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3-05 17:11王瑶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精神

王瑶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一、太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太行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1]。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2]。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精神内涵丰富、延绵厚重,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太行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太行儿女以“保家卫国,抵抗日寇”为目标,前前后后有800万人民同党和军队共建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包括普通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众多青少年学生,不少乡村都传出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事迹。将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做到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太行精神有利于弘扬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4]。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海拔1 500米以上,地势高耸,易守难攻,这对于抗战而言是优点,对于生活而言,高山崖区却是缺点,但军民们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仍然勇于对抗天灾人祸,开始自己种植粮食作物、找水源挖水井、织衣物……将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党和军民奋起抗争的艰辛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最后,太行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武装斗争上创新游击战术,统一战线,结合地势特点,使得因地制宜的游击战法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经济建设上统一累进税,确保了根据地的财政收入,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太行精神作为党和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识的生动写照,有利于充分发挥革命先辈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其责任担当本领,使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二、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将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不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5]。因此,将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思政课、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意义重大,而在实际融入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死板。二是各课程的配合度欠缺,忽视了课堂思政的重要意义。高中各学科均包含着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机会,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不高,错过了很多合适的契机。

其次,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上,重形式轻务实,仅限于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和参观。三是在实践课程结束后,缺乏特定的标准和环节来衡量学生是否领会太行精神的内涵,使得实践育人活动表面化。

再次,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学生之间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使得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在太行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未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未能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最后,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十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线上教学覆盖全国近3亿师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互联网逐渐成为青少年学习、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工具。因此,网络逐渐成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学校要使太行精神切实入心、入脑,还必须利用好网络资源,但网络资源的利用存在三个短板:一是学校网站缺乏专业的新媒体技术人员,网站运营不专业;二是学校网站太行精神相关资源的实效性不高,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缺乏师生互动的渠道,学生没有同教师讨论交流太行精神的机会。

三、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构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四位一体”的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是推动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新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必须明确思政课的根本目标,要将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相结合,坚持全课程育人的原则,切实做到太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目标,改变学习认知表面化的现状,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想层面的认同。

一方面,在太行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一是教师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不断更新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领会太行精神的内涵,以充分的理论知识说服学生,在教学中融入太行精神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二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使太行精神入课、入脑,充实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教师要将太行山根据地党和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奋死抗争的精神融入教学中,通过材料视频的形式,从史实的角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党所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

另一方面,在太行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夯实理论基础同具体实践的结合。一是教师要把握住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融入太行精神以增强课堂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例如,理科类学科在讲解“我国科技水平发展历程”时,教师可以结合太行精神实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在今后为祖国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奉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夯实理论基础同具体实践的结合,学校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课堂思政教育事业的领导,强化关于太行精神的理论基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将理论同具体学科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二)深入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因此,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完整的社会实践体系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巩固提升太行精神融入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太行精神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完整的实践育人体系。一是组织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红色资源配合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到太行精神起源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辛与不易,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启发。二是组织总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团委和学生会牵头组织以“太行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宣讲比赛,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评价模式,要求学生将实地考察的感受和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升华,考查综合实践能力。三是组织面向社会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太行精神宣讲团,由学生作为志愿者到太行精神的相关纪念馆进行宣讲,向社会上更多的人宣传太行精神,由自身的认同到践行,激起更多人的爱国情怀,真正做到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太行精神这一革命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积极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弘扬和传承太行精神必须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营造传承太行精神的校园氛围,才能更好地洗涤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思想。

将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举办各式各样的以“太行精神”为主题的比赛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等,使太行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对太行精神等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二是由学生会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校园广播宣传与太行精神相关的故事,增强同学们对革命先锋故事的了解,将太行精神融入校风和学风之中,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三是将太行精神融入学校的文化设施建设中,利用好校园内各个宣传栏宣传太行精神,或者以太行精神为主题在墙壁上进行绘画,营造传承太行精神的校园环境。四是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深入挖掘太行精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同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接轨,以太行精神为载体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机制

在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将太行精神融入新兴媒介,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育人资源。

将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优化网络环境,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机制。一是利用好学校官网,设置专题板块,宣传太行精神的红色文件、电影、歌曲等经典内容,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源,为学生准备充分的课外拓展资料。二是学校要开展以太行精神为主题的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录制一些以太行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太行精神,做到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相结合。三是利用好学校微博及微信公众号,拓展教师同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合理利用互联网共同探讨学习,深化学生对太行精神内涵的理解。四是学校要举办以“发扬和传承太行精神”为主题的网络活动,如“我是太行精神讲解员”评选活动,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诠释心中的太行精神,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创作品来宣传太行精神。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