽然中国人造板出口兼具出口导向型特征,但一定要认识到,国际市场需求规模、需求层次的影响均较小,而且国际市场需求层次的拉动作用在减弱,意味着中国人造板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大胶合板出口国,2020年出口量占世界胶合板出口量已达35.63%[2],出口市场占有率已接近理论顶点[34],继续增长空间有限[30],并已引发负面的出口大国效应[35],数量扩张型低价竞争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即使是纤维板,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纤维板出口国,2020年出口量也已占世界纤维板出口量7.84%[2]。因此,中国人造板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必须坚持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利用庞大和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强化国际竞争力,实现出口的稳定和转型升级。

2.3 中国人造板出口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市场存在差异性,产品质量档次作用关键

市场类型差异性检验显示,在不同收入水平市场,中国需求规模(lnCct)的系数和需求层次(lnIct)的系数均显著且数值比较大(表4),表明对中国人造板出口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证实国内市场是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基础动力。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贸易市场需求规模(lnCjt)的系数不显著(表4)只能说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贸易市场需求规模的拉动作用极为有限,并不能否定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反过来说明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贸易市场已经不能采用数量扩张型出口策略。特别是在中高收入贸易市场,中国人造板出口反而随着贸易市场需求规模增加而减少。这应该是因为很多中高收入贸易市场如马来西亚、巴西、智利、俄罗斯等也在努力发展人造板产业,不仅满足本国国内需求,而且成为中国人造板出口的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从中国的进口。显然,中低收入贸易市场应该是中国人造板出口数量扩张需要开拓的市场。

市场类型差异性检验显示,在不同收入水平市场,中国需求层次(lnIct)系数与贸易市场需求层次(lnIjt)系数的比值均大于1(表4),表明均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但可以发现,在中高收入贸易市场,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最大。这应该是由于中国人造板出口的质量档次低于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高收入贸易市场的本国产品,但还是要高于中高收入贸易市场的本国产品引起的。这也可以解释在高收入贸易市场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远远大于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的现象(表4),因为质量档次中上等的中国人造板在高收入贸易市场并不具有优势,依靠的是国内庞大的需求规模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可以看到,中低收入贸易市场需求层次的系数远大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贸易市场需求层次的系数及中低收入贸易市场需求规模的系数(表4),可见中低收入贸易市场需求层次对中国人造板出口的拉动作用较大,也意味着人均国民收入增长较快的中低收入贸易市场是中国人造板出口需要开拓的市场。

综上所述,人均国民收入增长较快的中低收入贸易市场应是中国人造板重点开拓的贸易市场;在中高收入贸易市场,则面临低价竞争挑战,存在被替代威胁,需要拉开产品质量档次,构筑产品差异化壁垒;在高收入贸易市场,质量档次相对较低的中国人造板主要靠低成本优势,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人造板的低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适应和满足高层次需求是当务之急。这样,提升中国人造板的质量档次就成为关键。如前所述,中国人造板质量档次不断提升,但还有差距,提升中国人造板的质量档次,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1],在促进国内市场需求升级的同时,还有利于发挥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中国人造板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1,33],有利于中国人造板逐渐从数量扩张型低价竞争模式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的质量档次取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4 中国人造板出口受劳动力禀赋影响大、森林资源禀赋影响小及资本禀赋的反向影响

全样本检验显示,中国资本禀赋(lnKct)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中国资本存量每增加1%,中国对贸易市场出口减少5.090%(表4)。时期差异性检验显示,随着时期的演进,中国资本禀赋的系数在变大(表4),表明这种影响逐渐弱化。这是因为人造板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存在资本挤出效应,造成了这种相悖现象。这在资本相对短缺的时期1表现尤为明显(表4)。虽然随着国内资本的相对宽裕,资本挤出效应趋于减小,但挤出效应阻碍资本进入,而人造板产业装备升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等无不需要资本的参与。因此,如何更多吸引资本进入促进产业升级是中国人造板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样本检验显示,中国劳动力禀赋(lnLct)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中国劳动力数量每增加1%,中国对贸易市场出口增加11.953%(表4)。这说明人造板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劳动力禀赋影响较大。时期差异性检验显示,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时期1(表4)。此时期正是中国劳动力数量大量增长期,但此后中国劳动力数量增长幅度阶梯式下降,对出口的推动作用锐减。因此,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禀赋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不能继续依靠劳动力优势维持国际竞争力,必须另辟蹊径。市场类型差异性检验显示,在高收入市场,中国还具有显著的劳动力优势,在中高收入市场,中国已失去劳动力优势,贸易市场国的劳动力优势显著减少了中国人造板出口(表4)。

全样本检验显示,中国森林资源禀赋(lnFcjt)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中国与贸易市场的人均森林面积之差每增加1%,中国对贸易市场出口减少0.043%(表4)。实际上,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均森林面积是低于贸易市场的人均森林面积的,因此负向影响并不奇怪。影响较小的原因是,人造板虽然以木质原料制造,应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但国际原木市场贸易自由化程度比较高,就胶合板而言,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获得,就纤维板、刨花板而言,对原料要求更低,小径材、三剩物、劣质材和回收废料都可以成为原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劣势。时期差异性检验显示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劣势在时期2和时期3表现明显但影响不大(表4),也证实了这一点。市场类型差异性检验显示在中高收入市场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劣势更加明显(表4),加之中国在中高收入市场已失去劳动力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转换竞争优势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在传统要素禀赋中,中国人造板出口受劳动力禀赋影响较大,而且是中国人造板出口的主要优势来源,但中国却不能继续依靠劳动力优势维持国际竞争力,如前所述,中国人造板必须转型升级,路径就是通过产品质量档次升级,逐渐从低价竞争模式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的质量档次乃至品牌取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此需要资本的大量介入促进人造板产业装备升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因此,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人造板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29],是未来中国人造板发展的重要任务。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3.1 结论

与同样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的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和纸板等中国其他主要出口木质林产品明显不同,中国人造板在1995—2020年期间既存在相对需求规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也存在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是中国人造板本地市场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集聚经济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和技术创新有力促进了本地市场效应。中国人造板出口动力不断演进,国内市场是基础动力,呈现出由国内需求规模向国内需求层次的转变,兼具出口导向型特征,受到贸易市场需求规模和需求层次的显著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贸易市场,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性,产品质量档次作用关键,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有利于发挥相对需求层次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在传统要素禀赋方面,中国人造板出口受劳动力禀赋影响较大,受资本禀赋反向影响,受森林资源禀赋影响较小,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基于劳动力禀赋的低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中国人造板需要逐渐从数量扩张型低价竞争模式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的质量档次取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3.2 政策启示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动摇,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构筑国内大循环坚实的市场基础,是中国人造板产业安全的基本保证。一方面,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020年中国的人均人造板消费量为0.104 m3/人,相比德国0.151 m3/人、奥地利0.159 m3/人、波兰0.282 m3/人、美国0.139 m3/人、加拿大0.194 m2/人等[2]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刨花板、纤维板增长空间尤其大;另一方面,高档人造板产品的大量进口表明了国内供给还不能满足国内高端需求[30],高端市场是国内市场开发的“蓝海”。强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十三五”期间中国人造板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但到2021年中国纤维板和刨花板的平均单线产能分别只有12.60万m3/年和11.77万m3/年,而国内比较先进的连续平压纤维板和刨花板生产线的平均产能分别为21.39万m3/年和25.44万m3/年,差距比较大,先进产能占全国纤维板和刨花板总生产能力的比例分别只有56.71%和51.60%;胶合板规模过小问题更加突出,2021年中国胶合板企业平均产能只有1.77万m3/年,相比2021年1月8日广西森工集团在百色竣工投产的中国首条自动化、智能化连续胶合板生产线10万m3/年,差距甚大。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人造板平均单线生产规模存在更大差距[27]。应继续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单线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除政府强力手段外,应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入金融资本,鼓励企业间兼并与重组,进一步扩大大中型企业比例,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扶持大型企业,推进先进装备技术普及应用,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

第三,积极进行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多种形式协作,促进产业集聚效应。中国人造板产业集聚明显,但多是自发性的,在发展中面临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不足问题,同时也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影响。为此,一方面,应推进现有集聚地的园区化发展,集中解决前述问题;另一方面,应适应人造板生产去中心城市化趋势[29],在环境承载力高的地区合理规划、建设满足人造板发展需要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不是简单地吸引核心企业入驻、将产业集中,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应鼓励和支持相同和不同类型企业间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配套等方面的合作与协作,共享资源、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效应。

第四,继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实施品牌化战略。中国人造板的质量档次不断提升,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直接影响本地市场效应的发挥。除了外部继续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外,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等惩戒机制[30],形成企业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引导企业以质量树品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强调绿色环保,加强品牌化建设,达成“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对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对外则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有利于中国人造板从基于劳动力禀赋的数量扩张型低价竞争模式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的质量档次取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化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问题。行业协会应继续发挥在林产品品牌培育和推进中的作用[36]。

第五,继续加强技术创新,着力推动先进装备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中国人造板在技术创新方面比较突出是本地市场效应实现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人造板整体上仍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限[29]。这不仅仅是需要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培育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1]的同时,还要着力推动先进装备技术普及与应用,由点及面,提升整个人造板产业的先进装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本地市场效应实现中的中介和基础性作用。

第六,吸引和促进更多资本进入,促进产业改造与转型升级。生产装备升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乃至企业间兼并与重组,都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和资本的重度参与。在中国劳动力禀赋优势不断丧失的情势下,应抓住中国资本相对宽裕的机会,吸引和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重筑产业优势,尤其要发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特点[27,30],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加快由传统产业向新兴绿色产业的改造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人造板禀赋规模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人造板、装饰板
人造板、装饰板
人造板、装饰板
人造板、装饰板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