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师范生核心素养中外研究对比

2023-03-05 17:11孙蓉浦丽娟康晓霞李双王道顶宋锐彪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核心素养

孙蓉,浦丽娟,康晓霞,李双,王道顶,宋锐彪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世界经合组织2003年发布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报告,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些文件标志着核心素养体系拥有了完整的框架。总体来看,“核心素养”中英文概念界定中包含了“关键、能胜任、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续性发展”“态度”“知识”等子要素,核心素养呈现出多维度概念的典型性和多元性。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也渗透到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技能等日常培养教学过程中。新时代对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师教育品质对教师类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在教师教育全球化延伸和国际化革新的时代背景下,回顾中外师范生核心素养研究发展轨迹及规律并凝练出我国教师教育核心素养发展的特色是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ite Space软件是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的工具,可清晰地反映相关主题领域的研究机构、贡献作者、高频关键词等信息。通过关键词能够高度体现文献的核心研究内容,进一步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1]。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WOS文献及CNKI文献关键词进行计量,绘制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的频次,节点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连线大小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的强度[2]。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数据采集周期内的研究热点。以“keyword”为分析节点,利用Cite Space软件的“Burst Detection”功能,绘制时间线视图timeline和时区视图timezone,可视化展示研究主题演进趋势及主题的更新。通过中外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区分析可对比分析研究主题的合作情况、热点演化和前沿趋势。

(二)研究数据

研究使用Cite 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teacher&core competences”进行“主题”检索)的314篇外文文献以及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的(“篇关摘”为“师范&核心素养”)231篇中文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

二、中外研究的对比分析

(一)中文文献样本研究概况

从时间轴分析,前期发文量平缓增长,2016年后爆发式增长,2016年至今是教师教育革新最具有创新和活力的时间段。李雪峰、符智荣、罗睿、陈庆娟等人为高贡献力作者。除此之外,韩山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活跃于教师核心素养主题研究学术领域内。从文献刊发量的视角,我国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刊发文章显著增加的原因是政策保障和教育强国战略的社会背景强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但其中介中心性数值未超过0.1,需要在学术成果影响力、合作性及权威性方面改善。充分发挥制度和政策优势,立足中国教育人才培育实际,构建“国家—省级—校级”立体层次的教研体,促进师范生核心素养研究的结合递进研究。从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核心素养体系探究及培养策略等视角关注教师类人才培育是最受国内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高频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及中心性高说明该节点在领域内的研究重要性,CNKI数据库源的“高频关键词(频次,中心性)”整理分析如下:“卓越教师(6,0.03)”“深度学习(3,0.02)”“学习进阶(2,0.04)”体现了人才培养提升的不同研究维度;“教师教育(6,0.03)”“课程改革(6,0.01)”“教学改革(4,0.01)”“专业认证(3,0.04)”则体现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培养(5,0.02)”“微格教学(4,0.02)”“教师核心素养(4,0.05)”“策略(3,0.02)“培养路径(3,0.02)”等热点聚类词体现了学者们对有效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进行路径探究的研究方向。

(二)英文文献样本研究概况

发表文献数较多的国家有德国、俄罗斯、芬兰、印尼、英国、捷克等。中国、西班牙和美国以39、32、26的发文量位居前三,形成了一定的规模。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performance(表现)、evaluation(评价)、training(训练)、perception(感知)、undergraduate standard(本科标准)、rubrics(评估准则)、curriculum standard(课程标准)热点词提示国际研究覆盖了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要素、评价机制、培养实施等方面,其研究热点和主题多样,师范类核心素养体系随着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革新而更迭。

(三)研究热点对比

将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积极状态的形成因素应用于人才培养并发挥其学术价值是外文文献的关注热点之一,交互式学习促进、学习目标目录、教师能力认知调查和模块化模式实施创新项目等教育活动都围绕这一热点展开。通过案例访谈、定量建模、计算机模拟等来提高核心素养的研究度。基于指向核心素养、“教与学”促进、指标评估的目标导向,在开发培训方案、可持续化教学目标、决策循证认知中找出关键要素,真正发挥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我国学者侧重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构建、现状解析和实证研究。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卓越教师和公费师范生养成等教学情景,中文文献样本较多关注核心素养高效培养策略、从教准备、实践能力、实施路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能力培养、教育大数据、混合式教学模式、Online-Merge-Oラine(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等方面。尤其是在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培育背景下,补充全球化思维、创新化行动和迁移能力的核心素养形成机制、发展教学能力与践行师德重要价值观、创新“师生”协作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需进行持续、深入探究。同时,关于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数据分析模型、典型案例探究、测评指标体系的实践与策略值得研究者们关注。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都呈现出持续性的特点,在不断的发展中凸显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走向及发展趋势。核心素养英文文献的研究分散性比中文大,师范生核心素养在国际学术研究平台上尚未形成主流。与国际学术平台师范生核心素养研究相对匮乏相比,我国对国家政策的响应较强且落实推进速度较快,师范生核心素养研究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与提升而动向发展。中文期刊发表的文章在师范生核心素养模块的要素、方法的研究、模式的探索、发展的范式等维度上呈现显著优势。国内外关于师范生核心素养内涵模式、体系构建的基础研究是一致的,且研究方式日趋多元化,并围绕核心素养的养成机制、教学改革和涵养路径而不断动态演化。中外核心素养文献计量视角的对比研究描绘了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兴起、发展、冲突以及兴盛,揭示出人才培育鲜明的发展性、时代性和素养性特征。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推动着人们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变革的重新审视。在此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将教育目标由统一标准化逐步向能力上位的核心素养达成。质量内涵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与根本规律,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深刻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为核心素养教育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和应用环境。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国际经验、基于核心素养的本土化体系构建、聚焦核心素养内涵等赋能核心素养为未来形态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积极的迁移、运用和探索方向。同时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教学与评价为突破传统教育和实践的桎梏提供了参考。

(一)凝练核心素养养成机制

核心素养养成机制是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也是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教师教育从建立之初至今,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余年变迁。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的研究伴随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跃升明显。在封闭到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转型中开展了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探索,注重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和实践延伸,为教师教育的人才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未来教师培养需求下,高等教育需重新审视教师教育培养范式,研究师范生核心素养养成机制及发展逻辑。国外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体验模式、协同创新模式以及全纳教师培养策略启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需从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终身教育视角构建师范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宏观微观及结合递进研究体系。搭建“政府—高校—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合作共同体,打造优质教育师资涵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建立跨学科联系,多学科融合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信息化能力、社交互动能力及教育领导能力[3]。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既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又蕴含面向未来教育的思维工具,并将“教与学”进行重要的对接。从学的视角,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性化、知识构建和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用高阶驱动低阶的学习。以术致道,重新对“教”进行解构,帮助教师融合以往的教学并从“传授知识”走向“创造知识”,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项目驱动者,创新性地解释、支持和创设教学活动。基于人才培育的使命和价值追求,倡导一线教师、学者、教研人员积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构建核心素养实现方略的实践模型,凝练核心素养养成理论框架并依据框架内容进一步验证和丰富核心素养养成机制。以“整体和整合”为原则推进核心素养养成机制的专业对话将会从本质上促进教师、学生和知识的相互关联,打破学科等级化困境,推动“浅层机械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二)探索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优势,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针对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育,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高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的结合紧密度。构建国培、省培、校本教研等层次的信息化教育建设与应用,制作培养目标实现矩阵,构建师范生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改革的运作机制。构筑完整的教师核心素养专业化标准衡量工具、评估与鉴定体系。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是支持世界各国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处于动态演进中,但以核心素养课程为聚焦议题是国内外研究领域的共同关注点,以关键概念和能力为载体、指向学科本质、朝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超学科课程体系将是持续探究的新样态。以核心素养为“大观念”的课程发展实践将核心素养根植进“教”与“学”一线,注重“教”和“育”的协同发展,关注“人”以生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有机结合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新形态。通过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促成各领域学科课程发展的连贯性、时效性和统整性。可学习、可教学、可衡量的核心素养也映射出课程与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与设计、课程与目标、课程与研究等多种课程现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与研究发展具有新时代的意涵、模式和特征。因此需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一步探索课程组织的标准、要素、原则、类型与结构等相关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妥善开展与自我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习得、自然互动的能力,协助学生应用实践所学达成育人理念。

(三)构筑核心素养涵养体系

从教育事业横向改革与纵向发展的经验视角来看,核心素养涵养体系的构筑过程既是新思路、新方法、新局面融入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系统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随着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变革的重要基准,研究的重心也要从内涵界定、体系完善转向实现路径的探究。以实践为取向、以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任务为驱动、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包括学校、企业、社区等多机构协同发展关联“人、教育、环境”的核心素养生态体系是核心素养实践方略的基础。分析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核心素养评价的质量标准有助于为核心素养实践体系提供方向指引和质量保障。从未来教育研究态势分析,增加衡量表科学评估核心素养体系在知识习得、可迁移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关键品格、跨越学科界限等层级的适切性尤为迫切。在新时代教师培育需求下,分析教师教育人才变化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重新审视教师教育以及师范生培养范式。根据核心素养的动态演化特征,在核心素养设计、分类、指标、模块等方面与时俱进构筑核心素养内涵体系。我国教师教育人才核心素养内涵体系中注重健全教师的专业师德和教育情怀。在践行师德的基础之上,以核心素养为抓手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及自身发展,参透教育人生的真谛。我国教师教育核心素养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决策与管理,借鉴中外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师范生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