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干预措施

2023-03-05 17:11张小翠张小花申剑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内膜情绪医生

张小翠,张小花,申剑

(1.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3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对其发病机制的说法较多,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由于EMs会导致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盆腔包块、不孕等后果,对女性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使女性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沮丧等抑郁症状。然而临床医生对EMs患者抑郁、焦虑的关注不足,治疗措施局限于患者的躯体症状,未能调动社会、家庭支持和多学科综合管理[1]。本文就EMs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从心理层面上加以干预,以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是一种慢性的、良性的、易复发的疾病,指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内膜细胞经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出现周期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纤维化,造成患者痛经、月经异常、性交疼痛、不孕等。随着病变的发生,临床表现可涉及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在腹腔、胸腔、四肢等处也可以发生。EMs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常见的原因有子宫内膜种植、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

二、治疗方法

EM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助孕治疗、介入治疗和中医药治疗[2]。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法常用腹腔镜手术来治疗EMs,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能够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而可促进病灶周围损伤组织的修复,临床疗效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3]。对于未生育子女的女性,采用保守手术治疗,只将子宫内膜病变部位切除,保留子宫和卵巢;对于已生育子女未绝经的患者,采用半保守手术治疗,切去子宫,保留卵巢;对于已绝经的患者将其子宫和卵巢都切去,称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前两种治疗方法都有复发的可能性,保守手术治疗比半保守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更高。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孕激素类药、雄激素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拮抗剂、口服避孕药等,这些药物主要是造成假绝经的现象来缓解患者的疼痛,见效快,但停药后很快就会复发。另外,长时间服用激素类药物会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容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三)助孕治疗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制定相应的助孕方案。轻度的EMs患者不需要治疗,可尝试自然受孕;中度的EMs患者一般用药物治疗,如米非司酮等药物,待停药后尽快试孕,如果患者有较大的巧克力囊肿(直径>5cm),则需要将囊肿剥除,药物治疗至少三个月后停药,在医生指导下监测排卵怀孕;重度的EMs患者往往存在输卵管阻塞、无法正常排卵的情况,经疏通治疗无法怀孕者,常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方法助孕。

(四)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治疗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尝试通过栓塞治疗阻断子宫动脉供血的方式来治疗EMs。介入治疗法阻断了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内膜缺血后坏死,失去了病理性作用,而正常子宫肌组织可以通过侧支供血而不至于坏死,对子宫的正常功能没有影响。介入治疗法的创伤小、安全性高,能够保持生育能力,术后恢复时间短,治愈率高,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之一。

(五)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EMs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经期、产时、产后不慎,损伤冲任;或郁怒伤肝,疏泄失常,气血逆乱,致使胞宫藏泄失常,经血不循常道,离经之血滞于体内,淤阻冲任脉络,导致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及下腹痛,日久积结于下腹胞中成“瘕”“积聚”[4]。中医药治疗EMs的方法以止痛、活血化瘀为主,包括中医内治法(辨证论治、周期疗法、中成药治疗等)、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灌肠疗法等,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等方面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停药后复发率低[5]。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EMs患者的心理状况

EMs患者长期受疼痛的折磨,对经期有恐惧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失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自卑和沮丧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患者在经期情绪波动较大,会导致子宫收缩加剧,使痛经的症状加重,无法正常工作。未婚女性往往羞于就医,不敢向人倾诉,找不到宣泄口,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悲观和自卑;已婚女性由于惧怕性交疼痛,长期下去会影响夫妻关系,产生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对于不孕患者,精神压力更大,通常会认为自己无法生育,不能传宗接代,再加上家庭成员对不孕的不理解,导致不孕症患者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很容易陷入内疚和自责当中,出现抑郁倾向。

有一部分术后患者在激素的影响下,情绪出现波动,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完整了,会嫌弃自己,出现敏感、悲观、焦虑和愤怒等情绪。还有一些长期治疗但收效甚微的患者也会出现焦躁情绪,甚至愤世嫉俗,自暴自弃,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患者就医前和治疗后医护人员要评估其心理状况,根据心理状况的不同程度定制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心理状况的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这两个量表十分相似,操作简便,各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主要用于评定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在治疗中的心理变化。各项分数相加后的总分乘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患者焦虑或抑郁状态越严重。

四、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创造优美环境,培养良好情绪

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情绪影响是非常大的。当漫步于优美的绿水青山和田园山色时,当置身于光线明亮、干净整洁、素雅柔和的房间时,人会感到心情舒畅、内心愉悦或平静。反过来,阴暗狭窄、杂乱肮脏、嘈杂吵闹的环境使人压抑、憋闷、焦虑和烦躁。因此,患者在就诊时,医院要为患者营造安静优美的就医环境,比如光线明亮,窗帘的颜色柔和,与桌椅搭配和谐,提供舒适的座椅,同时就诊环境应具有私密性,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便于患者向医生叙述病情。如果患者需住院治疗,则要保证病房的光线适中、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安静舒适,使患者身心舒畅、情绪稳定、增加治疗的信心、达到最佳的疗效。

家庭环境是诱发抑郁的重要因素。在家庭里,家庭成员也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明亮和隔音效果好的居住环境,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使其心情愉快。此外,家庭氛围要和谐融洽,使患者情绪稳定,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提高认知水平,消除恐惧心理

由于EMs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很多资料上将其称为“慢性癌症”,因此造成很多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认为EMs难以治愈,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往往持有怀疑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在接待病人时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真诚接待患者,使其感到被尊重和重视,在倾听的同时多和病患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家庭状况、性格特征、饮食情况、生活习惯、有无遗传病史等,并向病患详细介绍什么是EMs,其发病原因、治疗的方法和预后效果等。通过专业检查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预后情况,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打消疑虑,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如需手术,医护人员则要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准备工作、手术的大概流程、术后风险和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此外,医护人员也可以多向病患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鼓励患者积极投入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EMs会引起经期疼痛和慢性盆腔痛,给生活造成不便,使部分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不爱和人交流沟通,长期待在家里,患者形成了胆小、孤僻、多疑、敏感,甚至焦躁的偏执性格。很多由于EMs导致不孕的患者内心非常自卑和敏感,由于惧怕和人交往而不敢出门,即使出门了,总觉得别人的目光在追随自己,或者总是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让自己难以坦然面对别人,逐渐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和社会脱节。同时,不能顺利怀孕的焦躁感时刻折磨着患者,受到内心负面情绪的不断影响,患者变得自怨自艾甚至神经质,最终将不满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如果家人不能理解病患而吵闹,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会认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而对家庭和生活逐渐失去信心,出现抑郁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医生要认真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对于轻症患者,要鼓励病患大胆地走出去,积极参加工作,多和人沟通交流,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同时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患者,医生要建议患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待到心理状态好转后再接受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四)家人要理解宽容,共同对抗疾病

有部分青春期少女患有EMs,家长领着就医时,有家长会抱怨孩子“太娇气,连这一点痛都忍受不了”,这样的家长难免会让孩子寒心。患者患病后更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关怀,如果家人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去指责患者,不但对疾病的治疗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制造家庭矛盾,让患者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失去治病的信心。对于已婚女性,由于EMs导致性交疼痛,患者会对夫妻生活感到惧怕和压力,此时需要丈夫加倍关心和支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丈夫不了解病情而对伴侣产生误解,会使患者情绪低落,产生悲观和沮丧等负面情绪,造成夫妻关系冷漠。严重的EMs会造成不孕,这部分患者更需要家人的充分理解和悉心呵护,长期不孕会使患者心情烦躁、压抑,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自卑感、愧疚感和自责感。

(五)学会倾诉和宣泄情感

中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喜、怒、忧、思、惊、恐、悲七种,七情太过或不及都会致病。EMs患者的情绪往往比较复杂,有对疼痛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对不孕的自卑、沮丧、悲观和失望、对疾病治疗的担忧和期待等。为了调节这些负面情绪,患者要学会倾诉或者找到情感的宣泄方式。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自己信任的良好倾听者,可以是家人、朋友,也可以是相关专业的医生,把自己对疾病的担忧、恐惧、焦虑等全部讲出来,听一听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或鼓励,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或许可以看到别人眼中不一样的自己,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疾病的治疗也树立了信心。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患者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待到过段时间重新回顾一下当时的心情,会发觉无论喜怒哀乐,都是生活的馈赠,要学会接受挑战,待到战胜疾病,会得到全新的、更强大的自我。每个人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方式都不同,在心情低落烦闷时,患者还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调节一下情绪,也可以看看喜剧或相声节目、读一些励志书籍、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

(六)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患者既锻炼了身体,对病情的缓解起到辅助作用,又保持了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一举两得。对于不需要手术的患者或者术前患者,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多进行腹式呼吸,这对情绪的调节大有裨益,比如练习瑜伽、打太极、游泳和慢跑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经期要避免倒立、抬高臀部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导致经血逆流,加重EMs的病情,另外,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运动过于剧烈导致巧克力囊肿破裂而危及生命[6]。对于术后患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太多运动,康复后可以逐步增加运动量。总之,合理的运动有利于EMs的病情缓解和治疗,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也要积极配合医生针对EMs的专业治疗。

猜你喜欢
内膜情绪医生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最美医生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医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望着路,不想走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